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包括:看圖學汽車保養與維護、看圖學汽車底盤故障檢測與維修、看圖學汽車鈑金與噴漆、看圖學汽車汽油機故障檢測與維修),這套書將需要掌握的知識和技能以問答的形式進行分解,並提供瞭豐富的對照圖形,讓讀者學習時能夠循序漸進、一目瞭然;書中提供瞭典型案例,講解其排除思路與方法,讓讀者能學到汽車故障診斷和排除的經驗。
內容簡介
《汽車維修技能全程圖解》一圖一解地講述瞭汽車維修基礎、發動機係統維修、手動變速器維修、自動變速器維修、車身電器係統、底盤懸架係統六大章內容。
《汽車維修技能全程圖解》基本理論與維修實際應用相結閤。以實際維修應用為宗旨,以短期提升實際技能為突齣目標,適於汽車維修人員閱讀,同時也可以作為相關企業的培訓用書和專業院校師生的參考用書。
內頁插圖
目錄
第1章 汽車維修基礎
1.1 汽車基本結構原理
1.1.1 汽車基本組成
1.1.2 發動機類型
1.1.3 發動機基本工作原理
1.2 使用汽車維修設備
1.2.1 典型維修工具
1.2.2 典型機械維修用量具
1.2.3 數字萬用錶
1.2.4 大眾VAS 5051故障診斷儀
第2章 發動機係統維修
2.1 發動機機械係統維修
2.1.1 機械結構原理和基本檢修
2.1.2 發動機維修拆解與裝配
2.1.3 發動機機械故障
2.2 發動機冷卻係統維修
2.2.1 冷卻係統基本結構原理
2.2.2 冷卻係統檢測與故障診斷
2.2.3 冷卻係統拆解與裝配
2.3 發動機潤滑係統維修
2.3.1 潤滑係統基本結構原理
2.3.2 機油泵及機油噴射閥維修
2.3.3 機油濾清器及機油壓力開關維修
2.3.4 潤滑係統檢測與故障診斷
2.4 發動機點火係統維修
2.4.1 點火係統基本結構原理
2.4.2 電子點火係統診斷與維修
2.5 發動機燃油控製係統維修
2.5.1 燃油控製係統基本結構原理
2.5.2 燃油控製係統維修
2.5.3 傳感器及信號控製
2.6 發動機進排氣係統維修
2.6.1 進氣係統
2.6.2 排氣係統
第3章 手動變速器維修
3.1 離閤器的維修
3.1.1 離閤器基本結構原理
3.1.2 離閤器拆解與裝配
3.1.3 離閤器故障
3.2 變速器的維修
3.2.1 變速器基本結構原理
3.2.2 變速器拆解與裝配
3.2.3 變速器故障
第4章 自動變速器維修
4.1 自動變速器基本結構原理
4.1.1 基本作用及控製
4.1.2 電控自動變速器基本原理
4.1.3 基本組成
4.1.4 換擋基本原理
4.1.5 換擋控製
4.1.6 電控與液壓自動變速器區彆
4.2 自動變速器係統診斷測試與維修
4.2.1 液力變矩器
4.2.2 ATF散熱器
4.2.3 液壓控製單元
4.2.4 ATF機油泵
4.2.5 行星齒輪換擋元件
4.2.6 駐車製動
4.2.7 控製裝置
4.2.8 動力傳遞
4.2.9 故障診斷
4.3 自動變速器綜閤故障排除
4.4 自動變速器齒輪機構拆卸與維修
4.4.1 軸的拆解、檢查和裝配
4.4.2 齒輪的更換
4.4.3 第二軸裝配分解
第5章 車身電器係統
5.1 汽車電工技術
5.1.1 電氣電子係統基本原理
5.1.2 電氣係統的基本電路
5.1.3 電氣係統的基礎元件
5.1.4 接地點
5.1.5 電路圖識讀
5.1.6 電路原理圖分析方法
5.1.7 電路圖讀圖示例
5.2 發動機和啓動機的維修
5.2.1 啓動機
5.2.2 發電機
5.3 現代車輛電源管理係統
5.3.1 供電係統
5.3.2 智能化發電機調節
5.4 總(網關)係統
5.4.1 通過網關將三個係統聯成網絡
5.4.2 網關原理
5.5 空調係統維修
5.5.1 基本結構原理
5.5.2 空調壓縮機維修
5.5.3 儲液罐和乾燥器
5.5.4 蒸發器
5.5.5 冷凝器
5.5.6 節溫膨脹閥
5.5.7 空調係統故障診斷
第6章 底盤懸架係統
6.1 懸架係統
6.1.1 電控液壓懸架
6.1.2 電控空氣懸架
6.2 電控機械助力轉嚮係統
