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放的灵魂(索尔仁尼琴)

流放的灵魂(索尔仁尼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约瑟夫·皮尔斯,译者:张桂娜 编
图书标签:
  • 索尔仁尼琴
  • 流放
  • 苏联文学
  • 历史
  • 政治
  • 劳改营
  • 人权
  • 异见
  • 俄罗斯文学
  • 纪实文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库网旗舰店
出版社: 上海三联
ISBN:9787542642516
商品编码:1110952464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3-09-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流放的灵魂(索尔仁尼琴)
  • 作者:(英)约瑟夫·皮尔斯|译者:张桂娜
  • 定价:48
  • 出版社:上海三联
  • ISBN号:9787542642516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3-09-01
  • 印刷时间:2013-09-01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16开
  • 包装:平装
  • 页数:358
  • 字数:320千字

编辑推荐语

索尔仁尼琴是俄罗斯作家,获得1970年诺贝尔奖,因出版描写极权主义的巨著《古拉格群岛》被驱逐出国,到美国后毫不留情的批评自由主义,苏联解体后又大骂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毁了俄罗斯,立场让左右两派都无法相处。他死后,被誉为“俄罗斯的良心”。这本《流放的灵魂(索尔仁尼琴)》就是他的思想传记。本书作者约瑟夫·皮尔斯是索氏父子的世交朋友,曾经对索氏多次采访,1999年出版了索氏传记,在西方知识界获得好评。

内容提要

《流放的灵魂(索尔仁尼琴)》1999年由美国 HarperCollins出版社出版,并荣获2002年度“基督 徒传记奖”(John C. Pollock),2011年由 Ignatius出版社出版了增补版,新版内容一直追踪到 索尔仁尼琴于2008年去世。《流放的灵魂(索尔仁尼 琴)》通过作者约瑟夫·皮尔斯对索尔仁尼琴本人的 采访,以及得到索尔仁尼琴第二任妻子以及三个儿子 提供的诸多帮助,以丰富、生动的内容介绍了索尔仁 尼琴的一生及其思想与创作,再加上作者卓越的传记 才能和深刻的思想洞察力,都使得本书成为索尔仁尼 琴传记当中*新、*完整、***的版本。
    

作者简介

约瑟夫·皮尔斯(Joseph Pearce),是美国万福马利亚大学的文学教授和驻校作家,也是美国知名的传记作家,他曾著有《托尔金传》、《切斯特顿传》、《王尔德传》等**作家的传记,颇受好评。

目录

致谢
第二版序言
**版序言
**章 革命之子
第二章 懵懂中的幸福
第三章 结为夫妇
第四章 战争勇士
第五章 发展受阻
第六章 从地狱到炼狱
第七章 损中获益
第八章 生与死
第九章 美好的流放
第十章 伊凡雷帝
第十一章 烫手山芋
第十二章 宿敌与新友
第十三章 俄罗斯之忧
第十四章 遭到排斥
第十五章 遭遇冷落
第十六章 东正教的拥护者
第十七章 俄罗斯的重生
第十八章 重建家园
第十九章 先知在故乡
第二十章 八十华诞
第二十一章 多事之秋
第二十二章 悲观主义的乐观派
第二十三章 不惧死亡
第二十四章 “成了”


