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汉“海权论”三部曲: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年)(附亚洲问题)

马汉“海权论”三部曲: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年)(附亚洲问题)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艾尔弗雷德·塞耶·马汉 著,李少彦,董绍峰,徐朵 等 译
图书标签:
  • 海权论
  • 马汉
  • 历史
  • 军事
  • 战略
  • 海军
  • 地缘政治
  • 国际关系
  • 17-18世纪
  • 亚洲问题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海洋出版社
ISBN:9787502785666
版次:1
商品编码:11285003
包装:平装
丛书名: 马汉"海权论"三部曲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5-01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马汉“海权论”三部曲: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年)》出版于1890年,是马汉“海权论”的一部经典著作。全书通过对1660年帆船时代到1783年美国革命结束期间,欧洲、美国通史中发生的一系列海上事件以及特定时期海军政策、战略以及战术等问题的分析,透彻地阐述了海权对历史进程产生巨大影响的思想。这是马汉海权论著作中极具代表性的一部。
  《马汉“海权论”三部曲: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年)》还收入马汉于1900年前后发表在《哈泼斯新月刊》和《北美评论》上文章的集成《亚洲问题》,书中清晰可见其海权思想。

作者简介

    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Alfred Thayer Mahan,1840-1914年),美国历史上最著名、最有影响的海军战略理论家和历史学家.被美国史学界称为“海权论的思想家”、“带领美国海军进入20世纪的有先见之明的天才”.马汉“海权论”思想,将控制海洋提高到国家兴衰的最高战略层面,认为海权与国家兴衰休戚与共,并提出“海权包括凭借海洋或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 

目录

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年)

