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美观和谐的颜面容貌与正常的口颌功能是体现人类生命质量的重要保证。当颌面部的生长发育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或由于疾病、创伤等因素造成了容貌和功能的损害,往往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心理问题,难以愉快地、正常地融人社会生活之中,甚至产生厌世的念头。而精确重塑颜面容貌和口颌功能正是口腔颌面外科学和正畸学两个交叉学科快速发展的根本动力之所在。
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的一些牙医学院相继成立了颅颌面研究中心,其目的就是基于口腔颌面外科学和正畸学的协同发展,开展深入细致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为罹患牙(颅)颌面畸形的病患群体提供规范的诊断和治疗,其主要任务就是研究怎样有机地结合这两门学科,协同解决颅颌面部的各类畸形。
作者简介
沈国芳,1984年毕业于浙江医科大学(现为浙江大学医学院)口腔系,获学士学位;1991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口腔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师承我国著名口腔颌面外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邱蔚六教授。曾先后赴香港大学工作4年,赴美国德州大学、密歇根大学、哈佛大学、塔夫茨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日本大阪齿科大学、福冈齿科大学,澳大利亚阿德莱德颅颌面中心和英国剑桥大学等进行短期交流与学习。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颅颌面科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际牙医学院院士;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国际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协会理事、教育委员会委员,上海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上海口腔医学》和Oral Surgery,Oral Medicine,Oral Pathology,Oral Radiology and Endodontology等杂志的常务编委或编委。曾任国际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协会执行委员会委员,国际内固定协会亚太区理事、中国区联合主席,亚洲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协会理事,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长期从事口腔颌面外科、颅颌面修复与重建、颅颌面轮廓整形、正颌外科、牵引成骨和导航外科或计算机辅助外科等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擅长口腔颅颌面部先天性及后天性各种畸形的整形整复手术,特别对颅颌面部发育畸形的序列综合矫治、唇腭裂继发牙颌面畸形的序列矫治、颅颌面轮廓整形手术及口腔颌面部缺损的功能性整复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曾获国家发明三等奖1项,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发明专利授权2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3项。先后主持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25项。发表论文174篇,其中SCI收录23篇;共同主编专著1部、副主编专著1部,参编专著9部。
房兵,1994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获医学硕士学位;1999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师承我国著名口腔颌面外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邱蔚六教授。为美国芝加哥伊利诺大学访问学者,曾先后赴美国密歇根大学、哈佛大学、凯斯西储大学、波士顿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正畸和颅颌面中心等进行短期交流与学习。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颅颌面科副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华口腔医学会正畸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口腔医学会正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颞下颌关节病学及(牙合)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正颌学组副组长;《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医用生物力学》、《上海口腔医学》等杂志的编委。主要从事牙颌面畸形正畸、牙颌面畸形的正颌.正畸联合治疗、牙颌面畸形伴颞下颌关节病联合治疗、牙颌面畸形伴牙周病联合治疗等。曾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第三位),发明专利授权1项。先后主持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0项。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SCI收录10篇;主译著作2部,主编专著1部,参编专著6部。
