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老照片(第90辑)》用照片记录历史、记录生活,通过口述等方式,记录老照片背后的故事,观照百多年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回望这些细节,也就有了特殊的意义!每张照片都蕴涵了一个真切、感人的故事。这些内容包括有人物经历、抗日战争历史等,都是些名人名事。
内页插图
目录
刘碧瑞 我的曾外祖父刘瑞芬
孙孟英 “美人鱼”杨秀琼
祖盛祥 忆伯父祖晨
郑春光 1911:伍连德与东北鼠疫
庞国义 硝烟中的石桥铺
楚泽涵 “清香留”和“古稻田”
刘予心 抗战记忆
鲍劲源 难忘北航
张峰 在新疆的日子
史耀增 我见到了边区劳模
胡建芬 向阳院的故事
卢荣泰 护士小子的快乐生活
张军勇 20世纪初:汽车来到威海
薛原 时光打磨的百年青岛遗产
胡剑 中国式斗牛
沈宁 祖母留下的证章
李大晋 父亲的遗产
刘功虎 “邱三宝”的故事
冯克力 十几年的牵挂
封面 威海卫的英国巡警(张军勇)
封二 参加军训的台湾女高中生(秦风老照片馆)
封三 长沙女子师范学校的学子(楚泽涵)
精彩书摘
我的曾外祖父刘瑞芬
刘碧瑞
我从小跟母亲长大,也就随母亲姓刘。
姨妈刘诒娥在晚年时,将保存了多年的家族老照片拿出来给我看。我被这些老照片中穿着清朝官服和仕女服饰的人物吸引住了,她告诉我:“这些照片已经有一百多年了。你看,这是你外公的父亲刘瑞芬,这是你外婆的父亲张之洞,这是我父母和我们小时候的照片。这些是你妈1947年回国前存放在我这儿的,这些是你们回到国内一家人团聚后的照片……”“我的身体越来越差,这些老照片就送给你吧,希望你会珍惜它们!”以后我去看望她老人家时,就会带上几张去问她照片里的故事,姨妈就会对我讲起刘家很久以前的往事……谈得最多的是刘瑞芬的故事,她以曾外祖父为骄傲。这位在中国早期外交和洋务运动中,尤其是在中国早期工业化的起步阶段,做出了卓越贡献的有识之士,是值得颂扬的。现在,我根据姨妈讲的故事,和这些年收集到的史料,撰写此文和大家分享。为有志研究刘瑞芬的人士,铺上一块基石。
树立经世致用的思想
曾外祖父刘瑞芬(1827—1892),字芝田,清朝道光七年出生于安徽贵池。
刘家祖籍江西,据说祖上曾任元朝的学官。之后刘家迁到了安徽贵池县东南乡的南山村。由于刘氏世代以儒学为业,到了清代,刘瑞芬的祖上已经是贵池一带知名的儒学世家,其祖父刘思吉在乡里留下温良多善行的美名。南山村有座石桥,当年被山洪冲毁,刘思吉曾捐助银两重修。道光年间,连年多雨,田里歉收百姓难以度日,刘思吉把自家的谷子散发给乡邻充饥。平时,也经常为家境贫寒的病人施药,为无钱安葬的逝者施舍棺材,受到乡里赞誉。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与西方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领土开始被分割,主权遭到破坏,一步步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国家。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经济掠夺,中国的民族危机十分严峻。与此同时,清政府的黑暗统治和沉重的封建剥削,加上外国侵略所造成的种种灾难,激起了国内各民族人民的反抗。1851年爆发的太平天国起义,更是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造成空前的社会政治动荡。清朝政府内外交困,面临前所未有的政治大危机。
值此三千年未有的大变局中,传统的科举已然弊端丛丛,难以为国家甄别出真正的经世人才。而清朝统治者也无法解决中国越来越严重的政治危机。面对内忧外患的局面,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读书人纷纷自发地寻求救国良方。一时间,“经世致用”之学非常盛行,主张向西方学习科学文化,提倡改革,以达到强国御侮的目的。
刘瑞芬自幼聪明好学,接受传统的儒学教育,十九岁就中了秀才。但两次参加乡试,均未得中。于是他放弃科举一途,转而讲求经世之学,并游历名山大川,寄情诗文,藉以表达自己的志向。还与志同者创立了青山诗社,“发为诗歌以写愤郁”。
咸丰六年(1856)贵池被太平军占领,市面一片萧条。为了在战乱中寻找生路,刘瑞芬带领叔伯兄弟刘含芳、刘长春,用一对箩筐挑着两个儿子离开了故乡贵池,三人首先投靠驻军皖地的湘军统帅曾国藩,向他献《时务策》,曾国藩对其大加赞赏,遂邀他人其幕府,充采访忠义局员。从此刘瑞芬投笔从戎,走上仕途。
主持军需
同治元年(1862)刘瑞芬进入忠义局不久,李鸿章率领淮军驰援上海,曾国藩将刘瑞芬兄弟推荐给他,从此,刘瑞芬兄弟乘轮船进入上海,投身淮军,成为李鸿章的幕僚。
人幕之初,刘瑞芬首先为李鸿章札调随营办理淮军军需等局事务、并总理水陆军械。当时清军追求武器装备近代化,刘瑞芬及时提供前方数十营攻战所需的精利军械,所向无前。初显其讲求实务、统筹组织的能力,周致精练的才干,使淮军有别于旧式军队,使用西洋利器取胜战争,实为刘瑞芬一大功劳。
