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民经济:河北和山东的农民发展1890-1949

中国农民经济:河北和山东的农民发展1890-1949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马若孟 著,刘东 编,史建云 译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4091949
版次:2
商品编码:11227535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3-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1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国农民经济:河北和山东的农民发展1890-1949》利用这一调查中河北省顺义乡沙井村、栾县寺北柴村、山东省历城县冷水沟村和恩县后夏寨村等四个村庄的资料,研究了中国近代农村经济——主要是村庄和农户经济——是如何组织起来、怎样行使职能以及怎样随着时间而改变。作者在书中对《中国农村惯性调查》的介绍,以及用这批史料进行研究的方法,对中国近代农村社会经济都有很大的启发。

目录

中译本前言
致谢
第一篇 问题
1.引言
河北和山东的地理条件
2.中国土地问题的理论
土地问题理论分类

第二篇 华北的村庄
3.日本人对华北村庄的研究
中国农村惯行调查的源起
华北调查班的田野调查
通过中国农村惯行调查进行农村研究的方法
4.顺义县:沙井村
土地
资本
土地所有制
劳动力
借贷
农民的收入和储蓄
土地继承
村的领导权和组织
村和县的财政
5.栾城县:寺北柴村
土地
土地所有制
资本
劳动力
借贷
市场
土地继承
村的领导权和组织
村和县的财政
6.历城县:冷水沟村
土地
资本
劳动力
土地所有制
借贷
市场
土地继承
村的领导权和组织
村和县的财政
7.恩县:后夏寨村
土地
土地所有制
资本
劳动力
借贷
市场
土地继承
村的领导权和组织
村和县的财政
8.华北的村庄:概述
村落的主要共同点
某些一般的调查结果

第三篇 华北的农民经济
9.农民农场结构:劳动力
农户的规模
农户劳动力利用
家庭农场面积的下降
商品价格、农业工资和土地价格,1900—1930
农场产量的增加
村庄劳动利用
10.农民农场结构:资本和技术
分家或土地在男性继承人间平均分配的制度
资本积累和投资
不同农场面积农业的产出、收入和投资
农场资本和技术
11.农民农场结构:土地利用和商业发展
家庭农场和土地利用
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问土地利用的变化
运输改良、贸易扩大和城市发展
村庄经济作物的种植
华北的粮食供给
12.农民生活水平的变化
13.农民经济:概述
农业发展的过程
技术与农业发展

第四篇 华北的农村和集镇
14.地主和农民
大地产的分解
地权分配的变化
租佃制度种类
地主的经济行为
华北的农田租佃
15.高利贷者、商人和农民
农村借贷的供给和需求
施坚雅和所罗门对农村市场的研究
铁路和通商口岸发展之前的农村市场结构
铁路和通商口岸发展之后华北的商品市场
16.官僚与农民
村庄的领导和组织
地方政府的财政行为
农民的赋税负担
县级财政结构
地方政府的支出
17.对农村经济的无序干扰,1890—1949
军阀主义及其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战争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农村经济和内战
18.村庄和集镇:概述
19.结论

附录
A.统计表
B.华北农情统计
清代和民国的农情统计
对河北和山东农情统计的评价
结论
参考书目
索引

用户评价

评分

  第一章 君主优裕的流亡生活:曼恩城堡——希农城堡——洛什城堡

评分

《中国农民经济》一书运用日方调查资料对华北四个农村个案分析,值得一读。

评分

  在农村,土地就是用来耕种农作物的,而影响农作物收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耕种技术,然而在这方面上却却是农民们最缺乏的,在这一点上,政府并没有发挥其作用,本应该是由政府将一些先进的技术在农村广泛传播并教会农民怎么去使用,但事实上却不是这样的,政府对于这方面放任不管,只是在某个时间出现了一个热衷研究这方面的学者提出了一些建议,但却不会有人注意到,而农民即使知道有好的耕种技术存在,却不知道如何去应用也不知道是否可信。这样,农民的耕种便一直沿用传统的方式,或者通过几代人的尝试,会发现一些新的技术方法,但这样需要的时间长,也不利于农作物产量的提高,会影响到经济的发展。

评分

好书,最近天气冷,刚好可以读书

评分

  分家影响着一个家庭的土地拥有数量的发展,分家极大的可能是促进了土地的拥有数量,但同时借贷却有可能使一个家庭失去土地。一些家庭在家庭经济比较差的时候,会选择向富农或者地主借款,借款一般都是通过一个可信赖的中间人,然后农民以自己的土地为保证抵押给债主,到期了如果有钱的话就赎回自己的土地,如果不能按时还款则土地就归债主所有了,农民也就失去抵押的土地了。当然这种情况并不仅仅发生在贫农的家庭,有时候地主即使有很多土地,但因为经过分家再分家,每个后代所能拥有的土地面积变少了,倘若后代不够努力,也是有可能因借贷而失去土地的。所以分家作为动力可以使一个家庭拥有更多的土地,经济变好,而借贷则可能使一个家庭失去土地。

评分

好书,值得珍藏。我老公喜欢书,买一堆

评分

  这本书有一些关于地方社会结构的分析,并反对对农村的阶级分析[地主剥削贫农]。其中第三篇关于华北地权的统计数字、附录所列各表以及关于农情调查的评价,值得注意。在马若孟的《中国农民经济》一书中,作者是利用了日本学者在中国农村社会所做的调查资料来分析中国的农民经济,在整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出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土地的问题在展开说明。在中国的农村社会中,土地是一个在家庭中占有决定性作用的资产,作者为了方便说明,将土地和其他耕种的农具分为固定资产。在农村,土地的分配是不平均的,基本上都是少数人拥有了大部分的土地,也就有了富农、贫农和地主的划分,因为这种划分是以拥有土地的多少为标准的。由于大部分家庭都存在着分家的事情,所以不管是富农、贫农还是地主的家庭,其家长都会在分家之前努力工作并且带领家中的劳动力不断地工作积累资金,然后购买更多的土地,以便在以后分家的时候,每个儿子都能分得到更多的土地并且以家长为骄傲。而这种资金的积累并不仅仅来自于农业劳动,还有非农业劳动的收入,在有的家庭中,拥有的土地并不多,不需要将家庭的劳动力都投入到农业劳动中,家长会衡量从事农业劳动与从事非农业劳动两者之间所能得到的利益,然后选择更有利于资金积累的那种,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是农民理性的一个表现。

评分

近代和当代中国区域经济统计数据和理论研究书籍

评分

不错哦,便宜,真心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