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X工程应用丛书:UG NX 8.0中文版从入门到精通(附DVD-ROM光盘1张)

CAX工程应用丛书:UG NX 8.0中文版从入门到精通(附DVD-ROM光盘1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丁源,李秀峰 著
图书标签:
  • UG NX
  • 数控编程
  • 机械设计
  • CAD/CAM
  • 工程技术
  • 软件应用
  • 入门教程
  • 中文版
  • CAX工程应用丛书
  • 工业软件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306238
版次:1
商品编码:11156764
包装:平装
丛书名: CAX工程应用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68
字数:774000
正文语种:中文
附件:DVD-ROM光盘
附件数量:1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CAX工程应用丛书:UG NX 8.0中文版从入门到精通》系统全面地介绍了UG NX8.0的各个功能模块,针对功能模块的各个知识点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并辅以相应的实例,使读者能够快速、熟练、深入地掌握UG机械设计技术。全书共分15章,由浅入深地介绍了UG NX的各种操作,包括UG NX8.0简介、二维草图绘制、三维实体建模、曲线与曲面建模、装配设计、工程图、各种常用零件的设计、模具设计和数控加工(CAM)等,同时讲解了大量工程案例,以提升读者的实战技能。
  随书所附光盘包含了书中案例所采用的模型部件文件和相关的视频教学,供读者在阅读《CAX工程应用丛书:UG NX 8.0中文版从入门到精通》时进行操作练习和参考。
  《CAX工程应用丛书:UG NX 8.0中文版从入门到精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非常适合广大UG NX初中级读者使用,既可作为大中专院校、高职院校相关专业的教科书,也可以作为社会相关培训机构的培训教材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 UG NX8.0软件入门
1.1 UGN X8.0软件概述
1.2 熟悉UGNX8.0的工作环境
1.2.1 启动UGNX8.0软件
1.2.2 UGNX8.0工作界面
1.2.3 功能模块的进入
1.2.4 工具栏
1.2.5 UG对话框
1.2.6 鼠标及快捷键的应用
1.3 文件管理基本操作
1.3.1 UG文件要求
1.3.2 新建文件
1.3.3 打开文件
1.3.4 关闭文件
1.3.5 导入文件与导出文件
1.3.6 文件管理操作实例
1.4 工作环境用户化
1.4.1 工作环境定制
1.4.2 设置角色
1.5 本章小结

第2章UG NX基本操作
2.1 视图操作
2.1.1 使用视图操作命令
2.1.2 使用鼠标进行查看操作
2.1.3 视图显示方式
2.2 视图布局设置
2.2.1 新建布局
2.2.2 保存布局
2.2.3 打开布局
2.2.4 删除布局
2.3 工作图层设置
2.3.1 图层设置
2.3.2 图层类别
2.3.3 移动至图层
2.3.4 复制至图层
2.4 工作坐标系(WCS)操作
2.4.1 变换工作坐标系
2.4.2 定向工作坐标系
2.4.3 显示工作坐标系
2.4.4 保存工作坐标系
2.5 选择对象的方法
2.5.1 “类选择”对话框
2.5.2 “快速拾取”对话框
2.5.3 部件导航器
2.6 典型的对象编辑设置
2.6.1 编辑对象显示
2.6.2 对象显示和隐藏
2.7 UG常用工具
2.7.1 点捕捉功能
2.7.2 截面观察工具
2.7.3 信息查询工具
2.7.4 对象分析工具
2.8 零件显示及分析操作实例
2.8.1 打开文件
2.8.2 编辑对象显示及隐藏操作
2.8.3 截面观察操作
2.8.4 距离分析
2.8.5 建立多视图
2.9 本章小结

第3章 绘制草图
3.1 草图概述
3.2 设置草图工作平面
3.2.1 在平面上
3.2.2 在轨迹上
3.3 重新附着草图
3.4 定向视图到草图与定向视图到模型
3.5 草图工具应用
3.5.1 轮廓
3.5.2 直线
……

