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對於傢人、兄弟、子女的叮囑和教誨是巨細靡遺的,大到匯報傢國大事、囑托傢人“持盈保泰、盛極生虧”的哲理,小到藥方、食譜、教子習字的筆畫、筆法,無一不娓娓道來。在他的日記中,也處處閃爍著他修身、養生的智慧與謀略、處世的感悟和箴言。
《左傳》雲:“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曾國藩以他的執著、剋己、勤勉、遠見,成就瞭一生不朽的功德,他留下的文字,成為偉人毛澤東的“詠之珍藏”。蔣介石也曾說:“曾文正傢書及書禮,為任何政治傢所必讀。”梁啓超更推崇他的著作應“一日三復”。
曾國藩在傢書中曾提及成事準則:“凡人坐一事,便須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見異思遷。”這簡單樸素的一句話,也值得我們在今天甚囂塵上的名利欲望之世界中深思。
《曾文正公日記:曾文正公集(套裝共2冊)》分為《傢書》、《日記》兩部分。傢書包括《稟祖父母》、《稟父母》、《稟叔父母》、《緻諸弟》、《與二子書》等五部分;日記包括《問學》、《省剋》、《治道》、《軍謀》、《倫理》、《文藝》、《鑒賞》、《頤養》、《品藻》、《遊覽》等十個部分,全麵地展現瞭“完人”曾國藩對於人倫、傢庭、事業、修養等各個方麵的為人法則、處世標準。
《曾文正公日記:曾文正公集(套裝共2冊)》全部采用現行標點斷句標示;原書中的夾注、旁注予以保留,在編排上采用與正文不同的字體、字號加以區彆,以便於讀者閱讀、理解。
《曾文正公日記:曾文正公集(套裝共2冊)》收錄瞭曾國藩總結自身識人、用人心得編寫而成的傳世奇書《冰鑒》,以古體竪排綫裝而成,獨立成冊,隨書限量附贈,以期令讀者更全麵地瞭解曾國藩識人、用人的目光與謀略。
曾國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漢族,湖南省長沙府湘鄉縣人。晚清重臣,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者。清朝軍事傢、理學傢、政治傢、書法傢、文學傢,晚清散文“湘鄉派”創立人。道光十八年(1838年)考中進士,從此開始瞭輝煌的仕途生涯,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1872年死於兩江總督任上,謚“文正”(這是清朝文官的謚號)。他的一生以創立湘軍、開啓中國近代洋務運動以及在識人用人方麵的卓越成就而為世人所熟知,後世曾譽之為“韆古一完人”。
稟祖父母
稟祖父母:請救濟族人
稟祖父母:告一傢病況及同鄉病故事
稟祖父母:告在京中窘狀及孫婦等病情
稟祖父母:告生一女
稟祖父母:請漆壽具及告英軍占寜波
稟祖父母:告九弟已歸傢
稟祖父母:論高麗參之功用及與英國議和
稟祖父母:告升翰林院侍講
稟祖父母:報告考差
稟祖父母:請將銀饋贈戚族
稟祖父母:告送率五迴傢及生女
稟祖父母:告曾孫愛習字及曬皮衣之法
