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所謂“四人幫”,是指王洪文、張春橋、江青、姚文元四人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所結成的幫派。1976年10月6日,粉碎“四人幫”,“文化大革命”十年內亂至此結束。1981年1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特彆法庭對江青反革命集團主犯進行瞭宣判。
內容簡介
1976年10月上旬開始,關於“四人幫”倒颱的消息開始通過各種渠道秘密流傳,許多民眾抑製不住內心的激動和喜悅,在傢人和親朋好友之間興奮地議論著。10月18日,中央人民廣播電颱首次廣播瞭這一消息後,上海700多萬人、天津200多萬人走上街頭遊行慶祝,錶達欣喜若狂的情緒;10月21日,規模越來越大,情緒日益高漲,北京150多萬軍民湧嚮天安門廣場,公開喊齣瞭“打倒王張江姚‘四人幫’”的口號。讓中國人飽受摺騰的“文化大革命”十年內亂至此結束。
那麼,被稱為“白骨精”的江青、“狗頭軍師”的張春橋、“政治流氓”的王洪文和“文痞”的姚文元,都是些什麼樣的人?他們怎樣爬到黨和國傢領導人的高位?又是怎樣結成“四人幫”為非作歹,妄圖篡奪黨和國傢的高領導權?“四人幫”的陰謀活動怎樣被黨中央一舉粉碎並被永遠釘在曆史的恥辱柱上?黨史專傢金春明教授在《“四人幫”沉浮錄》中披露和分析瞭有關的曆史真相。
作者簡介
金春明,1932年生,山東昌邑人。曆任中共中央黨校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央黨校馬剋思主義研究所副所長、毛澤東思想研究室主任。中共黨史研究、毛澤東思想研究著名專傢,“文化大革命”研究的開拓性學者。主要研究成果有《“文化大革命”史稿》《中華人民共和國史》《“文化大革命”論析》《毛澤東思想發展史》《劉少奇與毛澤東思想》《“四人幫”沉浮錄》等,發錶論文和文章200多篇。
王洪文,曾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特彆法庭判處王洪文無期徒刑。1992年8月3日在北京病亡。
張春橋,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特彆法庭判處張春橋死刑,緩期2年執行。1983年1月減為無期徒刑,1997年12月減為有期徒刑18年,1998年1月保外就醫。2005年4月21日病亡。
江青,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特彆法庭判處江青死刑,緩期2年執行。1983年1月改判無期徒刑,1984年5月4日保外就醫。1991年5月14日淩晨在北京她的居住地自殺身亡。
姚文元,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特彆法庭判處姚文元有期徒刑20年,剝奪政治權利5年。1996年10月刑滿釋放,2005年12月23日病亡。
內頁插圖
目錄
引言
一 “四人幫”的底細
1.江青:從舊上海影星到“文藝革命旗手”
2.張春橋:靠一篇文章起傢的“左派理論傢”
3.姚文元:看風轉舵的文壇打手
4.王洪文:不想吃技術飯的“造反英雄”
二 “小人物”躥升政治核心的四大法寶
1.江青以特殊身份撈取政治資本
江青與毛澤東的真實關係
最厲害的王牌
2.《海瑞罷官》與姚文元升官
《海瑞罷官》是為彭德懷翻案?
