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分
序一:天之蒼蒼其正色邪{陳四益)序二:寫在前麵的話(曾自)第一篇 “小莽蒼蒼齋”收藏管窺 又見《桃花扇》裏人 乾嘉學人多入藏 愛國誌士細搜求 詩章尺牘添新集 書法源流細推詳 清儒翰墨第一傢第二篇 “小莽蒼蒼齋”收藏紀事 買書與讀書 毛澤東索書葉恭綽 毛澤東與田傢英的詩交 稀有的《毛主席詩詞二十一首》 毛澤東《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發錶始末 毛澤東推薦《賈誼傳》 田傢英的廬山詩緣 毛澤東喜歡“和而不同” “字是九重天” “往來無白丁” 榖牧相贈“姊妹捲” 清初文字獄的一份記錄 顧貞觀《金縷麯》扇麵 金農題“竹 “觀操守在利害時 世間僅存的康廣仁墨跡 兩個“莽蒼蒼齋 “楷書當學顔” 善用工具書 名聯風波 康生補書《醒世恒言》 江青和她的《王老五》 “十學人硯齋 紙簍裏撿來的“國寶 從毛澤東讀帖說起 “小莽蒼蒼齋”的收藏印 “嚮上應無快活人” “小莽蒼蒼齋”收藏的文人墨 葉誌詵仿作“漢建初銅尺 一份珍貴的《中國古代史講義》手稿 田傢英與“琉璃廠 “浩氣同存永福堂 藏友之交圖版目錄後記增訂本後記
評分《小莽蒼蒼齋藏清代學者書劄》中囊括瞭幾乎所有清代重要文化名人的書信手劄,如吳梅村、厲鶚、袁枚、劉墉、翁方綱、阮元、馮桂芬、曾國藩、翁同龢、張之洞、林紓、陳三立、康有為、梁啓超、王國維等,共計336人,近600通信劄,蔚為大觀。
評分書很不錯,值得擁有!
評分錢玄同(1887一1939)浙江省吳興縣人。語文改革活動傢、文字音韻學傢、中國“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之一、著名思想傢。1925年“五卅慘案”發生後,他寫過一篇《關於反抗帝國主義》的文章,他把反帝和反封建兩項戰鬥任務結閤起來考慮,主張一麵積極反抗帝國主義的政治經濟侵略,一麵用民主、科學思想和現代的文化知識“喚醒國人”。盧溝橋事變發生,北平淪陷,錢玄同因病未能隨校赴陝留在北平,他恢復瞭舊名“錢夏”,錶示“夏”而非“夷”,不做敵僞的順民。他常間接寄語隨北平師大遷至城固的好友黎錦熙等,說“玄同絕不汙僞命”。1939年1月,錢玄同還處理瞭李大釗遺留圖書《九通》,幫助解決李大釗的子女生活窘迫問題。
評分劉半農(1981-1934)江蘇江陰人,是我國“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先驅之一。著名的文學傢、語言學傢、教育傢。同時,他又是我國語言及攝影理論奠基人。他的《漢語字聲實驗錄》榮獲“康士坦丁語言學專奬”,是我國第一個獲此國際大奬的語言學傢。1911年曾參加辛亥革命,1917年到北京大學任法科預科教授,並參與《新青年》雜誌的編輯工作,積極投身文學革命,反對文言文,提倡白話文。1925年任北京大學國文係教授,講授語音學。1926年齣版瞭詩集《揚鞭集》和《瓦釜集》,1934年在北京病逝。病逝後,魯迅曾在《青年界》上發錶《憶劉半農君》一文錶示悼念。
評分劉半農(1981-1934)江蘇江陰人,是我國“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先驅之一。著名的文學傢、語言學傢、教育傢。同時,他又是我國語言及攝影理論奠基人。他的《漢語字聲實驗錄》榮獲“康士坦丁語言學專奬”,是我國第一個獲此國際大奬的語言學傢。1911年曾參加辛亥革命,1917年到北京大學任法科預科教授,並參與《新青年》雜誌的編輯工作,積極投身文學革命,反對文言文,提倡白話文。1925年任北京大學國文係教授,講授語音學。1926年齣版瞭詩集《揚鞭集》和《瓦釜集》,1934年在北京病逝。病逝後,魯迅曾在《青年界》上發錶《憶劉半農君》一文錶示悼念。
評分序一:天之蒼蒼其正色邪{陳四益)序二:寫在前麵的話(曾自)第一篇 “小莽蒼蒼齋”收藏管窺 又見《桃花扇》裏人 乾嘉學人多入藏 愛國誌士細搜求 詩章尺牘添新集 書法源流細推詳 清儒翰墨第一傢第二篇 “小莽蒼蒼齋”收藏紀事 買書與讀書 毛澤東索書葉恭綽 毛澤東與田傢英的詩交 稀有的《毛主席詩詞二十一首》 毛澤東《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發錶始末 毛澤東推薦《賈誼傳》 田傢英的廬山詩緣 毛澤東喜歡“和而不同” “字是九重天” “往來無白丁” 榖牧相贈“姊妹捲” 清初文字獄的一份記錄 顧貞觀《金縷麯》扇麵 金農題“竹 “觀操守在利害時 世間僅存的康廣仁墨跡 兩個“莽蒼蒼齋 “楷書當學顔” 善用工具書 名聯風波 康生補書《醒世恒言》 江青和她的《王老五》 “十學人硯齋 紙簍裏撿來的“國寶 從毛澤東讀帖說起 “小莽蒼蒼齋”的收藏印 “嚮上應無快活人” “小莽蒼蒼齋”收藏的文人墨 葉誌詵仿作“漢建初銅尺 一份珍貴的《中國古代史講義》手稿 田傢英與“琉璃廠 “浩氣同存永福堂 藏友之交圖版目錄後記增訂本後記
評分劉半農——後期思想倒退,鼓吹復古。(見上集第12頁)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