稟祖父母:報告補侍讀及皇上求雪
稟祖父母:欲另尋祖母墳地
稟父母
稟父母:述到京後之狀況
稟父:謹守保身之訓
稟父:籌劃歸還藉款
稟父母:藉銀寄迴傢用
稟父母:九弟急欲南歸
稟父母:九弟暫不歸傢
稟父母:在外藉債過年
稟父:便附傢中大布及茶葉
稟父母:九弟擇日南歸
稟父母:九弟習字長進
稟父母:告孫女種牛痘及經濟狀況
稟父母:兩弟患業不精
稟父母:九弟路上安否
稟父母:痛改過失
稟父母:年漆壽材一次
稟父母:促四弟季弟師覺庵。六弟九弟下省讀書
稟父母:順四弟六弟之意任其來京讀書
稟父母:盤查國庫巨案
稟父母:暫緩兒女聯姻
稟父母:無法位置妹夫
稟父母:勸弟除驕傲氣
稟父母:教弟注重看書
稟父母:京寓慶祝壽辰
稟父母:寄書物等迴傢
稟父母:不可入署說公事或與人構訟
稟父母:專人去取藉款
稟父母:諸弟願意來否
稟父母:身上熱毒未好
稟父母:請祖父換藍頂
稟父母:擬為六弟納監
稟父母:報告兩次兼職
稟父母:病在肝虛
稟父母:請勿懸望得差
稟父母:附呈考差詩文
稟父母:六弟成就功名
稟父母:請敬接誥封軸
稟父母:毋以男不得差及六弟不中為慮
稟父母:四弟送歸誥軸
稟父母:男在京事事省儉及告對九弟等之期望
稟父母:遵命一意服官
稟父母:詢問托人寄上之物及告勿因傢務過勞
稟父母:當歸蒸雞治失眠
稟父母:好地氣必團聚
稟父母:述紀澤姻事
稟父母:具摺奏請日講
稟父:述辦水戰之法
稟父:軍中要務數條
稟父:在省中修理戰船
稟叔父母
稟叔父:請再代辦壽材
稟叔父母:移寓呂祖閣
稟叔父:俠士料理友喪
稟叔父母:報告升翰林院侍讀學士
稟叔父母:寄銀五十兩迴傢並述其用途
稟叔父母:勿勞力過甚
稟叔父母:托人帶歸銀
緻諸弟
緻諸弟:勿屈於小試。大學之綱領。應用日課冊
緻諸弟:述近況並對待童僕之態度
緻諸弟:述修業以衛身
緻諸弟:己巳戒煙欲作曾氏傢訓勉勵自立課程
附課程錶
緻諸弟:講讀經史之法及求師友之注意點
緻諸弟:喜述大考升官
緻諸弟:學詩習字之法
緻諸弟:論孝弟之道
緻諸弟:述求師友宜專
緻諸弟:告身健及紀澤婚事
緻諸弟:述濟戚族之故
附錄 五箴並序
緻諸弟:喜得會試房差
緻諸弟:托友帶歸各物
緻諸弟:告應酬太忙及勿為時文所誤
緻諸弟:論進德修業
緻諸弟:須立誌猛進
緻諸弟:戒勿恃纔傲物
與紀澤書:擬赴江南履任
與紀澤書:目疾偏方
與紀澤書:被逼緝拿天津之事案犯
與紀澤書:竭力緝拿天津案犯
與紀澤書:調任兩江總督
與紀澤書:天津教案徘徊不決
與紀澤書:天津教案奏結,擬歸南
與紀澤書:擬由水路南下
與紀澤書:做進京準備
與二子書:不欲在京慶生
與二子書:述近況
與二子書:示兒張弛之道
與二子書:抵揚州
與二子書:揚州應酬體力不支
與二子書:教子養生之道
與紀澤書:報近況
與紀澤書:囑子五十歲之前讀書
與紀澤書:抵江清。買川筍。讀《通鑒》
與二子書:告知近況
與紀澤書:抵蘇會客戲酒
與紀澤書:起行赴金陵
緻諸弟:看書須有恒
緻諸弟:詩之命意。結親之注意點。勸勿管傢中事
緻諸弟:無師無友亦可成第一等人物
緻諸弟:論中錶為婚之不當
緻諸弟:帶物歸傢
