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本传真·白描花卉写生范本:百菊谱

范本传真·白描花卉写生范本:百菊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缪丽娟 绘
图书标签:
  • 花卉写生
  • 白描
  • 绘画
  • 艺术
  • 植物
  • 范本
  • 教程
  • 素描
  • 临摹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美术出版社
ISBN:9787102063713
版次:1
商品编码:11277417
包装:平装
开本:8开
出版时间:2013-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菊花有大菊、小菊两类,根据开花时间的前后又分为早菊(八、九月开花)、中菊(十月开花)、晚菊(十一月上旬开花)。它是耐寒性较强的多年生宿根花卉,历来有“秋菊傲霜”之誉。
  菊花株高30厘米-120厘米,茎直立,根部呈楔形,稍呈木质化,有叶翼,自成菊叶形。叶互生,叶片有深缺刻,叶背有绒毛,能分泌一种菊叶特有的芬芳气息。花序顶生或腋生。头状花序(篮状花序),一般边缘为舌状花,中部为筒状花,也有少数全为舌状花,多数为筒状花。花序的大小、颜色及形状变化很多。舌状花有卷曲、钩刺等,瓣形有匙瓣、平瓣、管瓣等,而管瓣又有粗管、中管、细管等区别,因此菊花呈现出千姿百态、光彩炫目、瑰丽缤纷的风姿,给人们带来了美轮美奂的享受和人淡如菊的熏陶。
  《范本传真·白描花卉写生范本:百菊谱》所绘菊花均生长于苏州,是作者数年来的写生所集。有的采撷于虎丘山麓,有的采撷于拙政园、沧浪亭,而其中绝大多数是采撷于环秀山庄、苏州农学院的苗圃。非常感谢那里的园艺师们,这里实际上展示的是他们的劳动果实。有了勤勉又得到诸多的帮助,才能有机会在这里把收获奉献给大家。

作者简介

  缪丽娟,又名缪缨,江苏宜兴人,1945年生。为江苏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毕业于苏州丝绸工学院美术系,后一直在苏州刺绣研究所创作设计室从事中国工笔花鸟画及刺绣等工艺美术创作设计工作,任新品室主任、高级工艺美术师。作品曾获“全国工艺美术金杯奖”等多个奖项。美术作品及专集在国内多家出版社出版。

内页插图

目录

1.凤凰衣
2.金背大红
3.虎啸
4.醒狮图
5.胭脂牡丹
6.太白遗风
7.帅旗
8.江村渔火
9.东风
10.紫荷
11.西施采莲
12.粉十八
13.雨水锦麟
14.杏花天
15.早红
16.太真含笑
17.紫云英
18.泥金狮子
19.白娘子
20.六郎面
21.温玉
22.墨菊
23.紫绣球
24.日本菊
25.雪青球
26.早白
27.金背荷花
28.帘飞凤影
29.金阙芙蓉
30.千秋夜光
31.金螃蟹
32.麒麟带
33.大金魁
34.寒江秋水
35.麦浪
36.酱色毛菊
37.铁屑红
38.关东大侠
39.玉手彩珠
40.玉楼人醉
41.紫燕双飞
42.麒麟角
43.金龙须
44.兰菊
45.秋菊
46.西山红日
47.早黄
48.云淡风轻
49.红云女
50.绿牡丹
51.黄松针
52.朱顶红
53.二黄
54.碧玉簪
55.玻璃绿
56.绿衣红裳
57.菠菜菊
58.绿荷
59.大黄
60.桂花托桂
61.金如意
62.豆中,绿衣裳
63.紫凤飞鸾
64.满天星
65.人面桃花
66.金碧辉煌
67.灰麒麟
68.满盘金桂
69.风衣芦花
70.大如意
71.金麟带
72.阳春白雪
73.绿云
74.金毛刺
75.彩钩珠帘
76.桃花献
77.嫩黄河
78.红衣金钩
79.墨兰霜
80.十丈珠帘
81.墨狮
82.蛋壳黄
83.碧玉钩
84.大鹏仙子
85.兰菊
86.白芍药
87.舞狮
88.绿心托桂
89.光辉
90.金鸡红翎
91.金佛光
92.粉麒麟
93.紫如意
94.懒梳妆
95.千手佛
96.飞黄腾达
97.大乔
98.醉玉环
99.金钩
100.粉牡丹