第4章 实体特征建模
第5章 特征操作与编辑
第6章 装配设计基础
第7章 模型测量与分析
第8章 GC工具箱应用
第9章 创建工程图
第10章 曲线建模
第11章 曲面建模
第12章 曲面编辑
第13章 运动仿真简介与基础
第14章 UGNX数控加工
第15章 UGNX模具设计

前言/序言


《CAX工程应用丛书:UG NX 8.0中文版从入门到精通(附DVD-ROM光盘1张)》图书内容概述 本书籍聚焦于西门子(Siemens)PLM软件家族中核心的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工程(CAE)及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一体化解决方案——UG NX 8.0版本。本丛书旨在为广大机械设计、制造、模具、航空航天、汽车工程等领域的工程师、技术人员、高校师生及相关专业学习者提供一套系统、深入、且具备极强实践指导意义的学习资源。 全书结构与核心知识体系 本书严格遵循“理论基础—核心功能详解—高级应用与实践—项目案例分析”的逻辑递进结构,确保读者能够从零基础稳步迈向精通。全书内容组织严密,章节划分清晰,旨在覆盖UG NX 8.0在现代工程信息化流程中的每一个关键环节。 第一部分:UG NX 8.0基础环境与操作平台搭建 本部分是构建后续学习的基石,详细介绍了UG NX 8.0的安装、系统配置、用户界面定制化设置,以及基础的视图操作和文件管理机制。 系统环境配置: 详细阐述了UG NX 8.0对操作系统、硬件性能的要求,以及环境变量的正确设置,确保软件运行的稳定性和效率。 用户界面与操作逻辑: 深入解析了NX 8.0的Ribbon(功能区)界面、菜单结构、导航器(Navigator)的使用方法,以及快捷键的自定义与高效调用技巧。 基础数据管理: 讲解了零件(Part)、装配(Assembly)文件的创建、保存、打开、版本控制与数据安全管理策略。 第二部分:CAD(计算机辅助设计)核心模块精讲 本部分是全书篇幅最重、技术细节最密集的部分,全面覆盖了UG NX 8.0在三维建模领域的所有主流技术路线,强调参数化、特征化建模理念的贯彻。 草图绘制与约束管理(Sketcher): 详尽讲解了2D草图的创建方法,包括精确的几何约束(尺寸、角度、关系)设置,以及如何利用“驱动约束”和“驱动几何”实现高效的参数化修改。重点剖析了高级的约束工具,如“驱动表达式”的应用。 基础实体建模(Base Feature Modeling): 涵盖了最常用的拉伸(Extrude)、旋转(Revolve)、扫描(Sweep)、蚀刻(Through Curve)等基本操作,并深入讲解了如何利用基准面、基准轴、坐标系等基础元素进行精确的定位。 特征建模技术(Feature Modeling): 重点介绍了倒角(Chamfer)、圆角(Round)、抽壳(Shell)、拔模(Draft)等修改特征的创建与编辑。特别强调了“特征历史树”(Feature History)的维护与管理,这是保证模型可修改性的关键。 高级曲面建模(Advanced Surfacing): 针对复杂自由曲面设计,系统介绍了从曲线到曲面的构建方法,包括:边界混合(Boundary Blend)、网格(Through Curves)、管道(Tube)、扫掠(Swept)等。详细论述了曲面质量的判断标准(如光顺度G0、G1、G2)和曲面修复技术,为模具和汽车外覆盖件设计打下基础。 装配设计与管理(Assembly Design): 讲解了自顶向下(Top-Down)和自底向上(Bottom-Up)的装配策略。深入探讨了约束(Constraints)的应用、装配体结构树的管理、零部件的简化表示(Lightweight Representations)以及装配干涉检查的流程。 第三部分:CAE(计算机辅助工程)基础应用 本部分将UG NX 8.0强大的分析功能引入实践,重点介绍结构分析(Pre/Post-processing)的准备工作。 分析模型的准备: 讲解如何将CAD模型简化、清理(去除小特征、孔洞),并创建中面模型(Mid-surfacing)以进行薄壁结构分析。 网格划分技术(Meshing): 详细介绍了有限元分析的网格类型(四面体、六面体)、自动与手动网格划分策略,以及网格质量检查与优化方法。 载荷与边界条件设置: 针对静力学分析,系统讲解了如何施加约束(固定约束、位移约束)、力载荷、压力载荷和温度载荷。 