緻諸弟:喜述升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
緻諸弟:評論文章及書法
緻諸弟:升內閣學士
緻諸弟:述現服清涼藥
緻諸弟:不可與人太疏。許配二女事
緻諸弟:勿占人便宜。兒女姻事勿太急
緻諸弟:述大女兒訂姻
緻諸弟:欣聞兩次喜信
緻諸弟:溫弟館事。述思歸省親之計
緻諸弟:指導考試。勸勿告官
緻諸弟:述改屋之意見。留心辦賊之態度
緻諸弟:喜述補侍郎缺
緻諸弟:寄歸銀兩物品
緻諸弟:不必重價買地
緻諸弟:癬疾愈見大好
緻諸弟:托查遺失傢信
緻諸弟:述修改長郡館
緻諸弟:計劃設置義田
緻諸弟:述派較射大臣
緻諸弟:寄物。告在闈較射。及江岷樵傢遭難事
緻諸弟:迎養父母叔父
緻諸弟:四弟已經齣京
緻諸弟:具奏言兵餉事
緻諸弟:摺奏直諫
緻諸弟:擬為紀澤定婚
緻諸弟:成就紀澤親事
緻諸弟:詳述辦理巨盜及公議糧餉事
緻諸弟:勸除牢騷及論邑中勸捐事
緻諸弟:暫緩紀澤親事
緻諸弟:決定紀澤親事
緻九弟:遣歸長夫多名
緻諸弟:付迴奏摺底稿
緻諸弟:盡可不必來營
緻諸弟:廣東水師已到
緻諸弟:不能威猛由於不精明
緻諸弟:鄂兵久無餉銀
緻諸弟:長夫皆令迴裏
緻諸弟:廣西水勇到省
緻諸弟:湖北業已失守
緻諸弟:令子侄見軍旅
緻諸弟:述賊人數更多
緻諸弟:述陸路大勝
緻諸弟:即日移營前進
緻諸弟:述賊不能水戰
緻諸弟:宜注重勤敬和更宜注意清潔。戒怠惰
緻諸弟:自述不願受官。注意勿使子侄驕佚
緻諸弟:告戰事情況及聘請明師
緻諸弟:帶歸卒歲之資及告軍中聲名極好
緻諸弟:軍事愈辦愈難
緻諸弟:水師陷入內河
緻諸弟:至江西整頓戰船
緻諸弟:認真操練水師
緻諸弟:讀書不必求熟
緻諸弟:營中需纔孔亟
緻諸弟:打單眼充數竿
緻諸弟:難以打齣湖口
緻諸弟:調彭雪琴來江
緻諸弟:陸軍勢已不支
緻諸弟:喜九弟得優貢
緻諸弟:擬添募五百人
緻諸弟:監務籌餉有二
緻諸弟:細述鄂贛軍情
緻諸弟:述吉安府失守
緻諸弟:瑞州屢獲大勝
緻諸弟:自謂宦途風波。思抽身免咎
緻九弟:催周鳳山速來
緻四弟:宜常在傢侍父並延師事
緻九弟:不可久頓城下
緻九弟:急來瑞州更替
緻四弟:不宜常常齣門。聯姻不必富室名門
緻九弟:軍餉可望充裕
緻四弟:看書不必一一求熟
緻九弟:恐哨勇不老練
緻九弟:軍事尚隱尚詭
緻九弟:宜全神注陸路
緻諸弟:勸宜息心忍耐為要
緻九弟:戒浪戰
緻九弟:必須細偵賊情
緻九弟:交人料理文案
緻諸弟:訓練注重講辨
緻九弟:述無恒的弊病及帶勇之法
緻九弟:慚對江西紳士
緻九弟:公文不可疏懶
緻九弟:待人注意真意與文飾。順便周濟百姓
緻九弟:周濟受害紳民
緻九弟:勉其帶勇須耐煩
緻九弟:論長傲多言為凶德緻敗者
緻九弟:願共鑒誡長傲多言二弊
緻九弟:注重平和二字
緻九弟:宜以求纔為急
緻九弟:述憑濠對擊之法及捐銀作祭費
緻九弟:勸捐銀修祠堂
緻九弟:喜保同知花翎
緻九弟:剋終為貴
緻九弟:赴浙辦理軍務
緻九弟:述自長沙起行
緻九弟:述寓武昌撫署
緻九弟:過潯祭塔公祠
緻四弟季弟:注重種蔬養魚豬等事
緻九弟:擬優保李次青
緻九弟:望來幫辦一切
緻九弟:述捐餉增學額
緻九弟:喜聞剋吉安信
緻九弟:望即來營小住
緻四弟季弟:述零匪難奏功
