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The book allows for two levels of reading. Certain sections in some chapters are marked with a star to the right of the section head. A first reading should concentrate on the non-starred sections. These sections are accessible to readers who have a simple knowledge of maximization with inequality constraints. Most essential economic lessons can be understood from this first level of reading. Cov-ering the starred sections will enable smdents to manipulate the concepts for better assimilation and will put them in contact with the advanced topics of the field.
內頁插圖
目錄
Foreword
Introduction
1 Incentives in Economic'Thought
1.1 Adam Smith and Incentive Contracts in Agriculture
1.2 Chester Barnard and Incentives in Management
1.3 Hume, Wicksell, Croves: The Free-Rider Problem
1.4 Borda, Bowen, Vickrey: Incentives in Voting
1.5 L60n Walras and the Regulation of Natural Monopolies
1.6 Knight, Arrow, Pauly: Incentives in Insurance
1.7 Sidgwick, Vickrey, Mirrlees: Redistribution and Incentives
1.8 Dupuit, Edgeworth, Pigou: Price Discrimination
1.9 Incentives in Plaiined Economies
1.10 Leonid Hurwicz and Mechanism Design
1.11 Auctions
2 The Rent Extraction-Efficiency Trade-Off
2.1 The Basic Model
2.2 The Complete Information Optimal Contract
2.3 Incentive Feasible Menu of Contracts
2.4 Information Rents
2.5 The Optunization Program of the PrincipaJ
2.6 The Rent Extraction-Efficiency Trade-Off
2.7 The Theory of the Firm Under Asymmetric Information
2.8 Asymmetric Information and Marginal Cost Pricing
2.9 The Revelation Principle
2.10 A More General Utility Function for the Agent
2.11 Ex Ante versus Ex Post Participation Constraints
2.12 Commitment
2.13 Stochastic Mechanisms
2.14 Informative Signals to Improve Contracting
2.15 Contract Theory at Work
Appendix
3 Incentive and Participation Constraints with Adverse Selection
3.1 More than Two Types
3.2 Multidimensional Asymmetric Information
3.3 Type-Dependent Participation Constraint and
Countervailing Incentives
3.4 Random Participation Constraint
3.5 Limited Liability
3.6 Audit Mechanisms and Costly State Verification
3.7 Redistributive Concerns and the Efficiency-Equity Trade-off
Appendices
4 Moral Hazard: The Basic Trade-Offs
4.1 The Model
4.2 Risk Neutrality and First-Best Implementation
……
5 Incentive and Participation Constraints with Moral Hazard
6 Nonverifiability
7 Mixed Models
8 Dynamics under Full Commitment
9 Limits and Extensions
Re ferences
Author Index
Subject Index
前言/序言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y of incentives has been a major advance iii eco- nomics in the last thirty years. The objective of this book is to provide easy access to this theory for undergraduate and first-year graduate smdents in economics. Our goal is not to be as complete as possible in covering and surveying the many contributions that have fiourished in the realm of incentive theory. Instead, our contribution is methodological and intended to offer students some iiiitial clues for analyzing the issues raised by this theory. As much as possible we have favored the simplest models to explain the core of the theory. The exposition has been divided into three books for methodological clarity. This volume presents the basic principal-agent theory with complete contracts. It allows a first exposition of the transaction costs created by contracting under asymmetric information without having to appeal to sophisticated game theory concepts.
The book allows for two levels of reading. Certain sections in some chapters are marked with a star to the right of the section head. A first reading should concentrate on the non-starred sections. These sections are accessible to readers who have a simple knowledge of maximization with inequality constraints. Most essential economic lessons can be understood from this first level of reading. Cov-ering the starred sections will enable smdents to manipulate the concepts for better assimilation and will put them in contact with the advanced topics of the field.
Going through the text and.checking the proofs should provide a good way for stu-dents to appropriate the material. Throughout the book we have listed under the heading the major references that are useful to pursue the study of incentive theory.
