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方法与规范:大学用书

学术研究方法与规范:大学用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清民 著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091946
版次:1
商品编码:11262581
品牌:中华书局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3-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学术研究方法与规范:大学用书》作者张清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些学生虽然有志于学,却因不懂治学之道,读书、写作事倍功半,遂于文艺学专业研究生中开设“治学之道”课程,意在授人以渔,使学生了解、掌握学术研究的基本理念、方法、规范,使志于学者有规章可循,省摸索之苦。自2004年以降,不断增益、修改,成为目前这个样子。书中所讲的理念、方法、规范,都是学术研究中的通理常则;所取例证,也都是学术研究中的公例。

目录

第一章 学术研究者必须懂得做人
一、学术研究者应先学做人
二、学术研究者应有之“心”
三、学术研究者应有的素质
四、学术研究者应有的人格
五、学术研究者应有的胸襟
六、学术研究者须知敬
七、学术研究者须有德
八、学术研究者须自我教化
第二章 学术研究应有的精神和态度
第三章 学术研究必备的基本能力
第四章 学术研究的类型与路径
第五章 学术创新的类型与途径
第六章 学术研究与专业阅读
第七章 学术研究与文献使用
第八章 学术研究的准则规范
第九章 学术研究的技术规范
第十章 学术批评的规范与要求
第十一章 学术选题与写作的节点
参考文献
附录 答弟子李昕揆问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大学生必读,推荐购买

评分

在书店看上了这本书一直想买可惜太贵又不打折,回家决定上京东看看,果然有折扣。毫不犹豫的买下了,京东速度果然非常快的,从配货到送货也很具体,快递非常好,很快收到书了。书的包装非常好,没有拆开过,非常新,可以说无论自己阅读家人阅读,收藏还是送人都特别有面子的说,特别精美;各种十分美好虽然看着书本看着相对简单,但也不遑多让,塑封都很完整封面和封底的设计、绘图都十分好画让我觉得十分细腻具有收藏价值。书的封套非常精致推荐大家购买。

评分

  本字典所谓古文字,并非仅指小篆以前的古代汉字,而是指广义的汉语古代文字,大体包括殷商甲骨文、商周金文、战国文字以及汉初有浓重篆书意味古隶体的帛书、竹简文字。在古文字,特别是战国到汉初的文字中,存在着大量的通假字。深入研究这一现象,对了解古文字材料的意义,对上古汉语史、文字学、语言学,都有重大的意义。自赵宋以来,历代学者在这一领域作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走过很多弯路,有种种教训。下面我们试图在前人的基础上,对研究古文字通假的意义、教训及应遵循的原则加以探索。

评分

  在《学术训练与学术规范》中,荣新江再次强调:“我们要有自己的‘芝加哥手册’。”令我高兴的是,他的呼吁是与实际工作相匹配的——这本书虽然标明是中国古代史研究的入门教程,但我敢肯定,它在诸多方

评分

  

评分

  那么荣新江究竟怎么做研究呢?对此我知之甚少。不过早在二十年前,季羡林先生就曾这么评价:“荣新江,最近若干年来,专根据敦煌写卷以及其他史料,治西北民族关系史和归义军史,已在国内外著名杂志上发表了一系列的论文,多有创见;英年如此,前途正未可限量。我对他所研究的范围,无多通解,不敢赞一辞。我只知道,他用力极勤,搜罗资料,巨细不遗,想在他手下漏网,难如登天。他取得这样的成绩,决非偶然。”(《归义军史研究》序,1990年) 如果读者有兴趣去读荣新江本人的著作,例如《中国中古史研究十论》、《敦煌学十八讲》、《隋唐长安:性别、记忆及其他》等书,以及他主编的《唐研究》等学术刊物,我相信,定会对他孜孜以求的学术态度印象深刻。

评分

  论说学术训练与规范,荣新江是非常合适的人选。他是中国中古史的行家,尤精隋唐。研究领域涉及中外关系史、西域史、隋唐史、敦煌学等诸多方面。他自己说平日治学,颇为庞杂,不过就我粗略的了解,其实他的历史研究脉络相当清晰。早在读研究生的时候,荣新江就意识到敦煌学将在自己的研究中居于枢纽位置。历史上的敦煌地处丝绸之路的咽喉,既是东西贸易的中心及商品中转站,也是中华文化西传的基地与西方文化东来的初染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更重要的是,敦煌保存有大量丰富而宝贵的图文材料,支撑起了一个多世纪的敦煌学研究热潮。一个有识见的学者完全可以从敦煌的“十字路口”出发,在时间与空间上延展自己的研究,荣新江早年的学术道路大抵如此。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