緻九弟:當報近日軍情
緻諸弟:宜兄弟和睦貴行孝道又實行勤儉二字
緻諸弟:溫甫屍無下落
緻諸弟:述溫弟事變及傢庭不可說利害話
緻諸弟:述六弟遺骸未尋得
緻諸弟:述起屋造祠堂及改葬之注意點又述寫字之法
緻諸弟:奏溫甫殉難事
緻諸弟:尋獲溫甫弟遺骸
緻諸弟:邑中須有團練
緻諸弟:湖南協餉停解
緻四弟:述近況
緻四弟:以壽序作格言
緻四弟:責晏起
緻四弟:述奉防蜀之旨
緻四九兩弟:必須略置墓田
緻四弟:述楚軍難北徵及湖南樊鎮一案
緻四弟九弟:述撚匪之猖獗
緻四弟九弟:頗慮統將乏人
緻四弟九弟:問新屋形狀及述賊包圍鮑營
緻四弟九弟:述剋復太湖縣
緻四弟九弟:痛悉叔父去世
緻四弟九弟:聞剋復杭城信及囑不必添營
緻四弟九弟:論進補藥及必須起早
緻四弟九弟:尋地必求愜意
緻四弟:治傢八字訣
緻四弟:述蘇锡失守信
緻四弟:囑紀澤來省觀
緻四弟:述營中諸務業集
緻九弟季弟:述楊光宗不馴
緻季弟:講求將略品行學術
緻沅弟季弟:囑文輔卿二語
緻沅弟季弟:隨時推薦正人
緻九弟季弟:以勤字報君以愛民二字報親
緻九弟季弟:問軍中柴米足否
緻九弟:北援不必多兵
緻九弟:告戰事為天雨所阻
緻九弟季弟:戒傲惰二字
緻九弟季弟:謝給紀澤途費
緻九弟季弟:告軍事失利
緻四弟:述剿賊情形及憂心子弟驕奢逸
緻四弟:述戰事並教子侄以謙勤
緻四弟:不信醫藥僧巫和地師
緻四弟:教去驕惰
緻四弟:戒不輕非笑人
緻九弟季弟:宜以靜字勝賊
緻四弟:教子弟以三不信及八本
緻九弟:陸路萬難多運
緻九弟:論人力與天事
緻四弟:述安慶之得失
緻四弟:洋船濟賊油鹽
緻九弟季弟:須將外濠加挖
緻九弟:宜作堅守之計
緻九弟:暫緩奏祀望溪
緻九弟:述賊萬難持久
緻九弟:聞安慶剋復
緻九弟:述挽鬍潤帥聯
緻九弟:今專守廬江無為
緻四弟九弟:望來共商大計
緻四弟九弟:但求保全上海
緻九弟:注意訓練新軍及戒用人太濫
緻季弟:慰喪弟婦
緻九弟季弟:籌辦粵省厘金
緻九弟:谘鄂協解火藥
緻九弟:辦事好手不多
緻九弟:抽本省之厘稅
緻九弟:宜多選好替手
緻四弟:紀鴻幸取縣首
緻九弟季弟:注意清慎勤
緻九弟季弟:剛柔互用
緻九弟季弟:述負李次青實甚
緻九弟季弟:須惜士卒精力
緻九弟:望勿各逞己見注意外間指摘
緻四弟:開用總督關防及監政之印信
緻九弟季弟:不服藥之利
緻九弟季弟:不可服藥
緻九弟季弟:金陵似可剋復
緻九弟:述保舉人為難
緻九弟:述查參金眉生
緻四弟:告軍中病疫
緻四弟:對本縣父母官之態度
緻九弟:兵貴機局靈活
緻九弟:述器重杜小舫
緻九弟:切忌全作呆兵
緻九弟:擬接季弟靈柩
緻九弟:述季柩已到此
緻九弟:作季弟挽聯一副
緻九弟:派送季柩歸裏
緻四弟:述為季弟治喪並傢中來接柩事
緻九弟:述為季弟請謚
緻九弟:整頓陳棟之勇
緻九弟:申請辭退一席
緻九弟:述彼此意趣之不同
緻九弟:述紀梁宜承蔭
緻九弟:論恬淡衝融之襟懷
緻九弟:盡可隨時陳奏
緻九弟:不必再行辭謝
緻九弟:當大事宜明強
緻九弟:欣悉傢庭和睦
緻九弟:戰事宜自具奏
緻九弟:在積勞二字上著力
緻四弟:注意儉字
緻四弟:勤儉首要
緻四弟:宜勸諸侄勤讀
緻九弟:毋惱毋怒以養肝疾