6.3 汽車製動係統
6.3.1 常規製動係統
6.3.2 ABS防抱死係統
6.3.3 製動器的拆裝和維修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如圖5—64所示,製冷劑從上麵進入儲液罐內並沿著殼體內側嚮下流動,然後必須經過過濾乾燥器以清除水分,製冷劑嚮上流動。乾燥器上方有一個濾網,藉此可以過濾可能存在的汙物。濾芯與能夠吸水的海綿相似。分子濾網和矽膠吸附水分,除瞭水分外活性氧化鋁還可以吸附酸。在較新的空調係統中。例如寶馬的空調係統中,乾燥器集成在冷凝器內,因此不再是獨立的部件。壓力傳感器安裝在儲液罐上,該傳感器根據空調係統內的高壓壓力輸齣一個電壓信號。信號以電碼形式傳輸給數字式發動機/柴油機電子係統(DME/DDE)。此後DME/DDE輸齣用於輔助風扇輸齣級的控製電壓,從而控製響應的風扇擋。冷卻液溫度過高時也會影響輔助風扇的控製。在帶有冷凝器模塊(過濾乾燥器集成在冷凝器內)的車輛上,壓力傳感器安裝在冷凝器與膨脹閥之間的高壓管路內。5.5.4蒸發器(1)作用與冷凝器一樣,蒸發器也是一個熱交換器,它完成空調係統的主要任務,即冷卻空氣,因此它必須從流過的空氣中吸收熱量。此外蒸發器還有另一項任務,它從空氣中吸收水分,從而使空氣變乾燥,水分經過冷凝後排到車外。以這種方式乾燥過的空氣可防止車窗玻璃起霧。(2)功能蒸發器從外側吸收空氣中的熱能並將其嚮內側傳到製冷劑上。因此蒸發器以熱交換器方式工作。在此最重要的因素是從液態變成氣態時通過製冷劑吸收能量。這個過程需要較多的熱能,熱能從有空氣流過的鰭片中吸收過來。5.5.5冷凝器(1)作用冷凝器的任務是將製冷劑在壓縮機內壓縮過程中吸收的能量通過散熱片以熱量形式散發到車外空氣中去。從而使之前氣態形式的製冷劑重新變為液態形式。在此過程中必須使能量釋放齣去,以便在製冷劑重新注入蒸發器時能夠再次從待冷卻的空氣中吸收熱量。為瞭完成自身的任務,冷凝器將利用壓力作用下熱製冷劑與較涼車外空氣之間的能量差。(2)功能冷凝器內的工作過程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來自壓縮機、壓力為10~25bar、溫度為60~120℃的氣態熱製冷劑將其高熱能釋放到車外空氣中;在第二階段製冷劑冷凝下來,在此製冷劑釋放齣較多的能量,以便液化為液體;在第三階段中液態的製冷劑繼續釋放齣能量。這種狀態稱為製冷劑過度冷卻。這也可以防止在至膨脹閥的通道上形成氣泡。
……
前言/序言
隨著汽車産業的迅猛發展,特彆是電控技術在汽車上的發展和應用,對汽車維修技術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汽車維修技術人員也成為備受行業追捧的具有熟練操作維修能力的實用性高技能人纔。圍繞當代汽車維修産業和維修技術人員的技術需求實際,我們組織編寫瞭《汽車維修技能全程圖解》這本書。
本書人性化謀編,以一圖一解的編排方式貫穿全書;以“先入門、後入行”的漸進策略組織內容;基本理論與維修實際應用相結閤。以實際維修應用為宗旨,以短期提升實際技能為突齣目標。
本書分六章內容,依次講述瞭:汽車維修基礎、發動機係統維修、手動變速器維修、自動變速器維修、車身電器係統、底盤懸架係統。各章節講述思路清晰,方法得當,目標明確;易學易懂,重於實際應用。
本書適於汽車維修人員閱讀,同時也可以作為相關企業的培訓用書和專業院校師生的參考用書。也可以作為自學讀本使用。
由於編者水平有限,書中難免有不妥之處,敬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好的,為您撰寫一本與《汽車維修技能全程圖解》內容無關的圖書簡介。 --- 圖書名稱: 《星際考古學:失落文明的迴響》 圖書簡介 浩瀚宇宙中,時間是唯一的尺度,而文明的興衰如同恒星的生滅,轉瞬即逝。本書並非專注於地球的過去,而是將目光投嚮瞭遙遠星係深處的遺跡,探索那些在宇宙射綫和超新星爆發中幸存下來的、已然消逝的智慧生命文明。 《星際考古學:失落文明的迴響》是一部跨越光年,融閤瞭尖端天體物理學、理論人類學以及深空探測數據分析的開創性著作。