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法國是一個有著悠久的曆史、燦爛的文化、發達的經濟,並在國際舞颱上發揮著獨特的重要作用的國傢。一提起法國,不少人就會怦然心動,嚮往之情即刻溢於言錶。多年來,筆者在與親朋好友交談時,不止一次聽到有人說,若有機會齣國觀光的話,他這輩子最最想去的國傢就是法國。筆者管見,人們不妨這樣斷言:如果有好事者在中國搞一項問捲調查,請接受調查的對象列舉四五個他最心嚮往之的國傢,那麼,在絕大多數答捲中,法國一定會名列其中。
作者簡介
呂一民,1957年8月齣生於浙江金華,1978-1982年就讀於北京大學曆史係世界史專業,1982年考入杭州大學曆史係,師從著名曆史學傢瀋煉之教授,研習法國史。1985年7月起留校任教(1998年四校閤並後為浙江大學教師)。現為浙江大學人文學院曆史係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人文學院副院長。
長期從事法國近現代史的教學與科研工作。主要著作、譯著(含主譯)有《法國通史》、《20世紀法國知識分子的曆程》、《知識分子的鴉片》、《公民的加冕禮:法國普選史》、《自由之聲:19世紀法國公共知識界大觀》、《法國史》(上、中、下)。曾主持完成國傢社科基金項目《戰後法國知識分子社會地位與作用的曆史考察》等課題多項。
曾於1989年10月赴法國巴黎第八大學曆史係進修一年,此後又分彆應巴黎政治學院20世紀歐洲史研究中心、法國高等社會科學研究院近現代中國研究中心等著名研究機構的邀請,以訪問教授或高級訪問學者的身份多次赴法訪學。
內頁插圖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史前與高盧時期
一、“法蘭西空間”——人類在歐洲最早駐足、生活過的地區之一
二、“我們的祖先高盧人”
三、愷撒徵服高盧
四、高盧的羅馬化
五、羅馬帝國晚期的高盧
作者評曰
第二章 法蘭剋人國傢
一、從“蠻族”在高盧安身立國到剋洛維一統高盧
二、盛産“懶王”的墨洛溫王朝
三、卡洛林王朝的建立
四、威震四方的查理曼帝國
五、《凡爾登條約》將帝國一分為三
六、法蘭剋國傢的文化
作者評曰
第三章 法蘭西獨立國傢的産生
一、卡洛林王朝的衰落與卡佩王朝的建立
二、法蘭西島的小國王
三、王權的逐漸增強和統一的開始
四、瓦洛亞王朝的建立與百年戰爭的爆發
五、聖女貞德的壯舉與法蘭西民族國傢的形成
六、11-15世紀的法國文化
作者評曰
第四章 君主專製製度的確立與發展
一、君主專製製度初露端倪
二、4代君主遠徵意大利
三、法國的文藝復興
四、宗教改革與鬍格諾戰爭的爆發
五、波旁王朝的開創者亨利四世君臨法國
六、紅衣主教黎塞留的鐵腕統治
七、君主專製製度的極盛時期——路易十四時代
I:內政夕蔔交
八、君主專製製度的極盛時期——路易十四時代
Ⅱ:思想文化
作者評曰
第五章 .君主專製製度的沒落與啓濛運動的興起
一、路易十五:一個乾夫所指的無道昏君
二、啓濛時代的到來
三、孟德斯鳩與伏爾泰——早期啓濛思想傢的兩大
代錶
四、百科全書派與盧梭——更為激進的啓濛思想傢
五、鎖匠國王路易十六登基與專製王朝危機的日益加深
作者評曰
第六章 法國大革命
一、第三等級就是一切
二、從網球場宣誓到攻占巴士底獄
三、“人民又重新徵服瞭國王”
四、法國終於有瞭有史以來的第一部憲法
五、路易十六被推上瞭斷頭颱
六、救國的雅各賓專政
七、熱月黨的“反動”與督政府的左右搖擺
作者評曰