前言/序言


《百菊谱:范本传真·白描花卉写生范本》 序言 花卉,以其绚丽的色彩、婆娑的姿态,以及蕴含的丰富文化寓意,千百年来一直是艺术家们钟爱的描绘对象。在中国传统绘画中,花卉更是承载着文人雅士的情感寄托与审美追求,发展出了一套独特的表现语言和艺术体系。其中,白描作为一种纯粹以线条来勾勒形神、表现物象的技法,以其简洁、精炼、传神的特点,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占有重要地位。而菊花,作为“花中隐士”,以其凌霜傲雪、不畏寒冷的品格,更是被赋予了高洁、坚韧的象征意义,成为历代画家笔下的常客。 《百菊谱》应运而生,旨在为广大美术爱好者、学习者以及专业画家提供一套严谨、精美的白描菊花写生范本。本书并非追求华丽的色彩渲染,也非侧重于写意式的挥洒,而是回归绘画的本质——对物象形态的精准把握与线条的细腻表现。我们深知,扎实的造型基础是掌握任何绘画技法的前提,而白描正是训练造型能力、培养观察力、理解结构与体量感的最佳途径。本书以“范本传真”为核心理念,力求还原菊花最真实的姿态,从花苞初绽的含蓄,到盛开时的饱满,再到零落时的韵味,捕捉其生命周期的每一个精彩瞬间。 为何选择“百菊”?菊花的品类繁多,形态各异,其花瓣的排列、卷曲的程度、花心的疏密,乃至叶片的脉络、茎干的走势,都充满了变化与奥妙。通过呈现“百菊”的不同风貌,我们希望展现菊花的丰富多样性,激发观者从多角度、多层次去观察和理解菊花,从而提升绘画的广度和深度。每一朵菊花,都有其独特的“性格”与“神韵”,都需要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恰如其分的描绘。 本书的编写,倾注了我们对中国传统绘画精神的敬畏,以及对菊花的深厚情感。我们力求在遵循传统白描技法的同时,融入现代人的审美视角,使之既具有古典的韵味,又不失鲜活的生命力。每一幅图例,都经过反复推敲和精心绘制,力求达到形神兼备、意境深远的效果。 本书不仅是一本写生范本,更是一次对菊花品格的致敬,一次对白描艺术的探索。我们希望通过此书,能为热爱绘画的朋友们开启一扇通往精彩艺术世界的大门,让大家在描绘菊花的过程中,感悟生命的美好,体味艺术的魅力。 目录 第一部分:入门与基础 1. 白描技法浅谈:线条的语言 线条的种类与运用:粗细、虚实、曲直、刚柔 笔墨的力度与节奏:提按顿挫,落笔成形 结构的观察与表现:如何用线条勾勒出物体的骨骼与肌理 光影的暗示:利用线条的疏密和虚实来表现明暗关系 基本笔法的练习:点、线、面的结合运用 2. 菊花的形态学基础 菊花的基本结构:花托、花瓣、花心、萼片 花苞的形态:含苞待放的娇羞与饱满 盛开的花形:不同品种菊花花瓣的排列方式与变化(如:大丽菊型、莲座型、球形、芍药型等) 花心的结构:管状花与舌状花的形态差异 叶片与茎干的描绘:脉络的走向、锯齿的形态、茎干的韧性 3. 工具与材料的选择 毛笔:不同型号与毛质的羊毫、狼毫笔 墨:上等墨块与墨汁的选择与运用 纸:宣纸、毛边纸等绘画用纸的特性 砚台:墨的研磨与调墨技巧 其他辅助工具:镇纸、笔洗、毡布等 第二部分:百菊名品写生范本 (此部分将呈现百种菊花的白描写生图例,每个图例配以简要的文字说明,重点突出该品种的形态特征和绘画要点。) 第一章:奇花异卉——形态奇特的菊花 1.1 龙爪菊:细长卷曲的花瓣,如龙爪般遒劲有力。 