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轴风力机原理与设计

垂直轴风力机原理与设计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Ion Paraschivoiu 著,李春,叶舟,高伟 译
图书标签:
  • 风力机
  • 垂直轴风力机
  • 可再生能源
  • 风能
  • 工程设计
  • 机械工程
  • 能源技术
  • 空气动力学
  • 结构设计
  • 新能源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47815014
版次:1
商品编码:11140840
包装:精装
丛书名: 新能源出版工程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88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垂直轴风力机原理与设计》是一本关于垂直轴风力机设计的著作,是比较系统、全面的基础研究。《垂直轴风力机原理与设计》读者对象为相关专业研究人员和高等院校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和技术人员。

目录

第1章 风能/1

1.1 风定义及特点/l

1.2 风力机/1

1.3 风能利用/4

1.3.1 并网发电厂/5

1.3.2 分散式并网发电系统/5

1.3.3 远程单机系统/5

1.4 风能发展的优势及局限/6

1.5 风能发展概览/7

1.6 世界风能发展/7

1.7 风能成本/10

1.8 风能社会成本/11

1.8.1 减少污染气体排放/11

1.8.2 减缓全球气候变化/ll

参考文献/12

第2章 垂直轴风力机发展状况/14

2.1 Madaras转子设想/14

2.2 萨沃纽斯垂直轴风力机/15

2.2.1 数学模型/16

2.2.2 实验研究/18

2.3 阻力驱动装置/23

2.4 升力驱动装置/24

2.5 Giromill风力机/25

2.6 侧风轴装置涡流模型/29

2.7 气动特性/30

参考文献/30

第3章 达里厄风力机概念/32

3.1 引言/32

3.2 达里厄转子几何结构/36

3.2.1 悬链线型叶片/37

3.2.2 抛物型叶片/39

3.2.3 Troposkien叶片/40

3.2.4 Troposkien曲线修正型叶片/46

3.2.5 Sandia型叶片/48

3.3 结果与讨论/50

参考文献/55

第4章 气动性能计算模型/58

4.1 单流管模型/60

4.1.1 气动性能/63

4.1.2 单流管模型与实验比较/64

4.2 多流管模型/67

4.3 涡流模型/74

4.3.1 自由尾迹涡模型/74

4.3.2 固定尾涡模型/75

4.3.3 涡流模型与实验比较/77

4.4 高速升力线模型/77

4.5 局部环流模型/82

参考文献/83

第5章 非定常空气动力学cFD模型/85

5.1 引言/85

5.1.1 动态失速现象/88

5.1.2 动态失速数值模拟/89

5.2 数值计算方案/89

5.2.1 控制方程/89

5.2.2 边界条件/9l

5.2.3 有限单元离散/92

5.2.4 单元影响矩阵/93

5.2.5 牛顿线性化/95

5.2.6 算法/96

5.3 湍流模型/96

5.3.1 Cebeci―Smith模型/97

5.3.2 JohnsotrKing模型/99

5.4 结果与讨论/101

5.4.1 测试案例/102

5.4.2 达里厄运动翼型/107

5.4.3 流场结构/109

5.4.4 气动特性/113

5.4.5 讨论/114

5.5 结论与建议/117

参考文献/118

第5章 附录/120

A-5.1 动量方程变换/120

A-5.2 压力单值条件/121

A-5.3 气动力系数计算/122

第6章 双致动盘多流管――实用设计模型/123

6.1 双致动盘理论/123

6.2 双致新盘动量理论/124

6.3 叶素理论/129

6.3.1 翼型气动特性/130

6.3.2 阻力和侧向力系数/130

6.4 这里厄风力机双致动盘多流管模型/132

6.4.1 气动模型/134

6.4.2 二次效应对迭里厄转子气动特性的影响/150

6.4.3 流管膨胀模型/160

6.5 包含动态失速效应的达里厄风力机气动特性分析/169

6.5.1 概述/170

6.5.2 动态失速模型/171

6.6 湍流风况下的达里厄转子气动性能/190

6.6.1 气动分析/192