第七章 拿破侖的崛起與第一帝國的興亡
第八章 波旁復闢王朝
第九章 七月王朝
第十章 從第二共和國到第二帝國
第十一章 在戰火中誕生的第三共和國
第十二章 上一個“世紀之交”的法國
第十三章 法國與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十四章 20年代的法國
第十五章 危機籠罩下的30年代
第十六章 再次經受世界大戰的考驗
第十七章 第四共和國
第十八章 “戴高樂的共和國”——第五共和國的早期史
第十九章 從左右對立到左右共治——密特朗時代的第五共和國
主要參考書目
後記
精彩書摘
法國是一個有著悠久的曆史、燦爛的文化、發達的經濟,並在國際舞颱上發揮著獨特的重要作用的國傢。一提起法國,不少人就會怦然心動,嚮往之情即刻溢於言錶。多年來,筆者在與親朋好友交談時,不止一次聽到有人說,若有機會齣國觀光的話,他這輩子最最想去的國傢就是法國。筆者管見,人們不妨這樣斷言:如果有好事者在中國搞一項問捲調查,請接受調查的對象列舉四五個他最心嚮往之的國傢,那麼,在絕大多數答捲中,法國一定會名列其中。
不過,國人中對法國心嚮往之者雖眾,但真正瞭解者卻甚少。對絕大多數中國老百姓而言,他們對法國的認識或許隻停留在這樣一些具體事物上:高聳入雲、壯美之極的埃菲爾鐵塔,充滿藝術瑰寶的盧浮宮以及盧浮宮前玲瓏剔透的玻璃金字塔,名揚四海的法國香水,永遠令各國的名媛靚女為之驚嘆與艷羨的巴黎時裝、棍子式的長麵包與考究得無以復加的法式西菜,色澤誘人、醇香濃鬱的法國葡萄酒……即便國人中會有一些人能如數傢珍般地列齣包括聖女貞德、路易十四、拿破侖、戴高樂等在內的一大串法國偉人的名字,並對啓濛運動、攻占巴士底獄、拿破侖戰爭、巴黎公社、抵抗運動、5月風暴乃至1998年世界杯前夕法航員工的罷工等津津樂道,但由於他們對法國曆史知之不多,因此就不可能弄清這些人物的豐功偉績與這些事件的來龍去脈,更無法充分地認識他(它)們的曆史地位或意義。上述現象錶明,嚮廣大中國讀者介紹一些法國曆史知識,尤其是嚮他們提供一條能把法國曆史上的人與事恰如其分地串起來的紅綫極有必要。本書寫作的齣發點正在於此。
……
前言/序言
世界曆史文化叢書:法國通史 (以下為該叢書其他分冊的書籍簡介,不涉及《法國通史》的具體內容) --- 世界曆史文化叢書:古埃及文明的輝煌與奧秘 (約 1500 字) 尼羅河的饋贈,孕育瞭人類曆史上最古老、最持久的文明之一。本書帶領讀者深入探索古埃及文明那跨越三韆年的壯闊畫捲。從史前時期的部落融閤,到早王朝的統一,再到古王國時期金字塔的拔地而起,直至中王國時期的穩定復興,以及新王國時期帝國的極盛與最終的衰落。 我們不僅描繪瞭法老的權杖與神廟的恢弘,更著力於揭示支撐這個偉大文明運轉的社會結構、經濟基礎與精神信仰。書中詳細梳理瞭埃及復雜的宗教體係,探討瞭太陽神拉、冥神奧西裏斯、生育女神伊西斯等核心神祇在國傢意識形態中的作用。特彆是,我們將細緻考察瞭“來世觀”如何滲透到古埃及人的日常生活、藝術創作乃至政治決策之中,從木乃伊製作的精妙技術到《亡靈書》中引導亡者靈魂的咒語,無不體現瞭對永恒生命的執著追求。 在政治層麵,本書剖析瞭法老集權製的演變。法老究竟是神在地上的代理人,還是擁有絕對權力的人間君主?我們通過分析卡爾納剋神廟的銘文、阿馬爾那書信以及曆代王朝的統治策略,力圖還原法老政治的復雜性。從圖坦卡濛的短暫王朝,到拉美西斯二世的軍事擴張與宏偉工程,再到埃赫那頓的宗教改革及其失敗,展現瞭一個高度中央集權社會在麵對內部矛盾與外部挑戰時的掙紮與應對。 此外,古埃及在科技與藝術上的成就同樣令人驚嘆。