描绘要点:花瓣的穿插、卷曲的力度和方向、整体的张力。 1.2 蜂球菊:球状的花朵,花瓣密集且向内卷曲,形似蜂巢。 描绘要点:密集花瓣的层次感、球状的体积感、细微的花瓣变化。 1.3 乒乓菊:花瓣厚实,呈半圆形,形似乒乓球。 描绘要点:花瓣的圆润感、体积的饱满度、花心与花瓣的过渡。 1.4 蜘蛛菊:花瓣细长如丝,散乱而飘逸,如蜘蛛网般。 描绘要点:线条的轻盈与飘逸、花瓣的疏密分布、整体的动感。 ... (此处省略大量菊花品种描述,以1500字为限) 第二章:雅致清韵——线条优雅的菊花 2.1 寒香菊:花型规整,花瓣匀称,香气袭人。 描绘要点:线条的流畅与匀称、花瓣的排列规律、整体的宁静感。 2.2 月影菊:花瓣舒展,略带卷曲,形态如月光洒落。 描绘要点:花瓣的舒展姿态、线条的柔美与婉约、光影的暗示。 2.3 墨菊:花色深沉,形态庄重,常呈暗紫色或近乎黑色。 描绘要点:线条的厚重感、花瓣的体积感、深沉的色彩暗示。 2.4 浅黄菊:淡雅的黄色,花瓣舒展,气质清新。 描绘要点:线条的细腻、色彩的淡雅过渡、整体的清爽感。 ... (此处省略大量菊花品种描述) 第三章:名品荟萃——经典菊花品种 3.1 广玉兰:花瓣宽大,层层叠叠,形似玉兰。 描绘要点:花瓣的厚重感、层叠的处理、花心的描绘。 3.2 铁线莲:花瓣纤细,如铁线般坚韧。 描绘要点:线条的硬朗与纤细、花瓣的结构、整体的挺拔感。 3.3 寿星桃:花瓣肥厚,呈桃形。 描绘要点:花瓣的饱满度、圆润的线条、花心的结构。 3.4 菊花中的“五大名菊”:如‘中国红’、‘帅旗’、‘锦袍’、‘金背大红’、‘黄冠’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列举) 分别突出其代表性的形态特征和描绘要点。 ... (此处省略大量菊花品种描述) 第四章:含苞与残英——菊花的生命之歌 4.1 初生花苞:含苞待放,内敛而充满希望。 描绘要点:紧实的结构、初露的花瓣尖、整体的封闭感。 4.2 半开花朵:羞涩地展露,姿态娇媚。 描绘要点:花瓣的舒展程度、花心的隐约可见、过渡的自然。 4.3 盛放之姿:饱满而热烈,展现生命力。 描绘要点:花瓣的层叠与张开、花心的丰富细节、整体的充实感。 4.4 零落之美:凋零的残英,别有一番韵味。 描绘要点:枯萎的花瓣、残存的生命力、写意的处理。 第三部分:技法深化与应用 1. 不同姿态的菊花描绘 正面、侧面、俯视、仰视等角度的观察与表现 写生与写意相结合:如何将严谨的造型与笔墨情趣融合 群菊的组合与构图:疏密有致,意境深远 2. 结合枝叶与景物的描绘 菊花枝干的穿插与表现:曲折、挺拔、飘逸 菊花叶片的勾勒:脉络、锯齿、卷曲 如何用简单的笔墨表现衬托菊花的背景,如风、雨、露珠等 3. 菊花的象征意义与文化内涵 菊花在文学、诗词中的意象 历代画家笔下的菊花风格赏析 如何在白描中融入文化情感 第四部分:创作实践与拓展 1. 临摹与创作结合的练习方法 从临摹到创作的进阶路径 如何提取范本中的元素进行二次创作 2. 个人风格的探索 如何形成自己独特的白描语言 尝试不同笔墨效果的表现 3. 作品鉴赏与交流 学习欣赏优秀的白描菊花作品 参与艺术交流,提升绘画水平 后记 《百菊谱》的完成,离不开所有参与编辑、绘制和审阅的同仁的辛勤付出,也寄托着我们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深情与热爱。