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着书名,再造病人,就买下了
评分假定各个文明特别是主要的大文明之间,并不存在这样一种共同的本质意义上的自然知识形态,各个文明都有其独特的与自然界打交道的方式,并形成各自特有的自然知识形态。要是写起通史来,前者可以称为“百川纳海”型,后者则可以称为“百花争妍”型。科学史将主要是西方的历史。这是西方大多数科学史家采用的定义,因此他们编写的科学史基本上是西方科学史。只是由于对西方科学文明的产生和传承有过贡献,少数非西方的文明也可以纳入其中,比如古代埃及和两河流域的文明可能对希腊科学的产生有过贡献,阿拉伯人在公元8-11世纪在希腊科学的传承方面有过贡献,所以通常也被提及。过去我们多认为这是“西方中心论”的偏见在作怪,其实主要是科学的定义在“作怪”。再说大多数科学史家采纳这个定义也是有道理的,毕竟,科学首先是作为“西学”而成为“显学”的。
评分各方面都很好,非常好!
评分第四章现代城市中的“生”与“死”。传统社会中民间有一系列的空间仪式来安排一个人的一生,吉祥姥姥和阴阳先生则是最典型的生死仪式的执行者,通过洗三、出殃等仪式,重新安排了活人社会中的秩序。但是在现代医疗体系、警察制度与区域重合等多重因素下,经过专业训练的助产士接替了收生姥姥,调查员接替了阴阳先生,政治权力对社会成员的生命监控取代了传统社会的原有秩序,并且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但是本章中用了很大篇幅来论述收生姥姥和阴阳先生原来所负有的技术职能的取缔,而并未论及其技术之外更重要的文化与社会职能,因而使得前面对收生姥姥与阴阳先生传统角色的精彩描写有虚晃一招之嫌。
评分第七章中医自救面面观。本章开头便描绘出一副中医在传统社会中的“棋盘图”,详述了中医的类型、行医方式及传承方式。随着西医的不断扩张,1929年余岩的“废止中医案”直指中医在现代社会中的软肋:面向个人而非群体,针对治疗而非防疫,且没有卫生行政权力,无法达到强国优种的目标。中医一直面临着科学与政治两个大问题,具体表现为西医与政府对中医的破坏。在论战中,中医渐渐式微,并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西医的培训,而政府对中医一直是利用与限制的态度,致使中医的再生产能力逐渐衰微。同时中医组织也努力与国家政治形势紧密相联,从原来自发自愿松散的中医师公会到50年代国家意志作用下成立的卫协会、联合诊所哦,中医被整合进现代的国家机构当中,行动越来越受到限制。总体感觉这一章的内容有些杂乱,在安排上没有条理,有很多很有价值的资料,但没有组织好。
评分再来说一下书中的内容吧。第一章是救不了的灵魂,从西医传教士身上所肩负的医疗服务与宗教传播这两个相互冲突的责任开始,然后讲西医传教士所面对的焦虑,这一方面来自于医疗实践与信仰传播之间的矛盾,一方面是西医传教士自身的经历感悟与信仰之间的矛盾。这只是从救赎者的角度来讲能不能救赎的问题,作为冲突的另一方—中国的患者,他们则是灵魂愿不愿被救赎的问题,作者认为根本原因是“本土文化环境所起到的抵抗作用”,中国人的宗教缺乏感情的色彩,而更注重实际的利益,西医传教士想通过医疗服务的方式来感化和引导病人皈依基督教,但中国病人则更看重医疗服务的效果,而自动忽视了背后的宗教含义。
评分再来说一下书中的内容吧。第一章是救不了的灵魂,从西医传教士身上所肩负的医疗服务与宗教传播这两个相互冲突的责任开始,然后讲西医传教士所面对的焦虑,这一方面来自于医疗实践与信仰传播之间的矛盾,一方面是西医传教士自身的经历感悟与信仰之间的矛盾。这只是从救赎者的角度来讲能不能救赎的问题,作为冲突的另一方—中国的患者,他们则是灵魂愿不愿被救赎的问题,作者认为根本原因是“本土文化环境所起到的抵抗作用”,中国人的宗教缺乏感情的色彩,而更注重实际的利益,西医传教士想通过医疗服务的方式来感化和引导病人皈依基督教,但中国病人则更看重医疗服务的效果,而自动忽视了背后的宗教含义。
评分非常满意,送货很快,质量也不错
评分朋友要买的书应该不错的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