緻九弟:心肝之病以自養自醫為主
緻九弟:鬱怒最易傷人
緻四弟:教傢中以勤儉為主
緻四弟九弟:述浚秦淮河及書信往來論文事
緻九弟:講求奏議不遲
緻四弟九弟:述軍情
緻四弟九弟:寄銀與親族三黨
緻四弟:述養身五事
緻九弟:宜在自修處求強
緻四弟:送銀共患難者及述星岡公之傢規
緻九弟:一悔字訣
緻九弟:必須逆來順受
緻四弟九弟:諭旨飭沅陛見
緻四弟:念及丁口繁盛
緻四弟九弟:述為學四要
緻四弟:兄弟同濛封爵
與二子書
與紀澤書:聞母大故,料理奔喪事宜
與紀澤書:料理奔喪事宜
與紀澤書:知長沙被圍
與紀澤書:繞道迴鄉
與紀澤書:至傢料理母親後事
與紀澤書:齣殯之事一切從儉
與紀鴻書:由儉入奢易,由奢返儉難
與紀澤書:勸兒勤學,不可浪擲光陰
與紀澤書:教子讀《漢書》
與紀澤書:教子讀書習字及做人之道
與紀澤書:讀書當循“虛心涵泳,切己體察”之法
與紀澤書:作詩宜講究聲調
與紀澤書:教子讀十三經
與紀澤書:教子作字及學作賦
與紀澤書:勸兒學天文曆法
與紀澤書:常慰嶽母,答《詩經》疑
與紀澤書:教子作文習字
與紀澤書:敬愛長輩,為後輩立榜樣
與紀澤書:習字作文皆可摹古人間架
與紀澤書:習字宜下苦功
與紀澤書:看書不可無恒
與紀澤書:讀書不求記憶但求明白
與紀澤書:整理文稿
與紀澤書:習字當學大傢
與紀澤書:族中紅白喜事當不失禮
與紀澤書:明春辦大女兒嫁事
與紀澤書:教兒早起有恒舉止厚重
與紀澤書:囑兒服侍叔父
與紀澤書:讀書不必強記但求識其意味
與紀澤書:治傢八法與讀《文選》之道
與紀澤書:囑兒研習小學
與紀澤書:紀澤覲見途中
與紀澤書:至齊雲山一遊
與二子書:不積田産囑兒讀書
與二子書:告之近況
與紀澤書:不可輕信醫藥
與紀澤書:文章雄奇之道
與紀澤書:痛補所短發揚所長
與紀澤書:告之近日戰況
與二子書:囑兒買茶及種竹
與二子書:囑兒不可從軍不必做官
與紀澤書:告之近期戰事
與紀澤書:種菜之法及寫匾與子侄
與紀澤書:擇定大女兒嫁期
與紀澤書:論述《爾雅》
與紀澤書:寄銀為大女兒於歸之用
與紀澤書:賊氛環逼,憂悶之至
與紀澤書:論讀詩與作詩
與紀澤書:述戰事之艱,詢問縣考事宜
與紀澤書:論古今文人瑣事之勞,述其母病況
與紀澤書:論紀澤之優缺,述軍事近況
與二子書:勸兒立誌
與紀澤書:論讀書與作文之法
與紀澤書:囑其厚待袁婿
與紀鴻書:勸兒常守儉樸之風
與紀澤書:勸兒多讀古書,法王羲之、陶淵明,不法嵇阮
與紀澤書:論《漢書》之訓詁,《莊子》之詼詭
與紀澤書:述軍中士卒多病
與紀澤書:述戰事之艱辛
與紀澤書:分析軍事
與紀澤書:論訓詁之學
與二子書:述軍事勞煩,牙疼殊甚
與紀澤書:論四言詩
與紀澤書:練字應從剛字厚字用功
與紀澤書:論韓愈五言詩
與紀澤書:述軍事近況
與紀澤書:勸女順從女婿
與紀澤書:處亂世而得寬閑之歲月
與紀澤書:論古茂之文章,勸兒背誦經典
與紀澤書:述軍事近況
與紀鴻書:論科考
與紀鴻書:安排子女來皖相見
與紀澤書:勸兒以勤謙二字為主
與紀澤書:憫將士之辛苦
與紀澤書:述軍中之苦
與紀澤書:述軍營近況
與紀澤書:安排各項事宜
與紀澤書:述軍中近況
與紀澤書:述軍營發生疾病
與紀澤書:告知朝廷封賞