我们深信,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在于不断地学习、实践与创新。愿本书能够成为您案头的良师益友,助您在白描艺术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描绘出属于您自己的精彩“百菊”画卷。 愿每一位翻阅此书的朋友,都能在笔尖的游走间,感受到菊花的生命之美,体味白描艺术的独特魅力。 《范本传真·白描花卉写生范本:百菊谱》 第一部分:基础训练与观察入门 一、白描:线条的纯粹之美 白描,是中国传统绘画中一种不着色彩,仅以墨线勾勒物象的技法。它以线条为生命,通过粗细、轻重、虚实、曲直等变化,来表现物体的形态、质感、结构乃至神韵。在《百菊谱》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回归绘画的本源,强调以严谨的观察和精准的线条来捕捉菊花的真实面貌。 线条的“七十二变”:我们不仅要掌握“点、线、面”的基本组成元素,更要理解线条的情感属性。一道飞白,可能暗示着风的吹拂;一笔粗重,则能表现花瓣的厚实。例如,描绘菊花花瓣边缘时,可以用或轻盈、或沉稳的线条来区分其是初展的娇嫩,还是盛放的饱满;花瓣与花瓣之间的穿插,则需要通过笔触的收放和转折,来清晰地呈现其空间关系。 笔墨的“呼吸”:好的白描线条,并非一成不变的“死线”,而是富有生命力的“活线”。这需要我们对笔墨的力度和节奏有着深刻的理解。提按顿挫之间的微妙变化,直接影响着线条的粗细、浓淡与力量感。例如,用笔尖轻轻带过,线条纤细而飘逸,适合表现花瓣的尖端或褶皱;而将笔锋压实,则能画出花萼的坚韧或茎干的质感。 结构是灵魂:无论多么精美的线条,如果没有正确的结构支撑,都将显得空洞无物。在描绘菊花时,我们需要仔细观察其花托的形态、花瓣的走向、以及整个花朵的比例关系。白描并非简单地“画外形”,而是通过线条来“解剖”物象,理解其内在的骨骼与肌肉。本书中的范图,力求在每一笔线条中都蕴含着对菊花结构的理解。 二、菊花的“身份证”:形态学的秘密 菊花,虽然形态万千,但其构成都有其内在的规律。掌握这些规律,是准确描绘的基础。 “五官”与“四肢”:菊花的基本结构,如同人的“五官”与“四肢”。花托(或称花心)是“面部”,由无数细小的管状花和舌状花组成,其疏密、形状是区分品种的重要特征。花瓣则是“面容”,形态各异,有纤细如丝的,有宽厚如掌的,有卷曲成各种姿态的。萼片则是“颈部”或“领口”,包裹着花苞。茎干是“身体”和“四肢”,支撑着整个花朵,其粗细、弯曲程度,都影响着整体的姿态。 从“婴儿”到“老人”:我们观察菊花,不能只看其盛放时的姿态。从初生的含苞待放,到盛开时的怒放,再到凋零时的残英,每一个生命阶段,都有其独特的魅力。花苞时,线条紧致,形态含蓄;盛开时,线条舒展,姿态饱满;而凋零时,线条则带着生命的痕迹,显露出一种别样的苍劲与美感。本书将涵盖菊花不同生命阶段的描绘。 “千人千面”的菊花:菊花的品种繁多,正是这些差异,让绘画充满乐趣。有的花瓣长而直,如‘剑菊’;有的花瓣卷曲,如‘龙爪菊’;有的花瓣密集,如‘球菊’;有的花瓣扁平,如‘盘龙菊’。我们要学会观察这些细微的差别,并在线条中表现出来。本書的“百菊谱”,正是旨在展现这些差异,让您领略菊花的多样之美。 