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与人生(第2卷)

西方哲学与人生(第2卷)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5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傅佩荣 著

下载链接在页面底部
下载链接1
下载链接2
下载链接3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5-02-18

图书介绍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ISBN:9787506061636
版次:1
商品编码:11261398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17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编辑推荐

  西方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主导着世界潮流,而真正要深入认识西方文化,就不能绕过居于其核心地位的西方哲学。哲学与宗教深入西方人生活与思想之中,品读西方哲学也就是品味西方心灵。

内容简介

  《西方哲学与人生》(第2卷)》共介绍了包括卢梭、席勒、柏格森、德日进、斯宾诺莎、康德、黑格尔、雅斯贝尔斯、克尔凯郭尔、马塞尔、海德格尔、加缪等十二位西方哲学大家。作者将哲学家归类融合,划为自然的魅力、理性的庄严、自我的意义三大部分,由大哲学家的思想、时代背景介绍起,兼有学术的细致品评及深入浅出的人物经历叙述。读起来犹如亲自聆听傅教授循循善诱的精彩讲解。

作者简介

  傅佩荣,1951年生,祖籍上海。毕业于台湾辅仁大学哲学系,先后获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硕士和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任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兼哲学研究所所长,荷兰莱顿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客座教授。现为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

目录

总序 品味西方心灵

自然的魅力
绪论
人生的价值由自己决定——卢梭
引言
人的本性
社会契约
人生实况

人在游戏时,才完全是人——席勒
引言
审美教育
审美与游戏
人生实践
附录——《审美教育书简》内容摘要

生命的本质在于创新——柏格森
引言
突破既定思潮的框架
创造与演化
道德与宗教

人类应该自问要走向何方——德日进
引言
人的现象
神的氛围
人生取向

理性的庄严
绪论
理性之爱可以涵盖一切——斯宾诺莎
引言
在永恒的形象下观看
人生实践

道德首先被要求的是支配自己——康德
引言
纯粹理性的限制
实践理性的要求
人生实践

人是靠思想站立起来的——黑格尔
引言
凡实在的都是合理的
个人与社会
艺术·宗教·哲学

人的提升与超越——雅斯贝尔斯
引言
哲学三重任务
人的跃升
具体参与
《为何选择这四大圣哲》(译)
自我的意义
绪论
人生的道路也就是天路历程——克尔凯郭尔
引言
存在与抉择
人生三阶段
有力的影响

