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祖父是前清遗老
父亲变日本皇民
儿子又成民国青年
三代之间的传承与断裂
昭示了台湾一个世纪的现代史
铺陈了台湾男性无法言述的心声
作者简介
郑鸿生,台湾台南人,1951年生。1969年台南一中毕业后就读台湾大学,参加台大学生保钓运动、校园民主抗争与民族主义论战。1973年台大哲学系毕业,正值哲学系动荡之秋。1975年退伍后赴美留学,改读计算机硕士,并在计算机网络公司工作。1988年回到台湾,进入资讯工业策进会,负责大型信息系统之网络规划设计。
现从事写作,著有《扬帆吧!雪梨》(联经,1999)、《青春之歌:追忆一九七O年代台湾左翼青年的一段如火年华》(联经,2001)、《踏着李奥帕德的足迹——海外观乌行踪》(允晨,2002)、《荒岛遗事——一个左翼青年在绿岛的自我追寻》(印刻,2005)、《百年离乱——两岸断裂历史中的一些摸索》(台社,2006)、《母亲的六十年洋裁岁月》(印刻,2010)、《寻找大范男孩》(印刻,2012)等。其他文字散见《思想》、《印刻》、《台湾社会研究》等刊物。
内页插图
目录
“郑鸿生作品”前言
序寻找属于这个时代的大范
第一章
1缘起一张出土的老照片
2旗袍、洋装与台湾衫台湾服饰的百年演变
风华乍现的旗袍风
汹涌而来的洋装潮
负隅顽抗的老唐装
唐装、和服与洋装的拼贴
改朝换代与剃发易服
身体的解放与臣服
白色婚纱礼服的魅力
洋装的创意新天地
从台湾衫到旗袍的连结
两代间的西装与制服
身体与服饰间的尴尬关系
重新包装台湾男性
第二章
1线索
2父亲的毕业纪念册
写真帖上的七十年风霜
无所不在的帝国威仪
逐步走进帝国的中心
兵荒马乱下的从容自在
战后重来的国族教育
两代间的教养与叛逆
失落与希望
第三章
1解谜
2寻找大范男孩兼及失势的父权与坚韧的女性
不敢“大范”的年代
棒球教练的难题
不能大声说出的过去
解读几张无言的照片
文明开化的代价
……
第四章
精彩书摘
我反复浏览纪念册所呈现的这些既有严厉帝国规训,又有高雅精英教养的组合,揣摩着它带给父亲那世代的心智冲击,遂依稀勾起沉淀在心底的记忆感觉——我刚上南一中时的失落感。父亲毕业纪念册上的这些课外活动图像,曾经是我童年岁月对高中生活憧憬的来源,直到我自己也上了台南一中。这时的南一中却已经没有了父亲那时代的高雅文化教养的气息了,除了褪色的国族教育外,就是以联考为重心的气氛,学生的课外活动很少,就只有一个负责升降旗典礼的管乐队、一个合唱团、几个球队,以及校刊社。在三干人之众的学生中,这些可数的社团只能容纳其中少数,就是说大多数学生是不曾参加课外社团活动的。
一九六〇年代的台南一中在政府大众化的平等教育政策下,已经成了一个平民化的中学校。作为平民晋升阶梯的升学联考制度,成了教育的重心所在,却缺乏多样化的课外活动。但是被这个时代的文艺复兴所启蒙的少数青年学生,却有个重要的聚会场所,就是每所高中出版校刊的那个“某某中青年社”(图39、40)。心智早熟的青少年处在这热腾腾的文艺思潮环境中,却又苦于那褪色的国族礼仪与现实的升学折磨,自然就会寻到这个带着时代特殊性的某某中青年社来。几乎大半在学的文艺青少年都会循线而至,或参与编辑,或帮忙写作,或与其中人物挂上钩。
其实自从光复之后,这些文艺青年就有了创作空间。除了日据时期的抗日文学工作者重新现身执笔外,大陆的文艺创作也大量涌入,并且来了不少追寻理想的知识分子。当时就读南一中的四叔在这种气氛中也成了一个文艺青年,并且在他毕业前一年的一九四八年自己编撰了一本题为《奔流》的手工刊物(图41),在同学中传阅。四叔的这本小书,除了起头的一篇时事分析与搭配的政治漫画外,都是文艺作品。有中文创作小说、几首现代诗、诗人拜伦小传的翻译、电影《居里夫人》的影评、一篇托尔斯泰小说的翻译、一封翻成中文的日本老同学来信。还有一首英国诗人丁尼生的诗作,四叔说:“很难翻译中文,请读者自己翻查字典吧!”这么一本集评论、小说、散文与诗等文学作品的小册子,全部用工整俊秀的钢笔字写成,还配上也是钢笔画出的各种精致图案。很清楚这是一个还是中学生的文艺青年,运用新学会的现代白话中文,进行他自得其乐的文学创作。
……
前言/序言