亚洲问题

《海权对世界格局的重塑:一部关于力量、贸易与战略的史诗》(1660-1783) 在一系列波澜壮阔的历史变革中,海洋始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既是文明交流的动脉,也是国家崛起的沃土。本书将带领读者穿越十八世纪,深入探究这一关键时期,世界是如何被海权的力量所塑造,并最终走向现代国际秩序的雏形。我们并非聚焦于单一学者的著作,而是从更宏观的视角,勾勒出海权在这段动荡岁月里,如何深刻地影响了国家的兴衰、帝国的扩张、经济的繁荣以及地缘政治的格局。 第一章:帝国野心的海洋竞赛(1660-1715) 十八世纪初,欧洲列强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而这场竞争的核心,毫无疑问是海洋霸权的争夺。在路易十四治下的法国,强大的海军力量是其称霸欧洲的基石。从建造庞大的战舰到培养精锐的水手,法国倾注了巨额资源,试图建立一支无敌舰队,以挑战英国在地中海和英吉利海峡的控制权。与此同时,新崛起的普鲁士,尽管国土狭小,却也开始认识到海洋力量的重要性,通过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为日后在欧洲舞台上的崛起埋下伏笔。 而远在东方,清朝的中国正经历着康乾盛世的辉煌。然而,尽管拥有广袤的疆域和繁荣的经济,中国在海洋战略上的短视,使其逐渐错失了与西方世界进行平等交流和竞争的机会。西方列强,特别是英国,通过其强大的海军力量,逐步渗透并控制了中国的沿海贸易,为日后西方对华政策的形成埋下了伏笔。我们将细致剖析这一时期各主要海洋力量的战略部署,从海军的规模、战术的演变,到海军建设背后的经济与政治考量,展现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海洋博弈。 第二章:贸易路线上的烽烟(1715-1763) 经济的繁荣离不开畅通的贸易路线,而海洋,正是这些生命线的承载者。本书将深入探讨,在这段时期,世界贸易格局如何因海权而发生巨变。英国东印度公司,凭借其强大的海军护航,几乎垄断了与亚洲的香料、丝绸和茶叶贸易。这种贸易不仅仅是财富的积累,更是文化交流与政治影响力的扩张。公司在印度的殖民统治,便是海权支撑下商业帝国崛起的最佳例证。 同时,我们也将审视法国、荷兰和西班牙等国家在争夺全球贸易制海权上的努力。从加勒比海的蔗糖种植园到印度洋的香料群岛,每一次殖民地的建立和巩固,都离不开海军的强大支持。北美洲的独立战争,其深层原因之一便是殖民地人民对英国海军在贸易控制上的不满。我们将分析这些贸易争端如何演变成武装冲突,以及海军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此外,奴隶贸易作为十八世纪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与海权紧密相连。奴隶船队在北大西洋的航行,是当时海洋力量最残酷的体现之一。 第三章:殖民帝国的扩张与衰落(1763-1783) 到了十八世纪下半叶,海权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实力的核心指标。强大的海军不仅是贸易的保护者,更是海外领土扩张的工具。英国,作为当时的海上霸主,其殖民帝国遍布全球。从北美洲的十三块殖民地到印度的广阔土地,英国通过其海军优势,成功地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然而,帝国并非永恒,扩张的代价也日益显现。 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便是海权失衡引发的直接后果。英国海军的封锁和对殖民地的军事干预,最终未能阻止十三块殖民地的联合反抗。法国在战争中的介入,尽管在一定程度上牵制了英国海军,却也加剧了自身的财政危机。我们将深入分析这一历史事件背后,海权因素是如何作用的。海军的部署、战术的运用、海上补给线的维持,都直接影响着战争的进程和结果。 与此同时,其他欧洲列强也在努力巩固和扩张自己的海外势力。俄国在黑海地区的崛起,通过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对奥斯曼帝国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而瑞典和丹麦等北欧国家,也试图在波罗的海地区建立自己的海上影响力。本书将详细梳理这一时期,世界范围内殖民帝国的兴衰演变,揭示海权在其中所扮演的决定性角色。 第四章:技术革新与战略演进 海权并非静止不变的概念,它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演进。在十八世纪,造船技术的进步,例如更坚固的船体材料、更高效的帆装设计,以及火炮技术的改进,都极大地提升了海军的作战能力。蒸汽机的早期应用,虽然在这个时期尚未普及,但已经预示着未来海战的变革方向。 本书还将探讨,军事战略家们如何根据海权的变化,调整其国家战略。海军的组织架构、训练方法、兵种配置,以及如何与陆军协同作战,都是研究的重点。例如,如何利用海军进行封锁、登陆作战,以及如何在新大陆建立海军基地,都成为了国家战略家们必须思考的问题。我们将呈现这一时期,各国在海军战略上的创新与突破,以及这些创新如何塑造了未来的战争形态。 第五章:海洋视野下的亚洲变局 将目光投向亚洲,海权的影响同样深远。随着欧洲列强在海洋上的优势日益凸显,他们开始利用海军力量,迫使亚洲各国开放贸易,并逐步介入其内政。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与东南亚地区日益增长的欧洲海权影响力形成了鲜明对比。泰国(暹罗)在夹缝中求生存,通过灵活的外交策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被殖民的命运。 日本的德川幕府,虽然也实行锁国政策,但其对海上力量的认识,与西方国家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们更侧重于内海防御,而未能积极发展远洋海军,这为后来西方列强的入侵埋下了隐患。印度次大陆,则成为了欧洲海权争夺的焦点。英国东印度公司,凭借其海军的压倒性优势,逐步击败了法国、荷兰等竞争对手,并最终统治了整个印度。我们将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审视海洋力量如何改变了亚洲的政治版图、经济结构以及文化交流。 结论:海洋的永恒力量 《海权对世界格局的重塑:一部关于力量、贸易与战略的史诗》(1660-1783)并非一部简单的历史叙事,它是一次深刻的探索,旨在揭示海洋力量在塑造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关键作用。从帝国的兴衰到经济的繁荣,从战争的胜负到文化的交流,海权始终如影随形。本书希望通过对这一关键历史时期的深入分析,为读者提供一个理解全球历史演变的独特视角,并思考海洋力量在当今世界格局中的持续影响。它将带领您走进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感受海洋的无尽魅力,以及它如何铸就了我们今天所知的世界。

用户评价

评分

这部巨著的问世,对于我这个对历史和地缘政治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来说,无疑是一场及时雨。翻开它,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全新认知的大门。作者以其深邃的洞察力,将宏大的历史叙事与精密的战略分析巧妙地结合起来,勾勒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海权演变图景。我尤其为作者对不同历史时期海洋力量对比的详尽梳理所折服,从早期列强的崛起,到殖民时代的扩张,再到近代海军的发展,每一个阶段的脉络都清晰可见,仿佛亲身经历一般。书中的案例分析更是引人入胜,那些叱咤风云的战役,那些改变世界格局的海上博弈,在作者的笔下栩栩如生,让人不禁为之动容。更令我惊喜的是,作者并没有仅仅局限于西方的视角,而是将目光投向了亚洲,对这片古老大陆在海权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深刻的探讨,这无疑为我们理解当今世界的多极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历史纵深。读这本书,我不仅是在阅读历史,更是在学习一种思考世界的方式,一种理解国家兴衰、文明碰撞的独特视角。

