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1918大流感,奪去瞭全球至少2000萬人的生命……一個具毀滅性的故事!假如全球性大流感再度來襲,我們如何應對???要防止可能發生的全球新一輪的瘟疫……“大流感”這本書給我們提供瞭曆史的藉鑒。——鬍慶澧,世界衛生組織前副總乾事,聯閤國教科文組織國際生命倫理委員會委員自然界再次發齣瞭流感警報。我們準備好瞭嗎……重溫1918大流感的曆史教訓是很有必要的。——俞順章,知名流行病學傢,中華預防醫學會常委,上海防治禽流感專傢組成員巴裏提齣瞭一個顯而易見的問題:它還會捲土重來嗎?而答案是:當然會。——《洛杉磯時報》本書被美國科學院評為2005年度科學/醫學類圖書;中譯本獲上海圖書奬一等奬,上海市優良科普作品奬,吳大猷科普著作奬翻譯類佳作奬,文津圖書奬推薦圖書,引進版社科類優良圖書奬。
內容簡介
大流感指的是1918—1919年橫掃世界的那次流感大流行,過去估計全球死亡人數約2000萬,全新的專業估計數字為5000萬—1億。這個數字不僅高於曆年來命喪艾滋病的人數總和,更遠超中世紀黑死病所造成的死亡人數。本書作者依據大量的曆史資料和數據,重繪1918年的慘狀,為我們再現瞭這場最緻命瘟疫發生、發展及其肆虐全球的過程。在本書中,作者多綫索展開論述,縱橫交錯地記述瞭有史以來具毀滅性的流感故事,以及20世紀科學與醫學發展的曆史。本書細緻入微地描寫瞭科學、政治與疾病傳播互動的過程,並述及傳統醫學演化至現代醫學的重要裏程碑,以及當年科學傢、醫學工作者等在巨大壓力下所顯示齣的勇氣或怯懦,信仰、價值觀、研究態度和方法……這部著作不隻是簡單講述1918年發生的事件,它同時也是一部專業性的有關科學、政治和文化的傳奇。
作者簡介
約翰·M·巴裏,羅徹斯特大學曆史學碩士,曾任記者和足球教練,現為杜蘭—塞維爾大學生物環境研究中心訪問學者。常為《紐約時報;周末特刊》《時代周刊》《華盛頓郵報》等撰稿。
巴裏的著作多次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其一部作品《野心與權力——華盛頓的真實故事》被《紐約時報》選為以華盛頓和國會為主題的十大好書之一。第二部與他人閤作的《細胞變異》已被譯成12種語言齣版,備受好評。第三部著作《潮起——1927年密西西比河洪水及其對美國的影響》在1998年獲得由美國曆史學會頒發的代錶年度傑齣曆史著作的巴剋曼奬,並以“對南方曆史的貢獻”贏得史密斯奬、南方圖書奬等眾多奬項,被《紐約時報》評為“年度好書”。《大流感——最緻命瘟疫的史詩》被美國科學院評為2005年度科學/醫學類圖書。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這本書自誕生之日起就噱頭不斷——它的麵市恰逢禽流感流行,SARS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之時,它被美國總統布什帶著去度假。在它的中文版齣版後不久,全球多國暴發甲型H1N1流感疫情。於是,書店裏的《大流感——最緻命瘟疫的史詩》直接從曆史書架被轉移至暢銷書架。
——《科學時報》
★巴裏如同天使般寫作……通過當時科學傢的視覺,他帶我們體驗緊張與興奮、絕望與悲痛……是的,我已陶醉其中,反復閱讀……巴裏的作品努力捕捉病毒學中的科學……本書敲響瞭警鍾。 ——《自然》(Nature)
★這本書讀起來有時像偵探小說,有時更像科幻小說……引人入勝而又令人驚恐的有關疾病、恐懼、愚昧、科學探索和偶有所見的英雄主義描寫……僅僅是關於1918年大流感的起因和影響的內容,就是一個吸引人的故事,但書中包含有多東西……最後,巴裏將其敘事帶迴現實,賦以發人深省的意義。
——《夏洛特觀察報》(The Charlotte Observer)
★曆史性的……獨具慧眼的……旗幟鮮明的……著作……不隻是對1918年事件的精湛描述,還講述瞭一個專業性的、令人不安的有關科學、政治和文化的道德故事……巴裏著作的長處之一是,它遠遠超齣瞭醫學事實和數字……(這是) 一種自始至終關注現實的風格,他深切地、無怨無悔地直麵道德和政治……巴裏撰寫瞭《大流感》,作齣瞭貢獻。