好的,以下是一部不包含《流放的灵魂》(索尔仁尼琴作品)内容的图书简介,旨在详细描绘一部独立作品的精髓: --- 《遗落的星轨:观测者之证》 作者: 伊芙琳·霍尔姆斯 类型: 硬科幻/太空史诗/哲学思辨 字数: 约 45 万字 导言:尘埃与永恒的边缘 人类文明的触角早已伸向了太阳系的边缘,在广袤的太空中设立了数以百计的监测站和殖民地。然而,我们所能触及的,不过是宇宙浩瀚的冰山一角。本书的故事,聚焦于“观测者”——那些被派遣到最遥远、最孤独的深空,用生命和理智丈量未知领域的先驱者。 《遗落的星轨:观测者之证》不是一部关于星际战争或英雄主义的赞歌,而是一部关于极限环境下的认知边界、时间感知扭曲以及人类存在的根本意义的深刻探索。它以冰冷、精确的科学细节为骨架,包裹着对灵魂深处孤独的细腻描摹。 第一部:寂静的哨站 故事开始于“赫尔墨斯-7号”深空观测站。该站点隶属于“跨越之墙计划”(Trans-Wall Initiative),任务是监听并分析来自银河系外缘的微弱信号——被科学家戏称为“宇宙的耳语”。 主要人物: 凯伦·维达尔博士: 一位杰出的天体物理学家,患有罕见的“时间失调症”(Chrono-Dysphoria),她对时间的流逝感知异于常人,这使得她在孤独的深空工作中既是天赋异禀的工具,也是精神上最脆弱的一环。她选择执行为期十年、单向的深空任务,以逃离地球上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既定的时间表。 特拉维斯·马洛: 机械维护与生命支持系统的首席工程师。他是一个极度务实、信奉牛顿物理学定律的人。他与凯伦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对立:一个是追逐不可知信号的理想主义者,一个是维护着船体结构不被微流星体击穿的现实主义者。 赫尔墨斯-7号深陷在奥尔特云的冰冷阴影中,与地球的通信延迟已达数月。寂静是这里的常态,只有船体轻微的振动和冷却液循环的声音构成了背景乐。凯伦和特拉维斯的生活被严格的参数和例行公事所主宰,直到一次例行的频谱扫描中,他们捕捉到了一组非自然、但又极度复杂的几何波纹。 第二部:数据的幽灵 这组信号并非简单的无线电波,而是一种跨越了已知物理学范畴的能量结构。凯伦将其命名为“莫比乌斯结构”。随着分析的深入,团队意识到,这不是一个被动接收的信号,而是一个被设计用来引导观察者的构造。 随着对“莫比乌斯结构”的解码工作展开,观测站内的环境开始发生微妙的、令人不安的变化: 1. 认知漂移: 船员开始经历短暂的“闪回”——并非记忆,而是对未来可能性的预见。特拉维斯开始频繁地在维护日志中记录下他尚未完成的维修工作,这些记录在数周后被一一应验。 2. 物理错觉: 凯伦的仪器显示,观测站周围的空间结构似乎正在被缓慢地、几乎不可察觉地“拉伸”或“压缩”。她开始质疑,是信号影响了她的大脑,还是信号正在重塑他们所处的局部时空。 故事的核心冲突由此爆发:特拉维斯坚信这是长期隔离导致的集体精神错乱,并要求立即终止研究,准备返航。而凯伦则认为,他们正处于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现边缘——一个可能揭示宇宙运行底层逻辑的钥匙。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她决定绕过安全协议,将观测站的主能源接入到信号源的频率,进行一次冒险的“共振实验”。 第三部:视界之外的逻辑 共振实验的结果是灾难性的,但也带来了极致的启示。赫尔墨斯-7号被短暂地“投射”到了一个纯粹的数学空间。在这次短暂的“出窍”中,凯伦体验到了一种脱离了三维、四维限制的感知。她看到了时间并非线性流动,而是像一个交织的巨大织物,每一个“瞬间”都同时存在。 她领悟到,“莫比乌斯结构”并非来自外星文明,而是宇宙自身在自我观测时留下的痕迹——一种关于存在与非存在的数学表达式。 然而,实验也付出了代价。特拉维斯在试图关闭超载的反应堆时,被卷入了一次能量反冲。他没有死亡,但他的身体机能被重组,他的感知能力被放大到了一个人类无法承受的程度。他开始“听见”物质的衰变,能“看见”引力的涟漪。他成为了一个活着的、痛苦的“超观测者”。 尾声:证词的重量 小说的高潮部分,是凯伦必须在有限的能源和即将崩溃的船体中,将她所经历的一切——那超越语言和现有科学框架的认知——转化为可被地球理解的“观测者之证”。 地球方面,接收到的只是一系列不连贯的能量读数和凯伦混乱的语音记录。当救援队最终抵达赫尔墨斯-7号时,他们发现: 观测站的结构与外部宇宙背景辐射的频率实现了完美的同步,仿佛它成为了一个微小的、人造的“黑洞视界”。 特拉维斯处于一种永恒的、几乎静止的状态,他用指甲在船体上刻下了最后的信息——一串复杂的费米子链式反应方程,而不是文字。 凯伦本人,完成了她所有的记录工作后,选择打开了气闸,在宇宙的寂静中“融入”了她所研究的信号结构中。她没有自杀,而是完成了她的“毕业考试”——她选择了成为观测的一部分,而非记录者。 最终,地球带回了凯伦留下的数据。这些数据引发了物理学界长达数十年的争论,被认为是“人类心智在面对绝对真理时所能留下的最美、也最危险的残骸”。本书的结尾,聚焦于一位地球上的年轻理论学家,试图用全新的数学工具去解析凯伦的最后一份文档,而那文档的第一行,仅仅是:“时间是可折叠的,但意识,依然是单向的。” 本书主题深度 《遗落的星轨》探讨了以下核心议题: 感知的局限性: 人类赖以生存的物理定律,在宇宙的宏大尺度下,是否只是一个局部有效的“用户界面”? 孤独的异化: 绝对的孤独如何重塑个体的身份认同,以及人类如何与一个没有回应的宇宙共存? 科学的伦理边界: 当知识可能带来认知崩溃时,探索的欲望是否应该受到限制? 存在的证据: 遗留的“证据”与亲历者的“证词”之间的鸿沟,以及它们各自的价值。 ---