與紀鴻書:勉勵傢中子弟去傲惰二字
與紀澤書:請其詳查封賞之事例
與紀澤書:告知封賞之事
與紀澤書:告知近況
與紀澤書:催刻李秀成供
與紀澤書:述近日之勞乏
與紀澤書:請抄寫《輪舟行江淺深說》
與紀澤書:告知欲登舟迴安應
與紀澤書:述迴皖所經之地,稱愧受恩典
與紀澤書:告知行程
與紀鴻書:勸兒以謙敬保傢門之盛美
與紀澤書:告知行程
與紀澤書:告知行程
與二子書:諭兒謙慎勤儉
與二子書:詢及傢事,簡述近況
與紀澤書:述近況並指定二子閱習書目
與二子書:述戰事並指點二子功課
與二子書:舉例親授二子作文
與紀澤書:示兒應讀書有恒
與二子書:商議四女婚事
與紀澤書:安頓友人葬事及傢事
與紀澤書:交代藏書讀書事宜
與紀澤書:示兒養生之道
與二子書:述近況,問寒衣
與紀澤書:囑傢事數條
與紀澤書:私助幕友銀錢
與紀澤書:述軍情近況
與紀澤書:交待瑣事數條
與紀澤書:寄書命二子細覽
與二子書:為子擇良師
與紀澤書:諭紀澤來營過年
與二子書:交待傢事若乾並命紀澤代為查寄典籍
與紀澤書:交待瑣事若乾
與紀澤書:問妻病,囑紀澤添寒衣
與紀鴻書:細教紀鴻習文練字
與二子書:教子以眠食二功養生
與紀澤書:安排二子行程
與二子書:教二子多用“渾、勤”之功
與二子書:述軍情,斥長婿
與二子書:訓導二子當應科場
與二子書:治病忌屢改方劑,忌輕服藥
與二子書:囑紀澤協修縣誌
與二子書:曾傢女子須擅紡織酒食
與二子書:囑兒要習勤有恒,半月一稟
與二子書:指點二子作文讀史要義
與二子書:勿輕服藥,重在眠食
與二子書:得孫大喜
與二子書:傢事數條,心得若乾
與二子書:擬奏請開缺
與紀澤書:讀詩文當先認其貌,後觀其神
與紀澤書:止紀澤來周傢口營
與紀澤書:述近況
與紀澤書:述軍情近況,囑兒善待新鄰
與紀澤書:須作代代做世民之想
與紀澤書:傢信每月三封,不可再少
與紀澤書:不積銀錢留與兒孫
與紀澤書:為後輩讀書事憂慮
與紀澤書:紀鴻抱病
與紀澤書:點評紀澤新詩
與紀澤書:讀書須具大量,不宜妄生意氣
與紀澤書:紀澤痘癥漸愈
與紀澤書:數地大旱
與二子書:囑傢事數條
與紀澤書:交待私銀取用事宜
與紀澤書:述因深感報銷批旨,故恐難請開缺
與紀澤書:製造船炮為自強之本
與紀澤書:發妻目疾加劇
與紀澤書:述新年近況並議若乾傢事
與紀澤書:安排傢眷來保定事宜
與紀澤書:視兒女勿過於嬌貴
與紀澤書:議傢眷北來行程並擬買一侍妾
與紀澤書:諸事從簡從省
與紀澤書:述近況及心境
與二子書:托人進京買茸
與二子書:建議熱水洗腳
與二子書:通報歸期
與紀澤書:述身體近況
與紀澤書:述暈癥未痊愈
與紀澤書:通報近況
與紀澤書:天津緝凶事務纏身,並示兒養身之道
與紀澤書:外務目疾彌深焦灼
與二子書:述目疾之苦
與紀澤書:外務目疾日益煩心
與紀澤書:悔疚與外國公使交涉失敗
與紀澤書:身體病恙。睏憊不堪。時事熬煎
與紀澤書:與外國公使再次照會
與紀澤書:與外國公使交涉
與紀澤書:知老境之難
與紀澤書:告知近況
稟祖父母
稟祖父母 請救濟族人①
祖父大人萬福金安:
四月十一日由摺差發第六號傢信,十六日摺弁又到。孫男等平安如常,孫婦亦起居維慎,曾孫數日內添吃粥一頓,因母乳日少,飯食難喂,每日兩飯一粥。
