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那種沉甸甸的質感,拿到手裏就感覺像是捧著一段厚重的曆史。內頁的紙張選擇也十分考究,墨色印染得清晰而沉穩,即便是長久的翻閱,也不會輕易感到視覺疲勞。尤其是那些插圖和手稿的復刻,簡直是神來之筆,仿佛能透過泛黃的紙頁,觸摸到那個時代特有的氣息和溫度。我特彆喜歡它在排版上所下的功夫,那種疏朗而不失莊重的布局,讓原本可能晦澀的文字變得易於閱讀,讓人在曆史的洪流中,也能找到一個安靜的落腳點去細細品味。每一處細節,都透露齣編者對原著的敬畏與用心,絕非市麵上那些粗製濫造的復製品可比擬。這不僅僅是一套書,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藝術品,值得置於書架的顯眼位置,時常把玩。
評分對於習慣瞭快餐式閱讀的現代讀者來說,初次接觸這類深度文獻或許會感到門檻略高,但隻要沉下心來,一旦進入那種特定的語境和節奏,你會發現其中蘊含著巨大的信息密度和思想的穿透力。它不是那種讓你讀完後拍案叫絕的通俗故事,而更像是一場漫長而耐心的對話。你需要在字裏行間去捕捉那些未曾言明的暗示、那些反復齣現的意象背後隱藏的時代情緒。它要求的不隻是“看”,更是“思”與“辨”。比如,對於某些社會現象的記錄和評價,放在今天的語境下重新審視,會産生一種奇特的時空錯位感,讓你不禁反思,我們所認為的“進步”,是否真的徹底拋棄瞭過去的影子?這種深刻的自我詰問,纔是閱讀此類經典最寶貴的饋贈。
評分坦率地說,對於非專業研究者而言,可能需要一定的耐心去適應其獨特的文風和對古代典籍的頻繁引用,但正是這種看似繁復的敘事,構建瞭一個無比堅實的研究基礎。我試著將其與同時期的其他私人記錄進行比對閱讀,從中發現瞭不少有趣的互證與補充。它為我們理解特定學派的形成、思想的傳播路徑,提供瞭一張異常細緻的地圖。更令人欣慰的是,編者在注釋和校勘方麵的工作,也做得極為紮實,極大地降低瞭普通讀者理解原文的難度。這套書無疑是圖書館裏不可或缺的“重器”,它不是用來消遣的,而是用來深入挖掘和構建知識體係的基石,其學術價值和曆史參考價值,是毋庸置疑的。
評分這套書的價值,更在於其史料的連續性和完整性所帶來的曆史縱深感。不像零散的文章或迴憶錄,日記這種體裁本身就帶有強烈的時間刻度感,它記錄瞭思緒的自然流淌,見證瞭觀點是如何在漫長的時間中被修正、深化甚至顛覆的。每一次記錄,都像是一個時間膠囊,封存瞭某個特定瞬間的思考結晶。我尤其留意瞭其中關於學術爭鳴與個人際遇的交織部分,看到一位學者如何在巨大的政治和社會壓力下,堅守自己的治學底綫,那種內心的掙紮與外部環境的逼迫,形成瞭極具張力的文本。它展現瞭知識分子的責任感與個人命運之間的永恒睏境,讀起來令人動容,深感責任之重。
評分我一直對清末民初的知識分子群像抱有濃厚的興趣,試圖從那些親曆者的筆觸中,去拼湊齣那個劇烈變革年代的真實麵貌。這本書提供的視角,是極其珍貴的第一手資料,它摒棄瞭後世宏大的敘事和刻闆的標簽,而是聚焦於日常的瑣碎、細微的情感波動以及麵對時代洪流時的內心掙紮。讀進去之後,你會發現那些平日裏被神化的曆史人物,其實有著極其鮮活、甚至有些笨拙的煙火氣。他們的憂慮、他們的堅持、他們對舊學和新知的交織體驗,都以最赤誠的方式呈現齣來。這種近距離的觀察,遠比教科書上的理論分析來得震撼人心。它強迫你跳齣既有的認知框架,重新審視“進步”與“守舊”之間的復雜張力,體會“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悲壯與崇高。
評分《安迪•沃霍爾的哲學》書評《重復,堅持重復》也是把切入點放在安迪•沃霍爾與他捧紅的超級明星伊迪•塞奇威剋關係身上,並提到瞭與民謠大師鮑勃•迪倫之間三角戀情的故事。
評分買錯瞭,不過買來翻瞭翻,不錯,算是意外收獲
評分這套書挺好的,想收齊。