“金棍子”瘋狂製造“三傢村”冤案
挖“黑綫”,周揚等文藝界前輩被害
萬字長文攻擊陶鑄
3.請來瞭林彪這“尊神”
4.從運動群眾中獲利
三 製造“天下大亂”的能手
1.炮製“黑綫專政論”,掌控輿論
2.操縱群眾組織,醞釀大陰謀
3.炮製大冤案,打倒國傢主席劉少奇
4.編造“四大罪狀”,打倒總書記鄧小平
5.“四號人物”陶鑄被迫害淒涼離世
6.總理周恩來被罩“叛徒”陰影
7.搶先“告禦狀”,打倒大批將帥
8.奪權大上海,作為篡黨基地
9.蓄意鼓吹派性,策劃武鬥升級
10.江青為掩醜史,指揮神秘抄傢
四 “四人幫”躍居權利高峰
1.林、江兩集團關係微妙
2.林彪集團廬山失勢
3.批“左”與批“右”的較量
4.政治局內結成瞭“四人幫”
五 領袖辭世女皇夢破
1.批周公,頌“女皇”
2.鄧小平的艱難復齣
3.從批《水滸》到批鄧
4.粉碎“四人幫”,結束十年浩劫
曆史留下的思考
精彩書摘
上海造反奪權之初,上海徐匯藏書樓的一些工作人員,就因為考證齣“狄剋=張春橋”而遭隔離審查,有的還被關押多年。
1938年,張春橋在全國抗日高潮中奔赴延安,並於同年入黨。此後長期從事文化宣傳工作。一直做到《晉察冀日報》和《石門日報》的主編。在這十多年的時間裏,他既沒有什麼突齣的功績,也沒有什麼顯著的劣績。但有一件事對張春橋後來的發展很有影響,這就是張春橋得到瞭柯慶施的賞識,當時柯慶施任石傢莊市市長,就把張春橋調到市府當秘書長。
1949年建國後,張春橋到上海工作。1954年陳毅調中央當副總理兼外交部長,柯慶施調上海當一把手,張春橋從此步步升遷,曆任上海《解放日報》副總編輯、社長兼總編輯,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市委書記處候補書記、書記等職。實際上是柯慶施的大政治秘書。他結識瞭江青也是由於柯慶施的介紹。柯慶施於1965年4月病逝後,江青便成為張春橋的最大靠山。
使張春橋全國聞名的一件事,並不在於他的職務,而是他1958年寫的一篇題為《破除資産階級的法權思想》的文章。眾所周知,首先提齣破除資産階級法權問題的是毛澤東。他在1958年北戴河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的講話中,尖銳地提齣瞭這個問題。他認為爭職位,爭級彆,要加班費,腦力勞動者工資高,體力勞動者工資低等等,都是資産階級思想殘餘,按勞分配也是資産階級法權。並肯定過去解放區的供給製,批評建國後實行的工資製,認為這些都不利於發揚共産主義精神。
……
前言/序言
《王朝棋局:權力、恩怨與傾覆》 一、 曆史的洪流與暗流 在中國波詭雲譎的近代史中,權力,如同永恒的磁石,吸引著無數野心與欲望。而當權力的舞颱上,幾個曾經叱吒風雲、呼風喚雨的人物,因其復雜的關係、激烈的角逐,以及最終的跌宕沉浮,構成瞭一段令人扼腕的傳奇。他們曾是王朝核心的璀璨星辰,也曾是時代巨變的親曆者與推動者,但命運的巨輪滾滾嚮前,曆史的洪流裹挾著個人命運,最終將他們捲入不可逆轉的漩渦。 《王朝棋局:權力、恩怨與傾覆》一書,並非簡單地描繪某幾位人物的生平軌跡,而是力圖在更為宏大的曆史背景下,解析那些塑造瞭近代中國走嚮的關鍵性權力鬥爭。它將目光投嚮那些盤根錯節的政治派係,那些盤踞於權力核心的實力集團,以及那些在權力博弈中,不斷試探、對抗、聯盟與背叛的復雜關係。本書旨在揭示,在曆史的宏大敘事之下,個體命運如何與時代洪流相互激蕩,權力遊戲又如何以其獨特的邏輯,驅動著曆史車輪的每一次前進與轉動。 二、 權力織網:人性的博弈與關係的審視 本書的核心,在於深入剖析權力是如何在特定曆史時期,形成一張無形的巨網,將一群具有高度影響力的個體牢牢睏在其中。這張網的節點,是他們的身份、地位、資源,而網綫,則是他們之間復雜的人際關係——既有曾經的同誌情誼,也有利益的綁縛;既有理想的共鳴,也有現實的算計;既有忠誠的誓言,也有暗藏的背叛。 《王朝棋局:權力、恩怨與傾覆》不迴避那些隱藏在曆史書頁背後的真實動機。它將嘗試還原,在權力這場高風險的博弈中,人性的光輝與陰暗是如何交織呈現的。那些曾經被公眾視為鐵腕人物的背後,可能隱藏著怎樣的焦慮與恐懼?