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坚信,对经典的反复研读和深入挖掘,是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庄子的思想,在世界思想史上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影响早已超越了国界。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一个在传统学术基础上,又融入了新的研究方法和视角来解读庄子的可能性。“鬳斋口义”这一概念,或许能为我们打开一扇窗,看到庄子思想在实际传播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另一面。我期望这本书的校注工作能够精益求精,对原文的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都进行严谨的考量,力求还原最真实的版本。同时,我也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鬳斋口义”本身的介绍,让读者了解这一特定研究方法的历史渊源和学术价值,从而更好地理解其解读庄子的意义所在,也为我理解中国思想史的研究方法提供新的思路。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让我眼前一亮,古朴典雅,充满文化气息。书页的纸质摸起来非常舒适,散发着淡淡的油墨香,让人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翻开书页,字迹清晰,排版疏朗,阅读体验极佳。我一直对中国古代哲学有着浓厚的兴趣,而庄子更是其中一位极具魅力的思想家。他的思想深邃而富有想象力,常常以寓言故事的形式展现,既有深刻的哲理,又不失趣味性。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我深入了解庄子的思想世界,感受他那超然物外的智慧。同时,我也对“鬳斋口义”这个概念感到好奇,它又将为理解庄子提供一个怎样的视角呢?这本书的校注部分,想必会为读者梳理出更清晰的脉络,解决不少阅读上的疑难。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能够静下心来品读这样一本经典,无疑是一种难得的精神享受。
评分说实话,我最初被这本书吸引,是因为它的名字带给我一种古老而神秘的联想。“鬳斋”二字,本身就充满了历史的韵味,让人不禁想要探究其背后的故事。而“口义”二字,则让我联想到古代学人在课堂上的传道授业,那种师生之间思维碰撞的火花,一定是非常精彩的。我一直认为,单纯的文字解读有时候会显得枯燥乏味,而如果能了解到当时学者是如何将这些深奥的道理讲解给听众的,或许更能体会到思想的生命力。这本书的“校注”部分,也让我充满了期待。校勘是为了求真,注疏是为了明义,这两者结合,想必能为读者提供一个更加全面、可靠的阅读文本。我希望这本书不仅能让我读懂庄子的字句,更能让我感受到他思想的温度和力量,以及这种思想在历史长河中是如何被传承和发展的。
评分对于许多初次接触庄子这样复杂的思想家的人来说,最容易遇到的困境莫过于理解上的障碍。那些看似晦涩的隐喻和生僻的词汇,常常让人望而却步。我一直认为,好的学术整理,不仅仅是文献的堆砌,更重要的是能够搭建一座桥梁,连接起古代智慧与现代人的心灵。如果这本书能够以一种更具启发性的方式,将庄子那些关于生命、宇宙、自由的深刻洞见,以一种更加平易近人的语言呈现出来,并辅以详实的注释,解决我在阅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每一个疑问,那将是一次非常愉快的阅读体验。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对庄子思想中的一些核心概念,比如“逍遥”、“齐物”、“得意忘象”等,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并指出其在不同历史时期可能存在的演变和理解差异。
评分作为一个对中国古代思想史有着长期关注的业余爱好者,我一直深感于文献解读的复杂性与重要性。庄子的思想,历来都是学界研究的焦点,其言论的深意,常常需要借助历代学者的注疏和阐发才能得以窥见。而“口义”二字,更是暗示了一种更为生动、直接的思想传承方式,或许能捕捉到一些文本之外的精髓。我非常期待通过这本书,能够看到一种新的、有别于传统注疏的解读视角。如果这本书能够提供更加详实的校勘信息,对原典进行严谨的考证,并辅以清晰易懂的白话文解释,那将是极大的福音。毕竟,很多古代典籍的语言本身就构成了阅读的壁垒。我希望这本书的编纂者们能够站在学理的高度,同时兼顾到普通读者的理解能力,让庄子的思想不再遥不可及,而是能真正走近我们的生活,启发我们的思考。
评分评价说明:
评分林希逸的庄子注本自成一家。
评分还没仔细看。庄子是值得好好研究的书,每一种解读都有其存在的理由与依据。寓言的多义性,包容性。
评分這幾年汪先生手腳不聽話,不能寫字,輪椅代步,慢慢連說話也費勁了。幸好夏洛特在身邊,處處照顧,無怨無悔。幾十年的伴侶,幾十年的依靠,再難都跨過去,汪先生說他但求解脫,免她苦厄。先是去年中秋夏洛特說老汪第四次中風住院。春節前後電話拜年說出院回家,病況緩和,飲食小心,每天睡十幾個小時還很睏,想聽鄧麗君的歌,要我寄光盤給他。轉眼春分,我正好在台北,夏洛特來電話說汪先生肺炎急救,昏迷兩天仙遊了。汪先生是老大哥,今年八十一,七十年代我住英倫第二年認識他。是深秋,羅素廣場老旅館偏廳舉行藏書票交流會,舊書商威爾遜介紹我們相識,說英國歐洲最難求的藏書票汪先生都有,英國歐洲最珍貴的古籍裝幀汪先生也多。翌日,汪先生電話約我喝下午茶,我們聊到天黑還聊不完,約好週末到他家去看他的藏書藏畫藏書票。臨走,他要我叫他老汪,他叫我董橋:「別生份了。」
评分经典书籍,不用解释了吧~~
评分林希逸诗,第一卷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竹溪十一稿诗选》为底本;第二至九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为底本,校以明谢氏小草斋抄本(简称明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於卷末。
评分包装完整 服务到家!