结果后处理: 如何查看位移云图、应力云图(冯·米塞斯应力等),以及生成标准的分析报告。 第四部分:CAM(计算机辅助制造)编程与后处理 本部分是技术应用的关键环节,全面覆盖了基于UG NX 8.0的数控编程流程,适用于铣削加工为主的各类应用。 CAM环境设置与加工准备: 介绍如何定义工件坐标系(WCS)、选择刀具库、创建毛坯模型(Blank)和指定设备。 2.5轴加工策略: 详尽讲解了平面铣削、型面铣削、钻孔循环(Drilling Cycles)、槽加工等标准2.5轴编程方法的选择和参数优化,强调残留材料的识别与优化。 3轴曲面加工(3-Axis Surface Machining): 重点介绍等值距、光顺度、驱动边界等不同曲面加工方法的选择逻辑,确保加工轨迹的光顺性以提高表面质量。 刀具路径编辑与验证: 讲解了刀轨的修剪、连接、优化,以及使用“程序模拟”(Program Simulation)功能进行碰撞检测和加工过程的可视化验证。 后处理与NC代码生成: 阐述了后处理器的选择、定制化需求,以及如何生成符合特定数控系统(如FANUC, Siemens 840D)要求的标准G代码和M代码。 第五部分:综合项目实战与高级技巧 本部分通过贴近工程实际的项目案例,将前述各模块知识进行串联与深化。 复杂零部件设计与分析: 结合一个包含曲面和特征的实际零件,完成从概念设计、参数化修改到结构分析的全流程演练。 模具结构件设计与拆分: 以注塑模具中的型芯、型本为例,讲解如何利用NX的分型面、冷却水道设计功能,以及如何实现零部件的自动拆分与工程图输出。 高级特性与定制化: 介绍宏编程(Macro Programming)基础,自定义菜单的创建,以及如何利用“表达式驱动”实现复杂几何结构的批量化设计。 附带资源:DVD-ROM光盘内容说明 光盘中收录了本书所有章节所需的配套素材文件、练习数据、标准刀具库文件、常用的后处理器文件(Post Processors),以及高清晰度的关键操作录屏文件,确保读者能够同步操作,验证学习效果。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在一个高压力的项目节点上开始啃这本大部头的,坦白说,最初我对能在短时间内消化如此详尽的内容感到担忧。然而,这本书的“阶梯式”难度递进设计,给了我极大的信心。它巧妙地将复杂的知识点“切片”,用极其精炼的语言进行描述,确保了即使是面对最晦涩的“同步建模”技术,读者也能通过清晰的步骤分解迅速掌握其核心逻辑。特别是书中对“用户自定义工具和环境配置”的讲解,简直是为追求效率的工程师量身定做的宝典,它教会了我如何根据自己的工作习惯深度定制NX的界面和快捷键,将重复性的操作自动化,这使得我个人的操作效率在两周内提升了至少百分之二十。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软件操作的熟练度,更在于它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让人在面对未来NX版本升级或更复杂的项目需求时,能够迅速找到切入点并举一反三,这才是“从入门到精通”所蕴含的真正深意,它提供的是一套可以长期迭代升级的知识框架,而非一套时效性强的命令速查手册。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色彩搭配大胆而又不失专业感,那种沉稳的深蓝色调配合着清晰的字体排版,一看就知道是面向严谨的工程技术人员的。我当时在书店里一眼就被它吸引了,当时我正在为公司的新项目寻找一本全面、深入的UG NX学习资料。市面上关于NX 8.0的版本教程不少,但很多都显得零散或者过于偏重基础操作,真正能做到“从入门到精通”并且涵盖实际工程应用的,少之又少。这套丛书的名字就带着一股自信和承诺,“CAX工程应用丛书”这个前缀,瞬间提升了它的专业定位,让我觉得这不是一本简单的软件操作手册,而是一本可以指导实际项目落地的工具书。特别是后面跟着的“UG NX 8.0中文版”,这个版本对我尤其重要,因为我们团队的习惯和标准都是基于中文界面进行协作和文档编写的。翻开书的目录,内容组织结构非常清晰,从基础的草图绘制到复杂曲面造型,再到装配体的管理和工程图的生成,逻辑性极强,显示出编者对整个NX工作流程的深刻理解,这让我对后续的学习充满了期待。光盘的附赠也让人觉得物超所值,在这个网络资源泛滥的时代,一套配有实体光盘的权威教材,依然能提供一种稳定可靠的学习保障。

