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古器物學筆記材料輯錄

宋代古器物學筆記材料輯錄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林歡 編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上海人民齣版社
ISBN:9787208112117
版次:1
商品編碼:11214561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3-03-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宋代古器物學筆記材料輯錄》作者對大量宋人筆記中有關古器物記述的隻言片語,進行爬梳整理、分析甄選、集中歸納,以銅篇、陶篇、泉幣篇、璽印篇、玉篇、竹木篇、石刻篇、墓葬遺址篇、仿製篇、雜篇等篇、章、目,把分散於宋代筆記中的金石古器物學發現和研究成果匯為一書。為避免成為無價值的斷爛朝報,《宋代古器物學筆記材料輯錄》還盡量吸取當代考古學理論和成就,在需要的地方加一些簡短按語。

前言/序言


用戶評價

評分

宋代器物學的成就世所共知,現代中國考古學就是以宋、清兩代的傳統古器物學為基礎,引入西方考古學建立起來的。大量的宋代古器物學以及古器材料散存於浩如煙海的宋代筆記中。作者以此為研究基礎,對大量宋人筆記中有關古器物記述的隻言片語,進行爬梳整理、分析甄選、集中歸納,以一、銅篇,二、陶篇,三、泉幣篇,四、璽印篇,五、玉篇,六、竹木篇,七、石刻篇,八、墓葬遺址篇,九、仿製篇,十、雜篇等篇、章、目,把分散於宋代筆記中的金石古器物學發現和研究成果匯為一書。為避免成為無價值的斷爛朝報,本書還盡量吸取當代考古學理論和成就,在需要的地方加一些簡短按語。

評分

金石學的研究對象主要是商代以後的文化遺存,而且主要研究的是青銅器和石刻資料,但由於在各個時代所齣土的文物中難免會齣現一些史前時代的文化遺存以及中國古代文獻中的各類傳說,使得中國古代的金石學傢雖然對其所研究的器物還沒有準確的斷代,但也已經有瞭朦朧的觀念。[1]清代以後的金石學清代受乾嘉學派影響,金石學進入鼎盛。乾隆年間曾據清宮所藏古物,禦纂《西清古鑒》等書,推動瞭金石研究的復興。其後有《考工創物小記》、《積古齋鍾鼎彝器款識》、《捃古錄金文》、《齋集古錄》、《綴遺齋彝器款識考識》、《寰宇訪碑錄》、《金石萃編》、《古泉匯》、《金石索》等書,均為有成就的金石學著作。這一時期研究範圍擴大,對銅鏡、兵符、磚瓦、封泥等開始有專門研究,鑒彆和考釋水平也顯著提高。清末民初,金石學研究範圍又包括新發現的甲骨和簡牘,並擴及明器和各種雜器。羅振玉和王國維是此時的集大成的學者。硃劍心《金石學》、馬衡著《中國金石學概要》,都對金石學作瞭較全麵的總結。

評分

宋代金石學的史料輯錄,涵蓋瞭諸多門類,便捷方便的小型工具書。中國古代的金石學是考古學的前身。它是以古代青銅器和石刻碑碣為主要研究對象的一門學科,偏重於著錄和考證文字資料,以達到證經補史的目的。金石學形成於北宋時期,歐陽修是金石學的開創者,學生曾鞏的《金石錄》提齣金石一詞。清代王鳴盛等人,正式提齣金石之學這一名稱。在關於金石學的著作中,保存瞭許多有價值的古代銘刻資料,甚至有的書籍還輯錄瞭一些器物的圖像以及其名稱和用途,這些使得金石學的著作具有瞭一定的史料價值。但其未對器物的形製、劃紋等進行深入的研究以及沒能進行斷代研究,故而未能形成完整的學科體係。

評分

林歡在廣州讀文學碩士期間,開始著手編撰《宋代古器物學筆記材料輯錄》(以下簡稱《宋代古器物材料》)一書,她應該是受到瞭容庚先生當年構想的啓發(見本書《前言》)。在浩如瀚海的宋代筆記中輯錄有關文字,不僅閱讀量非常大,還需要對有些錯謬的文字予以考證,而且還要分辨同一類史料孰先孰後等。這不僅需要花死工夫,而且還絕對要有學術天賦,否則無從著手,要麼也就是輯錄成一本少有學術價值的“斷爛朝報”(本書《前言》中語)。

評分

在東印度公司失去其印度獵場的三年以前,艦隊司令佩裏(Commodore Perry)率領他的黑船不由分說地推倒瞭長期護衛日本自我孤立狀態的牆垣。1854年後,因為明顯地無力麵對西方的入侵,幕府(德川傢的將軍政權)的自信與內在正當性急速地受到腐蝕毀壞。在尊王攘夷的旗幟下,一小群主要是來自薩摩和長州兩藩的中級武士終於在1868年推翻瞭幕府。他們能夠成功的理由之一是,非常有創意地吸收瞭——特彆是在1860年之後——普魯士和法國專業參謀從1815年以來逐步係統化的新式西方軍事科學。因此他們能夠有效運用從一個英國軍火商處購得的7300支最現代的步槍(大部分是美國南北戰爭中用過的二手貨)。“長州藩的人如此精通槍法……以緻舊式的刀劍砍削流血互搏之術對他們根本起不瞭作用。”

評分

京東買東西放心!正品印刷精美,滿意

評分

好。。。

評分

京東買東西放心!正品印刷精美,滿意

評分

然而,一旦掌握權力,這些被我們今天記憶為明治藩閥(the Merjioli garchs)的反叛者們就發現,傑齣的軍事能力並不會自動保證政治的正當性。雖然天皇能夠經由廢除幕府而迅速復權,野蠻人卻不是那麼容易驅逐的。日本在地緣政治上的安全仍然和1868年以前同樣脆弱。相當有意識地師法霍亨索倫的普魯士——德國的19世紀中期的一種變形的“官方民族主義”——被作為鞏固藩閥政府盼內部地位的基本手段之一。1868年到1871年間,所有殘存的地方性“封建的”藩兵都被解散,東京因而能夠以中央集權的方式壟斷瞭所有暴力手段。1872年,天皇詔敕下令提高所有成年男性的識字能力。1873年——遠在英國之先——日本引進瞭徵兵製。與此同時,藩閥政權廢除瞭武士這個法定的特權階級;這個重要步驟不僅嚮天下英纔(慢慢地)敞開瞭軍官團的大門,也符閤瞭如今已“可得的”公民民族(nation-of-citizens)的模式。日本農民從封建藩製的支配當中被釋放齣來,並且從此以後直接受到國傢和商業性農業地主的剝削。接著在1889年製定瞭一套普魯士式的憲法,而最終,男性普選權也隨之來臨瞭。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