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先勇先生題寫書名並推薦。
燕京大學重要學人洪業先生翔實傳記,簡體中文版首次完整呈現,附錄餘英時先生學術長文。
海報:
★洪業是史學大傢,著作等身,但他那本英文著作《中國最偉大的詩人杜甫》仍是他在漢學界最具影響的一本傑作。
——白先勇
★纔兼文史天人際,教寓溫柔敦厚中。
——餘英時
★(我)特彆要嚮洪業博士緻敬:他建立燕京大學的中文圖書館,齣版《哈佛燕京學報》,而且創辦一項有用的哈佛燕京引得叢書,功勞特彆大。
——鬍適
我一直對曆史題材的作品情有獨鍾,《洪業傳》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這本書給我帶來的震撼,遠不止於對曆史事件的瞭解,更在於它所展現的人性深度。作者以其獨到的視角,挖掘齣隱藏在曆史洪流中的個體命運,那些不為人知的掙紮與選擇,都被刻畫得入木三分。我被書中人物的命運深深吸引,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愛恨情仇,都充滿瞭濃烈的時代氣息。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在曆史的舞颱上,即便是最普通的人,也能綻放齣耀眼的光芒。它讓我思考,在曆史的進程中,我們應該扮演怎樣的角色,又應該如何堅守自己的信念。這本書讓我對曆史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也對人性有瞭更全麵的認識。它是一部值得反復品讀,並且能夠從中獲得深刻啓發的優秀作品。
評分初讀《洪業傳》,就被它恢弘的氣勢所摺服。這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史詩級作品,作者以其磅礴的文筆,為我們徐徐展開瞭一幅波瀾壯闊的曆史畫捲。我尤其驚嘆於作者對曆史事件的梳理和還原,許多我之前瞭解不深的細節,在這本書中得到瞭生動而深刻的闡釋。它不是枯燥的史料堆砌,而是將曆史人物的情感、掙紮、抉擇融入其中,讓冰冷的文字變得鮮活起來。我沉浸在書中所營造的宏大氛圍中,仿佛親曆瞭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書中對於戰爭場麵的描寫尤其精彩,刀光劍影,血肉橫飛,讓人感受到戰爭的殘酷和生命的脆弱。但同時,字裏行間又流淌著對和平的渴望和對未來的期盼。這本書讓我對曆史有瞭全新的認識,也對那些為時代付齣努力的人們,充滿瞭敬意。
評分這本《洪業傳》真是讓我欲罷不能,一口氣讀下來,心緒久久不能平靜。作者的筆觸細膩入微,仿佛能將讀者直接拉入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故事的開篇就充滿瞭史詩般的厚重感,字裏行間透露齣一種宏大的敘事格局。我尤其喜歡書中對人物心理的刻畫,那些身處亂世中的個體,他們的掙紮、選擇、以及在命運洪流中的沉浮,都被描繪得淋灕盡緻。每一次翻頁,都像是與曆史的一次深度對話,讓我感受到瞭時代的脈搏,以及那些在曆史巨輪下被推動著前進的生命。這本書不僅僅是講述瞭一個個體的故事,更像是在拼湊一幅宏偉的畫捲,讓我們得以窺見那個時代的麵貌,感受那個時代的氣息。它讓我反思,在曆史的大背景下,個體的力量是多麼渺小,但同時,個體的選擇和堅持又能激蕩齣怎樣的漣漪。讀完之後,我仿佛也經曆瞭一段跌宕起伏的人生,對曆史和人性有瞭更深的理解。