6.6.2 风模型/194

6.7 其他计算代码的预测效果比较/199

6.7.1 气动性能/199

6.7.2 与动量模型有关的结构力/200

6.8 达里厄转子的叶尖与有限展弦比效应/202

6.8.1 叶尖与有限展弦比效应/202

6.8.2 结果与讨论/204

6.9 SNL翼型VAWTs性能预测/207

6.10 CARDAAV软件/21l

6.10.1 转子几何定义/212

6.10.2 运行工况/213

6.10.3 控制参数/213

6.10.4 结果/214

参考文献/215

第7章 气动载荷及性能测试/221

7.1 水槽实验/222

7.1.1 Texas Tech大学水槽实验/222

7.1.2 达里厄风力机动态失速的水槽实验/Z29

7.1.3 黏性流动模型(VFFVAT)/236

7.2 风力机风洞实验/237

7.2.1 加拿大国家研究委员会风洞测试/235

7,2.2 Sandia国家实验室风力机研究/239

7.2.3 达里厄转子气动载荷的计算值与实验值比较/244

7.3 达里厄风机户外测试/249

7.3.1 Sandia 5 rrl研究用风力机/249

7.3.2 NRC/Hydro-Quebec Magdalen Islands 24 m研究用风力机/250

7.3.3 NRC/DAF 6.1 m风力机研究/250

7.3.4 Lavalin Eole(64 m)研究用风力机/252

7.3.5 先锋I g-(15 m)悬臂式研究用风力机(荷兰)/253

7.3.6 Sandia 17m研究用风力机/253

7.4 商用风力机样机/256

7.4.1 DOE 100 kw(17 m)达里厄风力机/256

7.4.2 FloWindl7m和19171商用风力机/256

7.4.3 lndal Technologies 50 kW(11.2 m)和6 400/500 kW(24m)风力机/256

7.5 达里厄风力机力矩的测量与计算/258

7.5.1 简介/258

7.5.2 测量与数据简化/260

7,5.3 气动力矩的计算/263

7.5.4 气动力矩的测量和预测/263

参考文献/267

第8章 达里厄风力机创新型气动装置/271

8.1 自然层流翼型与变截面叶片/271

8.2 气动制动器/279

8.3 涡流发生器/281

8.4 泵致阻尼/283

8.5 前束角效果/284

8.6 叶片弯度/287

8.7 叶片粗糙度(污渍)、结冰和寄生阻力影响/288

8.7.1 叶片粗糙度影响/288

8.7.2 结冰影响/291

8.7.3 寄生阻力影响/292

参考文献/293

第9章 达里厄风力机设计发展趋势/296

9.1 风力机设计参数/296

9.1.1 扫掠面积/296

9.1.2 转子展弦比/298

9.1.3 叶片翼型/301

9.1.4 转子转速/301

9.1.5 转子实度/301

9.1.6 叶片材料及结构/.3 02

9.1.7 达里厄转子中心支柱/303

9.1.8 水平支柱/303

9.1.9 拉索/304

9.1.10 悬臂式达里厄转子/305

9.1.11 刹车装置类型和位置/306

9.1.12 变速箱/307

9.1.13 传动机构/307

9.1.14 电动机/发电机/308

9.1.15 变速/309

9.2 迭里厄风力机设计/309

9.2.1 达里厄风力机设计要点/309

9.2.2 未来可选设计/310

9.3 水平轴与垂直轴风力机比较/311

9.3.1 水平轴风力机与垂直轴风力机技术方面的比较/312

9.3.2 垂直轴风力机的可行性/315

参考文献/315

第10章 风能可接受性及其环境社会因素/319

10.1 引言/319

10.2 环境方面/320

10.2.1 人类环境方面/320

10.2.2 自然环境方面/323

10.2.3 风力机运行对环境的影响/324

10.3 气体排放:风能和其他能源/325

10.4 不同国家公众态度/326

10.5 社会影响/328

10.6 风能与传统能源/329

参考文献/331

附录A 对称翼型空气动力学特性/334

附录B 加拿大与全球风能产量/346

附录C 全球风能网络网址/353

前言/序言


