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崛起的经济学分析:这个国家会好吗

中国崛起的经济学分析:这个国家会好吗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李晓鹏 著

下载链接在页面底部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1-23

图书介绍


出版社: 中国发展出版社
ISBN:9787802348080
版次:1
商品编码:11077390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62
正文语种:中文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内容简介

这个国家会好吗?这个疑问困扰了中国人一个多世纪,至今亦如此。 从1840年鸦片战争至今,中国人经历了太多的苦难,但我们终于还是挺了过来,再次崛起于东方。这个文明有着坚韧的毅力,即使遭遇了连年的战乱,即使经历了狂热的信仰,如今,中国人仍然是中国人。 说到这里,有的人可能并不认同:现在的中国人没有信仰,一切向钱看,社会道德沦丧,政府官员腐败,住房、医疗、教育、养老……若干座大山压在民众身上,你还谈什么中华文明、中国崛起?我们并不否认现实的中国存在众多问题,有些问题甚至还很严重,但我们应该从大历史的纵深来看待这一切。每个人都注定是时代的牺牲品,同时也获益于自己的时代。我们在研究自己到底做错了哪些事情的同时,也有必要了解自己到底做对了什么。当我们放弃单纯的情绪宣泄,客观冷静地分析现实的时候,我们才能负责任地回答这个世纪之问:这个国家会好吗? 《这个国家会好吗(中国崛起的经济学分析)》从经济视角入手,力图解释中国崛起的原因。书中涉猎内容甚广:贫富分化如何产生、破坏性要素如何参与分配、市场有哪些缺陷、中华文明为什么与众不同、企业家精神怎样发挥作用、地方政府如何定位……作者李晓鹏博士在剖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崛起的原因时,也为您解答了前面的世纪之问。 《这个国家会好吗(中国崛起的经济学分析)》献给所有怀揣梦想、脚踏实地、力图改变这个国家的同路人。也许微乎其微,但我们正在改变世界。

作者简介

李晓鹏,重庆江津人,高中就读于重庆江津中学,2000年以总成绩江津市第一、文科成绩重庆市第一的成绩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在校期间,曾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学术部长、辩论队长、院刊主编,曾任北京中经通投资咨询公司兼职项目主管,并于2005年出版个人历史专著《最高命运:获取最高权力的瞬间》。现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研究生。 从2001年开始,多次到全国各地做学习方法与心态调整的专题报告,历经河南郑州、许昌、新密、洛阳,安徽蚌埠、滁州、合肥,湖北武汉、黄冈、襄樊。湖南长沙、株洲、岳阳、衡阳,浙江龙港、乐清、嵊州、绍兴,江苏徐州、苏州、扬州、淮安、南京,吉林、重庆、大连等数十个地区,上百场报告。听众数十万,深受广大学生、家长和老师的欢迎,社会反响强烈。 他所倡导的:“抓住每一分钟学习不如抓住学习的每一分钟”;“成绩是个人素质的体现”;“学习是个人最重要的能力”等观念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无数人因他而受益。

目录

第一篇 盛世危言: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崛起”
第01章 从马克思谈起(代序)
第02章 破坏性要素参与分配
第03章 现代金融资本的“破坏力要素”如何参与分配
第04章 为何这一次经济危机与众不同?——次贷危机的起源与“拯救”
第05章 破坏力的会师:政治权力与资本权力的合流
第06章 经济政策的回顾:里根总统给美国“开挂”
第07章 反思经济危机的四个层次
结语: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崛起”的警示

第二篇 孔孟之道:中国崛起的文化背景
第08章 来自家庭的信仰:中国文化中的现世主义传统
第09章 “大道不绝,天佑中华”:中国文化与现代化

第三篇 庖丁解牛:中国崛起的经济学分析框架
第10章 微观基础:企业家精神与中国的市场经济改革
第11章 宏观基础:总量增长与经济结构的变化
第12章 政策工具:对罗斯福新政的再反思

第四篇 政商博弈:中国经济奇迹中的政府与市场
第13章 并不完美的市场:企业家精神的四方向演变假说
第14章 企业家精神演变的四方向假说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15章 带纱窗的改革开放:政治力量与国际资本的博弈