評分《洪業傳》的敘事節奏把握得恰到好處,既有引人入勝的懸念,又不乏深入骨髓的情感渲染。我從這本書中看到瞭一個時代背景下,普通人如何努力生存,如何為瞭信念而奮鬥。作者在細節的描繪上功力深厚,無論是場景的布置,還是人物的服飾、言談舉止,都充滿瞭時代感,讓人仿佛置身其中。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於人物性格塑造的立體感,沒有絕對的好人或壞人,每個人物都有其復雜的多麵性,他們的選擇往往是在情勢所迫下的無奈,或是基於某種不得已的理由。這種真實感,讓我在閱讀過程中,對書中角色産生瞭強烈的共情。更重要的是,這本書傳遞齣一種積極嚮上的精神力量,即便在最艱難的時刻,書中人物也從未放棄希望,他們的堅韌和勇氣,著實令人動容。讀完後,我感到一股暖流湧上心頭,仿佛從這本書中汲取瞭麵對生活中挑戰的力量。
評分《洪業傳》是一本能夠觸及靈魂的書。它以一種極其平實卻又深沉的方式,講述瞭一個關於成長、關於責任、關於夢想的故事。我被書中角色的命運深深吸引,他們的人生軌跡,充滿瞭意外和轉摺,但始終帶著一種不屈的生命力。作者在情感的描寫上非常細膩,那些淡淡的憂傷,那些閃耀的希望,都如同潮水般湧上心頭,讓我難以自拔。我喜歡書中對人生哲理的探討,那些關於選擇、關於失去、關於獲得的思考,都讓我受益匪淺。這本書不僅僅是一個故事,更像是一次心靈的洗禮,它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思考生命的意義。每一次閱讀,都能從中獲得新的感悟。它就像一位智者,在靜靜地訴說著人生的智慧,讓人在迴味中,獲得力量和啓迪。
評分質量非常好,快遞公司也及時
評分還可以。。。。。。。。。。。。。。。。。。。。。。。。。
評分1915年赴美留學,畢業於俄亥俄州韋斯良大學,後又入哥倫比亞大學,獲文碩士學位。歸國後執教於燕京大學。在中國哲學、文學、史學、語言學等方麵均有較深研究。1928年任燕京大學曆史係主任、圖書館館長。任館長期間,大力整頓和發展瞭圖書館工作,短時間內,一個僅有20萬冊藏書的圖書館猛增到60萬冊,形成瞭適閤全校文、理、法各專業的藏書體係。他在圖書、文化方麵貢獻最大的是工具書的編纂。認為整理中國文獻,必須有一套科學的工具書,遂著有《引得說》。先後編纂齣版瞭古籍中經、史、子、集各種索引達64種,81冊。如《春鞦經傳引得》、《杜詩引得》等索引,至今仍為科學研究工作者和圖書館工作者所重視,查找文獻極為方便。1946年寓居美國,繼續對中國史進行研究,他亦以藏書而知名,共達3萬餘冊,其中有不少罕見的中外圖書。逝世後,全部捐贈於中央民族學院圖書館。齣版有《洪業論學集》。1893年10月27日生於福建侯官。1910-1915年在鶴齡英華書院讀書,學習十分優秀。1912年,其父洪曦去世,後信仰基督教。1915年赴美留學,1917年畢業於俄亥俄州韋斯良大學,獲文學士,1919年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獲文碩士。1920年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協和神學院,獲神學士。後攻讀曆史學博士未果。1923年迴國,後基本在燕大任教並擔任行政領導工作,先後擔任燕京大學曆史係教授、係主任、教務長、圖書館館長、哈佛燕京學社引得編輯處主任、研究院曆史學部主任和研究生導師。1941年鼕燕大被日軍封閉,鏇和鄧之誠一起被捕入獄半年,後齣獄拒絕與日僞閤作,至抗戰勝利後燕大復校纔重新迴校工作。1946年春赴美講學,後定居美國。1948到1968年,兼任哈佛大學東亞語文係研究員。1980年12月22日洪業在美國去世。
評分書友推薦,聽說不錯,讀讀看吧!
評分幫彆人買的,沒看過,送貨很快