我在一九六三年秋天升上初中之后才真正开始上中国地理课。原因是台湾那时从小学升初中要通过联考,而且据说为了减轻学童负担,就只考国语与算术两科。于是有了这么一个效果:小学课程里的其他科目包括地理课的时间,几乎全部被学校挪用来加强国语与算术。尤其是五六年级时,我们整天都在上国语与算术两科,下课后的补习与回家的作业也全都是。
因此,在那个年代升上初中是个大解放,不仅不再需要补习,下午四五点就及早放学,课程也一下子多了起来,除了国、英、数之外,还有博物、理化、历史、地理、音乐、美术、工艺、体育,五花八门。而其中一开始就上的是中国历史与中国地理,对战后婴儿潮的台湾新生代而言,这是完整的中华民族教育的真正开始。
中国历史从黄帝开始,接着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一路讲下来。中国地理则从有着三十五省,还包括“外蒙、古”的一张地图讲起。这张中国地图以其形似而被昵称为一叶秋海棠,而不是一只老母鸡,东北有九个省而非三个。然而这张地图上面的铁路线纵横不过数条,稀稀疏疏。可以说,这张地图是被凝固在一九四九年,甚至更早的年代,然而却是我们学生用以认识中国地理的基础。
我还记得,少年时候看着中国地图上稀疏的铁路线,比较着欧美日等国密集的铁路网,曾经就在这张秋海棠式的大地图上,想象着从这城市到那城市连起一条条的新路线来。那时铁路是现代国家最重要的交通建设,詹天佑是耳熟能详的民族英雄。这是初受民族教育的台湾少年的共同记忆。
其实,这类民族教育在年幼的时候就已陆续出现在小学的国语课本上,即使是零零碎碎的,效果还是蛮大的。我记得还是七八岁时,下着大雨的日子,下水道不通,尚未铺上柏油的巷子满是泥泞,我和邻居几个顽皮小孩在雨中玩起了“大禹治水”的游戏。“大禹治水”是我们从学校的不知什么课上刚学到的故事。
寻找大范男孩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很好看
评分
☆☆☆☆☆
这是一本很棒的书 讲的是台湾在日本统治时期 普通人的生活 在服饰方面的尴尬 在名族认同感上的尴尬 书的印刷很好 是三联的书 对三联一直有好感 书的装帧 纸张 版面都很好 对台湾的历史很喜欢 所以买了这本书 这本书里有大量的图片 很是珍贵 很有史料价值 书的价格有些高 大概是因为有大量图片吧 我是在有活动的时候买的 很划算
评分
☆☆☆☆☆
在高二那一年學期結束時,羅聯絡送給全班同學一本他自己寫的、談存在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小書「存在與智慧」,薄薄的一本、橘黃色的封面,沒有美工設計,像是廟門口派發的善書一樣;當時雖然看不懂,但是我珍惜這樣的情誼,至今,還保留著那本小冊子。
评分
☆☆☆☆☆
阿莲莫莲并不十分害怕,她似乎觉得一直是在做梦,她想到自己可能会被杀死,不过她每天都梦见这类事情,只是梦中总是丝毫不抵抗就默默地被杀死,因此她想吐出堵在胸中的郁闷。阿莲莫莲从刚才就气得浑身颤抖,心想这下马肉肯定会全部腐烂,她毛发倒竖,觉得十分恶心,为了马肉才忍耐着听他没完没了的废话。阿莲莫莲胡乱拍打着胸脯高声尖叫,她的声音在万籁俱寂的药岛回荡着。
评分
☆☆☆☆☆
好书推荐!!!!!!!!!!!
评分
☆☆☆☆☆
羅聯絡,出現在「青春之歌」第33頁的附註當中,他也是作者鄭鴻生的高中導師;現在,他應該已經作古了。
评分
☆☆☆☆☆
鄭鴻生,台灣台南人,民國四十年生。台大哲學系畢業,留美電腦碩士,曾任職美國電腦網路公司與資策會,現從事自由寫作。著有:《揚帆吧!雪梨》(聯經,1999)、《青春之歌──追憶一九七○年代台灣左翼青年的一段如火年華》(聯經,2001)、《踏著李奧帕德的足跡──海外觀鳥行旅》(允晨,2002)、《荒島遺事──一個左翼青年在綠島的自我追尋》(印刻,2005)、《百年離亂──兩岸斷裂歷史中的一些摸索》(台社,2006)、《母親的六十年洋裁歲月》等。其他文字散見《思想》、《印刻文學生活誌》等刊物。
评分
☆☆☆☆☆
“神经病!开什么玩笑!你以为自己是谁?”她过于冲动,舌头都不灵活了,不过仍然使出全身的力气,继续喊道,“你也不照照镜子,看看你自己什么德行!脏兮兮的,身上沾着面条,看你,又脏又丑又臭!你这个天下第一白痴!”
评分
☆☆☆☆☆
一張斑駁泛黃的老照片,開啟了鄭鴻生對台灣男性——服飾心理及身體感覺的追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