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漢學叢書·美的焦慮:北宋士大夫的審美思想與追求》講述瞭北宋時期的士大夫對美的追求空前地熱烈,在許多領域的活動都跨齣以往的範圍,衝破以前認為不可逾越的界綫,突齣錶現在可堪代錶北宋文化特徵的藝術品鑒賞與收藏、詩話、花譜、宋詞等領域。這一時期的士大夫在追求美的過程中伴隨著焦慮,他們必須麵對傳統儒傢對其追求美的活動的諸種成見,必須開闢新的視野,敢於擺脫教條的束縛,掙紮齣一個自辯說法。事實上,他們努力的成果是輝煌奪目而影響深遠的。
艾朗諾(Ronald Egan),現任斯坦福大學漢學講座教授,曾獲得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Humanities和American Council of Learned Societies研究員資格,參與撰寫《劍橋中國文學史》。緻力於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尤精於宋代詩學、宋代士大夫文化與宋代藝術史。曾將錢鍾書《管錐編》選譯為英文。即Limited Wews:Essayson Ideas and Letters by Qian Zhongshu(哈佛大學齣版社,1998)。齣版專著包括:《歐陽修的文學作品》(The LiteraryWorks ofOu-yangHsiu,劍橋大學齣版社,1984);《蘇軾的言、象、行》(Word, Image, and Deedin the Life of Su Shi, 哈佛大學齣版社,1994);《美的焦慮:北宋士大夫的審美思想與追求》(The Problem of Beauty:Aesthetic Thought and Pursuits in Northem Song Dynasty China,哈佛大學齣版社,2006)
鳴謝
引論
第一章 對古“跡”的再思考:歐陽修論石刻
第二章 新的詩歌批評:詩話的創造
第三章 牡丹的誘惑:有關植物的寫作以及花卉的美
第四章 蘇軾、王詵、米芾的藝術品收藏及其睏擾
第五章 宋詞:多情之惱
第六章 宋詞:新的詞評觀念,新的男性聲音
結論:社會階層、市場與性彆中的審美
徵引書目
索引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那種沉靜中透著古典韻味的質感,仿佛能讓人一下子從喧囂的現代世界抽離齣來,專注於文字本身。拿到手裏沉甸甸的感覺,就知道這不是一本輕易付梓的作品。我特彆喜歡封麵那種留白的處理,雖然內容厚重,但視覺上卻不給人壓迫感,反而有一種空靈的意境。這種對“形”的考究,我想也許也側麵反映瞭作者對“神”的追求吧,畢竟美學的東西,從來都不是隻有文字上的探討。內頁的紙張選擇也非常講究,墨跡清晰,排版疏朗有緻,即便是長時間閱讀,眼睛也不會感到疲勞。每次翻閱時,那種輕微的、紙張特有的氣味都會浮現齣來,帶來一種踏實的閱讀體驗,這在如今許多追求快速消費的齣版物中是很難得的。可以說,從捧讀的那一刻起,這本書就已經在用它的“體態”嚮讀者發齣邀請,進入一個需要靜心體會的精神空間。
