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文选(套装1-3卷)》集中了邓小平在“文化大革命”以前的主要言论,反映了他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国后十七年这几个历史时期,对军事、政治、经济、党的建设等方面作出的贡献。他的这些思想、理论,是思想的组成部分,对学习研究党的历史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其中一些富有创造性的思想,对我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将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一卷
动员新兵及新兵政治工作(一九三八年一月十二日)
党与抗日民主政权(一九四一年四月十五日)
一二九师文化工作的方针任务及其努力方向(一九四一年五月)
庆祝刘伯承同志五十寿辰(一九四二年十二月十五日)
五年来对敌斗争的概略总结(一九四三年一月二十六日)
敌占区的组织工作与政策运用(一九四三年一月二十六日)
根据地建设与群众运动(一九四三年二月二十日)
太行区的经济建设(一九四三年七月二日)
在北方局党校整风动员会上的讲话(一九四三年十一月十日)
创建巩固的大别山根据地(一九四七年八月二十七日)
跃进中原的胜利形势与今后的政策策略(一九四八年四月二十五日)
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土改与整党工作的指示(一九四八年六月六日)
关于今后进入新区的几点意见(一九四八年八月二十四日)
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一九四九年三月三十一日)
打破帝国主义封锁之道(一九四九年七月十九日)
从渡江到占领上海(一九四九年八月四日)
贵州新区工作的策略(一九四九年十一月十二日)
在西南区新闻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一九五○年五月十六日)
克服目前西南党内的不良倾向(一九五○年六月六日)
关于西南少数民族问题(一九五○年七月二十一日)
在西南局城市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提纲(一九五○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全党重视做统一战线工作(一九五一年三月二十六日)
关于西南地区的土改情况和经验(一九五一年五月九日)
第二卷
军队要整顿(一九七五年一月二十五日)
全党讲大局,把国民经济搞上去(一九七五年三月五日)
当前钢铁工业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一九七五年五月二十九日)
加强党的领导,整顿党的作风(一九七五年七月四日)
军队整顿的任务(一九七五年七月十四日)
关于国防工业企业的整顿(一九七五年八月三日)
关于发展工业的几点意见(一九七五年八月十八日)
科研工作要走在前面(一九七五年九月二十六日)
各方面都要整顿(一九七五年九月二十七日、十月四日)
“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一九七七年五月二十四日)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一九七七年五月二十四日)
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思想(一九七七年七月二十一日)
关于科学和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一九七七年八月八日)
军队要把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一九七七年八月二十三日)
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问题(一九七七年九月十九日)
在中央军委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一九七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一九七八年三月十八日)
坚持按劳分配原则(一九七八年三月二十八日)
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一九七八年四月二十二日)
实现四化,永不称霸(一九七八年五月七日)
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一九七八年六月二日)
高举思想旗帜,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一九七八年九月十六日)
第三卷
党的各级监察机关的建立和健全,对于反对党内不良倾向的斗争,具有重大的意义。党的中央监察委员会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虽然还是在一九五五年三月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以后才在原有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基础上陆续成立,但是已经证明了它们的工作是有成效的。党章草案规定了党的监察机关的任务和监察委员会的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党的监察委员会应当不限于受理案件,而且要积极地检查党员遵守党的章程、党的纪律、共产主义道德和国家法律、法令的状况。为了完成这些任务,党的各级委员会必须保证各级监察机关有足够的干部力量,并且经常对于它的工作给以坚强的支持。
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整个历史表明,它是党的可靠的后备军和有力的助手。当青年团在一九四九年恢复它的组织的时候,它的名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从那时以来,青年团的团员已经发展到两千万人,在各个战线上,我们都可以看到他们的积极活动。由于社会主义改造事业和青年群众中共产主义教育事业的进展,青年团中央委员会已经决定向即将召开的青年团全国代表大会建议,把它的名称改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党中央认为这个决定是正确的。党章草案指明了党同青年团的关系,要求各级党组织密切地关怀青年团的思想工作和组织工作,领导青年团用共产主义精神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教育全体团员,注意保持青年团同广大青年群众的密切的联系,并且经常注意青年团领导骨干的选拔。青年——是我们的未来,我们的一切事业的继承者。因此,我们相信,各级党组织一定不会在执行这些任务的时候,吝惜自己的精力。
我在上面,已经把中央委员会提出的党章草案,作了一些必要的说明。中央委员会认为,党章草案对于我们党目前的状况和任务,是适合的。
中央委员会认为,党章草案在由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以后,将成为进一步提高党的质量、扩大党内民主、发扬党员的政治积极性、改善党的组织工作、加强党的团结统一和战斗力的有力武器。
