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11-14歲 《三國演義》: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漁礁江渚上,慣看鞦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西遊記》:
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自從盤古破鴻濛,開闢從茲清濁辨。覆載群生仰至仁,發明萬物皆成善。欲知道化會元功,須看《西遊釋厄傳》。
《紅樓夢》:
開闢鴻濛,誰為情種?都隻為風月情濃。奈何天,傷懷日,寂寥時,試遣愚哀。此因上演齣這悲金悼玉的『紅樓夢』。
《水滸傳》:
紛紛五代亂離間,一旦雲開復見天。草木百年新雨露,車書萬裏舊江山。尋常巷陌陳羅綺,幾處樓颱奏管弦。天下太平無事日,鶯花無限日高眠。
內容簡介
《三國演義》:
末年,朝政腐敗,天下大亂,黃巾起義爆發。在鎮壓黃巾起義過程中,湧現齣一批割據一方、擁兵自重的豪強,他們為瞭各自利益而相互混戰。
涿縣人氏劉備乃是漢室宗親,為人寬厚,素有大誌。一天,他偶遇關羽、張飛,三人性情相投、一見如故,遂結拜為異姓兄弟,聚集關中勇士500多人,參與鎮壓黃巾軍。之後,朝廷論功行賞,劉備得縣尉一職但劉備性情耿直,遭人誣陷,無奈辭官投奔代州劉恢。
《西遊記》:
這是我國最負盛名的神魔小說,全書主要講述瞭唐僧師徒四人前去西天取經,途中遭遇妖魔鬼怪的韆般誘惑與萬般阻擋,曆經九九八十一難,最終取得真經,修成正果的故事。
《紅樓夢》:
這是一部中國末期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小說以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的戀愛婚姻悲劇為故事中心,真實、生動地描寫瞭18世紀上半葉中國末期封建社會的全部生活,是當時社會生活的一麵鏡子和縮影,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已經無可挽迴地走嚮崩潰的真實寫照。
《水滸傳》:
書中具體而生動地描寫瞭以宋江為首的農民起義發生、發展直至失財的整個過程,揭露瞭封建社會的黑暗、腐朽和統治階級的種種罪惡,熱情歌頌瞭起義英雄的反抗精神和正義行動,塑造瞭一大批梁山好漢的光輝形象,形象地揭示瞭封建社會“官逼民反”的客觀真理和農民起義失敗的內在原因。
作者簡介
施耐庵(1296-1371),元末明初小說傢,名彥端,字子安,號耐庵。興化白駒場人(今屬江蘇)。施耐庵博通古今,纔氣橫溢,群經諸子、詞章詩歌、天文、地理、醫蔔、星象等無不精通。他根據民間流傳的宋江起義故事,寫成長篇小說《水滸傳》。他的學生羅貫中也參與瞭部分編寫工作。
曹雪芹(約1715~1763年),名霑,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圃、芹溪。清代小說傢,滿洲人。祖籍遼陽,生於江蘇南京。中國長篇名著《紅樓夢》的作者。
曹雪芹齣身於一個“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傢庭,後因傢庭的衰敗,經曆瞭生活中的重大轉摺,飽嘗瞭人生的辛酸。他深感世態炎涼,對封建社會有瞭更清醒、更
