我习惯在阅读严肃历史著作时,将这本书放在桌面上作为“背景参考”。但很快我就发现,它自己就能构成一个独立的研究对象。与其他一些以“大地图”为噱头的图集不同,这套图集显然更注重“局部”的精细化处理。很多重要的军事要塞、关隘的地理细节,即便是放大到极限,依然保持着清晰的轮廓和准确的相对位置。这对我理解古代战争的战术部署,提供了决定性的帮助。比如,在分析某次著名的战役时,我不再需要猜测“山高路险”的具体含义,图上清晰的山脉走向和隘口宽度,便是我最好的向导。这种对地理细节的极致追求,无疑极大地提升了历史研究的实证性。它证明了地理环境在塑造历史进程中的不可替代性。那种对历史空间环境的精确复原,足以让任何一个严谨的历史学习者感到满足。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纸张选择,其实也反映了其内在的严肃性。它厚实、沉稳,拿在手里有份敬畏感。我过去在阅读一些涉及古代疆域或军事部署的历史著作时,常常需要对照外面的电子地图进行想象。但有了这套图集在手边,这种“跨界”的努力被极大地简化了。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在同一历史节点上,往往提供了不止一个维度的地图。比如,关于民族迁徙的部分,它不仅仅标注了迁徙的路线,还用不同的色调和箭头粗细,暗示了迁徙的人口规模和持续的时间跨度。这种多维度的信息集成,使得历史的动态感被极大地增强了。我以前理解的“流动”,常常是静止的符号,但在这里,我能清晰地“看到”力量的推移、势力的消长,仿佛时间被压缩在了这些色彩和线条之间。这对于理解历史上那些复杂的边疆治理和民族互动,提供了无与伦比的视觉支持。
评分这本图集,光是翻开扉页,那份厚重感就扑面而来,仿佛能触摸到历史的脉络。我最初是被它的名字吸引的,中国史稿地图集(下册),这个标题本身就勾勒出一个宏大的叙事框架。然而,当我真正沉浸其中时,我发现它远不止是一堆地图的简单汇编。它更像是一部无声的史诗,每一幅图都凝练了数百年的兴衰更迭。尤其是在描述后期的历史变迁时,那种细节的丰富程度令人咋舌。比如,在描绘某个朝代疆域的极盛与衰落时,不同时期的边界线变化是如何通过精妙的色彩和符号来呈现的,那种对比的冲击力,比纯文字的描述要直观有力得多。我特别留意了它对特定历史事件周边地理环境的刻画,那种对山川河流、交通要道的精准标注,让我对古人的战略布局有了全新的理解。这套图集在学术性上显然是下了大功夫的,它绝非那种敷衍了事的历史普及读物,而是真正面向研究者和深度爱好者的工具书。翻阅过程本身,就是一次对历史空间想象力的极限挑战与拓展。它强迫你跳出线性叙事,以一种更加宏观和立体的视角,重新审视那些教科书上平铺直叙的朝代更迭。
评分说实话,拿到这本画册(我更愿意称之为“画册”,因为它具有极高的视觉审美价值),第一感受是震撼。这种震撼并非来自于印刷技术的多么先进,而是源于其内容组织上的匠心独运。我花了一整个下午,只是对着其中关于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水系变迁图发呆。你想想,在古代,水利和交通就是国家的命脉,而这张图,将不同时期的漕运路线、主要港口、以及重要水利工程的分布,如同血管网络一样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那种信息的密度,如果没有配套的文字解读,可能初看会有些吃力,但正是这种“留白”和对信息呈现的克制,反而激发了读者主动去探索和连接不同图层信息的欲望。它不是“喂食式”的学习材料,更像是提供了一套精密的钥匙,让你自己去开启尘封已久的历史密室。我欣赏它在细节处理上的执着,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城邑,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因为其战略地位的凸显而被单独放大或以特殊符号标记,这种对“关键点”的捕捉,显示出编纂者对史料的深刻洞察力,让人不得不拍案叫绝。
评分坦白说,初识此书,会感觉它像是一部极其枯燥的工具手册,满屏的等高线和地名标注,对于只求一知半解的读者来说,确实有些门槛。但这正说明了它的价值所在——它面向的是那些愿意付出时间去深度挖掘的求知者。我尤其欣赏它在不同历史时期,对“核心区域”与“边缘地带”的叙事平衡处理。很多历史地图容易陷入对中原王朝的过度聚焦,而忽略了广阔边疆地区在特定时期的社会结构和地理特征。而这本图集,巧妙地通过不同比例尺和不同侧重点的地图切换,使得这些被边缘化的区域也获得了应有的历史地位。它让我们看到,中华历史的版图,从来就不是一个简单的圆形,而是一个在复杂地理约束下不断搏动、调整和延展的有机体。阅读它,是一种对历史地理学、地缘政治学的沉浸式体验,其深度和广度,远超我此前的任何相关阅读经验。
评分封皮绸布质感,高级,全铜版纸印刷,超高清,好书,买来配合世界史看的。
评分不错,基本形式可以。如果在加上地形图就就无憾了。缺点是自称专业地图出版社,地图骑缝处理的还不好,把书掰平了才看得见,搞笑了吧
评分综合性参考地图集。编图的目的是为大专院校师生、中学教师、世界史和外事工作者及具有中等以上文化水平的读者提供一本学习和研究世界历史的工具书。参加编绘这部地图集工作的同仁,都是在大学长期从事世界历史教学的学者,他们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深感需要一部能配合大专院校世界历史教学、具有中国特色、简明适用的世界历史地图集
评分不错的书,看历史的时候配合看,可以更好理解书中内容。
评分历史地图册,研究中国古代史的工具书!
评分“吴晗想起清末民初的杨守敬编绘过《历代舆地图》,内容相当详细,凡见于正史《地理志》的州县一般全部上图,正符合*成吴晗的建议……会后,吴晗找范文澜、尹达等商议后,就请复旦大学谭其骧来京主持编绘工作……到1966年5月底为止,图集的绝大部分图幅的初稿已经编出或备齐了资料。因“文革”,工作停顿……《中国历史地图集》第八册(清时期)的8开本在年底(1974)印出,实际发行已在第二年下半年……但到1976年9月*逝世,图集还没有出全,所以*实没能看到这套他自己要求编绘的历史地图集。”(《禹贡传人——谭其骧传》葛剑雄)
评分好,还可以,挺好的,基本满意。五星好评!哈哈!
评分《中国历代通俗演义》已被我搁置多时,而《简明》愈加不可或缺。即使是读《东周列国志》,手边放一本《简明》,碰到新遇到的地名,查阅一番,这才心满意足。
评分一直对历史很感兴趣,奈何高中学了理科,现在工作了,重新拾起书本看看,系统的学习一下历史,两本地图集正品,印刷清晰清楚,虽有一点小瑕疵,但还是不错的,请忽视凌乱的书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