用户评价

评分

翻开《流放的灵魂》,迎面而来的是一种强烈的宿命感,仿佛命运的巨轮早已碾过,留下的痕迹深刻而无法磨灭。作者的笔触带着一种不动声色的力量,不动声色地揭示着个体在宏大历史洪流中的渺小与挣扎。读到那些被剥夺、被压抑的瞬间,我能感受到一种沉甸甸的压抑,仿佛呼吸都变得困难。然而,在这压抑的背后,又涌动着一种不屈的生命力。那些在绝境中依旧坚持的信念,那些在黑暗中依然闪烁的人性光辉,都如同一颗颗坚韧的种子,在荒芜的心田里悄然萌发。作者并没有刻意去煽情,也没有做过度的渲染,而是以一种近乎白描的方式,将生活的残酷与人性的复杂赤裸裸地展现出来。这种真实,有时让人感到刺痛,但更多的是一种深刻的认同。它让我们看到了,即使被放逐,即使身处边缘,生命依然有着自己的尊严与价值。那些关于坚持、关于抗争、关于灵魂不屈的故事,在我心中激起了巨大的涟漪,久久不能平息。

评分

《流放的灵魂》是一本需要静下心来慢慢品读的书,它的文字如同涓涓细流,看似平缓,却能逐渐渗透进你的内心深处,带走一些浮躁,留下一些沉淀。作者用一种克制的叙事方式,构建了一个充满张力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每一个人物都仿佛承载着沉重的过往,每一个选择都似乎充满了无奈与挣扎。我被书中人物的命运深深吸引,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痛苦与希望,都让我感同身受。仿佛我不再是旁观者,而是亲身经历了那段充满挑战与磨难的时光。书中对人性的刻画极其深刻,它毫不避讳地展现了人性的光明与黑暗,既有伟大的牺牲与坚韧,也有卑微的妥协与挣扎。这种复杂性,让人物形象丰满而真实,也让故事更加引人入胜。每一次阅读,都能从字里行间发现新的细节,新的感悟,这种层次感和深度,让我对作者的才华佩服不已。

评分

《流放的灵魂》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阅读的乐趣,更是一种精神的洗礼。作者以一种近乎史诗般的笔触,描绘了那些在时代的洪流中被裹挟、被流放的个体命运。我被书中人物所展现出的坚韧与毅力所深深震撼。在极端艰难的环境下,他们依然没有放弃对尊严的追求,对自由的向往。这种精神力量,是如此的强大,以至于穿越了文字,直接感染了我。我常常在想,是什么支撑着他们度过那漫长的黑暗?是什么让他们即使身处绝境,依然怀揣希望?书中对人性的描绘细腻而真实,既有英雄般的壮举,也有普通人的挣扎与无奈。这种真实感,让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亲历了他们的苦难与辉煌。每一次阅读,都能从中汲取到一种强大的力量,一种对生命的尊重,一种对自由的渴望。这本书,无疑是我的精神宝库中一份珍贵的财富。

评分

这本《流放的灵魂》读来,仿佛置身于一个古老而深邃的灵魂王国,每一个字句都在敲打着内心的最柔软之处。作者以一种近乎于解剖学的精确,却又饱含着诗人般的情感,将生命中那些最幽微、最难以言说的挣扎与追寻,一一呈现在读者眼前。阅读的过程,与其说是在品味故事,不如说是在经历一次心灵的涤荡。仿佛作者将自己的灵魂剥离出来,揉碎,再以文字的形式重新组合,邀请我们一同去感受那份被放逐的痛楚,以及在放逐中寻觅归属的执着。那些对自由的渴望,对真理的探求,对人性深渊的窥视,都以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穿透纸页,直抵灵魂。我常常在阅读中停下来,陷入沉思,那些关于存在、关于意义的叩问,不时回荡在耳畔。这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深处可能被遗忘或压抑的情感与思考。它提醒着我们,即使身处困境,即使被世界遗忘,灵魂的火种也从未熄灭,它依旧在暗夜里闪烁,等待着重生的曙光。

评分

阅读《流放的灵魂》,感觉就像踏上了一段充满荆棘的旅程,但沿途的风景却又异常壮丽。作者以一种非凡的叙事能力,将看似平凡的生活细节,升华为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探索。我被书中人物那种在困境中依然保持的 dignity 所打动,他们即使被剥夺了自由,被孤立于人群,却从未放弃对内心世界的守护。文字中流淌着一种沉静的力量,它不喧哗,不张扬,却能轻易地触动人心最柔软的角落。我常常在阅读中思考,在这样一个充满挑战的世界里,我们应该如何寻找自己内心的平静?如何保有那份不被外界侵蚀的灵魂?这本书给了我许多启示。它让我看到,真正的力量并非来自于外部的声名或物质,而是源自内心深处那份对真理的坚守,对良知的遵循。作者的文字,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也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敬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