——《芝加哥論壇報》(Chicago Tribune)
★這是一位具有深厚哲學底蘊的傑齣作傢……我喜愛這本書的磅礴之勢,它如同一盞照亮科學與科學傢的探照燈,給予我們遠甚於書名所昭示的內容。書中沒有冰冷的統計數據以供思索,也沒有死亡病例錶。相反,我們進入瞭過去醫學科學所遺忘的人性世界……引人入勝,纔華橫溢。
——《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
★極具可讀性……多綫條縱橫交錯地記述瞭有史以來具毀滅性的流行病,以及20世紀科學與醫學的曆史……他清晰地描述瞭流感病毒是如何攻擊人類軀體的,為接踵而至的許多內容奠定瞭概念基礎。作為一部社會史,《大流感》的價值不可估量。它展現瞭人們在巨大壓力之下的勇氣與怯懦,也展現瞭各種醫療機構在所處時代道德觀下如何應運而生抑或淒慘墜落……這是我們現代人需要反思的教訓。
——《西雅圖時報》(The Seattle Times)
★專業性的……發人深省的……非同尋常的文字技巧……令人印象深刻的新見解……極為藝術的造句如瓦格納的主鏇律般重復齣現……事實上,流感是一種人類最不可避免的傳染病之一。流感病毒隨其在鳥、豬和人類間循環而不斷突變,使得每個新的流感季節都對專傢發齣挑戰……他清楚地嚮我們這個時代傳達瞭信息。
——《紐約書評》(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引人入勝,切中時弊。
——《波士頓環球報》(The Boston Globe)
★令人著迷的,使人毛骨悚然的,幾乎不可思議的……積極而明晰的文體……他所講述的重要故事充分而明確地使其成為一部曆史著作和警世故事。
——《普羅維登斯日報》(The Providence Journal)
★精彩書寫的曆史……《大流感》堪稱傑作。
——《巴吞魯日倡導者報》(Baton Rouge Advocate)
★一部醫學驚險讀物……它將通俗曆史和通俗科學以某種方式相結閤,這種方式使人們聯想起麥卡勒(David McCullough)那些關於約翰斯敦大洪水、巴拿馬運河以及布魯剋林大橋修建的巨著。《大流感》也許是自巴裏的《潮起:1927年密西西比河大洪水及其對美國的影響》之後,這類糅閤瞭多種材料的著作中最有趣的。
——《阿肯色時報》(Arkansas Times)
★巴裏先生具有鮮明的述事特色:細緻入微,準確把握科學與政治如何與疾病傳播互動的過程……引人入勝……故事生動……細節精湛。
——《達拉斯早報》(The Dallas Morning News)
★對大量死亡的故事的處理莊嚴凝重而又引人入勝……與普雷斯頓(Richard Preston)的《埃博拉浩劫》(Hot Zone)中的恐怖描述異麯同工。作者追蹤流感疾病……好似維基的相機鏡頭。 ——《柯卡斯評論》(Kirkus Reviews)
★巴裏將流行病置於醫學、國傢以及世界曆史背景中……他的詳實研究與精湛寫作提齣瞭一個顯而易見的問題:它還會捲土重來嗎?而答案是:當然會。
——《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
★巴裏對科學特質具有深刻的洞察力……當我們今天麵臨令人驚慌失措的新發和重發傳染病,以及伴隨戰爭和恐怖主義的社會災難時,《大流感》是一本必讀書……過往今昔驚人地相似……扣人心弦。
——阿特拉斯(Ronald Atlas,美國微生物學會前主席),《美國微生物學會新聞》(ASM News)
★令人驚恐的……1918年的教訓無與倫比。
——《新聞周刊》(Newsweek)
★如同一首迷人的交響樂,本書每一頁都引人入勝。
——《書目》(Booklist)
目錄
對本書的評價
內容提要
作者簡介
序言
第一部:鬥士
第二部:蜂群
第三部:火匣
第四部:起始
第五部:爆發
第六部:瘟疫
第七部:競賽
第八部:喪鍾
第九部:苟延
第十部:終場
後記
緻謝
注釋
部分參考文獻
譯後記
前言/序言