第五篇 红色中国:中国崛起的制度分析
第16章 土地诸侯:作为空间经济资经营者的地方政府
第17章 GDP的战争:城市地方政府的空间竞争机制与中国的特殊优势
第18章 一党执政:中国特色的职业政治家制度
第19章 制度演进:不确定性与结果导向原则

第六篇 改革前景:这个国家会好吗?
第20章 中央政府层面的改革建议
第21章 地方政府层面的改革建议

精彩书摘

分配不公,是因为有破坏性要素参与分配。 “破坏性要素参与分配”这个说法最先出现在吴思先生的《潜规则》一书里面。他讲得很详细,但主要是借古讽今,说的是古代的事儿。我举身边的例子来说明。 你辛辛苦苦工作一个月,拿到2000元工资。这是你的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结果。你付出了劳动,创造了有价值的商品和服务。 用生产函数来说,就是y=f(L,K,G)。这里的y是产品,L是劳动力,K 是资本,G是土地。f代表L和K和G的组合方式。它的意思就是说:你的劳动力跟公司的资本结合起来,占用了一块土地,生产出来了一些产品。这些产品被你的公司卖出去了,赚到了钱,所以要按照你的贡献分一点给你。 你拿的是L的部分,公司拿的是K的部分,房东或地主拿的是G的部分。这叫 “生产性要素”参与分配。 但是,你拿着这2000元钱回家,路上遇到一个拦路抢劫的,把刀放在你脖子上,问你:“要钱还是要命?”你肯定还是要命,把钱给他了。这就叫“破坏性要素参与分配”。 这个强盗掌握的不是L、K、G的生产要素,他也不负责向社会提供有用的产品,而是掌握了破坏力:身强力壮、持刀、胆子大……这些东西加起来,就可以伤害你的生命。为了避免这种伤害,你得给他钱。于是他就参与分配了。 按照你生产出来的有用的产品来分配,贡献多少得多少,就是分配公平;有破坏性要素参与分配,破坏力最强的分得最多,这就是分配不公。 这几年治安环境还不错,你兜里的2000元钱被抢走的可能性不大。但是,你回到家里,发现小孩生病了,感冒发烧,赶紧送医院。医生给你一看,开了一副退烧药,10元钱。这是生产性要素参与分配,因为他提供了服务,这个服务可以改善你孩子的健康状况,这个服务是有正面效用的。 然后他从中获得收益,这是分配公正。但如果医生一看,给你开了一大堆药,你也不认识,反正告诉你不吃这些药孩子就好不了。其实就是一个普通的感冒,但他要了你200元钱。200-10=190。这190元钱,就是破坏性要素参与分配。 强盗抢钱拿的是刀,医生抢钱拿的是什么?手术刀?不是,他不会把手术刀架在你脖子上。强盗凭的是体力,医生凭的是智力,简单来说就是医学知识。他知道你的孩子到底得了什么病,但你不知道。用经济学术语来说,就叫医生和患者之间信息不对称。有了这个信息不对称,医生就可以把简单的病说得很严重,把只需要10元钱就能治好的病,给你开200元钱的药。 如果你真的得了重病,需要开刀。这个时候就真跟强盗把刀放在你脖子上一样,医生的手术刀就伸到你身上了。你是死是活,就掌握在这把刀上。 医生凭借高超的技术,手术成功,救了你一命。你付了2000元钱。这是生产性要素参与分配。但现实情况是,有个别地方,动手术需要额外给医生塞红包。比如手术本来该给2000元钱的,你还得再给2000元钱。这 2000元钱,就是破坏性要素参与分配。因为医生动手术的时候,如果手术不成功,你就挂掉了。但由于信息不对称,医生可以说:“这是正常现象,这个病确实没办法。”或者故意在你体内留点内伤,让你这辈子不得安生(注:这是极端情况)。患者家属不服,你能拿出证据来吗?很难,很难。 用吴思先生的话来说,这叫“低成本伤害权”。 如果一个人可以以很低的成本,给你造成很大的伤害。那么你就该给他一笔钱,以避免这种伤害。医生凭借自己的信息优势,可以用很低的成本,给患者造成很大的伤害。所以,他在分配中就可以居于有利地位,除了自己医疗服务应该拿的钱以外,还可以额外再要一笔钱。这笔额外再要的钱,就跟强盗抢钱的性质一样,是破坏性要素参与分配。 所以,有人说:“医院在抢钱。”这句话是有道理的,有的医院就是在抢钱。 不过医院抢钱的方式跟强盗抢钱比,要复杂一些。因为强盗抢钱是100 %的破坏性要素参与分配,谁都看得出来。所以要严厉打击。但是医院赚的钱,有一部分是生产性要素参与分配,是提供有价值的服务的收费,是公平的;只有另一部分是破坏性要素参与分配。 