……
數學與金融經典教材(影印版)·激勵理論:委托代理模型 引言 在經濟活動中,信息的非對稱性是普遍存在的。這意味著參與交易的各方,其掌握的信息是不對等的。在這種情況下,一個擁有更多信息的一方(例如,管理者)可能會利用信息優勢來謀取自身利益,而損害另一方(例如,股東)的利益。這便是“道德風險”和“逆嚮選擇”等問題的根源。為瞭解決信息不對稱帶來的效率損失和不公平,激勵理論應運而生。而委托代理模型,作為激勵理論的核心框架,為我們理解和設計有效的激勵機製提供瞭強大的分析工具。 本書《激勵理論:委托代理模型》深入探討瞭委托代理模型的理論基礎、核心概念、關鍵模型以及在不同經濟領域的應用。它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麵而深入的視角,理解如何在信息不對稱的環境下,通過設計閤理的閤同和激勵機製,促使代理人(如員工、管理者、公司等)的行為與委托人(如雇主、股東、客戶等)的目標保持一緻,從而實現信息委托人利益的最大化。 第一部分:委托代理模型的理論基礎 本部分將為讀者構建理解委托代理模型的堅實理論基礎。我們將從信息經濟學的基本原理齣發,闡述信息不對稱如何産生,並分析其在經濟運行中的普遍性。 信息不對稱的定義與分類: 本節將詳細解釋信息不對稱的概念,並將其劃分為兩種主要類型:隱藏行動(Moral Hazard)和隱藏信息(Adverse Selection)。隱藏行動是指代理人采取的行動是委托人無法直接觀察到的,而隱藏信息是指代理人在簽訂閤同時擁有委托人不知道的關於自身特質的信息。我們將通過生動的生活和商業案例來 ilustrar 這些概念,例如,員工努力工作與否的差彆,以及不同風險偏好的藉款人。 委托代理關係的界定: 委托代理關係是一種契約關係,其中一方(委托人)委托另一方(代理人)代錶其行使某種權力或完成某項任務。本節將明確委托代理關係的構成要素,包括委托人、代理人、委托代理閤同以及雙方的目標函數。我們將探討委托人與代理人之間可能存在的利益衝突,這是激勵理論的核心齣發點。 基本經濟學原理的引入: 為瞭分析委托代理模型,我們將迴顧和引入一些必要的經濟學原理,包括: 效用最大化原則: 委托人和代理人都是理性的經濟主體,他們會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理解其目標函數是分析他們行為的關鍵。 風險規避: 在經濟活動中,許多決策者是風險規避的,這意味著他們在麵臨不確定性時,寜願選擇確定性收益。我們將探討風險偏好如何影響閤同的設計和代理人的行為。 信息經濟學中的關鍵概念: 除瞭信息不對稱,我們還會簡要介紹與信息相關的其他概念,例如信號傳遞(Signaling)和篩選(Screening),這些概念與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息息相關。 第二部分:核心委托代理模型 本部分將進入委托代理模型的核心內容,介紹幾種最經典和具有代錶性的模型,並深入分析模型的構成要素、求解方法以及重要結論。 隱藏行動模型(Moral Hazard Model): 模型設定: 這是委托代理模型中最基礎和最常見的模型。我們將構建一個典型的隱藏行動模型,通常包括一個風險中性的委托人(如股東)和一個風險規避的代理人(如管理者),代理人的行動對産齣有影響,但其努力程度是委托人無法直接觀察的。産齣是隨機的,受努力程度和外部因素(如市場波動)的影響。 最優閤同設計: 本節將重點探討如何設計最優閤同來解決隱藏行動問題。我們將介紹“激勵相容約束”和“個體理性約束”這兩個核心概念。激勵相容約束要求代理人選擇能夠最大化其自身效用的行動,而該行動同時也符閤委托人的利益。個體理性約束確保代理人至少能獲得其參與閤約的最低收益。 績效工資與風險分擔: 我們將分析績效工資(如奬金、股票期權)在激勵代理人努力工作中的作用。同時,我們還將探討風險分擔的度量,以及閤同如何在這兩者之間進行權衡。例如,委托人希望將風險更多地轉移給風險中性的自己,但過於激進的風險分擔會削弱代理人的激勵。 “帕纍托最優”與“信息非對稱下的次優”: 我們將比較在信息對稱和信息不對稱情況下的最優結果。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最優閤同通常不是帕纍托最優的,因為需要犧牲一部分效率來解決信息問題。 隱藏信息模型(Adverse Selection Model): 模型設定: 與隱藏行動模型不同,隱藏信息模型關注的是代理人擁有關於自身特質(如能力、風險偏好)的私人信息。委托人無法直接知道代理人的真實特質,隻能根據其在市場上錶現齣的行為來推斷。 信號傳遞與篩選: 本節將介紹兩種解決隱藏信息問題的方法:信號傳遞和篩選。 信號傳遞(Signaling): 指擁有私人信息的一方主動采取可觀察的行動,嚮另一方傳遞關於其特質的信息。例如,高能力的學生通過獲得更高的學曆來嚮潛在雇主傳遞其能力信息。 篩選(Screening): 指信息較少的一方設計一係列選項(如不同的閤同),迫使信息較多的一方選擇能夠暴露其真實特質的選項。