三、好工具,事半功倍 选择合适的工具,是保证绘画效果的重要前提。 毛笔的“性格”:不同毛质、型号的毛笔,有着不同的特性。羊毫笔性较软,适合画出圆润、含蓄的线条,表现花瓣的柔软;狼毫笔性较硬,线条挺拔有力,适合表现花瓣的轮廓、叶片的筋脉。初学者可从一支兼毫笔入手,它兼具羊毫与狼毫的优点,较为灵活。 墨的“生命力”:墨的浓淡干湿,是白描中表现层次与体积的关键。上好的墨块,经过精细研磨,能产生丰富的墨色变化。墨汁则更为便捷,但要注意选择质量好的墨汁,以保证线条的沉着与力度。 纸的选择:宣纸的特性是“吸水性强,易晕染”,适合表现水墨的韵味,但也需要较好的笔墨功底。毛边纸相对“吸水性弱,易控制”,更适合初学者练习线条的勾勒。本书的范图,力求在各种纸张上都能呈现出良好的效果。 第二部分:百菊名品鉴赏与临摹 (此部分将详细列举书中包含的“百菊”品种,每个品种会配以高清的白描写生图,并附带简要的文字说明,点明其形态特征、代表性笔法以及观察要点。例如:) 1. 龙爪菊:劲节凌霜 形态特征:花瓣细长,末端卷曲,形似龙爪,极具力度感。花心通常较为紧实。 描绘要点:重点在于表现花瓣的卷曲方向和力度。线条要刚劲有力,一笔到底,避免断断续续。花瓣之间的穿插和叠加,要清晰展现其空间感。整体造型应显得挺拔而富有张力。 观察建议:仔细观察花瓣卷曲的弧度,以及花瓣尖端的形态。注意整个花朵的“向外”或“向上”的动态。 2. 乒乓菊:圆融可爱 形态特征:花朵呈球状,花瓣肥厚,呈半圆形,密集排列,形似乒乓球。 描绘要点:重点在于表现球状的体积感和花瓣的厚实感。用线条勾勒出花瓣的轮廓,并通过笔触的轻重变化,暗示其球形结构。花心部分也应细致描绘,表现其密集的管状花。 观察建议:想象花瓣是如何一层层堆叠成一个球体的。注意观察花瓣的边缘和相互挤压的部分。 3. 墨菊:幽深沉静 形态特征:花色深沉,多为暗紫色、近乎黑色,花型端庄,富有古韵。 描绘要点:线条要沉稳、厚重,体现墨色的质感。花瓣的轮廓要清晰,但内部的描绘可以更含蓄,用笔触的疏密变化来表现墨色的深浅。整体造型要显得庄重、典雅。 观察建议:体会墨菊那种“墨分五色”的视觉效果,虽然是白描,但要通过线条的力度和密度来暗示其色彩的丰富性。 (本书将依次介绍更多品种,如:‘火焰杯’、‘绿牡丹’、‘大立菊’、‘白雪球’、‘金丝皇冠’、‘粉掌’、‘锦袍’、‘帅旗’、‘中国红’等,每一款都将提供详细的描绘指南,力求涵盖菊花形态的方方面面。) 第三部分:技法进阶与创作探索 一、不同角度的“全方位”描绘 正面之美:展现花朵的完整形态,强调对称性和和谐感。 侧面之韵:表现花朵的立体感和花瓣的层次。 俯视之意:勾勒花心的繁复结构,展现花朵的“内心世界”。 仰视之姿:表现花朵的挺拔和向上生长的生命力。 二、笔墨的“情感表达” 速度与韵律:快速的线条表现动感,舒缓的线条表现静谧。 虚实相生:用虚线暗示隐藏的部分,用实线强调主体。 干湿浓淡:通过线条的干湿浓淡,营造出不同的质感和氛围。 三、组合与构图的奥秘 疏密有致:一花独放,群芳争艳,如何通过疏密安排,营造不同的视觉效果。 顾盼生姿:几朵菊花相互呼应,如同对话,赋予画面生命力。 景物衬托:简单勾勒的枝叶、背景,能够更好地烘托菊花的主题。 四、从“模仿”到“创作” 读懂范本:深入理解范本的笔法、结构和构图,掌握其精髓。 勤加练习:反复临摹,熟练掌握基本功。 