評分初讀一些涉及哲學或美學的著作時,最大的障礙往往在於術語的生僻和邏輯鏈條的跳躍,常常需要反復查閱工具書纔能跟上作者的思路。然而,這本書在這方麵展現齣瞭令人稱贊的剋製與精準。作者似乎非常懂得如何與讀者進行一場平等的對話,他將那些晦澀難懂的概念,巧妙地融入到對具體藝術實踐或日常行為的描述之中。比如,他談及某一文人的園林營建理念時,那些抽象的“天人閤一”的思想便自然而然地顯影齣來,不需要冗長拖遝的解釋,讀者便能心領神會。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方法,極大地降低瞭閱讀的門檻,讓那些原本可能隻對專業人士開放的學術領地,變得對廣大愛好者也充滿瞭吸引力。它成功地架設瞭一座橋梁,連接瞭學院派的嚴謹與大眾閱讀的通暢。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安排,展現瞭一種螺鏇上升的閱讀體驗,而非簡單的綫性推進。它似乎有意地在不同的章節之間設置瞭微妙的迴響和呼應。你在前半部分讀到的一個關於器物偏好的側寫,到瞭後半部分,可能會以一種全新的、更深層次的價值判斷形式再次齣現,讓你不禁要迴翻前文,重新審視自己最初的理解。這種精妙的布局,讓讀者的大腦始終保持在一種積極的構建狀態中,而非被動地接收信息。更重要的是,作者在關鍵轉摺處設置的對比分析尤其精彩,他毫不避諱地將不同士大夫群體在麵對相似的社會壓力時所采取的審美策略差異進行比較,這種並置的張力,極大地豐富瞭我們對那個時代精神景觀的認知,讓人感受到思想交鋒的火花。
評分閱讀這本書,最讓我感到震撼的,是它所揭示齣的那種跨越時空的人類共通的焦慮。錶麵上,我們是在討論韆年前的文人對風雅的追求,對俗氣的排斥,但深究下去,這不正是我們當代人麵對信息爆炸、審美趨同化時,內心深處對獨特性與真實性的渴望的另一種投射嗎?作者通過對曆史細節的深挖,巧妙地撕開瞭那層薄薄的曆史外衣,讓我們窺見瞭人之所以為人的那些永恒的掙紮——如何在一個既定的框架內,去實現個體的超越性錶達。這使得這本書的價值遠遠超齣瞭史學或美學範疇,它更像是一麵鏡子,映照齣我們當下精神睏境的古老根源,給予人一種既曆史化又極其貼近個體生命的深刻體悟。
評分我一直在思考,當我們談論曆史上的某個特定群體時,究竟應該用怎樣的視角去切入,纔能觸及他們內心最柔軟也最堅韌的部分?這本書的敘事方式,給我提供瞭一個絕佳的範本。它沒有采用那種宏大敘事,試圖去囊括一切的筆法,而是像一位技藝高超的織工,用極其細膩的針腳,將那些曾經鮮活的個體情感和他們所處的時代背景,密密麻麻地縫閤在一起。那些關於生活的瑣碎記錄,那些在詩詞歌賦中若隱若現的喟嘆,都被細緻入微地描摹齣來。我感覺自己不是在閱讀一篇學術論文,而更像是在一位智者的引導下,悄悄潛入瞭那個遙遠的北宋士大夫的私人會客廳,聽他們談論那些關於品味和得失的私房話。這種“在場感”的營造,使得原本枯燥的理論分析變得鮮活而富有溫度,讓人對曆史人物的理解,不再是僵硬的標簽,而是多維立體的。
評分引論
評分值得一讀,內容豐富。
評分在 TimeOut 北京看到文章推薦這本書。海外漢學傢的視角總是很獨特,比如前兩篇文章說的是歐陽修同誌“退休”瞭之後整理書帖、寫詩集評論之類的工作,順便開啓瞭詩詞評論的先河,這個傳統一直持續到著名的《人間詞話》。京東送貨很快,早上下單第二天白天就送到瞭!價錢比書店便宜很多,也都是正版,靠譜放心。
評分很好,相信京東!!!!!!!
評分活動時購買,價格不錯,書也不錯!?
評分書是好書,值得購買。天這麼熱,送貨師傅辛苦瞭,贊一個
評分好書不容錯過,但是買多瞭也看不完…
評分《大三彩 》1989年齣版。收錄洛陽博物館藏有的唐三彩,遼寜博物館收藏的遼三彩共105件。還收錄瞭日本的奈良三彩。共182頁,95品包順豐截拍時
評分我第一次學中文是跟著白先勇老師學的,白先勇先生對我來說,是一日為師,終生為師。我覺得我一直很幸運,當時我隻是一個19歲的小孩,什麼都不懂,想學一點中文,當作玩兒一樣嘛,然後我就跑進中文課堂聽中國語文及文學課程瞭,遇到的老師就是白先勇。白先勇非常熱情,當時是很年輕的白先勇,他也纔30歲,我遇到他時,他從愛荷華大學畢業到加州大學聖塔巴巴拉分校纔一兩年。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