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結構(中冊):混凝土結構與砌體結構設計(第5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傢級規劃教材

混凝土結構(中冊):混凝土結構與砌體結構設計(第5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傢級規劃教材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東南大學 等 編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建築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12143962
版次:5
商品編碼:11055177
包裝:平裝
叢書名: 麵嚮21世紀課程教材 ,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2-08-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72
字數:63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此商品有兩種印刷封麵,隨機發貨!
  

內容簡介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傢級規劃教材·混凝土結構(中冊):混凝土結構與砌體結構設計(第5版)》分為上、中、下三冊。此次修訂全麵參照新的國傢規範和標準對全書內容進行瞭梳理、充實和重新編排,使本教材能更好地適應當前混凝土結構課程教學發展的需要。上冊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主要講述基本理論和基本構件;中冊混凝土結構與砌體結構設計,主要講述樓蓋、單層廠房、多層框架、高層建築、砌體結構;下冊為混凝土公路橋設計。
   中冊共分6章,主要結閤《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GB50010—2010)、《建築結構荷載規範》(GB50009—2001)(2006年版)、《高層建築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3—2010)、《砌體結構設計規範》(GB50003—2011)編寫,內容包括:混凝土結構設計的一般原則和方法、樓蓋、單層廠房、多層框架結構、高層建築結構、砌體結構設計等。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傢級規劃教材·混凝土結構(中冊):混凝土結構與砌體結構設計(第5版)》可作為高校土木工程專業教材,也可供從事混凝土結構設計、製作、施工等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內頁插圖

目錄

第10章 混凝土結構設計的一般原則和方法
§10.1 建築結構設計的一般原則
§10.2 建築結構荷載
§10.3 結構的功能要求和極限狀態
§10.4 按近似概率的極限狀態設計法
§10.5 實用設計錶達式
思考題

第11章 樓蓋
§11.1 概述
§11.2 現澆單嚮闆肋梁樓蓋
§11.3 雙嚮闆肋梁樓蓋
§11.4 無梁樓蓋
§11.5 裝配式樓蓋
§11.6 樓梯與雨篷
思考題
習題

第12章 單層廠房
§12.1 單層廠房的結構形式、結構組成和結構布置
§12.2 排架計算
§12.3 單層廠房柱
§12.4 柱下獨立基礎
§12.5 吊車梁
§12.6 單層廠房設計例題
思考題
習題

第13章 多層框架結構
§13.1 多層框架結構的組成與布置
§13.2 框架結構內力與水平位移的近似計算方法
§13.3 多層框架內力組閤
§13.4 無抗震設防要求時框架結構構件設計
§13.5 多層框架結構基礎
§13.6 現澆混凝土多層框架結構設計示例
思考題
習題

第14章 高層建築結構
§14.1 概述
§14.2 高層建築結構體係與布置原則
§14.3 高層建築結構上的作用
§14.4 剪力牆構件
§14.5 剪力牆結構
§14.6 框架一剪力牆結構
§14.7 筒體結構
思考題
習題

第15章 砌體結構設計
§15.1 概述
§15.2 砌體與砂漿的種類和強度等級
§15.3 砌體結構的設計方法與砌體的強度設計值
§15.4 砌體結構構件的承載力
§15.5 混閤結構房屋的砌體結構設計
§15.6 牆體的設計計算
§15.7 圈梁、過梁、挑梁和牆梁的設計
§15.8 牆、柱的一般構造要求、框架填充牆和防止牆體裂縫的措施
思考題
習題

附錄5 民用建築樓麵均布活荷載標準值及其組閤值、頻遇值和準永久值係數
附錄6 等截麵等跨連續梁在常用荷載作用下的內力係數錶
附錶6-1 兩跨梁
附錶6-2 三跨梁
附錶6-3 四跨梁
附錶6-4 五跨梁
附錄7 雙嚮闆彎矩、撓度計算係數
附錶7-1 四邊簡支
附錶7-2 三邊簡支一邊固定
附錶7-3 對邊簡支、對邊固定
……
附錄8 鋼筋混凝土結構伸縮縫最大間距(m)
附錄9 單階柱柱頂反力與水平位移係數值
附錄10 規則框架承受均布及倒三角形分布水平力作用時反彎點的高
附錄11 《砌體結構設計規範》GB50003-2011的有關規定
附錄12 電動橋式起重機基本參數5-50/5t一般用途電動橋式起重機基本參數和尺寸係列(ZQl-62)


前言/序言


用戶評價

評分

很好!學習中!速度快!

評分

很不錯,非常喜歡正值需要

評分

東西不錯。正品,放心。物流速度也快。。

評分

真的不錯,希望下次再買!!!!!

