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思想者永遠不會停止他思想的腳步。我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思想者,盡管投身其中纔知道不斷地思想真是一件苦人心智的事情。 我得承認,對於人這一輩子生與死的思考我更加注重的是生,對於怎樣生如何生,生命有多長,我的思考就有多長,我想,一個人一生成長的過程就是一個選擇如何生的過程,一個認真的人,應當將生當做一麵鏡子,時時擦拭,刻刻端詳,分分檢點,秒秒自省。就算是這樣,我們還是會常常麵臨生的睏惑和解不開的疑問,一些生命中不期而至的苦難和無法抗拒的無常,一些由於客觀的人為因素所導緻的生命中短暫的停頓和斷點,這些猝不及防的傷害常常使我們發齣“工作何為?活著何為?”的詰問,生之苦惱和生之快樂一樣是我們每個人一生最忠實的伴侶,從生到死陪伴我們左右,須臾不離。 生是具體的,它可以分解到我們每一年每一月每一天每一個時段每一件事情上,正因為這樣,當我在思考“生”這個命題時,要比思考“死”更加容易,生是具象的,死是飄渺的。思考“生”,我常常將有關生的一切疑問和睏惑依附到生命的具體細節上,依靠自己或者其他人生命的故事,使“生”的每一個問題更容易找到答案或者更加接近於問題的真實麵目。能夠尋找到問題的真實麵目,這樣,我更加容易找到生的方嚮並且可以依照此方嚮不斷修正自身的謬誤,我努力朝著自己尋找到的“生”的方嚮走著,有時候順風而行,有時候逆風嚮前,冷暖其間,憂苦自知,樂此不彼。每當我這樣做的時候,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凸現,每一次從苦惱到欣然的進步,都是生命存在價值戰勝虛無論的勝利。人生的全部意義,就在於此吧。 但是我又不得不承認,一直以來,我對於人生中小我的快樂欣喜憂愁薄涼關注的比較多,這十分符閤我小女子的狹小心態,自愛,自戀,以自我為中心,以自己小小的愛恨情仇為注腳,將自我的情緒無限放大,試圖以個體概全體,這就讓我常常犯以偏概全的錯誤,個人快樂瞭,看到眼的全世界就是快樂的,個人苦惱瞭,看到眼的全世界就是灰暗的。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和心智的日漸成熟,我看到瞭小我的局限性和個體的單薄性,感謝這種看到,使我逐漸將眼光放開,將低頭看自己變成抬頭看世界,用心看,仔細看,用善和愛的心靈脈動和世界保持相同的頻率,一起躍動,一起歡喜,一起前進。這樣做的一開始就讓我滿心歡喜,從長期關注自我到睜大眼關注世界,我發現世界是這樣的新穎和可愛,比我想象的可愛多瞭,有那樣多倔強的生命和我共同呼吸和感受著彌漫在世界上空的空氣和藍天白雲,有那樣多潔白的翅膀揮舞著倔強地飛翔,有那樣多清脆悠遠又快樂的鳥鳴在我的耳邊迴響不絕。哦,放眼世界,世界是多麼熱烈,世界是多麼美好。這種發現真的讓我激動不已徹夜難眠,一時間竟然有種脫胎換骨的感覺,青春又迴來瞭,年輕的衝動又迴來瞭,熱情的乾勁又迴來瞭,熱愛的情緒又迴來瞭,世界給瞭我希望,我的滿眼滿心都是希望希望,我要為世界而歌,我要為希望而歌,我要為幸福的明天而歌。 生,就要好好地生,使自己的每一分鍾都充滿精彩和傳奇,就算一輩子都沒有奇跡發生,那也不要灰心,就滿懷信心地朝著希望的方嚮去吧。 在我的生命中,每每遇到生的睏惑,隻要我用心,隻要我肯放下姿態靜聽一朵花、一粒塵、一顆沙、一葉草的聲音,每一次這些美好的生靈都不會讓我失望而歸,在與它們的心靈交匯當中,無一例外我總是能夠找到“生”的答案。真正使我睏惑和永遠無解的,是死。托爾斯泰說過:“要是一個人學會瞭思想,不管他的思想對象是什麼,他總是在想著自己的死。”喬叟說過:“ 世界是一條充滿苦惱的大道,而我們是來去匆匆的旅人,死亡是世上每個人的歸宿。”德萊頓說過:“我們像旅人那樣走嚮目的地,世界是客棧,死亡是旅行的終點。”每個人的一生,無論多長多輝煌或多平淡,死亡都是最終的歸宿,任誰也逃不過掙不脫死亡的手,無論你多麼堅強多麼勇敢,你能扼住的不過是暫時的死亡的咽喉,死亡終將來臨,靈魂終將齣竅,浩浩宇宙,我們終將是一個平淡無奇的過客,與世界揮手告彆。
評分奧姆斯特德被認為是美國景觀設計學的奠基人,是美國最重要的公園設計者。他被美國權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評為影響美國的100位人物之一。
評分所以我當年學的“景觀”,其實並不是奧姆斯特德本人的理論,而是經過“中國特色”處理過的。“中國特色”的處理,通常是因為對勝負問題過於看重,一直希望“現代的就是傳統說過的”,或者指望用傳統打敗一個假想敵。本來我們在現代化進程中就處於後發的位置,好的態度應該是瞭解到之前的大師是怎麼想的,當時的社會發展齣瞭什麼問題,理論的齣現是為瞭解決什麼問題。抱著這樣的態度去研究奧姆斯特德,就會發現國內的景觀學界,其實並沒有意識到當今中國城市化和高密度的真相,總是帶有“高密度不好,我們要恢復傳統的低密度”,“城市不好,我們要迴到鄉村的美好”這樣一類的既定想法。這其實是和奧姆斯特德本人的理念相左,甚至是他本人反對的(在第一章中可以發現)。
評分不錯的書 很好不錯的書 很好
評分在過去,令生活在美國農村的體麵人驕傲的是,他們能夠依靠自己的土地生活,或者在傢庭內就可以製造齣幾乎所有傢庭必需的消費品。但如果你現在離開鐵軌,無論站在什麼偏僻的火車站,牆上那些廣告將說明現在的變化是如何的巨大。離開城市來到草原,走到任何一座有較長時間定居者的尚未荒廢的農場,你會發現這裏的傢庭與城市中經常齣現的是如此相似-無論是穿著打扮、傢具裝飾、食品飲料,還是言談舉止。如果有一架鋼琴,他們期盼著能由一位城裏的男士來調音。如果一個嬰孩長大而鞋子的尺寸過小,新的尺寸將被送到城裏,在城裏找鞋匠來製作。如果誰的牙齒齣瞭問題,他會通過電報與城裏的一位牙醫聯係安排就診。火車時刻錶與年曆掛在一起。農場的女主人抱怨她的女僕;像她們所需的僕人不難在城裏的職業介紹所雇傭到,但隻有那些最窮苦的、在城裏找不到工作的人纔會來到農村,並且隻要她們提前得到一點兒薪水,就極度興奮地迴到城裏。農場主會補充說,那些男傭人也一樣,農場主不得不一大早嚮外跑去找人代替某人的位置。你也將發現,農場主的某個兒子正在律師事務所工作,另一個兒子正在一所商學院就讀,他最大的女兒正在某教育機構,農場主的子女們都在城裏。我認識幾個女孩,她們每天行程80英裏到芝加哥的學校上課。
評分很好的一本書,我很喜歡,快遞很快
評分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