《风能捕获与利用:从理论到实践》 本书深入探讨了风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巨大潜力,并详细阐述了其在现代能源结构中的关键作用。我们从基础理论入手,逐层剖析风的形成机制、能量特性以及风能资源的评估方法。理解风的运动规律是有效捕获风能的前提,因此,本书将重点介绍气象学中与风能相关的基本概念,包括风速、风向、风廓线、湍流强度等,并提供多种实用的风资源评估工具和技术,帮助读者准确预测和评估特定区域的风能潜力。 在风能转换的核心环节,本书将聚焦于风力发电机的工作原理。虽然市面上有多种风力发电机设计,但无论是水平轴还是垂直轴,其基本原理都离不开将风的动能转化为旋转机械能,再由发电机转化为电能。本书将系统梳理这一能量转换过程,并深入介绍不同类型风力机的气动性能、结构设计、材料选择以及效率影响因素。我们将分析叶片设计中的空气动力学原理,包括翼型选择、攻角优化、叶片数量和构型对整体性能的影响。同时,还将探讨传动系统、发电机、控制系统等关键部件的设计与匹配,确保风力发电机能够高效、稳定地运行。 为了更全面地理解风力发电系统的实际应用,本书还将涵盖风电场的规划与选址。成功的风电场建设不仅依赖于先进的技术,更需要科学的场地选择和周密的布局。我们将讨论影响风电场选址的关键因素,如风资源、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环境影响、电网接入、社会经济因素等。并介绍风电场内部风力机的布局优化方法,旨在最大化整体发电量,减小风力机之间的尾流干扰效应,同时保证运行的安全性与经济性。 此外,本书还将探讨风电并网技术与电网稳定性。将风电纳入现有电网并非易事,需要解决风电出力波动性带来的挑战。因此,本书将详细介绍风电并网的接入要求、技术标准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如储能技术、智能电网技术、预测调度等,以确保风电与电网的平稳融合,提升电网的整体可靠性。 在环境与社会影响方面,本书同样给予了高度关注。我们将客观分析风电开发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如视觉景观、噪声、鸟类碰撞等,并介绍相应的缓解措施与环境保护策略。同时,还将探讨风电发展对当地经济、就业以及社区发展的影响,为读者提供一个更宏观的视角来理解风能产业的社会意义。 最后,本书还将展望风能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未来前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风力发电机正朝着更大功率、更高效率、更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我们将介绍先进的叶片设计技术、新型材料应用、人工智能在风电预测与控制中的作用,以及海上风电、漂浮式风电等新兴领域的发展动态,帮助读者把握风能技术的未来脉搏。 《风能捕获与利用:从理论到实践》旨在为工程师、科研人员、政策制定者以及对风能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份全面、深入、实用的知识指南,共同推动清洁能源事业的发展。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叫做《垂直轴风力机原理与设计》,光听这个名字,我就觉得内容一定很硬核,绝对不是那种浮光掠影式的科普读物。我之所以会买这本书,完全是因为我对可再生能源,特别是风能,有着浓厚的兴趣。我一直觉得,风力发电是解决我们未来能源问题的一个重要方向,而市面上关于风力发电的书籍,大多数都是聚焦在那些我们常见的水平轴风力机上,讲解它们如何利用风力驱动叶片旋转,进而发电。但是,我对垂直轴风力机一直有一种莫名的好奇和向往。我总觉得,这种看似“反传统”的设计,一定蕴含着独特的优势和技术奥秘。可能很多人会觉得垂直轴风力机不如水平轴风力机效率高,或者噪音大,但正是这些“可能”,激发了我深入了解的欲望。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我走进垂直轴风力机的世界,让我明白它究竟是怎么工作的,它的设计理念是什么,以及为什么它能够在某些特定场景下,甚至可能比水平轴风力机更具优势。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地解析其空气动力学原理,例如不同叶片形状(如翼型、平板型、螺旋型等)对风能捕获效率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巧妙的设计来优化风的利用。我更希望能够看到关于设计方法的阐述,包括如何选择合适的材料,如何进行结构力学分析,如何考虑稳定性问题,以及在实际制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和解决方案。如果书中还能包含一些不同类型垂直轴风力机的案例分析,例如阻力型、升力型以及复合型风力机的对比,那就更完美了,这样我就可以对这个领域有一个更直观、更立体的认识。我准备好迎接一次烧脑但充满知识的阅读体验了。