深刻的認識,從而衊視權貴,遠離官場,過著貧睏如洗的艱難日子。在人生的最後階段,他以堅韌不拔的毅力,曆經十年創作瞭《紅樓夢》並專心緻誌地做著修訂工作。1762年(乾隆二十七年),幼子夭亡,他陷於過度的憂傷和悲痛,臥床不起。死後遺留《紅樓夢》前八十迴稿子。
吳承恩(1501~1582年),字汝忠,號射陽山人。山陽縣(今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人,明代傑齣的小說傢。其代錶作有《西遊記》,其餘作品還有《禹鼎誌》,但已散佚,另有《射陽先生存稿》。
吳承恩齣生於一個由學官淪落為小商人的傢庭,傢境貧寒。他自幼聰明過人,少年得誌,喜歡古代神話和民間傳說,因文纔齣眾,在故鄉受到人們的賞識與好評,認為他科舉及第,“如拾一芥”。《淮安府誌》載他“性敏而多慧,博極群書,為詩文下筆立成。”因科考的屢次失敗,生活的窮睏潦倒,加深瞭他對封建科舉製度、黑暗社會現實的認識,促使他運用神怪小說的形式來錶達內心的痛苦與憤懣。他自言:“雖然吾書名為誌怪,蓋不專明鬼,實記人間變異,亦微有鑒戒寓焉。”
羅貫中(約1330-1400年),漢族,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他是元末明初知名小說傢、戲麯傢,是中國章迴小說的鼻祖。
羅貫中生於元末明初的封建王朝時代。作為與“倡優”、“妓藝”為伍的戲麯平話作傢,當時被視為勾欄瓦捨的下九流,正史不可能為他寫經作傳。可看到的是一位明代無名氏編著的一本小冊子《錄鬼簿續編》,上寫:“羅貫中,太原人,號湖海散人。與人寡閤,樂府隱語,極為清新。與餘為忘年交,遭時多故,天各一方。至正甲辰復會,彆來又六十餘年,竟不知其所終。”
羅貫中的一生著作頗豐,主要作品有:劇本《趙太祖龍虎風雲會》、《忠正孝子連環諫》、《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說《隋唐兩朝誌傳》、《殘唐五代史演義》、《三遂平妖傳》、《粉妝樓》、代錶作《三國演義》等。
內頁插圖
目錄
《三國演義》
第一章 桃園三結義
第二章 董卓亂政
第三章 三英戰呂布
第四章 巧用連環計
第五章 李、郭劫駕
第六章 三讓徐州
第七章 曹操遷都
第八章 轅門射戟
第九章 呂布殞命
第十章 煮酒論英雄
第十一章 過關斬將
第十二章 古城相會
第十三章 官渡之戰
第十四章 馬躍檀溪
第十五章 三顧茅廬
第十六章 單騎救主
第十七章 草船藉箭
第十八章 赤壁麈戰
第十九章 義釋黃忠
第二十章 三氣周瑜
第二十一章 渭水大戰
第二十二章 黃魏爭功
第二十三章 義釋嚴顔
第二十四章 單刀赴會
第二十五章 智取漢中
第二十六章 敗走麥城
第二十七章 火燒連營
第二十八章 七擒孟獲
第二十九章 智收薑維
第三十章 空城退敵
第三十一章 隴上裝神
第三十二章 孔明禳星
第三十三章 三國歸晉
《西遊記》
《紅樓夢》
《水滸傳》
精彩書摘
曹軍到瞭烏巢,四更已盡,曹操命軍士放火。淳於瓊喝醉瞭剛睡下,便被活捉瞭去。這時,袁將眭元進等運糧迴來,慌忙來救。曹操下令:“隻許嚮前,待敵人來到背後,再迴頭作戰。”眾軍一齊嚮前掩殺,等袁將趕到背後,曹操纔命轉身作戰,殺瞭袁將,他又讓人把淳於瓊割去耳鼻,剁瞭手指,放迴袁營報信。袁紹見烏巢方嚮火起,忙召文武商議。張邰要與高覽去救,郭圖卻提議劫曹營。袁紹聽瞭郭圖的話,派張邰、高覽領五韆兵去劫營,派蔣奇領一萬兵救烏巢。蔣奇走到半路,碰到曹軍迴師,被張遼一刀殺死。張邰、高覽來到曹營,中瞭埋伏,待袁紹的援兵到來,又碰上曹操殺迴,隻剩張邰、高覽二人逃脫。淳於瓊迴營,被氣憤的袁紹當即斬首。郭圖搶先嫁禍於人,說:“張邰、高覽早想降曹,必定損兵摺將。”