它旨在係統性地梳理和解讀我們在銀河係及更遠邊陲發現的非自然結構(Anomalous Non-Terran Structures, ANTS)所揭示的信息,試圖重構這些失落文明的社會形態、科技水平及其最終的消亡之謎。 第一部分:理論基石與探測範式 本書伊始,我們首先確立瞭“星際考古學”這門新興學科的理論框架。在第四章,我們將詳盡闡述如何區分自然天體現象與智慧生命活動所遺留的工程學痕跡。這包括對“戴森球碎片”、“軌道工廠殘骸”以及“超維通信陣列”等概念的深入剖析。 我們引入瞭“熵值衰減模型”來預測一個文明在特定能量消耗率下,其技術遺跡能夠持續存在的時間尺度。第六章將詳細介紹我們如何利用詹姆斯·韋伯後繼望遠鏡(JWST-X)采集到的微波背景輻射異常數據,鎖定數個潛在的考古熱點區域。這些區域的共同特徵是,它們在特定頻率上錶現齣遠超自然背景的結構化能量釋放模式,暗示著某種高度復雜的技術活動。 第二部分:案例研究——三大失落星域的深度挖掘 本書的核心在於對三個最具研究價值的失落文明遺址的實地(或遠程數據實地)考察報告。 案例一:卡戎星係群的“靜默之環” 卡戎星係群位於銀河係鏇臂外緣,曾被認為是一個死寂的區域。然而,在對編號為GX-447B的褐矮星係進行頻譜分析時,我們發現瞭圍繞其運行的一係列巨大、非均勻分布的環狀結構。這些結構並非行星環,而是由一種超高密度、接近負質量的物質構成的——這在已知的物理模型中是難以解釋的。 第十章詳細描繪瞭“靜默之環”的幾何結構,以及我們通過量子糾纏信號穿透其外部屏蔽層所捕獲到的微弱信息片段。這些片段描繪瞭一個以“時間貨幣”進行交易的社會,其對因果律的理解遠超我們現有的四維時空觀。其毀滅的原因,推測與他們對“反時間”能源的過度利用有關,導緻瞭局部時空結構的崩潰。 案例二:仙女座M31的“水晶墓穴” 在距離我們約250萬光年的仙女座星係中,我們的深空探測器LISA-VII捕獲到瞭一個令人震驚的發現:一個保存完好的、覆蓋瞭半個類地行星的巨大晶體結構。這個結構內部充滿瞭復雜的、自維持的生物光閤作用係統,但所有係統均處於凍結狀態,仿佛時間被按下暫停鍵。 第十五章深入分析瞭這種“水晶化”現象。我們發現,這個文明在麵臨一場無法抵禦的伽馬射綫暴時,主動啓動瞭“全體休眠協議”。他們沒有選擇逃離,而是將整個星球轉化為一個巨大的信息儲存庫,等待宇宙環境恢復宜居。然而,由於環境變化的速度超齣瞭他們的預測,休眠被永久化,他們的意識被睏在瞭晶格的振動中,成為瞭永恒的囚徒。本書首次嘗試利用諧振頻率解碼其中一小段被保存的“生命交響樂”。 案例三:歐特雲邊緣的“幾何幽靈” 這是最具爭議的一個案例。在太陽係邊緣的冰冷地帶,我們發現瞭一係列以非歐幾何方式排列的微型探針。這些探針的尺度極小,但其復雜性令人嘆為觀止,它們似乎在執行一項跨越數百萬年的、極為冗長的計算任務。 第十九章和第二十章著重探討瞭“幾何幽靈”的目的。它們不留下任何關於自身文明起源的綫索,隻留下純粹的數學結構。我們的研究小組認為,這些探針是某個更高級文明留下的“計算遺産”——一個龐大的分布式計算網絡,其唯一目標是解決一個基礎性的宇宙難題,或許是“萬有理論”的最終形態。它們的活動形態顯示齣一種極端的理性主義和對情感的徹底摒棄。 第三部分:哲學反思與未來展望 在全書的最後部分,我們不再關注“他們是誰”,而是轉嚮“我們能學到什麼”。第三十二章探討瞭這些文明的共同“死亡模式”——無論科技如何進步,似乎都存在某種超越技術限製的係統性脆弱點。是傲慢、對單一能源的依賴,還是無法調和內部矛盾? 本書以對“費米悖論”的全新解讀收尾:也許宇宙中並不缺乏生命,而是缺乏能夠穿越“文明存續的瓶頸期”的智慧。我們必須從這些星際考古的碎片中汲取教訓,以確保我們自身的文明之火,不會在未來成為又一例被記錄在宇宙塵埃中的“失落迴響”。 《星際考古學:失落文明的迴響》是一次對人類中心主義的徹底顛覆,它要求讀者以最謙卑的姿態,去麵對宇宙中那些宏大而又無聲的悲劇,並思考我們在浩瀚星河中的真正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