评分

《垂直轴风力机原理与设计》这本书,对我而言,是一次对新能源技术前沿的深度探索。我一直关注着全球能源转型的步伐,也对各种创新的能源技术保持着高度的敏感。水平轴风力机虽然已经相当成熟,但其占地面积大、对风向敏感等缺点,也限制了其在一些特定场景的应用。我对垂直轴风力机,特别是它在城市环境、微风发电以及与建筑结合方面的潜力,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我购买这本书,就是希望能够系统地了解垂直轴风力机的技术现状、发展趋势以及未来的可能性。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介绍不同类型的垂直轴风力机,例如其发展历程、关键技术以及各自的优势和劣势。我更希望能够深入理解其空气动力学原理,例如叶片与风的相互作用,如何克服低风速下的启动困难,以及如何提高能量捕获效率。除了理论层面,我也非常关注其工程设计和应用。我希望能学习到如何进行合理的选址和安装,如何进行风力机的性能评估和优化,以及在实际运行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和解决方案。如果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前沿的研究成果、创新设计理念,甚至是未来发展方向的展望,那对我来说将是极具启发性的。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拓宽我的视野,加深我对垂直轴风力机技术及其应用前景的认识,为我未来的工作和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创新灵感。

评分

说实话,我买《垂直轴风力机原理与设计》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被它的“垂直轴”这三个字所吸引。我一直认为,自然界中的风是四面八方都有的,水平轴风力机需要不断地转动来迎风,这本身就消耗一部分能量,而且在复杂的城市环境或者海上,风的来向和速度往往是不稳定的,水平轴的适应性似乎有所局限。而垂直轴风力机,顾名思义,它的叶片是围绕垂直轴旋转的,理论上来说,它不需要考虑风向的变化,这听起来就极具吸引力,也让我对它在城市微风发电、分布式能源等领域的应用充满了遐想。因此,我购买这本书,是希望它能够彻底打消我对于垂直轴风力机的疑虑,并且深入揭示其内在的优势和技术可行性。我期望书中能够详细对比不同类型的垂直轴风力机,例如阻力型(如萨沃尼乌斯风力机)和升力型(如达利乌斯风力机),分析它们的优缺点,以及各自适合的应用场景。我更希望能够看到关于它们空气动力学性能的深入剖析,比如如何在不同风速下实现最佳的启动性能和运行效率。同时,我也非常关心垂直轴风力机的设计和制造。我希望能学习到如何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叶片形状的优化,如何设计高效的传动系统,以及如何处理风力机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和振动问题。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更是对一种新型能源技术潜力的探索,我希望通过阅读,能够构建起我对垂直轴风力机一个全面、深刻的认知,甚至能够激发我参与相关研究或应用的灵感。

评分

当我看到《垂直轴风力机原理与设计》这本书的时候,我心里就涌现出一种强烈的渴望,想要彻底了解这种与众不同的风力机。我一直对物理世界充满好奇,尤其是那些能够将自然力量转化为我们所需能源的技术。水平轴风力机虽然普及,但总觉得它们庞大的身躯和持续不断的旋转,在某些场景下显得有些突兀。而垂直轴风力机,那种更加稳健、更加“原地不动”的设计,让我觉得它或许能以一种更优雅、更融入环境的方式来捕捉风能。我购买这本书,主要是想从科学的、理性的角度去认识它。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解释,为什么垂直轴的设计能够工作,它的受力原理是什么,风是如何通过叶片与空气的相互作用来产生旋转的。我渴望了解不同叶片形状(比如像杯子一样的阻力型,或者像翅膀一样的升力型)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以及它们在效率、启动能力和噪音方面有什么差异。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探讨“设计”这个部分,希望能学习到一些基本的计算方法,例如如何估算风力机的尺寸、叶片的角度、塔架的支撑等,以便我能理解一个风力机是如何从概念变成实物的。如果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图示、简化模型或者相关的实验原理,那将极大地帮助我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对我来说,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次知识的获取,更是一次对自然力量的理解和对科技创新的感悟。