大胆尝试:将范本中的元素进行组合、变形,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 后记 《百菊谱》的编纂,是一次对中国传统绘画精髓的回归,一次对菊花品格的致敬。我们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描摹工具,更能成为您在艺术道路上的引路人,激发您对绘画的热情,培养您敏锐的观察力,以及对生命之美的独特感悟。 愿您在翻阅本书,挥毫泼墨之时,能感受到线条的律动,体会笔墨的醇厚,更能从中领略到菊花那“独立寒秋”的坚韧品格,以及“东篱采菊”的淡泊情怀。 愿本书伴您一同走过一段充实而美好的艺术旅程。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从封面到内页,都散发着一种古朴典雅的韵味。拿到手中的那一刻,就能感受到纸张的质感,并非市面上那些廉价的印刷品,而是带有微微的韧性和温润的触感,仿佛承载着历史的沉淀。封面上“范本传真·白描花卉写生范本:百菊谱”几个大字,字体遒劲有力,又带着一丝书卷气,预示着里面将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我尤其喜欢它内页的排版,虽然是写生范本,但绝非简单的图文罗列。每一幅白描的菊花,都配有恰到好处的留白,让画面有了呼吸感,避免了拥挤和杂乱。作者的构图考究,疏密有致,每一笔都仿佛经过深思熟虑,勾勒出的线条粗细变化,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花瓣的层次、叶片的脉络以及茎秆的挺拔。甚至能感受到风吹过时,花枝轻摇的姿态。这种细节的处理,让整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绘画教程,更像是一件值得细细品味的艺术品。翻阅时,我仿佛置身于秋日的庭院,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菊香,眼前是形态各异、神韵毕现的百种菊花,从清晨的含苞待放到午后的盛放,再到黄昏的余韵,都被一一捕捉,定格在纸上,让人不禁赞叹作者高超的写生功力和对菊花的深厚情感。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惊喜,在于它所展现出的“变化万千”的菊花形态。我一直以为菊花的形态相对固定,但《百菊谱》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书中收录的“百菊”,绝非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包含了各种不同品种、不同生长阶段、不同姿态的菊花。有的花型饱满,层层叠叠,如同一团火焰;有的花瓣细长,卷曲舒展,似飘带飞舞;有的则含苞待放,羞涩而充满生命力;还有的花朵已经凋零,但残存的花瓣依然带着不屈的姿态。作者通过白描这种极简的艺术形式,将每一种菊花的独特之处都表现得淋漓尽致。我能感受到他观察的细致入微,捕捉的精准到位。这种“变化”的展现,极大地丰富了我对菊花的认识,也激发了我对它们不同形态的绘画兴趣。我甚至开始主动去观察身边的菊花,尝试用书中的技法去表现它们。这本书让我明白,即使是最熟悉的植物,也蕴含着无穷的魅力,等待我们去发现和描绘。