由于有了生产性要素参与分配的这件外衣,医院的破坏性要素参与分配,就很难被清楚地区分。 我不是故意要攻击医生,只是举个例子。现实生活中的分配不公平,绝大多数都是有一部分生产性要素参与分配,然后再附带一部分破坏性要素参与分配造成的。二者糅合在一起,很难区分。 所以,大家经常从直觉出发,觉得有些人赚了不该赚的钱,但是说不清楚。而赚了不该赚的钱的人,也振振有词地说:“这是市场经济、公平交易,我赚的是我自己努力拿到的。你们这是仇富!” 实际情况是,这种人确实是干了事儿的,赚了一些该赚的钱,不是赤裸裸地拿刀抢劫,但也会附带一些破坏性要素参与分配。 吴思先生算过一笔账,明朝的崇祯皇帝一年的开支大约相当于1亿元,俄罗斯的普京总统第一家庭的收人大约是100万元。普京的100万元,(假设 )是他作为国家元首向俄罗斯人民提供公共服务的正常收入,就是生产性要素参与分配。那么崇祯多出来的9900万元,就是破坏性要素参与分配。因为他掌握了军队和专制权力,可以给人民造成很大的伤害而自己不必付出什么成本,所以,人民必须多拿钱给他,不然他真拿刀砍你。 房地产商确实努力修了房子,不仅不能让人家亏本销售,还应该让他赚钱。但有很多开发商利用囤积居奇、虚假广告、一房多卖来哄抬房价,在房屋质量等方面做文章。最后本来值5000元/平方米的,卖了1万元。这多出来的5000元钱,就是破坏性要素参与分配。 房地产的问题很复杂,后面再说。总之,要实现分配公平,首先,就是要从理论上和制度上,把生产性要素与破坏性要素区分开来。生产性要素参与分配,大家就努力生产,从而推动经济增长;破坏性要素参与分配,大家就努力破坏,从而阻碍经济增长。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而我们研究经济制度和经济增长,也就从这里开始。 讲完破坏性要素参与分配的基本概念以后,开始用它来分析中国的现实,先提一道思考题供诸君讨论: 2008年,正值国际金融危机闹得最厉害的时候,沿海大量中小企业倒闭,大量农民工失业返乡。可就在这个时候,中央政府出台了新《劳动合同法》,大大加强了对劳动者权利的保护。 从主流经济学理论来看,这是个很反常的政策:大家连工作都找不到了,还加强什么劳动权利保护?不是会加剧失业浪潮吗?不是对经济危机中的企业雪上加霜吗? 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在《中国的经济制度》一书中,全面肯定了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但专门批评了这个新《劳动合同法》。 但是,一转眼四年过去了,中国安然度过经济危机,底层劳动者工资水平大幅度提高,并没有出现失业率剧增、经济下滑的情况,这是为什么? 这个问题,还是要从破坏性要素参与分配的角度来看。 保守派经济学家不仅反对加强对劳动者权利保护,还反对最低工资制度。因为在他们看来,市场经济应该是人人平等的,老板和工人的权利应该完全一样,老板可以随时解雇工人,工人也可以随时“解雇”老板。如果你觉得自己值更多的钱,辞职之后换一家愿意给你更高工资的就行了。 你要是找不到更高工资的岗位,低工资就是应该的,是市场竞争给你的劳动力开出的最合理的价格。 老板解雇你,是因为你没有为他提供符合他要求的劳务。在这种情况下,诸如最低工资、工会组织、高额的补偿金等,都没有道理,都会导致劳动力配置无效率,降低企业效率,劳动力市场不能出清等。 这种思路,是建立在劳动力市场不存在交易成本,完全由生产性要素参与分配的思路的基础之上的。从这个思路出发,不要说在经济危机期间加强对劳动权利的保护,就算是在繁荣时期,也不应该这样做。 但是,如果把真实世界的交易成本考虑进来,我们就会发现,老板和工人之间的分配关系,不仅有生产性要素参与分配,还有破坏性要素参与分配,这个时候,保守派经济学家的论调就站不住脚了。 劳动力市场存在交易成本。 工人“解雇”老板,会给老板造成伤害。因为他必须要花费成本重新招人,招来的人的性格、素质、工作经验都会和原来的不同,可能需要重新培训等。 同样,老板解雇工人,也会给工人造成伤害。解雇之后,工人重新找一份工作,需要时间、需要交通和通讯成本。 虽然双方都能通过自由选择来给对方造成伤害,但是,这种伤害的权力是不对等的。
……