评分

当我在书店看到《垂直轴风力机原理与设计》这本书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终于来了!”作为一名机械工程专业的研究生,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深入剖析垂直轴风力机核心技术的书籍。在我的课程学习中,虽然接触过一些关于风力发电的通用原理,但对于垂直轴风力机的详细讲解,似乎总是浅尝辄止,远不能满足我深入研究的需要。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填补我知识上的空白,为我撰写毕业论文或者开展相关课题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持。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严谨的数学模型和仿真分析方法,例如如何利用CFD(计算流体力学)技术来模拟风力机的气动性能,如何进行有限元分析来评估结构强度和稳定性。我也希望书中能够详细介绍不同类型的垂直轴风力机(如阻力型、升力型、复合型)的设计参数选择原则,以及叶片形状优化、载荷分析、材料选择等方面的具体方法。此外,我也对垂直轴风力机的控制策略和运行稳定性非常感兴趣,希望书中能够讲解如何通过先进的控制技术,提高风力机的发电效率,并保证其在各种工况下的安全可靠运行。如果书中还能包含一些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的讨论,例如智能化设计、与其他能源系统的集成等,那就更完美了。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参考书,更是一把开启垂直轴风力机技术研究大门的钥匙,我将投入全部精力去钻研,希望能在这片领域有所突破。

评分

《垂直轴风力机原理与设计》这本书,在我看来,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研读的专业书籍。作为一名在风电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技术人员,我深知实际工程中遇到的各种挑战,也深切体会到扎实理论基础的重要性。我曾经参与过一些水平轴风力机的项目,对其中的技术细节和设计考量都有一定的了解。然而,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我越来越感觉到垂直轴风力机所展现出的独特魅力和潜在优势,尤其是在城市微风发电、分布式能源系统以及海上风电等领域。我购买这本书,是希望能够系统地学习和梳理垂直轴风力机的设计原理和工程实践。我期待书中能够对不同类型的垂直轴风力机(如阻力型、升力型、复合型)进行详细的分类和对比分析,深入探讨其空气动力学特性,包括功率曲线、启动性能、运行效率以及噪音和振动等方面的特性。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从书中获得关于实际设计的宝贵经验,例如如何进行叶片翼型的优化设计,如何计算气动载荷并进行结构强度校核,如何选择合适的传动系统和控制策略,以及如何考虑风力机的可靠性和耐久性。如果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实际工程中的案例分析,或者介绍一些最新的技术进展和行业标准,那对我来说将是极大的帮助。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进一步提升我的专业技能,为我未来在垂直轴风力机领域的研发和应用提供更坚实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评分

拿到《垂直轴风力机原理与设计》这本书,我的内心是既兴奋又忐忑的。兴奋在于,终于有一本专门针对我一直以来非常感兴趣的垂直轴风力机的深度书籍出现在我的书架上,我渴望从中获得系统的知识;忐忑则是因为,我深知这类技术性的书籍往往内容晦涩,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才能真正消化吸收。我是一名业余的DIY爱好者,对各种机械原理都充满了好奇心,尤其是在新能源领域。我曾经尝试过制作一些小型发电机,但对于风力发电,总觉得水平轴的结构相对复杂,安装也需要考虑很多细节。而垂直轴风力机,在我看来,似乎更加紧凑,更容易实现小型化和集成化,这非常符合我的DIY兴趣。我购买这本书,是希望它能够为我这样的爱好者提供一条清晰的学习路径。我期望书中能够从最基础的物理原理讲起,例如风的动能如何转化为机械能,以及垂直轴风力机是如何实现这一过程的。我希望能够理解不同叶片设计的原理,比如为什么要采用特定的翼型,或者为什么某些设计能够更好地利用低风速。更重要的是,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实用的设计指导,即使是针对小型风力机,也能够借鉴到一些核心的设计思路。例如,如何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叶片,如何设计一个简单但高效的轴承和传动系统,以及如何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让它能够正常运转。如果书中包含一些简化的计算公式或者设计案例,那对我来说将是无价之宝,可以让我少走很多弯路,甚至能够指导我完成自己的第一个小型垂直轴风力机作品。