评分

对于一个已经工作了几年,但想将自己的UG技能从“会用”提升到“精通”的专业人士来说,这本书的“精通”部分内容是它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初级用户可能只需要掌握前三分之一的内容就能满足日常绘图需求,但真正拉开差距的是后面关于结构化设计方法和数字化制造接口的部分。书中详细阐述了如何利用参数化设计思想来构建可追溯、易修改的产品模型,比如如何高效地利用“表达式”和“公式”来管理尺寸链,避免了传统建模中因为一个尺寸修改导致整个模型连锁崩溃的灾难。更让我惊喜的是,它对NX与下游CAM/CAE的集成流程做了细致的说明,例如如何正确地设置材料属性和分析模型边界,以便于数据能平滑过渡到仿真软件进行应力分析,这直接提升了整个产品开发流程的效率和可靠性。这本书不仅仅是教你怎么在软件里点鼠标,它是在传授一种现代化的、面向全流程的数字化工程思维模式。

评分

说实话,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超出了我最初的预期。我原本以为它会像许多市面上的教材一样,在前三章详细讲解界面和基本命令后,就开始敷衍地带过高级功能。但《UG NX 8.0中文版从入门到精通》完全颠覆了我的这种刻板印象。它在讲解曲面设计时,并没有停留在简单的“拉伸”和“扫掠”,而是深入剖析了NURBS曲面的数学原理,以及如何通过不同的“修剪”和“缝合”策略来控制曲面的G0到G3连续性,这对我们从事高端模具设计的人来说至关重要。书中大量的实际案例分析,比如一个复杂的汽车覆盖件的曲面重建过程,步骤拆解得极为细致,每一个参数的调整都给出了明确的工程背景解释,这使得学习不再是死记硬背命令,而是真正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特别是关于高级装配模块的讲解,它详细介绍了大型装配体的性能优化技巧,比如如何有效利用“简化表示”和“替代项”,这直接解决了我们在处理几千个零件的复杂机械结构时遇到的软件卡顿问题,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价值简直是几何级增长的。

评分

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极其独特的。它没有采用那种冷冰冰的技术文档的叙述方式,而是融入了一种老一辈工程师对工艺流程的深刻洞察。书中的文字风格非常老道、沉稳,带着一种“过来人”的经验传授感,尤其是在讲到“设计意图的表达”和“工程规范的遵守”时,作者的语气显得格外郑重。例如,在讲解拔模角度设置时,它不仅仅是告诉你拉动滑块到多少度,而是结合了不同的塑料材料收缩率和脱模力学的分析,来指导你选择最佳的初始角度,这种跨学科的知识融合,在其他教材里是极为罕见的。此外,排版方面,虽然内容厚重,但图文混排的处理非常得当,高亮部分和注意事项用不同颜色的字体做了区分,阅读起来不会因为信息量大而感到疲劳。光盘里附带的那些配套练习文件,质量也是一流的,它们完美地复现了书本上的每一个案例场景,这让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可以无缝衔接,避免了读者因为找不到标准数据而影响学习进度的尴尬局面。

评分

正是我需要的编程工具有用

评分

书不错,送货很快,还能开发票

评分

帮公司买的,东西不错哦,下次还是回来买的!

评分

这本书对我学习ug有很大的帮助

评分

好久没学习了,买来复习下

评分

贵了贵了贵了贵了贵了贵了

评分

正品,内容适合新手入门

评分

正是我需要的编程工具有用

评分

还可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