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表情

民国表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肖伊绯 著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49531950
版次:1
商品编码:1118481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75
字数:35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民国表情》是一部民国名人传记,又是一部民国文化传记。它记录了民国时期不同领域的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事,虽没有囊括所有,但已足以体现我国的文化人在民国时期的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那是那个时代赋予他们的使命,那是他们自我实现的追梦历程。他们不论是为众人所认可、名满天下,或是思想叛逆、孤独地与自己的灵魂为伴。他们都在内心深处有着一种梦想,为此他们不惜赴汤蹈火、终生坚守。正是他们,使民国的表情符号在我们心中激起朵朵涟漪,而又使那种表情在我们脑海里渐渐清晰。这种表情就是一个文化符号,一种让我们坚守和追梦的“微笑”。

作者简介

  肖伊绯,1975年生于四川成都。同济大学出版社特约作家,四川省旅游局特聘顾问。致力于中国古典文化研究、近现代文献研究、宗教图像学研究与田野考察。2011年出版《虚构的风景——重温梁思成1939川康考察之旅》。即将出版《民国表情》、《民国温度》、《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中)》、《1939最后的乡愁》、《幽声小札》、《听园》等。

目录

周学熙:恰似一江春水自然来
丁辅之:铸成大雅
周叔弢:一个人的养生学
黄 节:凌波微步在1920年代
林语堂:子见南子及其他
陈 垣:基督教徒的信仰与学术
胡 适:这本戏和那本戏
顾颉刚:伪书伪史伪科学
熊十力:未竟的哥白尼革命
吕 澂:不负如来不负经
钱 穆:梦里“周公”知多少
马叙伦:庄子的时髦
梁思成:化城,化为乌有的城
童 斐:探寻中国音乐之源
程砚秋:红拂外传之外
马 廉:不登大雅亦大师
俞平伯:一杯周作人,一杯朱自清
周作人:《雅言》疑案
朱谦之:潮来潮往,一个情字
陈 柱:最后一位“新经师”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像叶圣陶这样有现实感的作家,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也颇为注意自己的经验。并不反对写闲花野草,他以为只要是自己经历的东西,一石一木均可入文,本不存在什么高低之分。中国文人看人写事,动不动是经验之外的大道理,反而与人的心性很远了。查叶圣陶的作品集,写月光、佛迹、戏曲、动物者很多,能在日常里发现与人性相关的东西。《没有秋虫的地方》、《藕与莼菜》、《看月》、《牵牛花》、《天井里的种植》,都非宏大深刻的题旨,如今阅读,不乏精到之处。这类作家,纤细、温和,没有黑暗与杂色,读者从中能看到那个时代的另一种操守。较之于左翼文人的喷血的文字,叶圣陶显得冲淡与祥和,与血腥的文学有点隔膜了。

评分

周学熙:恰似一江春水自然来丁辅之:铸成大雅周叔弢:一个人的养生学黄 节:凌波微步在1920年代林语堂:子见南子及其他陈 垣:基督教徒的信仰与学术胡 适:这本戏和那本戏顾颉刚:伪书伪史伪科学熊十力:未竟的哥白尼革命吕 澂:不负如来不负经钱 穆:梦里“周公”知多少马叙伦:庄子的时髦梁思成:化城,化为乌有的城童 斐:探寻中国音乐之源程砚秋:红拂外传之外马 廉:不登大雅亦大师俞平伯:一杯周作人,一杯朱自清周作人:《雅言》疑案朱谦之:潮来潮往,一个情字陈 柱:最后一位“新经师”

评分

看民国那代人的文章,痛快的地方很多,今人亦不妨由此猜测彼时的风气。以我的看法,五四后新学人的状态,被后人大大地简化了。其实那时的社会,旧式的娱乐之风很盛,知识界除了谈欧美文明,钟情戏楼、茶舍者,为数甚广。文人厌于官场、功名的时候,一部分人便爱去讲风月、民俗、茶食。有的学人在学理上崇仰西学,而审美方式却是古中国的。所谓新旧杂陈,是一点不错的。

评分

  2.

评分

作者介绍

评分

目录

评分

  左翼文学出来后,谈风月就成了被诟病的现象。周作人当年的谈龙谈鬼,就被讥为落伍分子,能看出青年一代对书斋里的文人的不满。其观点是,在社会黑暗至极的时刻,躲在书斋里吟风弄月,实在是堕落了吧。不过林语堂等人并不这么看。在《论玩物不能丧志》一文中,林语堂理直气壮地说:然古人以玩为非,尚有系统的哲学在焉。理学家以为凡玩足使心性浮动,故如女子必以礼教防范之。盖以为小姐游后花园,情根一动,即为祸苗,禁之不使后花园,亦不失为防微杜渐之计。今日中国风俗已受西方影响而浪漫化,女子可游公园,青年可踢足球,要人可看电影,画家可画裸体,凡有西洋祖宗为护符者,皆不敢非议。独东方式游玩,必认为玩物丧志,此而言复兴民族,民族岂不殆哉!

评分

评分

看民国那代人的文章,痛快的地方很多,今人亦不妨由此猜测彼时的风气。以我的看法,五四后新学人的状态,被后人大大地简化了。其实那时的社会,旧式的娱乐之风很盛,知识界除了谈欧美文明,钟情戏楼、茶舍者,为数甚广。文人厌于官场、功名的时候,一部分人便爱去讲风月、民俗、茶食。有的学人在学理上崇仰西学,而审美方式却是古中国的。所谓新旧杂陈,是一点不错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