本書將專門章節論述其在數學和天文學上的進步,這些知識如何被應用於尼羅河泛濫的預測和曆法的製定。在建築學領域,除瞭舉世聞名的金字塔,帝王榖的岩窟墓葬藝術、神廟建築的軸綫布局與象徵意義,都體現瞭埃及工匠非凡的技藝與宇宙觀。在文字方麵,象形文字從最初的圖畫符號演變為成熟的書寫係統,其解密過程本身就是一段波瀾壯闊的學術史詩。 本書亦關注普通埃及人的生活。他們住在尼羅河畔的泥磚房中,從事農業、手工業和建築勞動。通過對墓室壁畫、生活用具和法律文獻的研究,我們得以窺見古代埃及社會階層的分化、傢庭的結構、教育的普及程度以及女性在傢庭與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 最後,本書將目光投嚮古埃及文明的終結與遺産。從波斯人的徵服,到希臘化時代的托勒密王朝,再到羅馬帝國的並吞,埃及文明如何吸收、融閤,又如何將自身的文化基因傳遞給後世。亞曆山大圖書館的興衰,希臘哲學與埃及神秘主義的交織,都為我們理解地中海文明的多元性提供瞭重要的視角。 通過考古發現、碑文解讀和曆史文獻的交叉印證,本書旨在為讀者構建一個立體、鮮活、既充滿神秘色彩又富有理性分析的古埃及世界,探究這個偉大文明對後世人類精神和物質文明所産生的深遠影響。 --- 世界曆史文化叢書:拜占庭帝國——連接東西方的韆年橋梁 (約 1500 字) 當西羅馬帝國在日耳曼蠻族的衝擊下分崩離析時,位於博斯普魯斯海峽的君士坦丁堡——“新羅馬”,卻以一種獨特而堅韌的姿態,傲然屹立韆年,成為連接古典世界與中世紀歐洲、東方與西方的文化、貿易和信仰的樞紐。本書聚焦於拜占庭帝國(東羅馬帝國)從其建立之初到最終陷落的宏偉曆史。 本書的敘事始於公元四世紀,君士坦丁大帝定都拜占庭,這座城市如何依托其無與倫比的地理優勢,迅速發展成為一個功能完善的政治、軍事與宗教中心。我們深入剖析瞭查士丁尼大帝的“光復舊土”雄心,迴顧瞭《查士丁尼法典》如何係統地整理和保存瞭羅馬法的精髓,構成瞭後世歐洲大陸法律體係的基石。同時,本書也審視瞭宏偉的聖索菲亞大教堂在政治儀式和宗教生活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其建築風格對東西方藝術的滲透。 拜占庭的曆史並非坦途。書中詳盡描繪瞭帝國在與波斯薩珊王朝、阿拉伯哈裏發國、斯拉夫部落以及諾曼人等諸多勢力周鏇中的軍事戰略與外交手腕。我們探討瞭“希臘火”等秘密武器在維護帝國海上霸權中的作用,以及“軍區製”等製度創新如何有效地整閤瞭軍事與行政權力,確保瞭帝國在長期的戰爭壓力下仍能保持運轉。 在文化與宗教領域,拜占庭扮演瞭至關重要的角色。本書重點解析瞭“聖像破壞運動”對帝國社會和教會內部造成的巨大震蕩,以及最終確立的聖像崇拜如何強化瞭皇帝與神之間的神聖聯係。更重要的是,拜占庭文明是古典希臘羅馬知識的守護者。當西歐在“黑暗時代”中掙紮時,君士坦丁堡的學者們默默地抄錄、保存和注釋瞭柏拉圖、亞裏士多德等人的著作。本書揭示瞭這些手稿如何最終通過貿易和聯姻,在中世紀晚期和文藝復興初期迴流至西歐,為歐洲思想的復蘇提供瞭關鍵的知識儲備。 本書對拜占庭的“雙重性”進行瞭深入探討:它既是羅馬帝國的繼承者,又是東正教的中心。我們分析瞭君士坦丁堡牧首與羅馬教皇之間日益加劇的神學與政治分歧,並最終解釋瞭公元1054年東西教會大分裂的曆史必然性。這種精神上的分野,深刻地塑造瞭東歐和巴爾乾地區,並對後來的俄羅斯國傢的興起産生瞭決定性影響。 此外,本書也考察瞭拜占庭的日常生活、商業活動和手工業。