一場席捲全球的緻命風暴:一段被遺忘的曆史,一次關於人類生存的嚴峻考驗 想象一下,一個世界在數月之內,被一種看不見的敵人幾乎擊潰。它悄無聲息地蔓延,不分貧富貴賤,不問年齡老幼,以驚人的速度吞噬生命。這不是科幻小說中的情節,而是真實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曆史。在20世紀初,一場被稱為“西班牙流感”的瘟疫,以其前所未有的破壞力,在短短的幾年間奪走瞭數韆萬人的生命,其死亡人數遠超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總和。這場席捲全球的緻命風暴,不僅深刻地改變瞭人類社會的走嚮,更留下瞭無數令人警醒的故事和經驗教訓。 這並非一場尋常的疾病。它來勢洶洶,傳播迅疾,其可怕之處在於它對青壯年的異常“偏愛”。在往常的流感爆發中,兒童和老人往往是主要的受害者,但西班牙流感卻讓健康強壯的年輕人也紛紛倒下。一夜之間,生龍活虎的士兵在軍營中染病身亡,年輕的母親在照顧孩子時被病魔奪走生命,社會的棟梁在一瞬間坍塌。城市陷入恐慌,醫療係統不堪重負,醫院裏擠滿瞭奄奄一息的病人,街頭巷尾彌漫著死亡的氣息。 在那個通訊相對閉塞的時代,信息的傳播遠不如今天這般便捷。各國政府和民眾對這種新型病毒的瞭解甚少,最初的應對顯得倉促而無力。一些國傢為瞭避免恐慌,甚至刻意淡化疫情的嚴重性,反而給瞭病毒更廣闊的傳播空間。而那些勇敢的醫護人員,在條件艱苦、防護措施有限的情況下,冒著生命危險與病毒搏鬥,他們用血肉之軀築起一道道防綫,卻也付齣瞭巨大的犧牲。他們的故事,是人類麵對未知恐懼時,展現齣的堅韌、無畏與犧牲精神的最好證明。 這場大流行病並非僅僅是一場醫療危機,它更是對人類社會各個層麵的深刻衝擊。經濟活動幾乎停滯,生産力大幅下降,供應鏈中斷,全球貿易受到重創。學校、商店、劇院等公共場所紛紛關閉,人們被迫居傢隔離,日常生活被徹底打亂。社會秩序在一定程度上失衡,謠言四起,恐慌情緒蔓延。然而,正是在這樣的艱難時刻,人類的互助精神和強大的適應能力也得以彰顯。鄰裏之間互相幫助,社區組織起來為有需要的人提供援助,科學傢們夜以繼日地研究病毒的特性,試圖找到治愈和預防的方法。 迴顧曆史,西班牙流感不僅僅是一場單純的生物學事件,它更是人類與自然界力量抗衡的一個縮影。它迫使人們重新審視自身在生態係統中的位置,認識到人類並非不可戰勝。這場災難也極大地推動瞭公共衛生事業的發展。各國開始重視傳染病的監測、預警和防控體係的建設,醫學研究也因此獲得瞭前所未有的投入,為日後應對類似的公共衛生挑戰積纍瞭寶貴的經驗。 然而,令人扼腕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場曾讓世界陷入恐慌的瘟疫,卻逐漸淡齣瞭人們的集體記憶。相比於那些硝煙彌漫的戰爭,它留下的宏大敘事似乎更為隱匿,更易被遺忘。但曆史的痕跡從未消失,那些在疫情中逝去的生命,那些在睏境中掙紮的人們,他們的故事,他們的經曆,都應該被銘記。 如今,當我們再次麵臨全球性公共衛生事件的挑戰時,重溫這場“西班牙流感”的曆史,顯得尤為重要。它不僅僅是關於一種病毒的傳播,更是關於人類如何應對大規模的生存危機,關於科學、社會、政府和個體在集體災難麵前的反應。它提醒我們,在突如其來的災難麵前,真相、閤作、科學和同情心是多麼寶貴。 這場緻命瘟疫的史詩,是一部關於人類脆弱性的警示,也是一部關於人類堅韌不拔精神的頌歌。它以一種令人心痛的方式,教會瞭我們生命的珍貴,教會瞭我們社會的聯結,教會瞭我們麵對未知時,勇氣和智慧的重要性。這段被遺忘的曆史,並非要讓我們沉浸在過去的悲傷中,而是要汲取教訓,為更美好的未來做好準備。正如曆史的洪流滾滾嚮前,我們也要從中學習,不斷進步,以更成熟、更明智的方式,應對未來可能齣現的挑戰。 讓我們通過迴顧這段史詩般的經曆,去理解那個時代的絕望與希望,去感受在那場席捲全球的風暴中,每一個個體所經曆的掙紮與抗爭。這不僅是對過去的一次迴顧,更是對當下和未來的深刻啓示。因為,曆史的教訓,永遠不會過時,它是我們前行的力量,是我們警惕的燈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