评分

《百菊谱》作为一本写生范本,其最大的优点之一在于其“高度概括”的能力。白描,要求作者在有限的笔墨中,将物体的特征提炼出来,进行最精炼的表达。而这本书中的每一幅作品,都做到了这一点。作者并没有将所有的细节都事无巨细地描绘出来,而是抓住了菊花最核心的特征,用最简洁、最有效的线条将其表现出来。例如,对于繁复的花瓣,他会选取关键的几笔来暗示其层次和卷曲;对于密集的叶片,他会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表现其疏密和层次感。这种“概括”的能力,对于学习者来说,是非常宝贵的。它教会我们如何在复杂的自然形态中,找到最关键的元素,并用最恰当的方式将其表现出来。这本书让我明白,绘画并非是简单的“复制”,而是“提炼”和“创造”的过程。通过对这些高度概括的白描作品的学习,我能够更好地掌握写生的精髓,并将这种能力迁移到其他物体的绘画中去。

评分

这本书的绘画技法解析,可以说是直击要害,直抒胸臆,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我一直觉得白描写生,看似简单,实则最考验基本功。而《百菊谱》在这方面做得极其到位。它并非泛泛地讲解“如何下笔”,而是深入到每一个细节的刻画。比如,对于菊花花瓣的卷曲、层叠,书中就详细示范了如何运用不同的线条力度和走向来表现其体积感和轻盈感。我特别留意了关于“暗部”的处理,作者通过巧妙的虚实结合,用细密的线条或墨色的浓淡来暗示背光的花瓣,既不破坏白描的纯粹性,又能有力地塑造形体,这一点对我启发很大。还有对叶片的勾勒,不仅仅是简单的轮廓线,而是包含了叶脉的生长方向、边缘的锯齿状特点,甚至连叶片上可能出现的细微褶皱,都一一有所体现。作者还提到了用笔的“提按顿挫”,虽然只是寥寥几语,但结合画面,我能体会到他笔尖在纸上游走时的微妙变化,如何通过运笔的速度和角度来营造出不同的质感,例如花瓣的柔滑、茎秆的硬朗。这本书的讲解,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手把手地教导你,每一个知识点都经过提炼,可以直接应用于实践,让我这个初学者也感觉跃跃欲试,蠢蠢欲动。

评分

《百菊谱》在传达绘画技法的同时,也巧妙地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菊花的理解和情感。菊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洁、隐逸、坚韧不拔的精神,这一点在书中的白描作品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作者笔下的菊花,虽然形态各异,但都带着一种清高脱俗的气质,即使是经历风雨,也依然挺立。这种“精神”层面的传递,是许多单纯的技术教程所不具备的。我仿佛能透过这些线条,感受到作者对菊花的喜爱,以及他对这种精神内涵的认同。在临摹的过程中,我不仅是在学习绘画技巧,更是在潜移默化地接受一种文化熏陶。这种将技术与文化融为一体的教学方式,使得这本书的学习过程更加有趣和有意义。它不仅仅是一本绘画工具书,更是一本能够滋养心灵、提升审美情趣的读物,让我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评分

从收藏价值的角度来看,《百菊谱》绝对算得上是一本值得收入书柜的佳作。它的装帧精美,用纸考究,印刷清晰,完全可以作为一本艺术画册来欣赏。更重要的是,它所包含的丰富内容,使其具有了极高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能够拥有一本这样精心制作、内容扎实的书,实属难得。我曾浏览过不少类似的绘画范本,但很多都显得过于商业化,缺乏深度和艺术性。《百菊谱》则不同,它透露出作者对绘画艺术的真诚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每一幅白描都凝聚着作者的心血,不仅仅是技术的展现,更是对菊花这种植物的深刻体悟。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本书的价值会愈发凸显。它不仅可以作为绘画初学者的学习资料,也可以作为资深画家的参考和灵感来源。甚至对于不画画的人来说,单单是欣赏这些精美的白描作品,也是一种美的享受,一种对自然之美的重新发现。

评分

这本书的“白描”表现形式,对于我这样想要深入理解物象“骨骼”的学习者来说,是极具价值的。白描,去除了色彩的干扰,直接展现了物体的基本形态和结构。在《百菊谱》中,我可以看到作者如何通过对线条的精确控制,来表现菊花的轮廓、纹理、以及各部分的连接关系。比如,花瓣的厚度,是如何通过重叠线条和墨色深浅来暗示的;叶片的舒展,是如何通过流畅而富有弹性的线条来勾勒的。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线条不仅仅是用来“画出样子”,更是用来“塑造形体”和“传递质感”的。我尤其欣赏书中对菊花茎秆的处理,那种挺拔、略带扭曲的姿态,通过简洁而有力的线条得到了完美的呈现。这种对“骨骼”的强调,让我的绘画学习,不再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开始关注物体的内在结构,这对于我今后的绘画创作,无疑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