评分

拿到《垂直轴风力机原理与设计》这本书,我感觉它像一本藏宝图,里面蕴藏着我一直以来渴望解开的谜题。我是一名普通的上班族,平时对科技发展和环保议题非常关注,尤其对新能源技术情有独钟。在各种新闻报道和科普节目中,我经常看到水平轴风力机高耸入云的身影,它们为我们提供了清洁的电力。但同时,我也对那些结构更紧凑、造型更独特的垂直轴风力机感到好奇。它们似乎在一些特殊的场合,比如城市街道旁、屋顶上,有着更广泛的应用潜力。我购买这本书,就是希望能从根本上理解垂直轴风力机的“不一样”究竟在哪里。我期待书中能够用通俗易懂但又不失严谨的语言,来解释垂直轴风力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比如风是怎么驱动叶片旋转的,不同形状的叶片有什么区别,以及它们各自的优劣势。我希望了解,为什么有的垂直轴风力机看起来像个大风车,而有的则像螺旋一样。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够了解到,如何把这些原理变成实际的设计,让它们能够有效地发电。如果书中能够包含一些简单的设计图纸、材料说明,或者介绍一些成功的案例,哪怕是小型风力机的设计,那对我来说也是非常有价值的。我希望通过阅读,能够对这种“不起眼”但潜力巨大的能源技术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甚至能够为我今后在生活中选择或推广相关技术提供一些参考。

评分

当我拿到《垂直轴风力机原理与设计》这本书时,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扑面而来的学术气息和严谨的专业性。这本书绝对不是那种可以轻松翻阅的消遣读物,它更像是一本为有志于深入研究和实践的风能工程师、科学家或者高年级学生量身打造的案头宝典。我是一名风电领域的初级工程师,虽然在实际工作中接触过一些风力机的安装和维护,但对于其背后深层的理论知识,特别是垂直轴风力机的细枝末节,一直感到有些力不从心。我经常在工作中遇到一些关于风力机性能评估、故障诊断的问题,如果能有一个清晰的理论框架来指导,那将事半功倍。这本书的书名就点明了它的核心——“原理与设计”,这正是我迫切需要的内容。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垂直轴风力机的空气动力学模型,包括如何计算风能利用系数、如何分析不同工况下的气动载荷,以及如何评估风速波动和湍流对性能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我对“设计”这部分内容充满了期待。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详细的设计流程和计算方法,例如如何根据预期的功率输出和场地条件,选择合适的叶片数量、半径、高度,以及如何进行叶片翼型的优化设计。我也希望书中能够深入探讨结构设计,包括塔架的稳定性、轴承系统的选择、以及减震措施的设计,这些都是保证风力机长期可靠运行的关键。如果书中能够引入一些先进的设计理念,比如智能控制系统、变桨技术在垂直轴风力机上的应用,那就更具前瞻性了。我准备好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啃下这本书中的每一个知识点,希望它能真正提升我的专业能力,让我能够在实际工作中游刃有余。

评分

《垂直轴风力机原理与设计》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深入探索新能源领域前沿技术的机会。我是一名对科技创新充满热情的普通读者,我一直密切关注着世界能源格局的变化,也对各种清洁能源技术的发展动态有着浓厚的兴趣。水平轴风力机虽然已经广泛应用,但我总觉得它们在某些环境下存在局限性,比如噪音、占地面积以及对风向的依赖。而垂直轴风力机,因其独特的设计,似乎能够克服这些缺点,并在城市微风发电、分布式能源以及与建筑融合等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力。我购买这本书,就是希望能够系统地了解垂直轴风力机的技术细节和发展前景。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介绍不同类型的垂直轴风力机,例如它们的空气动力学原理、能量捕获效率、启动性能以及运行稳定性。我更希望能够了解到,这些风力机是如何被设计和制造出来的,包括叶片材料的选择、结构设计、传动系统以及控制系统的考量。如果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实际案例的介绍,比如一些成功的垂直轴风力机项目,或者对未来技术发展趋势的展望,那将极大地激发我的思考和兴趣。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对垂直轴风力机有一个全面、深入的认识,了解它在解决我们未来能源挑战中所扮演的角色,并为我今后在相关领域的学习和探索提供重要的参考。

评分

一直想买本这方面的书,终于买到了,不错的

评分

不错

评分

一直想买本这方面的书,终于买到了,不错的

评分

帮人买的,还没有看,不过,看包装是很正式的

评分

不错的不错的不错的不错的

评分

一直想买本这方面的书,终于买到了,不错的

评分

好书

评分

不错的不错的不错的不错的

评分

内容略空洞,用处不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