袁紹立即派人召張、高問罪。郭圖又暗暗通知張、高:“主公要殺你們。”等袁紹派去的人趕到,高覽拔劍殺死來使,與張邰一同投降瞭曹操。曹操封張邰為偏將軍、都亭侯,高覽為偏將軍、東萊侯。袁軍人心惶惶,無心再戰。當晚,曹操依許攸的計策,派張邰、高覽去劫營,大獲全勝。曹操又派人散布謠言稱要調動人馬,一路取鄴郡,一路取黎陽,斷袁軍的退路。袁紹聽信,就派袁尚領五萬人馬救鄴郡,辛明領兵五萬救黎陽。曹操見袁紹人馬混亂,兵分八路,衝殺過來。袁軍潰不成軍。袁紹還沒來得及披甲,在長子袁譚的保護下,慌忙逃命,隻帶八百餘人渡過黃河。曹操把奪來的金銀錦緞分賞給將士,又找到一捆書信,都是他的部下與袁紹暗中勾結的罪證。有人建議查對姓名,統統殺掉,曹操說:“那時袁紹強大,連我都不能自保,何況彆人?”遂命人把書信燒掉,不再追查。
沮授因被監禁,當瞭俘虜。曹操勸他投降,他寜死不降。曹操把他留在軍中,他卻盜馬逃跑。曹操一怒之下把他抓迴來殺瞭,可事後又懊悔不迭,於是命人把沮授厚葬在黃河渡口。曹操率大軍乘勝追擊。袁紹逃到黎陽北岸,大將蔣義渠齣寨迎接。逃散各處的潰兵聽說袁紹來到這裏,又聚攏來,組成大軍,打算跟著袁紹迴冀州。夜間宿營,各帳都有哭聲。袁紹前往偷聽,有的
在哭兄弟,有的在哭兒子,士兵們都在說:“主公若聽瞭田豐的話,我們怎麼能受這種禍殃?”袁紹後悔不迭。次日,正行間,逢紀來迎,說:“田豐聽說主公兵敗,幸災樂禍地鼓掌大笑。”袁紹非常憤怒,就派使者持他的劍去殺田豐。獄吏來見田豐,說:“袁將軍大敗而迴,必定會重用你。”田豐笑道:“袁將軍要打瞭勝仗,一高興還會赦免我,他打瞭敗仗,必定會殺我。”話音剛落,使者捧袁紹寶劍來到。獄吏淚流滿麵,田豐從容自刎。
……
前言/序言
浩瀚書海中的瑰寶:一部跨越時空的文學經典閤集 聚焦傳統文化精髓,引領青少年開啓精神探索之旅 本套精選的圖書閤集,旨在為正處於認知飛速發展階段的青少年讀者,搭建一座通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殿堂的橋梁。我們精選瞭中國文學史上最璀璨的幾部巨著,以適閤當代青少年閱讀和理解的方式呈現,確保他們在領略文學魅力的同時,汲取深刻的人生哲理與傳統智慧。 核心精選篇目聚焦:曆史的厚重與人性的探索 本套書選取瞭中國文學史上公認的四部經典之作,它們不僅是敘事藝術的巔峰,更是研究中國社會、曆史變遷、道德觀念和世俗百態的百科全書。 第一部:描繪宏大戰爭與英雄史詩的畫捲 我們精選的這部作品,以其波瀾壯闊的戰爭場麵、栩栩如生的人物群像和對“義”的深刻探討,成為中華民族精神內核的重要組成部分。故事圍繞著一個動蕩的時代展開,講述瞭無數英雄豪傑的興衰沉浮。 人物塑造的立體感: 書中塑造瞭足智多謀的軍師,忠肝義膽的將領,以及英勇無畏的戰士形象。他們之間的矛盾衝突、閤作共贏,展現瞭復雜的政治鬥爭和人際關係。讀者將通過閱讀,深入理解“忠”、“信”、“仁”、“義”在特定曆史背景下的具體內涵。 曆史背景的還原: 作品細緻地描繪瞭古代的軍事策略、政治博弈以及不同地域的風土人情。這為青少年提供瞭一個生動的曆史課堂,讓他們在閱讀故事的同時,自然而然地接觸到古代的軍事部署和外交手腕。 敘事節奏的掌控: 敘事宏大而不失細節,高潮迭起。從初期群雄割據的混亂,到中期力量的整閤,再到最終天下的歸一,結構嚴謹,引人入勝。 第二部:探究世間百態與命運無常的鏡鑒 另一部巨著,則將視角從廟堂之高轉嚮江湖之遠,深入剖析瞭世俗人情與個體命運的糾葛。它以其龐大的人物體係和對社會風貌的百科全書式的記錄,被譽為中國古典小說的巔峰之作。 傢族興衰的縮影: 故事以一個大傢族的盛極而衰為綫索,展現瞭封建社會下,個體在傢族命運洪流中的無力與掙紮。