評分硃希祖(1879—1944),字逖先,又作逷先、迪先,浙江海鹽人,我國現代著名的曆史學傢、藏書傢。早年師從著名國學大師章太炎先生,為“章門五王”之一。曾任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輔仁大學、中山大學、中央大學教授,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博物館籌備處籌備委員會常務委員長、中國史學會主席、國史館籌備委員會總乾事、考試院考選委員會考選委員等職。硃希祖治學一生,筆耕不輟,著述豐贍,在國語運動、提倡白話文、倡導新文化、建構史學教育體係、建立學術團體、曆史檔案整理、曆史遺跡調查及史館修史、南明史研究等方麵,貢獻巨大。《硃希祖日記》現存有:1906年、1908年留學日本日記, 1913年2月5日至4月15日、1929年1月1日至3月25日、1932年10月5日至1933年9月23日、1934年2月21日至1937年5月8日、1937年6月9日至12月30日、1938年1月1日至1943年8月4日等日記,內容豐富,記載詳細,是我國現代學術史上重要的史料。書後附錄硃希祖之女硃倩、硃倓的日記,這些資料正好補硃希祖日記之缺。《硃希祖書信集》內以“與張元濟論學尺牘”為最多,共156通(包括張元濟來函);其次是“緻羅香林、硃倓信劄”,共123通;其餘緻師友、機構等信函47通,如有緻陳獨秀、周作人、鬍適、蔡元培、陳垣、錢玄同、陳百年、傅斯年、許壽裳、潘承弼、汪東、沙孟海、孫世揚、羅傢倫、常任俠、張繼、康心如、戴伯瑚等。《酈亭詩稿》是硃希祖生平所作詩歌的詩集,凡五捲,共131首,此次增補30馀首;其詩因時而作,有感而發,體現瞭一位曆史學者對詩的理解。這些信件與詩歌都有重要的學術價值與史料價值,為研究硃希祖及那個時代,提供瞭重要的文獻資料。書末附錄硃偰《先君逖先先生年譜》及元一所編的《硃希祖哀挽錄》,以見硃希祖一生行誼。《中國史學通論》原名《中國史學概論》,是我國最早的史學史講義,作於民國八九年間,為北京大學史學係講稿。末附八篇文章:《太史公解》、《漢十二世著紀考》、《臣瓚姓氏考》、《漢唐宋起居注考》、《蕭梁舊史考》、《十六國舊史考》、《蜀王本紀考》、《西夏史籍考》。《史館論議》為著者全麵係統闡明對國史編纂體例之見解文章及新修《廣東通誌》的數篇文章的匯集。《明季史料題跋》所收是硃希祖先生關於南明史籍詳加校勘、考訂的研究文章,共八十二篇,大部分曾發錶於《北大圖書部月刊》、重慶版《圖書月刊》、《文史雜誌》等學術期刊,一小部分是未刊稿。《明季史料題跋》涉及曆史範圍廣泛,內容豐富,不僅梳理史籍作者、版本、存佚、資料來源,而且通過不同史籍之不同記載,甄彆歧異,考訂史實,具有重要的文獻價值、學術價值。此次收入《硃希祖文集》,我們對原書進行瞭增訂,共收文131篇。憑著這種不懈的精神,先生的藏書日見其多。然而,先生又不同於一般的藏書傢。蘇精在他的《近代藏書三十傢》中說:“硃希祖是史學傢,因此酈亭藏書既非供鑒賞,也不徒供校讎,而是取以讀書治學用的,從他的題跋中可以看齣一個讀書的藏書傢,與其它欣賞的、校讎的藏書傢不同之處,後兩者往往隻娓娓於一書的遞藏授受源流、與自己收藏的經過,或是齗齗於字詞同異的爭辯、與版本甲乙的校勘;而讀書的藏書傢所注重的,則是一書內容的考訂論證,本旨要義的發明闡述,以近代學人而言,王國維、鬍玉縉等人如此,硃希祖同樣是如此。”[11]先生生前已撰成《明季史籍題跋》六捲,《酈亭藏書題跋記》四捲,還準備編撰周史、秦史和南明史 [12]。颱灣東海大學教授藍孟博先生迴憶當年的情況時說:抗戰時,大傢都跑防空警報,硃希祖先生每次跑警報,總帶著他的南明史稿本。(據東海大學陳以愛告知)可是這本可期其成的韆鞦史業卻被戰爭給毀滅瞭。1961年其子硃偰先生搜集他發錶於雜誌、以及日記、未刊稿中的文章八十二篇,編印成《明季史料題跋》一書,由中華書局齣版[13],同時還由硃偰整理齣版瞭《汲塚書考》。可惜,因為當時硃偰正頂著一頂右派的帽子,齣版時連“整理者硃偰”幾個字都不準留下。希祖先生仍有許多未刊手稿現藏於北京國傢圖書館。
評分早就想買瞭,終於搞到手~~~~
評分好書,國學大師硃希祖,還沒來得及細讀
評分不過林軒並沒有動心,他此行的目的是銀月花,流螢草,並不想節外生枝,何況韆年人參雖然寶貴,但自己用提純的方法,一樣可以得到參精。
評分書很好~書很好~書很好~書很好~書很好~書很好~書很好~書很好~書很好~書很好~書很好~書很好~書很好~
評分我們同班聽講的,是硃蓬仙(名宗萊)、龔未生、錢玄同(夏)、硃逖先(希祖)、周豫纔(樹人,即魯迅)、周啓明(作人)、錢均夫(傢治),和我共八人……聽講時,以逖先筆記為最勤;談天時以玄同說話為最多,而且在席上爬來爬去,所以魯迅給玄同的綽號曰“爬來爬去”。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