例如,保險公司提供不同保費和免賠額的保險計劃,風險較高的客戶會傾嚮於選擇高保費但低免賠額的計劃。 多類型代理人模型: 我們將分析存在不同類型代理人(如高能力和低能力,高風險和低風險)時,委托人如何通過設計最優的“菜單”來區分他們,並為每種類型代理人設計最閤適的激勵。 其他重要模型與概念: 信息收集: 在某些情況下,委托人可以通過支付成本來獲取更多關於代理人的信息。本節將探討委托人何時以及如何進行信息收集,以及其對激勵閤同設計的影響。 多期模型: 許多經濟活動發生在多個時期。我們將簡要介紹多期委托代理模型,分析其與單期模型的區彆,以及如何設計跨時期的激勵機製,例如,纍積奬金或晉升機製。 團隊激勵: 在團隊閤作的場景下,單個代理人的努力難以單獨衡量。本節將討論團隊激勵的設計,以及如何解決團隊內部的“搭便車”問題。 第三部分:委托代理模型在金融領域的應用 委托代理模型在金融領域的應用極為廣泛,幾乎滲透到金融活動的各個方麵。本部分將重點介紹模型在金融實踐中的具體應用。 公司治理與股權激勵: 股東與管理者的委托代理問題: 這是公司金融中最核心的委托代理問題。股東(委托人)與管理者(代理人)之間存在目標衝突,管理者可能更傾嚮於追求個人權力、低風險和高薪酬,而非最大化股東價值。 股權激勵機製的分析: 本節將深入分析股票期權、限製性股票、利潤分享等股權激勵工具如何通過將管理者的利益與股東利益綁定,來解決股東與管理者之間的委托代理衝突。我們將探討不同激勵工具的優缺點,以及它們在特定公司治理環境下的適用性。 董事會的角色: 董事會作為股東的代錶,其監督和激勵管理者的作用是委托代理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將分析董事會的構成、信息獲取能力以及決策機製如何影響激勵效果。 銀行與信貸市場: 銀行與藉款人的委托代理問題: 藉款人(代理人)掌握關於其項目風險和自身還款能力的私人信息,而銀行(委托人)的信息有限。這可能導緻藉款人選擇高風險項目(如果失敗,損失由銀行承擔;如果成功,收益歸自己)或在項目運營過程中不盡力(道德風險)。 貸款閤同的設計: 本節將分析銀行如何通過設計貸款閤同來解決這些問題,例如,抵押品要求、藉款人的財務比率限製、分期還款計劃以及違約條款。我們將探討這些條款如何促使藉款人謹慎行事並償還貸款。 債權人與債務人之間的信息不對稱: 債權人(委托人)與債務人(代理人)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這會影響債務的定價和條款設計。 保險市場: 保險公司與被保險人的委托代理問題: 被保險人(代理人)瞭解其自身風險狀況和行為,而保險公司(委托人)則不完全瞭解。這會産生逆嚮選擇(風險高者更傾嚮於購買保險)和道德風險(購買保險後,被保險人可能降低預防措施,增加風險)。 保險閤同的設計: 本節將分析保險公司如何通過設計保險閤同來應對這些問題,例如,風險評估、費率厘定、免賠額、共保以及對被保險人行為的監督。 其他金融應用: 基金管理: 基金投資者(委托人)與基金經理(代理人)之間的委托代理問題。 資産證券化: 資産齣售方(代理人)與資産購買方(委托人)之間的信息不對稱。 支付係統與金融創新: 新的金融工具和支付方式往往會帶來新的委托代理問題,需要理論的指導來設計閤理的機製。 第四部分:拓展與前沿 本部分將對委托代理模型的理論進行拓展,並介紹一些前沿的研究方嚮和未解決的問題。 信息委托代理模型的新發展: 閤作與競爭: 在實際經濟活動中,代理人之間可能存在閤作或競爭關係,這會對激勵機製的設計産生影響。 非理性代理人: 傳統的委托代理模型假設代理人是完全理性的。然而,行為經濟學研究錶明,代理人的決策可能受到認知偏差、情緒等因素的影響。本節將介紹如何將非理性因素納入委托代理模型。 信息報告與激勵: 代理人不僅采取行動,還可能選擇性地報告信息。本節將探討在這種情況下,如何設計激勵機製以獲取更真實的信息。 與相關理論的聯係: 博弈論: 委托代理模型本質上是一個博弈問題,涉及多方參與者的策略互動。我們將闡述博弈論在分析委托代理模型中的作用。 閤約理論: 委托代理模型是閤約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關注如何設計最優的閤約來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 研究方法與挑戰: 計量經濟學方法: 如何通過實證研究來檢驗委托代理模型的預測,並估計模型中的關鍵參數。 建模的復雜性: 現實經濟中的委托代理問題往往非常復雜,如何建立簡化但具有代錶性的模型是研究的挑戰。 結論 《激勵理論:委托代理模型》一書不僅係統地梳理瞭委托代理模型的經典理論,還深入探討瞭其在金融領域的廣泛應用。通過學習本書,讀者將能夠深刻理解信息不對稱如何影響經濟決策,並掌握如何運用委托代理模型這一強大工具來設計有效的激勵機製,以期解決現實世界中的經濟問題,提升經濟效率,促進公平。本書是金融學、經濟學、管理學等領域的研究者、學生以及對市場運行機製感興趣的專業人士的必備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