前言/序言

  这个国家会好吗?这个疑问困扰了中国人一个多世纪,至今亦如此。 1840年,大英帝国的火炮击穿了天朝的国门,这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再次面临岌岌可危的局面。然而这在她沧桑的历史中并非罕见——五胡乱华、蒙古南下、清军入关,但每次“异族”入侵的阵痛后,她总会回归所谓的正统——“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无论谁试图统治这片土地上的人民,都必须改变自己。可是,这次的情况真的有些不一样。西方同样有着沉淀千年的文明,面对坚船利炮,我们似乎要面临曾经“夷狄”的命运。 于是,在接下来的一百多年中,无数的中国人竭尽全力与这样的命运抗争着。他们一面试图改良自己的制度,一面努力学习西方的知识。从洋务派到维新派,从国民党到共产党;从“师夷长技以自强”到“戊戌变法 ”,从“三民主义”到“共产主义”。无数尝试改变现状的中国人背后,是无数的思想在激烈地碰撞。这其中,既有纵横捭阖的政治家,也有兢兢业业的企业家;既有战场上浴血奋战的军人,也有课堂里传道授业的学者。正是这些“中国的脊梁”使我们的文明存续至今。即使遭遇了连年的战乱,即使经历了狂热的信仰,如今,中国人仍然是中国人。 说到这里,有的人可能并不认同:现在的中国人没有信仰,一切向钱看,社会道德沦丧,政府官员腐败,住房、医疗、教育、养老……若干座大山压在民众身上,你还谈什么中华文明、中国崛起?我们并不否认现实的中国存在众多问题,有些问题甚至还很严重,但我们应该从大历史的纵深来看待这一切。每个人都注定是时代的牺牲品,同时也获益于自己的时代。我们在研究自己到底做错了哪些事情的同时,也有必要了解自己到底做对了什么。当我们放弃单纯的情绪宣泄,客观冷静地分析现实的时候,我们才能负责任地回答这个世纪之问:这个国家会好吗? 2008年之前热得发烫的证券市场和2008年之后寒气袭人的经济危机有一个同样的作用——让经济学家们站在了风口浪尖。这是他们的幸运,却也是他们的悲剧。幸运的是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传播自己的观点和理论,而悲剧在于,他们在大众的掌声中迷失了,他们高估了经济学的作用,注定会走进死胡同。经济学不是万能的,那些试图用经济学原理解释万事万物的努力都是徒劳的。任何学科都不应该被原教旨化,我们必须认识到,是理论服务于生活,而不是生活服从理论。晓鹏正是这样一个清醒的思考者,他可以熟练运用各种经济学理论,但决不追随狂热信仰。他立足于现实,像他笔下那些“实干派”的中国人一样,力图改变这个国家,希望人们过上更好的生活。相信我们还有很多同路者,我们并不孤单。 也许微乎其微,但我们正在改变世界。
中国崛起的经济学分析:这个国家会好吗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中国崛起的经济学分析:这个国家会好吗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中国崛起的经济学分析:这个国家会好吗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中国崛起的经济学分析:这个国家会好吗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好好

评分

通俗易懂,到丽江的深刻透彻

评分

看了作者的书又买的这个,期待一如既往的好看

评分

正面认识国家经济

评分

。。。。。。。。。????

评分

买家印象百年经典精品收藏人文阅读

评分

经推荐 尚未看 不好评价

评分

很好!非常满意!

评分

书很好看,很不错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中国崛起的经济学分析:这个国家会好吗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