评分這幾年汪先生手腳不聽話,不能寫字,輪椅代步,慢慢連說話也費勁了。幸好夏洛特在身邊,處處照顧,無怨無悔。幾十年的伴侶,幾十年的依靠,再難都跨過去,汪先生說他但求解脫,免她苦厄。先是去年中秋夏洛特說老汪第四次中風住院。春節前後電話拜年說出院回家,病況緩和,飲食小心,每天睡十幾個小時還很睏,想聽鄧麗君的歌,要我寄光盤給他。轉眼春分,我正好在台北,夏洛特來電話說汪先生肺炎急救,昏迷兩天仙遊了。汪先生是老大哥,今年八十一,七十年代我住英倫第二年認識他。是深秋,羅素廣場老旅館偏廳舉行藏書票交流會,舊書商威爾遜介紹我們相識,說英國歐洲最難求的藏書票汪先生都有,英國歐洲最珍貴的古籍裝幀汪先生也多。翌日,汪先生電話約我喝下午茶,我們聊到天黑還聊不完,約好週末到他家去看他的藏書藏畫藏書票。臨走,他要我叫他老汪,他叫我董橋:「別生份了。」
评分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疏。案《汉书·艺文志》《毛诗》二十九卷,《毛诗故训传》三十卷。然但称毛公,不著其名。《後汉书·儒林传》始云:“赵人毛长传《诗》,是为《毛诗》。”其长字不从。《隋书·经籍志》载《毛诗》二十卷,汉河间太守毛苌传,郑氏笺。於是《诗传》始称毛苌。然郑玄《诗谱》曰:“鲁人大毛公为训诂,传於其家,河间献王得而献之,以小毛公为博士。”陆玑《毛诗草木虫鱼疏》亦云:“孔子删《诗》授卜商,商为之序,以授鲁人曾申,申授魏人李克,克授鲁人孟仲子,仲子授根牟子,根牟子授赵人荀卿,荀卿授鲁国毛亨,毛亨作《训诂传》以授赵国毛苌。时人谓亨为大毛公,苌为小毛公。”据是二书,则作《传》者乃毛亨,非毛苌,故孔氏《正义》亦云大毛公为其《传》,由小毛公而题毛也。《隋志》所云,殊为舛误。而流俗沿袭,莫之能更。朱彝尊《经义考》乃以《毛诗》二十九卷题毛亨撰,注曰“佚”。《毛诗训故传》三十卷题毛苌撰,注曰“存”。意主调停,尤为於古无据。今参稽众说,定作《传》者为毛亨。以郑氏後汉人,陆氏三国吴人,并传授《毛诗》,渊源有自,所言必不诬也。郑氏发明毛义,自命曰《笺》。《博物志》曰:“毛公尝为北海郡守,康成是此郡人,故以为敬。”推张华所言,盖以为公府用记,郡将用笺之意。然康成生於汉末,乃修敬於四百年前之太守,殊无所取。案《说文》曰:“笺,表识书也。”郑氏《六艺论》云:“注《诗》宗毛为主。毛义若隐略,则更表明。如有不同,即下己意,使可识别(案此论今佚,此据《正义》所引)。”然则康成特因《毛传》而表识其傍,如今人之签记,积而成帙,故谓之《笺》,无庸别曲说也。自郑《笺》既行,齐、鲁、韩三家遂废(案此陆德明《经典释文》之说)。然《笺》与《传》义亦时有异同。魏王肃作《毛诗注》、《毛诗义驳》、《毛诗奏事》、《毛诗问难》诸书,以申毛难郑。欧阳修引其释《卫风·击鼓》五章,谓“郑不如王”(见《诗本义》)。王基又作《毛诗驳》,以申郑难王。王应麟引其驳《芣苡》一条,谓“王不及郑”(见《困学纪闻》,亦载《经典释文》)。晋孙毓作《毛诗异同评》,复申王说。陈统作《难孙氏毛诗评》,又明郑义(并见《经典释文》)。袒分左右,垂数百年。至唐贞观十六年,命孔颖达等因郑笺为正义,乃论归一定,无复歧途。毛传二十九卷,《隋志》附以郑笺作二十卷,疑为康成所并。颖达等以疏文繁重,又析为四十卷。其书以刘焯《毛诗义疏》、刘炫《毛诗述义》为稿本,故能融贯群言,包罗古义,终唐之世,人无异词。惟王谠《唐语林》记刘禹锡听施士モ讲《毛诗》所说“维鹈在梁”、“陟彼岵兮”、“勿翦勿拜”、“维北有斗”四义,称毛未注,然未尝有所诋排也。至宋郑樵,恃其才辨,无故而发难端,南渡诸儒始以掊击毛、郑为能事。元延�炭凭偬踔疲�《诗》虽兼用古注疏,其时门户已成,讲学者迄不遵用。沿及明代,胡广等窃刘瑾之书作《诗经大全》,著为令典,於是专宗朱《传》,汉学遂亡。然朱子从郑樵之说,不过攻《小序》耳。至於《诗》中训诂,用毛、郑者居多。後儒不考古书,不知《小序》自《小序》,《传》、《笺》自《传》、《笺》,哄然佐斗,遂并毛郑而弃之。是非惟不知毛、郑为何语,殆并朱子之《传》亦不辨为何语矣。我国家经学昌明,一洗前明之固陋。乾隆四年皇上特命校刊《十三经注疏》,颁布学宫,鼓箧之儒,皆乎研求古学。今特录其书与《小序》同冠《诗类》之首,以昭六义渊源,其来有自;孔门师授,端绪炳然,终不能以他说掩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