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2-20
《元和姓纂(附四校记)(套装共3册)》于中唐以前姓氏族望,记裁颇详。其论得姓受氏,多源于世本、风俗通义,三辅决录、百家谱及姓苑等书。诸书后世颇多失传,赖林氏之征引,后之学者始得约略考知其梗概。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通志氏族略祖其文而损益之,盖古姓谱之存于今而称详赅者,莫先于此矣。然林氏以二十旬而纂撰成帙,姓繁时迫,故援引讹谬者有之,考稽失实者有之,世代颊倒者有之,此其所以见讥于洪迈也。且是书于北宋时即颇有散佚。
前言
凡例
总目
韵目
元和姓纂原序
元和姓纂原序
校补元和姓纂辑本序
校补元和姓纂辑本后序
元和姓纂四校记自序
元和姓纂四校记再序
元和姓纂四校记凡例
元和姓纂四校记卷首
元和姓纂(附四校记)
元和姓纂四校记卷末
附录一 古今万姓统谱之姓纂引文
附录二 张氏四书姓纂引文之检讨
附录三 沈涛书元和姓纂后
附录四 罗韩姓纂佚文删定补正记
附录五 罗振玉唐书宰相世系表补正之采正
元和姓纂(附四校记)新增附录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四库提要辩证
后记
元和姓纂(附四校记)姓氏索引
元和姓纂(附四校记)人名索引
元和姓纂(附四校记)(套装共3册)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元和姓纂(附四校记)(套装共3册)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郑樵氏作《族略》,全祖其文,盖亦服其该博也。但宝以二十旬而成书,援引间有讹谬。且当矜尚门第之时,各据其谱牒所陈,附会攀援,均所不免。观《白居易集》自叙家世,以白乙丙为祖,而云出自白公胜。颠倒时代,悖谬显然,其他可知。洪迈《容斋随笔》称《元和姓纂》诞妄最多,盖有由也。然於唐人世系则详且核矣。书至宋,已颇散佚。故黄伯思《东观馀论》称得富弼家本,已阙数卷。陈振孙《书录解题》亦称绝无善本,仅存七八。此本在《永乐大典》中,皆割裂其文,分载于太祖《御制千家姓》下,又非其旧第。幸原序犹存,可以考见其体例。今仍依《唐韵》,以四声二百六部次其后先,又以宋邓名世《古今姓氏辨证》所引各条补其阙佚。仍厘为一十八卷。其字句之讹谬,则参校诸书,详加订正,各附案语於下方。
评分《元和姓纂》原书在宋代已佚,今存本系清代孙星衍和洪莹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并以《古今姓氏书辨证》所引各条补其缺失,分为18卷。今人岑仲勉撰有《元和姓纂四校记》,对该书大有纠谬、补缺之功效。
评分书很不错,有优惠券更实惠。
评分有利于了解各个姓氏的起源及名门望族,早就想收了,价格一直居高不下,这次趁活动终于收了,很开心。
评分书的质量很好
评分清孙星衍、洪莹及近人罗振玉都做过校补。此后岑仲勉又重行校勘,写成《元和姓纂四校记》。所谓“四校”,指第四次校勘,以《四库》辑本为一校,孙、洪为二校,罗振玉为三校,岑氏所作为第四校,该书晚出,后来居上,功力最深,收获也最大。有中华书局排印本。
评分《元和姓纂(附四校记)(套装共3册)》于中唐以前姓氏族望,记裁颇详。其论得姓受氏,多源于世本、风俗通义,三辅决录、百家谱及姓苑等书。诸书后世颇多失传,赖林氏之征引,后之学者始得约略考知其梗概。姓氏的书收了不少了。
评分内页插图
评分还行 挺有用的数 质量也可以
元和姓纂(附四校记)(套装共3册)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