那些看似堅不可摧的聯盟,又是建立在怎樣脆弱的妥協之上?本書將通過詳實的史料考證,結閤對人物心理的細膩洞察,勾勒齣他們在權力巔峰時期的躊躇滿誌,在權力危機來臨時的驚慌失措,以及在權力洗牌過程中的掙紮與抉擇。 書中的人物並非臉譜化的符號,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欲的個體。他們的人生,是一場場關於忠誠、背叛、野心、妥協與犧牲的壯麗史詩。作者將深入挖掘他們之間的個人恩怨,那些源於政治立場的不同,源於資源分配的爭奪,源於權力地位的傾軋,甚至是源於難以言說的私情。正是這些錯綜復雜的恩怨,如同不斷收緊的繩索,最終將他們推嚮不可避免的結局。 三、 曆史轉摺點:風暴的醞釀與爆發 近代中國,是變革最為劇烈的時代之一。舊的秩序在瓦解,新的力量在崛起。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王朝棋局:權力、恩怨與傾覆》將聚焦那些決定曆史走嚮的關鍵性轉摺點。這些轉摺點,往往是權力鬥爭白熱化的集中體現,是暗流湧動最終爆發的時刻。 本書將詳細梳理,在這些重要的曆史節點上,權力格局是如何發生變化的。一次會議,一次人事調動,一次政策的頒布,甚至是一次公開的錶態,都可能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或是點燃燎原之火的火星。作者將嘗試還原,在每一次重大的曆史事件背後,權力中心是如何運作的,不同派係是如何博弈的,決策是如何形成的,以及這些決策又如何引發連鎖反應,最終改變曆史的走嚮。 《王朝棋局:權力、恩怨與傾覆》不僅要展現權力鬥爭的“結果”,更要深入探究其“過程”。它將揭示,那些看似突然的政治風暴,往往是長期積纍的矛盾與張力爆發的結果。是權力分配的不公,是理念上的尖銳分歧,還是對國傢未來走嚮的不同設想,這些因素是如何在暗中發酵,最終將整個政治生態推嚮動蕩的邊緣? 四、 權力遊戲:規則、代價與啓示 “權力”二字,在中國語境下,總是帶有某種神秘而沉重的色彩。在《王朝棋局:權力、恩怨與傾覆》一書中,權力並非抽象的概念,而是具體的、可被觸摸的、且需要付齣巨大代價的遊戲。 本書將探討,在近代中國的政治舞颱上,權力遊戲的基本規則是什麼?這些規則是如何被製定、被遵守、又被打破的?在這個遊戲中,成功者如何鞏固自己的地位,失敗者又為何會跌落神壇?作者將通過對曆史事件的深入分析,揭示權力遊戲中的潛在邏輯,包括聯盟與背叛的策略,信息與輿論的運用,以及閤法性與強製力的平衡。 同時,本書也將毫不避諱地審視權力遊戲的代價。對於參與者而言,他們付齣的可能是名譽、自由、親情,甚至是生命。對於整個國傢而言,權力鬥爭的過度消耗,可能延緩瞭改革的進程,加劇瞭社會的動蕩,甚至導緻瞭不可彌補的損失。 《王朝棋局:權力、恩怨與傾覆》的最終目的,並非僅僅滿足讀者的獵奇心理,而是希望通過對這段跌宕起伏的曆史的審視,引發讀者對權力本質的思考,對人性的深刻理解,以及對曆史規律的警醒。每一個時代的權力鬥爭,都蘊含著某些普適性的經驗與教訓。本書希望從中提煉齣一些關於權力運作的普遍性規律,以及在復雜政治環境下,如何保持清醒頭腦、堅守原則的啓示。 五、 結語:曆史的迴響與未來的審思 《王朝棋局:權力、恩怨與傾覆》試圖在曆史的長河中,捕捉那些最激烈的浪花。它將以一種嚴謹而富有洞察力的筆觸,為讀者呈現一段充滿戲劇性、又極具曆史深度的權力畫捲。那些曾經的權力中心人物,他們的命運如同被曆史巨輪碾過的棋子,他們的悲歡離閤,他們的榮辱興衰,都留下瞭深刻的曆史迴響。 本書的價值,不僅在於其對曆史事件的還原與解讀,更在於其引發的思考:權力是如何腐蝕人心?欲望如何吞噬理智?當個人野心與國傢命運交織時,會走嚮怎樣的結局?在變幻莫測的曆史進程中,個體如何自處? 《王朝棋局:權力、恩怨與傾覆》,將引領讀者穿越曆史的迷霧,去審視那些塑造瞭今日中國的往昔,去理解權力遊戲的殘酷與復雜,去感受人性的掙紮與光輝,並最終,從中汲取對當下與未來的深刻洞察。這不僅是一段權力人物的沉浮錄,更是一麵映照曆史,審思人性的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