評分陳寅恪的到來,也使陳序經“一手抓教授”的計劃達到瞭高潮。陳序經懂得陳寅恪的價值。陳寅恪到達嶺大的第二天,也即1月20日,該天齣版的《嶺南大學校報》登齣瞭“本校聘請到名教授陳寅恪”的消息。該報雲陳寅恪“精通十餘國文字。西洋漢學傢伯希和等曾從陳先生學中國史,壯年即享盛名……本校王力院長亦齣其門下……(一九四二年)由英國牛津大學聘為正教授,此為我國罕有之榮譽……陳先生以史學馳名海內外……其博學為學術界所公認。去年國立中央研究院院士選舉,陳先生榮膺院士之選”雲雲[1]。這是陳寅恪在嶺南大學第一次正式亮相,評價之高,甚為少見。除瞭“一九四二年”這個時間及“伯希和等曾從陳先生學中國史”這一點與今人所掌握的史料有齣入外,其他的評語很貼切。從陳寅恪抵粵第二天校刊即登齣消息此點去分析,陳寅恪遠在上海時,陳序經已周密地安排瞭一切,他對陳寅恪的行蹤瞭如指掌。陳序經到底以多少月薪聘請陳寅恪?從五十年代初陳寅恪填寫的有關錶格所反映,陳寅恪每月的工薪分一度達到二韆七百分,比很多教授高齣二三倍。陳寅恪在嶺大領最高薪水是不容置疑的。1952年,嶺大數學係主任薑立夫在思想改造運動中被迫交待這樣的“問題”:他自到嶺大之日起便每月領取特彆津貼港幣一百元,一直領瞭兩年多[1]。以此推論,陳寅恪每月所領取的特彆津貼也不應少於港幣一百元。至此,在陳寅恪五十九年不安的人生中,嶺南大學這段校園生活,成為陳寅恪後半生為數不多的一段有些亮色,泛起一些快樂波瀾的歲月。嶺南大學的校風以及有些遊離於現實政治的環境很適閤陳寅恪,而陳序經也是他一生中碰到的為數極少的知音式領導。命運的機緣在這位大半生淒苦的大師邁入第六十個人生的年頭,似乎開始展現它的寬容。陳寅恪有點像生活在美麗的桃花源裏。看看同一時期珠江對岸廣州市的情形,對此會有更深的感受。1948年底,國民黨在中國的統治分崩離析,各類機關紛紛南遷。廣州雪上加霜,社會動蕩,物價飛漲,多遭受一層大潰退前夕的浩劫;南國各院校的教學秩序接近癱瘓,“反飢餓、反迫害”等罷教罷學風潮迭起。1949年1 月13日,以國立中山大學中文係主任孔德為首的中大教授,聯名嚮當局發齣“因生活悲慘,要求依照最近調整待遇發薪,限十五日十二時前清發兩個月,否則全體罷考(按:即不給學生齣考題、批考捲)”的警告。2月2 日,因物價上漲,員工生活陷入窘境,中山大學教授會全體教授嚮當時的教育部負責人陳雪屏請願,要求一次性透支3 至7 月份的薪津。3月5 日,中大教授因生活受到嚴重威脅,從該天起實行罷教並“總請假”達二十四天。5月中,中大教授會嚮社會發齣快郵代電雲:“懇請代總統、院長、部長準予藉支生活費三個月……另每人疏散費二百塊銀元。”
評分海倫可以創造這些常人無法想象的奇跡,全靠她有著一顆不屈不撓、堅持到底的心。她毫不猶豫地接受瞭生命的挑戰,用自己那顆熾熱的心,用自己那偉大的愛,去擁抱美好、充滿生機的世界,以驚人的毅力與睏難作戰,終於,她戰勝瞭生命的挑戰,張開瞭心靈的眼睛,有瞭信心與希望,走齣瞭寂靜與黑暗。最後,她又把那雙慈愛的手——伸嚮瞭全世界! 海倫從又瞎又聾的女孩成瞭舉世文明的作傢,經曆多少坎坷啊,可她從沒有退縮,而是勇往直前,毫不畏懼地麵對睏難,去戰勝它,跨過它。一個又瞎又聾的人能做到,更何況我們是一個沒有缺陷的人,沒有理由做不到啊!一些同學很自卑,說自己笨,人人都是平等的,沒有天纔,也沒有笨蛋。天纔和笨蛋是取決於這個人有沒有決心學習,有沒有毅力堅持下去,這纔是最重要的。人生的路途坎坷、崎嶇,就看你有沒有信心和毅力去把它踩在腳下,一步一步登上成功之路。 我們每一個人時刻都在有意或者無意識地描繪著自己的人生畫捲,隻有奮鬥,隻有自強不息,我們的生活纔會充滿鮮亮光耀的色彩,我們的生活畫捲纔會閃光。小時候的海倫·凱勒(就是作者)是一個聰明又活潑的女孩,6個月就可以說一些簡單的話語,剛滿周歲就會走路瞭。總之,她比一般的孩子要乖的多,也好學的多。然而好景不長,幸福的時光總是結束得太早,在一個充滿知更鳥和百靈鳥的悅耳歌聲,而且繁花盛開的春天,在一場高燒之後,海倫失去瞭聽力與視力,隨之而然的又不能說話瞭。這三樣東西,是人生中必要且不能缺少的。如果失去瞭這三樣,對一個常人來說,等於失去瞭生命的樂趣。如果你是海倫,給你三天時間,你會去乾什麼呢?如果我是她,一定活不下去瞭。再大的動力與再大的鼓力,也照不亮我心中那顆又陰又暗,又冷又濕的心。心裏隻有一個念頭:這樣活著,生不如死,還是早一點兒結束算瞭。
評分剛到,聽說是很好看的一本書,是正版的很滿意!
評分不知道這個版本有沒有刪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