我与世界结婚——马塞尔
引言
从体验中诞生
哲学的基本观点
存在就是存在得更多
结论

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海德格尔
引言
存在与时间
人的真相
人的未来

我反抗,所以我们存在——加缪
引言
从荒谬感受出发
开展新视野
现代良知的代言人
《艺术家与时代》(译)
……

精彩书摘

  卢梭于1712年生于日内瓦,父亲是钟表匠。他十三岁时学习雕刻,不久放弃。后来结识迪瓦伦男爵夫人,受她的影响于十五岁时皈依天主教,四年后,他与男爵夫人又再度重逢。他们在一起的生活,日后被卢梭美化为一首田园之歌,他也在此期间,以阅读努力弥补他早期缺乏系统教育的遗憾。他在三十岁时到巴黎,翌年前往威尼斯担任新任法国大使的秘书。一年之后卢梭即因傲慢而被解职,再回到巴黎。1745年,认识了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伏尔泰(Voltaire)。1749年狄德罗(Diderot)邀请他为百科全书撰写有关音乐的文章。随后数年,卢梭专心写了几篇论文,参加角逐第戎学院的奖金,结果都因为论点不合潮流而失败。他的论点是批判文明带来的罪恶,强调人类的善良本性。
  1754年,卢梭回到日内瓦,他也随之改信了加尔文教派。这个改变并不意味任何宗教上的改变,因为正如他自己观察到的,如果他在巴黎的哲学朋友没有为他做别的事,那么他们至少是逐渐破坏了他对天主教教义任何可能的信仰。他改信新教的主要理由,是像他自己所承认的,为了再获得日内瓦的公民身份。1761年,他出版《新爱洛伊丝》,1762年出版他最著名的作品《社会契约论》与《爱弥儿》,这两本书使他必须前往瑞士避难。1766年,他与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休谟(Hume)前往英国,但是两人相处并不融洽。在此之前,卢梭苦于被害妄想症,敏感而多疑,现在则怀疑休谟与他的敌人串通,两人因而决裂。1766年他回到法国,并于1778年逝世。他的另一部名著《忏悔录》到1782年才问世。
  卢梭是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之一。西方近代的启蒙运动,是在18世纪发展起来的,主要有两方面的表现:一是消极方面,批判过去的宗教信仰,要摆脱它对人类所造成的束缚。我们可以如此理解:宗教信仰的重要性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久而久之,这种信仰使人的理性不再运作,最好少思想,只要服从就好。因此,人们容易生活在习惯之中,对于社会的种种不义,或人群间的不平等,以及不合理的现象都习以为常了。这些都是宗教促使人顺服世界现状可能产生的结果。这样的结果当然大有问题。
  所以,启蒙运动就“启蒙”一词来说,代表过去的人是蒙上眼睛、蒙上理智的,启蒙就是要把眼罩揭开。如果就外文“Enlightenment”来说,就是要照亮人类实际的生存处境,展现光明。于是,启蒙运动的重点之一,是要解脱宗教对人们的束缚。结果一路发展下来,变成反对宗教了。我们知道,宗教本身和宗教的影响或效果应该分别开来。宗教有一种很特别的领域,但是宗教的运作在现实上往往和欲望、权力结合,造成各种不理想的情况,这些是要批判的。
  然而,启蒙运动为了批判,竟然连宗教也一起排斥了,以至于发展出无神论和唯物论。当时许多哲学家的基本立场是主张:人要设法解决自己的问题,不要凡事诉诸超越的信仰,譬如,祈求神明的支持。所以,启蒙运动的第一种表现是消极的,要解除人心的束缚,尤其宗教方面所带来的约束,要尽量予以减低。
  二是积极方面。启蒙运动的思想家认为,人既然活在世界上,接受了这个世界,那么下一步就得看人自己的表现,人的责任感因而大幅增加。既然如此,那么人生的幸福何在?现在面对这个问题,就不能很单纯地把答案放在宗教信仰上了。从前我们可以说,人的幸福是死了之后可以升天堂,而现在的人生幸福呢?就在这个世界上。那么,人要如何改善这个世界呢?只有设法研究什么是好的政治制度,找出这个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制度。我们没有另外一个世界可以“逃避”或“投靠”,因此,我们只有面对现实并加以改善。那么,人有没有自由?这自由有没有限制?自由的目的何在?又该怎么运作?这一连串属于现实人生的问题,都需要重新加以讨论。讨论的结果出来了,改善后的世界真的进步了,认为世界的将来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上,而有“明天会更好”的信念,这叫作“进步主义”(Progressivism)。
  西方的启蒙运动有很多代表人物,卢梭是里面相当特别的一位,我们可以进一步看看他的思想背景。
  思想背景
  首先,启蒙运动很明显地采取了理性主义(Rationalism),亦即重视人的理性与人的责任。但是,理性主义走过头时,很容易在规划这个世界时,得到合理的结果,却忽略了人的情感成分。譬如,我们办教育时,当然要根据社会的需要来安排教育的内容,但是这样教出来的学生可能抹煞了个别差异,久而久之,在情感上的培育也会出问题。人难道可以忘记他在情感上的天性及欲望上的需要吗?所以,理性主义讲得太过火,就会觉得这个社会很容易外表化,变得非常虚伪。卢梭就明白反对这种倾向,因此和当时的启蒙运动者划清界线,壁垒分明。
  其次,启蒙运动者也开始探讨人性的本质问题。何以如此?因为,人如果有信仰,就不必为人性的本质烦恼。譬如,你信佛教,就会接受“缘起性空”,然后活在世界上不要执著就行了;如果你信基督教,就会认定人有原罪,要信耶稣才可得救。这种人性观点是接受来的,无法作经验上的考察。但是当你摆脱宗教之后,必须用理性思考,面对经验及人生作反省时,就不得不问什么是人性了。结果答案往往是:人性是一片空白。经验主义(Empiricism)就认为“人性是一张白纸”,人在出生之后看到什么,就在纸上印上什么。这样一来,人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然后教育与政治就要扮演积极的角色了。
  在这个题材上,卢梭独树一帜,认为人性本来是善良的,坏的行为是受社会的影响才造成的,如此,就把责任推向后天的发展上。但是他所谓人性本来是善的,这个善与中国儒家所讲的善并不一样。这些都是当时对人性所作的各种有趣的思考。
  卢梭的社会调适一直不大成功。虽然他有深刻的情感与执著,但是他太敏感、多疑,并且没有耐心去保持长期的友谊。他是一位哲学家,却具有高度情绪化的性格。感情与理性之间的紧张关系一直在压迫着他。他浪漫、易感、具有某种宗教的情操,同时却又是自我中心的,心理无法平衡。他曾说过:“我只有离开群众,我才会喜欢群众。”同样的道理,也许我们从远距离来观察卢梭,会比较能够欣赏他。无论如何,他是一位富于原创性的哲学家,他的著作缺乏系统,观念也未必清晰,但是在当时与在现代,都还是深具启发性的。
  ……