今年散館,湖南三人皆留,全單內共留五十二人,僅三人改部
屬,三人改知縣。翰林衙門現已多至百四五十人,可謂極盛。琦善已於十四日押解到京,奉上諭派親王三人、郡王一人、軍機大臣、大學士、六部尚書會同審訊,現未定案。梅霖生同年因去歲咳嗽未愈,日內頗患咯血。同鄉各京官宅皆如故。
澄侯弟三月初四在縣城發信已經收到,正月二十五信至今未接,蘭姊以何時分娩?是男是女?伏望下次示知。
楚善八叔事,不知去鼕是何光景?如絕無解危之處,則二伯祖母將窮迫難堪,竟希公之後人將見笑於鄉裏矣。孫國藩去鼕已寫信求東陽叔祖兄弟,不知有補益否?此事全求祖父大人作主。如能救焚拯溺,何難噓枯迴生!
伏念祖父平日積德纍仁,救難濟急,孫所知者已難指數。如廖品一之孤、上蓮叔之妻、彭定五之子、福益叔祖之母及小羅巷、樟樹堂各庵,皆代為籌畫,麯加矜恤。凡他人所束手無策、計無復之
者,得祖父善為調停,鏇乾轉坤,無不立即解危,而況楚善八叔同胞之親、萬難之時乎?孫因念及傢事,四韆裏外杳無消息,不知同堂諸叔目前光景。又念傢中此時亦甚艱窘,輒敢冒昧饒舌,伏求祖父大人寬宥無知之罪。楚善叔事如有說法之處,望詳細寄信來京。
茲逢摺便,敬稟一二。即跪叩祖母大人萬福金安。
道光二十一年辛醜四月十七日
稟祖父母?告一傢病況及同鄉病故事
孫男國藩跪稟祖父大人萬福金安:
五月十八日孫在京發第八號傢信,內有六弟文二篇,廣東事抄報一紙,本年殿試朝考單一紙,寄四弟、六弟新舊信二封,絹寫格言一幅,孫國荃寄呈文四篇、詩十首、字一紙,呈堂上稟三紙,寄四弟信一封,不審已收到否?六月初五日接傢信一封,係四弟四月初十日在省城發,得悉一切,不勝欣慰。
孫國藩日內身體平安。國荃於二十三日微受暑熱,服藥一帖,次日即愈;初三日復患腹瀉,服藥二帖即愈。曾孫甲三於二十三日腹瀉不止,比請鄭小珊診治,次日添請吳竹如,皆雲係脾虛而兼受暑氣,三日內服藥六帖,亦無大效。二十六日添請本京王醫,專服涼藥,漸次平復。初一、二兩日未吃藥,刻下病已全好,惟脾元尚虧,體尚未復。孫等自知細心調理,觀其行走如常,飲食如常,不吃藥即可復體,堂上不必掛念。塚孫婦身體亦好,婢僕如舊。
同鄉梅霖生病於五月中旬日日加重,十八日上床,二十五日子時仙逝。鬍雲閣先生亦同日同時同刻仙逝。梅霖生身後一切事宜,係陳岱雲、黎月喬與孫三人料理。戊戌同年賻儀共五百兩,吳甄甫夫子戊戌總裁進京,賻贈百兩,將來一概共可張羅韆餘金。計京中用費及靈柩迴南途費不過用四百金,其餘尚可周恤遺孤。
自五月下旬以至六月初,諸事殷繁,荃孫亦未得讀書。六弟前寄文來京,尚有三篇孫未暇改。廣東事已成功,由軍功升官及戴花翎、藍翎者共二百餘人。將上諭抄迴前半節,其後半載升官人名未及全抄。
昨接傢信,始知楚善八叔竹山灣田於去鼕歸祖父大人承買,八叔之傢稍安,而我傢更窘迫,不知祖父如何調停?去鼕今年如何說法?望於傢信內詳示。
孫等在京彆無生計,大約鼕初即須藉帳,不能備仰事之資寄迴,不勝愧悚。吳春岡分發浙江,告假由江南迴傢,七月初起程。餘容續稟。即稟祖父、祖母大人萬福金安。孫跪稟。
……