像我在前面所已经说过的,党章草案同第七次大会所通过的党章,并没有根本原则上的不同,而且应当说,草案的基本精神,正是第七次大会所规定的关于党的工作的各项原理的逻辑发展。关于党的群众路线,关于党的民主集中制,关于党的团结和统一,关于提高党员的标准和保障党员的权利,所有这些,在党的第七次大会上都曾经进行深刻的讨论,作出正确的指示。由于这样,我们党从第七次大会以来,在组织工作上同在政治斗争上一样,是生气勃勃的,是蒸蒸日上的。党的组织工作,保证了党的政治任务的胜利的完成。在从第七次大会到第八次大会的十一年岁月中,我们党的组织力量是迅速地壮大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是大大地扩大和加强了,党内的生活日见活跃,党的队伍比历史上的任何时期更加团结一致,因而党的事业也就比历史上的任何时期得到更伟大的成就。
……
说实话,一开始选择这本书,更多的是出于一种好奇心,想了解一下这位在中国近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究竟是如何思考和行动的。翻开这本书,我并没有立刻被那些宏大的理论所吸引,而是被其中一些朴实而深刻的道理所打动。书中的语言并不华丽,但却字字珠玑,充满了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论述,这不仅仅是政治口号,更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思想武器。它鼓励我们打破僵化的思维模式,勇于探索新的可能性。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思考,结合当下的社会现实,去理解和消化这些思想。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中国人民在探索自身发展道路上的艰辛与不易,也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担当与远见。它不仅仅是一本政治读物,更是一部关于中国人民如何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奋斗史。
评分当我第一次接触这本书时,并没有抱有太大的期待,毕竟“文选”这个词,总会让人联想到枯燥的理论和晦涩的政治术语。然而,这本书却给了我一个惊喜。它并没有让我感到遥不可及,反而充满了生活气息和实践智慧。书中关于经济建设、科技发展、社会治理的论述,都非常接地气。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实事求是”的思想,这不仅仅是一种工作方法,更是一种人生态度。它告诫我们要从实际出发,不夸大,不虚报,脚踏实地地做事。读到这里,我常常会反思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些行为,是否真正做到了“实事求是”。书中的一些关于对外开放的论述,也让我对中国的国际地位有了更深的认识,那种开放包容的态度,是推动中国走向世界的关键。这本书也让我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正是无数普通人的努力,才成就了今天的中国。它让我觉得,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承载着推动社会进步的责任。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我并非是那种会坐下来逐字逐句去啃读理论的人,但每次闲暇翻开这本书,总能被其中蕴含的深刻智慧所吸引。它用一种非常朴实、真诚的语言,讲述着关于国家发展、人民福祉的宏大叙事。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论述,这句简单的话语,却道出了一个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将书中的思想与当下社会的变化联系起来,从中找到一些理解问题的切入点。这本书也让我看到了中国人民在面对困难时所展现出的坚韧不拔的精神,以及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人民走向富强道路上的决心和魄力。它让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肩负起自己的责任,为国家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这本书,就像一位沉默的智者,用它的存在,不断地提醒着我,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
评分拿到这套书,感觉非常有分量,不只是物理上的,更是精神上的。我并非那种经常研读政治理论的人,但这本书却让我感受到一种不同寻常的厚重感。它不像某些学术著作那样高高在上,而是以一种平等沟通的姿态,与读者进行思想的交流。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如何处理复杂社会问题的论述,那些分析问题的方式,以及提出的解决方案,都显得非常有条理和远见。它让我明白,很多事情的解决,都需要耐心和智慧,需要从全局出发,考虑各方因素。这本书也让我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发展历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看到了其中的曲折和不易,也看到了其中的成就和希望。每次翻阅,都仿佛与一位睿智的长者对话,从中获得深刻的启迪。它让我觉得,了解中国的过去,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国的现在,也才能更有信心地展望中国的未来。
评分这本书一直在我书架的显眼位置,虽然名字听起来很严肃,但每当翻开它,总能感受到一种穿越时空的智慧。我并非是党政领域的专业人士,也谈不上对政治理论有多么深厚的理解,但我一直坚信,伟人的思想往往蕴含着普适性的道理。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益友,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却深刻地阐述着国家发展的方方面面。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改革开放的论述,那种敢于突破、勇于创新的精神,在今天看来依然振聋发聩。它不仅仅是关于历史的记录,更是关于如何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经验总结。每次阅读,都能从中汲取力量,无论是面对工作中的挑战,还是生活中的困惑,都能找到一些启示。它让我明白,前进的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但只要方向正确,坚定信念,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书中的一些案例,也让我对中国几十年的变迁有了更直观的感受,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发展到如今的世界强国,其中的艰辛与辉煌,都浓缩在这字里行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