前言/序言


西方哲学与人生(第2卷)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西方哲学与人生(第2卷)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西方哲学与人生(第2卷)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西方哲学与人生(第2卷)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世界文学名著典藏:还乡(全译本)

评分

挺好!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

哲学的基本观点

评分

货币银行学(第2版)O

评分

¥10z.20(6.8折)

评分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

评分

读了这本书之后, [SM],超值。买书就来来京东商城。价格还比别家便宜,还免邮费不错,速度还真是快而且都是正版书。[BJTJ],买回来觉得还是非常值的。我喜欢看书,喜欢看各种各样的书,看的很杂,文学名著,流行小说都看,只要作者的文笔不是太差,总能让我从头到脚看完整本书。只不过很多时候是当成故事来看,看完了感叹一番也就丢下了。所在来这里买书是非常明智的。然而,目前社会上还有许多人被一些价值不大的东西所束缚,却自得其乐,还觉得很满足。经过几百年的探索和发展,人们对物质需求已不再迫切,但对于精神自由的需求却无端被抹杀了。总之,我认为现代人最缺乏的就是一种开阔进取,寻找最大自由的精神。 中国人讲“虚实相生,天人合一”的思想,“于空寂处见流行,于流行处见空寂”,从而获得对于“道”的体悟,“唯道集虚”。这在传统的艺术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因此中国古代的绘画,提倡“留白”、“布白”,用空白来表现丰富多彩的想象空间和广博深广的人生意味,体现了包纳万物、吞吐一切的胸襟和情怀。让我得到了一种生活情趣和审美方式,伴着笔墨的清香,细细体味,那自由孤寂的灵魂,高尚清真的人格魅力,在寻求美的道路上指引着我,让我抛弃浮躁的世俗,向美学丛林的深处迈进。合上书,闭上眼,书的余香犹存,而我脑海里浮现的,是一个“皎皎明月,仙仙白云,鸿雁高翔,缀叶如雨”的冲淡清幽境界。愿我们身边多一些主教般光明的使者,有更多人能加入到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队伍中来。社会需要这样的人,世界需要这样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我们的生活,[NRJJ]我曾经属于后一类。那时,我处于极度危险的境地。”看薛老师这些话,你能觉得这是一个真实的老师,她说的话就象是邻居唠家常那样真诚自然。对于书中她大胆、直率的言辞,我很钦佩,不是每个人都有这种胆识、思维的。她能把一件看似简单惯常的事情剖析提头头是道,透过了表象看到了它的内在根源。她有勇气把一些不同与大家都说的话写在纸上,让别人看,虽然多数人心理或许也如她所想。但凭这一点儿,就让人佩服至极。比如,她对“老师象蜡烛、春蚕”,“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这些话的评析,一针见血,道出了我们老师的共同心声。之所以造就了她感说真话,敢于抵制一切不利于学生成长和进步的制度。因为薛老师的人生信念就是:缺乏真诚、理性和趣味的日子是不值得过的。教育教学中有了平衡愉悦的心态,正确的定位和良好的策略,才能在饱满热情中,在正确策略中扶植学生向上。 薛老师在自序中写道,“我是特意捕捉了清风、乐声和野芳,录在这里,专门用于鼓励自己,就算是不定期地给自己献一小朵小花吧——真诚美丽的文字,正是心灵开出的花朵。”又一次阐述了她的人生信念——-真诚。读了全书,给我最深刻的感受也是她的真诚,我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人,一个真诚的老师。当学生的时候,老师是权威,跟老师的交往总是处于向上看的状态,学生是一定要小心翼翼的,多数情况还是听老师说的多,自己发表意见少。现在当了家长,为了孩子跟老师也没少打交道,但是一直觉得自己好多真实的想法不敢说,老师呢,说出来的也有一些让人觉得是官话套话。看了这本书,我想我们也许都错了,老师跟学生、老师跟家长,平等地真诚的交流其实并不难。工作是艰辛——往往也是孤独的。可是,于飞尘的间隙也有清风,于喧嚷的中间也有乐声,于荆棘的丛中也有野芳。我是特意捕捉了清风、乐声和野芳,录在这里,专门用于鼓励自己,就算是不定期地给自己献一朵小花吧——真诚美丽的文字,正是心灵开出的花朵。也有沉重和迷惘。但我的文字,往往略掉了疲惫、沮丧和困苦——无涉乎诚实、全面与否,这是我的选择——有意的,我将目光投在了值得的地方,心得体会

评分

很早就像买了,傅佩荣教授的中西方哲学贯通能力是最棒的。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西方哲学与人生(第2卷)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