梁啓超曾說:“曾文正者,豈惟近代,蓋有史以來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 豈惟我國,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
曾國藩(1811-1872年),字伯函,號滌生,是中國曆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也被稱為“中國封建社會最後一尊偶像”。他的人生,他的智慧和思想,以及他的人格修煉,深深影響瞭近現代、乃至當代中國人。
曾國藩二十八歲中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散館後授檢討,之後在京十年七遷,連升十級,先後任四川鄉試正考官、翰林院侍講學士、內閣學士等、禮部右侍郎,曆署兵、工、刑、吏等部侍郎;四十三歲,組建湘軍;五十四歲,平復天京叛亂;五十五歲,創建江南製造總局;六十歲處理天津教案;六十一歲,提齣在美國設立 “中國留學生事務所”……被譽為“一代通纔”,“韆古第一完人”。
然而,這樣一位侍奉瞭道光、鹹豐、同治三代君王,曆時34年恩寵不衰、德高望重的官場大人,對自己、對傢人卻極其嚴格自律。曾國藩自為官之初便勤通傢書、寫日記,雖然他本人著述流傳下來的並不多,但是僅一部煌煌傢書,以及一部《求闕齋日記》,便記錄瞭他一生的心路曆程,包括修身、齊傢、治學、交友、用人、從政等在每個人生關口思索與自省的細節,足以體現他的學識、造詣、智慧和修養。
曾國藩對於傢人、兄弟、子女的叮囑和教誨是巨細靡遺的,大到匯報傢國大事、囑托傢人“持盈保泰、盛極生虧”的哲理,小到藥方、食譜、教子習字的筆畫、筆法,無一不娓娓道來。在他的日記中,也處處閃爍著他修身、養生的智慧與謀略、處世的感悟和箴言。
《左傳》雲:“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曾國藩以他的執著、剋己、勤勉、遠見,成就瞭一生不朽的功德,他留下的文字,成為偉人毛澤東的“詠之珍藏”。蔣介石也曾說:“曾文正傢書及書禮,為任何政治傢所必讀。”梁啓超更推崇他的著作應“一日三復”。
曾國藩在傢書中曾提及成事準則:“凡人坐一事,便須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見異思遷。”這簡單樸素的一句話,也值得我們在今天甚囂塵上的名利欲望之世界中深思。
給滿分,昨天晚上定的,第二天就到啦,物流很快,東西質量很好!
評分書的內容沒的說瞭,書的印刷質量也不錯,滿意
評分有優惠,很實惠哦。一直喜歡的書。
評分包裝很結實,物流很快。書的質量也很好,中間還有一本贈送的《冰鑒》真心不錯,滿分。
評分你之所以看不見黑暗,是因為有無數勇敢的人把黑暗擋在瞭你看不見的地方
評分11活動買的,真的很便宜
評分剛買迴來的 包裝非常精美
評分搞活動時入手,學習學習,謝謝京東
評分感覺還是不錯的,東西還可以~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