它揭示瞭財産繼承、婚姻製度、等級觀念對個體幸福的深刻影響。 人性的復雜維度: 書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極其豐富,既有纔華橫溢卻心性高潔的代錶,也有貪婪市儈、機關算盡的小人。通過他們的經曆,讀者可以分辨齣什麼是真善美,什麼是假惡醜,培養批判性思維。 生活細節的描摹: 無論是園林建築的精巧、詩詞歌賦的雅緻,還是日常飲食起居的講究,都體現瞭古代貴族生活的精緻與奢靡。這為青少年提供瞭瞭解古代物質文化的獨特窗口。 第三部:對民間俠義精神與社會不公的呐喊 這套閤集中收錄的第三部作品,承載著濃厚的民間氣息與對正義的執著追求。它充滿瞭傳奇色彩和江湖恩怨,是古代俠客精神的集中體現。 “俠”的多元詮釋: 作品探討瞭何為真正的“俠”。是武藝高強、快意恩仇,還是替天行道、濟弱扶危?不同人物對“俠”的理解和實踐,引發瞭讀者對道德準則的深入思考。 反抗精神的體現: 故事中不乏對黑暗勢力和腐敗官員的諷刺與抗爭。這激發瞭青少年對社會公理的關注,以及對弱者抱持同情的善良品質。 情節的麯摺與刺激: 故事情節跌宕起伏,充滿瞭奇遇、誤會與化解,極大地滿足瞭青少年對冒險和刺激的閱讀需求,提升瞭閱讀興趣。 第四部:神魔誌怪的奇幻想象與精神洗禮 最後一部作品,以其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構建瞭一個充滿神、仙、妖、魔的宏大世界觀。它不僅是一部充滿奇幻色彩的冒險故事,更是一部關於自我修煉和剋服心魔的精神寓言。 想象力的無限拓展: 各種神通廣大的角色、光怪陸離的法寶、驚心動魄的降妖除魔過程,極大地激發瞭青少年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取經路上的考驗: 師徒四人西天取經的過程,象徵著人生求索的艱辛。每經曆一難,都對應著一種人性的弱點(如貪婪、嗔怒、愚昧等)需要被剋服。這為青少年理解“磨礪心性”提供瞭生動的範本。 對信仰與堅持的贊頌: 故事的核心在於對堅定信念的頌揚。無論遭遇多少誘惑與阻撓,最終目標始終如一,這種精神是青少年麵對未來挑戰時寶貴的精神財富。 本套書的特彆設計與價值(針對11-14歲讀者群) 為瞭確保這幾部鴻篇巨製能夠真正被青少年理解和喜愛,本套書在編校和設計上進行瞭細緻的考量: 1. 文字的適度優化: 采用現代漢語的敘事風格,對過於晦澀的古文詞匯和長句進行精準而流暢的轉述,同時最大程度保留原著的神韻和語感,避免“翻譯腔”。 2. 知識點的精準補充: 在關鍵的曆史事件、重要的文化典故、以及復雜的傢族關係處,設置瞭“文化小貼士”或“背景知識卡片”。這些補充材料有助於讀者迅速理解故事的時代背景,避免因知識盲區而産生閱讀障礙。 3. 精美插圖的引入: 配備瞭大量符閤原著氣質的精美綫描或彩繪插圖。這些視覺元素不僅能幫助讀者想象書中描繪的場景和人物,還能有效分散長篇文字帶來的閱讀疲勞感。 4. 聚焦核心主題: 提煉瞭每一部作品中最適閤青少年理解和學習的核心主題,如團隊閤作、誠實守信、麵對挫摺、明辨是非等,使閱讀目標更明確。 本套書不是簡單的文字堆砌,而是經過精心策劃的文化工程,它將帶領11至14歲的讀者,跨越曆史的塵煙,觸摸文學的靈魂,為他們未來的精神成長打下堅實而深厚的根基。通過閱讀這四部包羅萬象的經典,青少年將獲得對中華文明的初步敬畏,並獲得受益終生的精神滋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