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历史编辑
评分元和郡图志,是唐朝地理名著,为我国现存最早又较完整的地方总志。写成于唐宁宗元和八年(公元八二一一年》,因以当代年号为称,并非是元和时实际控制的疆域地志。它的体例,和初唐魏王李泰地志相同,是正史地理志的扩充,但较为简括,在某些方面又超越于括地志的内容形式,为后来的太平寰宇记等书开创了先例。元和郡县围志,原有图和志共四十卷,又旧录二卷,总四十二卷。它以贞观十三年《公元六三九年》大簿规划的十道为纲领,配合当时的四十七镇,每镇一图一志,分镇记载府、州与属县的等级、户、乡的数目,四至八到的方里,开元、元和的贡赋,以及沿革、山川、盐铁、垦田、军事设施、兵马配备等项。图的部分,在北宋时就亡佚了,志的部分,南宋淳熙三年《公元一一七六年》限隘仲首刻此书时亦有缺佚,大体上还保持四十二卷之数,宋以后目录亡佚,又缺第十九、二十、二十三、二十四三一十五三一十六卷,今天流传下来的只有三十四卷了。因为图已亡佚,故宋陈振孙直主齐绿懈题称为元和郡县志,现传各本仍用[图志]旧称,今仍题为元和郡县图志。
评分3 相关著作
评分日驻长安城,望得青春花几季轮回,秋菊残殇,不遇汝影;伫足春畔侯,侯得春暖花开,潮汐转圜,不逢一抹浅笑颜。
评分相关著作编辑
评分方国瑜 (1903~1983)
评分1963年,方先生发表《论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一文,指出中国各民族由于社会生活的共同要求,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而且相互融合,发展共同的社会经济文化,形成一个稳定的紧密联系的整体;政权形式的统一和分裂,从未改变中国历史的整体性。这一理论贯穿于方先生的民族研究中,并为越来越多的学者所理解、认同、赞赏,是20世纪阐述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形成发展的两大理论流派之一。1935年,方国瑜先生亲履滇西地区,对傣族、拉祜族、佤族社会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抗战期间,与凌纯生等编辑出版了《西南边疆》杂志,编辑出版《西南文化研究丛书》,刊载了大量的民族学研究成果。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又参加了国家民族识别和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担任云南民族调查组副组长,深入楚雄、大理、西双版纳、德宏、凉山等地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