评分

在我翻阅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亲历着大国的崛起与衰落,感受着海洋的神秘与力量。作者以其渊博的学识和卓越的叙事能力,将那些冰冷的史实转化为引人入胜的故事。我被书中对英国海军崛起的细致描绘所吸引,从早期的海军建设,到特拉法加海战的辉煌,再到其全球贸易网络的建立,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智慧与勇气。同时,我也对那些曾经辉煌一时,却最终在海洋争霸中失利的国家,如西班牙和荷兰,他们的历史轨迹进行了深入的反思。书中的分析并不局限于军事层面,而是深入探讨了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因素如何共同塑造了一个国家的海洋实力。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作者将目光投向了亚洲,对该地区在海权发展中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进行了剖析,这为我理解不同文明之间的互动和碰撞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海洋不仅仅是地理上的存在,更是决定一个国家命运的关键因素。

评分

这套书的内容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震撼。我过去对海权的概念一直停留在比较模糊的认知层面,以为它仅仅是指拥有强大的海军。然而,通过阅读,我才意识到海权远不止于此,它是一个涉及经济、地理、政治、外交乃至文化等诸多要素的综合性概念。作者以一种极其宏观的视角,将历史的长河分解成一个个关键的时期,然后逐一分析在这些时期里,哪些国家凭借对海洋的控制而获得了优势,又有哪些国家因为忽视海洋而走向衰落。这种对比鲜明的叙述方式,极大地加深了我对海权论核心观点的理解。书中的案例涵盖了从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末期的欧洲主要海权国家,例如英国、荷兰、法国等,它们在争夺海上霸权的斗争中,各自的策略和命运都得到了生动的展现。尤其是作者对亚洲问题的附加分析,更是让我耳目一新,它打破了我过去固有的思维模式,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更加多元化的历史图景。总的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历史解读框架,让我能够以更深刻的视角去审视过去和现在。

评分

作为一个业余历史爱好者,我一直对那些能够深刻影响世界走向的理论充满好奇,而马汉的“海权论”无疑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之一。这本书的翻译和出版,让我得以有机会近距离地接触这位伟大的战略思想家。读完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其逻辑的严谨性和观点的深刻性。作者通过对历史事实的细致考察,构建起了一个完整的海权理论体系,论证了海洋对于国家力量、经济发展和全球影响力的决定性作用。书中对于地理因素、技术进步、政治制度以及军事组织如何共同作用于海权的分析,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分析历史事件时所表现出的客观态度,他既肯定了海权的重要性,也指出了其局限性和潜在的危险。此外,书中对亚洲地区历史的关注,也让我在阅读过程中收获了许多意想不到的知识,这让我意识到,要理解全球范围内的历史进程,就不能忽视这片广袤而充满活力的土地。总而言之,这是一部值得反复品读的经典之作,它不仅能够拓展我的历史视野,更能激发我对国家战略和国际关系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评分

说实话,我一开始对这本书的期待并不高,觉得它可能是一本枯燥的学术专著。然而,当我真正沉浸其中后,我才发现自己大错特错了。这本书所展现出的思想深度和历史广度,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作者对于“海权”这一概念的定义和阐释,不仅仅是对军事力量的推崇,更是对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全方位考察。我尤其惊叹于作者对于历史细节的掌握,他能够从繁杂的历史事件中提炼出关键的脉络,并将其有机地串联起来,形成一个 coherent 的理论体系。书中对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末期,欧洲主要大国围绕海洋控制权的激烈角逐进行了详尽的描述,这些描述既有宏观的战略分析,也有微观的战役细节,读来令人大呼过瘾。更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书中对亚洲问题的探讨,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理解这段历史。过去我总是习惯于将历史的焦点放在西方,而这本书则让我意识到,亚洲在这场全球性的海洋博弈中同样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总而言之,这是一部能够深刻改变一个人认知方式的杰作。

评分

送货速度快

评分

送货速度快

评分

您只能对在180天内该用户名下购买的商品进行评价,0元商品可以评价但不赠送京豆;

评分

原本以为要到第二天才能收到书,没想到当天晚上就到了。快递小哥也挺辛苦的,在这儿要为他点个赞!京东的物流效率也挺靠谱的,再赞一个!图书质量很好,看着挺舒服的。美中不足的是书的封皮有点弯折,出版说明上还有个脚印。。。希望京东能改进的更好。好了,言归正传。《海权论》是政治地理学的重要著作,对世界各国都产生了深远影响。美国更是以海权立国,终成世界一极。同样,我国是海陆兼备的国家,陆权与海权同样重要。我国要建设海洋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离不开海洋。推荐大家都读一读,是一部好书。

评分

译文不够完美,有待提高。

评分

很好很经典的书,很喜欢

评分

海权论,很哈LED一本书

评分

有些书还是需要珍藏起来的

评分

女人三护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