内页插图
目录
总论篇
第一章 正颌外科学总论
第一节 正颌外科学的历史与发展
第二节 正颌外科的定义与治疗范畴
第三节 牙颌面畸形的病因学与流行病学
第四节 正颌外科的解剖生理与生物学基础
第五节 正颌外科相关生物力学原则
诊断篇
第二章 牙颌面畸形概述
第三章 牙颌面畸形的病因
第一节 遗传因素
第二节 环境因素
第四章 颌亟部检查
第一节 颌面部形态检查与美学评价
第二节 X线头影测量
第三节 模型分析
第五章 牙颌面畸形的分类与诊断
第六章 牙颌面畸形患者的心理行为学分析与干预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适用于牙颌面畸形患者的心理测量方法
第三节 牙颌面畸形患者的常见心理问题
第四节 牙颌面畸形患者的人格特质
第五节 牙颌面畸形与躯体变形障碍
第七章 牙颌面畸形的手术设计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模板外科
第三节 计算机模拟手术设计与治疗结果预测
第四节 模型外科
正畸篇
第八章 正畸治疗概述
第一节 正常骀的特征
第二节 牙颌面畸形的牙代偿表现
第三节 固定矫治器与矫治技术
第四节 正颌一正畸联合治疗中矫治器的特点
第九章 牙颌面畸形的术前术后正畸治疗
第一节 牙颌面畸形术前术后正畸的重要性与矫治目标
第二节 牙颌面畸形的术前正畸治疗
第三节 固定唇弓与手术定位(牙合)板
第四节 牙颌面畸形的术后正畸治疗
第十章 种植体支抗在正畸中的应用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种植体支抗的分类
第三节 种植体支抗的适应证与植入步骤
第四节 种植体支抗植入的位置与方向探讨
……
麻醉及围术期处理篇
手术篇
各论篇
计算机辅助应用篇
精彩书摘
文献中还描述了持续牵引的优势。Mizurnoto等人的报道表明,随着牵引频率从每天2次增加到每天120次(使用自动牵引装置),兔的胫神经功能损伤减小。随后Shilt等人认为,相对于低频率的牵引,牵引频率越高,神经的电生理学表现就越好。
尽管临床上大多数四肢的牵引成骨都采用每天0.25mm/3~4次的牵引速度和频率,但是颅颌面牵引采用每天0.5mm/2次甚至Imm/1次的方式也常常取得成功的效果。然而,这些报道的病例数大多有限,因此我们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确定在颅颌面牵引成骨中最佳的牵引速度和频率。三、持续性牵引力对牙龈组织的影响
软组织依据受损伤程度的不同,一般有几种不同的反应方式:如果刺激较小且没有发生炎症反应,那么只会产生轻微的适应性改变,比如牙龈的过角质化;如果刺激足够引起炎症反应,那么愈合反应就会被激发,导致组织结构的完全性修复(再生)、瘢痕修复或单纯修复(repair)。
在牵引过程中,类似的机制也会发生。例如,组织的刺激性取决于其严重性,可能会导致炎症反应,从而激发随后的退行性变、瘢痕修复(修复)或细胞增殖(再生)。另外,由于牵引的刺激作用,新生组织形成可能涉及软组织对骨长度增加的适应性改变。
在目前的研究中显示,牙龈组织因为牵拉作用而产生萎缩性变化,随之而来的是回复到正常结构的修复过程。在牵引期结束后和稳固期的早期,上皮层变薄,细胞层次紊乱,细胞间水肿,上皮钉突几乎完全消失,基底膜中的胶原纤维和血管也相应被拉伸。到稳固期时,上皮钉突又开始逐步出现,细胞层次重新有序化,细胞成熟和分化程度界限清晰,基底膜胶原纤维排列有序化。相对于普通组织对创伤的反应,牙龈组织更多的是发生再生反应而不是修复反应,这也可以从牵引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得出。在牵引中,牙龈组织主要发生炎症反应,牙龈的连续性没有中断,也没有出现瘢痕。其他的研究也得出类似的结论。
实验发现,牵引10mm后牙龈形态学的完全性修复在稳固期的第8周才出现,这一过程的具体途径仍然只能是猜测。牙龈对牵引产生的适应性改变可表现为随着牵引的施行,原始的牙龈组织拉伸以适应增加的长度,但依旧保持其明显的连续性。上皮细胞则可以通过几种途径来完成这一改变,例如,表层的角化细胞间相互滑行以增加长度;朗格汉斯细胞和棘细胞之间相互分离,这可能是因为受到了拉伸和(或)细胞间连接的重新定位;而基底细胞是沿着基底膜而排列的,则变得更加水平。随着这些改变,有限的现存细胞被分布到一个面积更广泛的区域内。同时,基底膜内的毛细血管开始增殖。
牙龈为了保持其原始状态,就必须恢复其正常的形态和细胞密度。因此,成熟程度低的细胞开始增殖和分化,以补充上皮层的细胞及其厚度。同时,牵引力对软组织的刺激作用增加了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合成功能,使之可以生成更多的胶原纤维及细胞间质以支持新增的上皮。稳固期2周时,棘细胞层出现大量的立方形细胞以及许多圆形的扁平细胞。
总而言之,牙龈组织对牵引成骨的适应性改变包括在牵引期和稳固期前几周轻度的炎症反应,随后第2~8周是再生性改变和新生组织形成对组织结构和功能完整性的修复。
……
整形美容外科学全书:正颌外科学 [Oncolgy Plastic Surgery Vol.5]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整形美容外科学全书:正颌外科学 [Oncolgy Plastic Surgery Vol.5]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整形美容外科学全书:正颌外科学 [Oncolgy Plastic Surgery Vol.5]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整形美容外科学全书:正颌外科学 [Oncolgy Plastic Surgery Vol.5]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