君士坦丁堡作為絲綢之路的西端樞紐,其黃金、香料、絲綢的貿易路綫,以及帝國鑄造的“諾米斯瑪”金幣在國際貿易中的權威性,都展現瞭一個高度發達的商業帝國麵貌。 最後,本書記錄瞭帝國晚期日漸衰弱的曆程:馬紮爾人的入侵、與威尼斯等商業共和國的矛盾激化、第四次十字軍東徵對君士坦丁堡的劫掠(1204年)帶來的沉重打擊,以及最終在奧斯曼土耳其人的猛烈攻勢下,這座韆年古城於1453年陷落的曆史悲劇。拜占庭的遺産——其東正教信仰、法律思想、藝術風格以及對古希臘知識的保留——如何被奧斯曼帝國吸收,並繼續影響著歐亞大陸的未來格局。 --- 世界曆史文化叢書: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興衰 (約 1500 字) 幼發拉底河與底格裏斯河之間,那片被稱為“兩河之地”的衝積平原,是人類曆史上最早齣現城市、文字和復雜國傢形態的搖籃。本書旨在係統梳理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從史前農業聚落到新巴比倫帝國覆滅的悠久曆史,展現這片土地上群雄逐鹿、文明更迭的波瀾壯闊。 我們的敘事從蘇美爾人開始。作為最早定居兩河流域的群體,蘇美爾人不僅發明瞭楔形文字,為人類留下瞭最早的書麵記錄,還創造瞭輪子、犁以及復雜的水利灌溉係統。本書將重點剖析蘇美爾的城邦政治結構——例如烏爾、烏魯剋、拉格什等城邦之間的競爭與閤作,以及他們發展齣的多神信仰體係和早期的史詩文學,如《吉爾伽美什史詩》所蘊含的英雄主義與對死亡的思考。 隨後,讀者將跟隨本書進入阿卡德帝國時代。薩爾貢大帝如何首次將眾多城邦統一在一個中央集權的統治之下,標誌著地區性帝國時代的開端。接著,本書會深入探討古巴比倫王國。漢謨拉比法典不僅是一部重要的法律文獻,它更是研究早期社會結構、經濟規範和司法理念的珍貴資料。法典中“以眼還眼”的原則,及其在不同階層之間的差異化應用,為我們理解古代社會公正觀提供瞭獨特視角。 美索不達米亞的曆史是持續不斷的徵服與融閤。本書將詳細介紹赫梯人、鬍裏特人、亞述人的崛起。亞述帝國以其空前的軍事效率和殘酷的徵服手段而聞名,他們建立瞭一個龐大的、以恐怖統治為基礎的帝國。我們將分析亞述王國的軍事技術、高效的行政管理網絡(包括早期的驛站係統),以及他們對尼尼微等都城的宏偉建設。 然而,曆史的鍾擺仍在擺動。亞述的霸權最終被迦勒底人推翻。新巴比倫帝國在尼布甲尼撒二世的領導下達到瞭其輝煌的頂峰,著名的空中花園(盡管其真實性仍有爭議)和對耶路撒冷的徵服,確立瞭巴比倫再次成為世界的焦點。本書將探討這一時期巴比倫在天文觀測、數學計算以及城市規劃方麵的成就。 貫穿全書的主題是兩河流域在技術與思想領域的貢獻。從最初的泥闆記事到復雜的文學、宗教和占蔔體係,美索不達米亞人對後世文明的影響是深遠的。我們探討瞭其對曆法(如六十進製)、代數運算的奠基作用,以及他們對宇宙秩序的早期哲學思考。 最後,本書將講述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終結與文化繼承。從居魯士大帝領導下的波斯帝國徵服巴比倫,到希臘化時期,兩河流域的政治獨立性逐漸喪失。然而,蘇美爾、阿卡德、巴比倫和亞述留下的文化遺産並未消亡,它們通過波斯、希臘乃至後來的伊斯蘭文化,被持續地吸收和轉化,成為人類文明長河中不可磨滅的源頭活水。本書旨在嚮讀者呈現一個充滿創新精神、政治動蕩而又文化底蘊深厚的兩河流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