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知識客觀性”的追求及其與法治取嚮的抵牾
評分第六章 刑法主觀主義的“政策形成”目標及其危機
評分周光權教授的書質量有保證!
評分一、刑法主觀主義的立論基礎
評分二、刑法中令人睏惑的“主觀”與“客觀”
評分挺好的,學術性挺強的。
評分二、“知識客觀性”的追求及其與法治取嚮的抵牾
評分“主觀歸罪”是從犯罪構成主觀方麵要件解釋犯罪成立根據的,他們看到瞭犯罪、行為兩個方麵要件的地位和關係,主觀心理是支配、決定因素,身體動作、危害結果等事實,則處於被支配的從屬地位,是主觀罪過的外化,行為危害的客觀事實根源於主觀的犯罪意圖。所以,外在的行為事實隻有與同時存在的認識、意誌因素相一緻,即在故意或過失的心理態度支配下纔有意義,纔能被認定為犯罪。主觀歸罪的特點是,缺乏故意、過失的行為及結果事實不構成犯罪,如果有犯罪意圖,即使行為及結果事實無現實的危害或危險,仍具有可罰性。刑事責任承擔與否取決於行為人對自己行為及結果的認識與控製。至於是否造成現實的危害且並不重要。主觀歸罪在實踐中的錶現,是將錯誤思想或犯意錶示當作犯罪處理,或者將事前的犯意當作事中的犯意,從而導緻主觀歸罪。(注:參見趙秉誌等主編:《刑法學通論》,高等教育齣版社1993年版,第43頁。)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