評分

值得學習的書,編者很用心,很負責任。比起某些大學的老師弄的那些粗製濫造的書不知好多少倍,強烈建議這樣的書入主高校,讓那些隻圖虛名的大學老師死得遠遠的。

評分

評分

書本的質量不錯,送貨的速度也相當快。

評分

非常好的一本教材,大力推薦,比我之前用過的課本還要好

評分

這本書是作者在2005年激情奉獻、心愛備至的最新力作。故事中一個特彆的機緣,讓城市女孩葵花和鄉村男孩青銅成瞭兄妹相稱的朋友,他們一起生活、一起長大。12歲那年,命運又將女孩葵花召迴她的城市。男孩青銅從此常常遙望蘆蕩的盡頭,遙望女孩葵花所在的地方……作品寫苦難??大苦難,將苦難寫到深刻之處;作品寫美??大美,將美寫到極緻;作品寫愛??至愛,將愛寫得充滿生機與情意。在今天這樣浮躁的社會、冷漠的世態中,它能真正感動所有的孩子,讓他們迴歸精神的傢園。對於今天衣食無憂的孩子來說,缺少人生的曆練,使他們的性格産生瞭各種各樣的缺陷。麵對當今這樣一個享樂主義的社會,他們更多的錶現齣的是對他人的漠視和對人生的無謂。而《青銅葵花》進行的是一種逆嚮的思考,它是對苦難與痛苦的確定,也是對苦難與痛苦的詮釋,它為孩子們搭建起的精神殿堂,能真正喚醒他們心底的人文情懷,使他們的心變得柔軟起來,讓他們真正學會感動。媽媽丟下多病的爸爸、年幼的弟弟和我,去過她幸福的生活瞭。從此我的世界裏沒瞭陽光,我成瞭傢裏的主要勞動力,也成瞭同學們嘲笑的對象,我感覺自己就是一個最倒黴、最可憐、最不幸的孩子。從不和同學交往,我唯一的朋友就是書,我在書中和各種各樣的人交談著,隻有讀書的時候我纔覺得我的心是不疼的。老師從圖書室裏給我藉來一本又一本的書,我如飢似渴地讀著,從沒注意老師那溫和的眼神,更沒體會老師那良苦用心。又是一個飄溢著草香的早晨,老師將《青銅葵花》遞給瞭我,微笑著說:“這本書好好看,至少看兩遍。”做完瞭傢庭作業和所有的傢務,坐在燈下,我一頁一頁地讀著《青銅葵花》,我忘記瞭睏倦,也忘記瞭時間,眼眶一次又一次地濕潤著,心一次又一次地感動著,讀完曹文軒叔叔這本書後,我將它緊緊地抱在胸口,淚如泉湧。書中的主人公是青銅和葵花。曹文軒叔叔用純美的筆調記下瞭青銅一傢收留瞭城裏來的小女孩葵花,到葵花離開大麥地重返城裏的生活。青銅一傢雖然是大麥地裏最窮的一戶人傢,可是他們對葵花是真心的喜歡,從不委屈葵花,為瞭葵花,他們忍飢受凍,纍昏倒瞭也不在乎;葵花也很懂事,知道自己不能為傢裏分擔睏難,也沒能力掙錢,所以就特彆聽話,成績也一直是全班第一;有一次奶奶病重時,葵花自己一個人去江南撿銀杏,賣掉銀杏換錢,給奶奶交醫療費。那麼多的苦難一次又一次地摺磨著他們,他們卻從不低頭,依然快樂地,滿懷希望地生活著。青銅一傢人深深地感動著我,葵花也深深地感動著我,他們所有人都在用最樸實,卻又最善良、最感人的行為告訴我們:就算痛苦再多路再長,隻要能與苦難對抗,就一定能享受到最快樂的果實。我還懂得瞭人生的苦難幾乎是不可避免的,有些苦難是成長中無法迴避的元素。但正確對待苦難,我們的生活依然會沐浴陽光,充滿歡樂的笑聲。而我呢,因為丟瞭母愛,我忽視瞭爸爸的關愛;因為有瞭個彆同學的嘲笑,我忽視瞭那麼多好夥伴的友善;因為有瞭那些孤獨、屈辱與疲倦,我忽視瞭老師那默默地關注與那份暖暖的愛……再一次閤上《青銅葵花》,我打開傢庭作業本,顫抖著寫下瞭這行小字:苦難是讓人變成強者的良藥,讓我們勇敢地站起來與苦難鬥爭,做一個真正的樂觀主義者吧!《青銅葵花》,它講述的是一個男孩與女孩的故事,一個充滿生機與情意的故事...男孩叫青銅,善良、聰明、健壯又懂事的小夥子;女孩叫葵花,是個可愛的小姑娘,與青銅一樣有良好的品格。一個特彆的機緣,讓變成瞭孤兒的城裏孩子葵花與鄉下男孩青銅相遇,變成瞭一對兄妹相稱的朋友。他們雖非親生兄妹,感情卻勝過兄妹,永遠都親密無間。可在十二歲那年,命運又將女孩葵花召迴她的城市,本來生龍活虎的青銅就一直守望在大河邊,看著葵花所在的地方。它主要贊揚瞭苦難中不變的至愛與情誼。對苦難與痛苦有一個很好的詮釋,既然每個人都會有不可避免的痛苦,那又為何不去勇敢的麵對呢?對著痛苦與苦難笑一笑吧,隻有笑對人生,你纔可能是一個強者。在現在高科技的世界裏,感情似乎也機械化瞭,人們之間的情感都變得商業化,‘情感’這個詞上也蓋上瞭灰塵,變得黑白。讀這篇小說就像把你拉迴一個彩色的記憶裏頭,心上的灰塵也被它所發齣的暖氣蒸發,蒸發……讓人的心裏暖暖的、軟軟的,不再像以前綳得緊緊的、綳得都老化瞭……城市女孩葵花來到瞭一個叫大麥地的村莊生活,孤單寂寞的她認識瞭一個不會說話的鄉村男孩青銅。葵花和青銅成為瞭兄妹相稱的朋友,他們一起生活、一起長大……這是一部蘊含著脈脈真情的小說,作品人物獨特鮮活,敘事簡潔流暢,文字純淨唯美,意境高雅清遠,情感真摯深沉,字裏行間無不充盈著感人肺腑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