1882—1883年,刘瑞芬调任江西按察使、布政使及护理江西巡抚期间,适逢左宗棠收复新疆后,驻军陕甘地区,急需防务军饷。清政府敕令江西每月协济陕甘军饷银二万两。刘瑞芬竭尽所能,多方筹措饷银,除督促藩司,严催抓紧征收当年钱漕外,又催征以往欠款,一并解交京师部库。江西省协济陕甘军饷,共计银一千一百二十五万六千两。1884年马尾海战败后,清政府下诏对法国宣战。军情紧急,湘军将领杨岳斌在湖南挑选精兵十营,开赴福建抵御法国侵略军。清政府下令江西筹款白银六万两拨给湖南兵勇,刘瑞芬在地丁银所收不敷的情况下,仍尽力腾挪以前的协饷来支持杨岳斌,完成军务。
……
老照片(第90辑)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每期必买,适合静下来仔细翻阅。
评分
☆☆☆☆☆
老照片(第90辑)很好,很好很强大,速度快,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终于在京东买的书送到了。很满意。学记曰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而我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愚以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因此,在教学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教学中最大的乐趣。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有方法才有成功的路径。教师今天的学习主要不是记忆大量的知识,而是掌握学习的方法——知道为何学习从哪里学习怎样学习如果一个老师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即使他教的门门功课都很优异,他仍然是一个失败的学习者。因为这对于处在终身学习时代的人来说,不啻是一个致命的缺陷。学习型社会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了充裕的学习资源。学习化社会中的个体学习,犹如一个人走进了自助餐厅,你想吃什么,完全请便。个体完全可以针对自身的切实需求,选择和决定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学习的进度等等。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方向。在知识经济大潮中,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认准自己的人生坐标,找准自己的价值空间。教书的生活虽然清贫,但一本好书会使我爱不释手,一首好诗会使我如痴如醉,一篇美文会使我百读不厌。我深深地知道,只有乐学的教师,才能成为乐教的教师只有教者乐学,才能变成为教者乐教,学者乐学,才能会让学生在欢乐中生活,在愉快中学习,这就是我终身从教的最大追求。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态度,比态度更重要的是毅力。任尔东南西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天爱读书容易,一辈子爱读书不易。任何人都可以使梦想成为现实,但首先你必须拥有能够实现这一梦想的信念。有信念自有毅力,有毅力才能成功。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长,明日你就将停止教学。身为教师,必须成为学习者。做一辈子教师必须一辈子学做教师。教师只有再度成为学生,才能与时俱进,不断以全新的眼光来观察和指导整个教育过程。使广大教师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创造性地开展教书育人工作。常读书使我明白了许多新道理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移植的过程,应当是学习主体(学生)和教育主体(教师,包括环境人——环境系统。学生将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识的习得者。面对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教师必须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把教师知识的储藏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比为一桶水与一杯水的陈旧观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脑知识储量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筛滤旧有,活化新知,积淀学养。一个教师,不在于他读了多少书和教
评分
☆☆☆☆☆
看着这些老照片,很有感觉
评分
☆☆☆☆☆
老读者,每期都买,很喜欢
评分
☆☆☆☆☆
很好的书我很喜欢的,赞一个
评分
☆☆☆☆☆
好评!
评分
☆☆☆☆☆
从第一期都买了。。。
评分
☆☆☆☆☆
值得购买的好书,赞一下
评分
☆☆☆☆☆
在中国,对老照片[1]也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比如著名的《老照片》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