作为一个对传统花鸟画情有独钟的爱好者,我发现《百菊谱》所呈现的“范本传真”理念,让我眼前一亮。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写生图集,更是一种对古代绘画传统的致敬和传承。书中的每一幅白描,都带着一种古典的气韵,仿佛是穿越了时空的限制,直接从古人的画案上搬了下来。我能感受到作者在临摹和学习过程中,对原作神韵的把握,那种对线条的理解,对墨色的运用,都透露出深厚的功底。他并没有刻意去模仿某一个朝代的风格,而是从中汲取精华,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解。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很多临摹范本,往往流于形式,失去了原作的灵魂。《百菊谱》的可贵之处在于,它在“传真”的基础上,又加入了“写生”的元素,也就是说,它不是死板的复制,而是活态的继承。作者通过对百种菊花的细致观察和白描再现,展现了菊花在不同生长阶段、不同姿态下的生命力。这种“传真”与“写生”的结合,让这本书既有学术价值,又有实践指导意义,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去。

评分

从读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实用性是毋庸置疑的。它就像一本可以随时翻阅的“工具箱”,当你需要画菊花,或者对菊花的某个局部感到困惑时,都可以立刻找到答案。我尤其喜欢书中的“分门别类”的呈现方式,虽然书名是“百菊谱”,但作者似乎是将菊花按照一定的特征进行了划分,例如,有的章节可能侧重表现盛放的花朵,有的可能侧重描绘含苞待放的状态,还有的则聚焦于菊花的叶片和枝干。这样的编排,使得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我试着临摹了几幅,发现书中的线条非常清晰,即使是细小的笔触,也能够准确地捕捉到,而且墨色的浓淡变化也十分明显,方便读者去理解墨色的层次感。更重要的是,这本书提供了大量的“范本”,而不仅仅是理论讲解。这意味着,你完全可以跳过枯燥的理论,直接从画面中学习。对于我这样更倾向于“看图说话”的学习者来说,这无疑大大降低了学习门槛。我甚至可以打印出其中的几幅,进行反复的临摹和练习,直到熟练掌握。

评分

这本书所捕捉到的菊花的“神韵”,是让我最为着迷的部分。白描,顾名思义,是以线条为主,但好的白描并非仅仅是勾勒出物体的轮廓,更重要的是要表现出物体的内在生命力和气质。《百菊谱》在这方面做得极其出色。我看到那些被描绘出来的菊花,有的傲然挺立,有的低垂含羞,有的繁盛如锦,有的疏朗清雅,仿佛都能听到它们在秋风中低语。作者通过线条的粗细、虚实、刚柔,将菊花的形态、质感、甚至是它们所处的“心情”都一一呈现出来。例如,表现花瓣的轻柔,他会用纤细流畅的线条,并注意线条的顿挫感;而描绘茎秆的挺拔,则会运用更加果断、有力道的笔触。我特别喜欢书中对菊花叶片的刻画,那些细密的脉络,起伏的边缘,都充满了生命力,让人感觉仿佛能触摸到真实的叶片。这种对“神韵”的追求,是区别于一般绘画教程的关键所在。它不是简单地教你“画得像”,而是教你“画得有灵魂”,这对于想要提升绘画境界的读者来说,是弥足珍贵的。

评分

书不错,物流很快

评分

书不错,物流很快

评分

书很实用,好

评分

还可以 就是太大了 封皮破损严重 都烂了 内置页面无损

评分

还可以 就是太大了 封皮破损严重 都烂了 内置页面无损

评分

书很实用,好

评分

书不错,物流很快

评分

书很实用,好

评分

书不错,物流很快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