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胡思二手書店看到這本《青春之歌》,講述後殷海光時期的台大青年的思想與行動,如何走向左翼又如何遭遇外力的強行壓制終止,理想與熱血、行動與猶豫、高昂與恐懼、低沉與迴旋、黯然與退場,如此種種,擴大了昂揚了生命,但也讓個體生命被迫走入一扇灰色窄門,尤其在台灣。
评分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海峡两岸的中国,都已经进入新的时代,回看向来处,不能无动于衷。后现代文明,正在逐渐呈现,在这贞下启元的阶段,东亚这批中国文化的子孙何以自存?何以作更好的发展?一个最重要的警告:视野不能狭窄和短促,结构和思想不能僵化,在面对未来时,不要自限脚步,自设藩篱。来日多难,也多机缘,如何自求多福,全在我们自己的选择。
评分 评分[ai][ei][?i][i?][??][u?][?u][au]发音时由一个元音向另一个元音滑动,口型有变化。前一个元音发音清晰响亮,且时间长;后一个元音发音模糊软弱,且时间短。[2]
评分[p][t][k][f][s][θ][?][t?][tr][ts]发音时声
评分因為,在對於民歌運動以及相關事件的不斷反芻過程中,我一直感覺到,我們這一代所使用的許多語言、概念與文化符碼,其實都源自一九七○年代。校園民歌就不用說了,此外如「現代性」、「鄉土文化」、「本土化」(雖然跟後來的本土化意涵不大一樣)、「社會參與」等等標籤,「消費社會」、「城鄉差距」、「環境保護」等等議題,乃至世界觀與生活型態,都在經濟起飛有一段成績之後的一九七○年代台灣,透過戰後第一波學成歸國的留學生以及本地的年輕知識份子與非主流政客漸次提出;當中也不乏「青春之歌」裡頭描述的,透過三民主義的護身符來隱微地發聲的反帝左翼思想。這些種子在經過美麗島事件與中美斷交的催化之後,在一九八○年代的社會與政治劇烈變遷當中一一浮上檯面,或者成為新的體制、或者成為反抗體制的武器。像羅大佑在八○年代初所唱出的一些歌曲,「童年」、「鹿港小鎮」、「未來的主人翁」等等,某方面來說其實是總結了一九七○年代以降的一些集體情感與語言,而對不斷朝向新世紀邁進的台灣社會發出一些警醒的呼聲;那歌聲在我們年輕時候震撼了我們這一代,其能量至今不退。我們今天有許多夥伴在各個領域耕耘,不管是社區總體營造、環保運動、草根民主、性別運動、教育改革、勞工運動、音樂、影像、媒體等等,不論成功或失敗,何嘗不正是在一九七○年代所開出的各個議題之下,所不斷深化的鬥爭與努力? 現在想起來,像羅聯絡、李昇這樣的高中老師,多半是戰後隨國民政府來台的知識份子;他們當中有的並不完全接受國民黨僵固老化的那一套說法,而企圖保存自己的一些觀點;同時,同樣是在執教鞭,相較於在心理上長年遭到較大壓制的臺籍老師來說,他們或許也有比較多的空間可以不僅僅成為一個教書匠,而可以在授業解惑之外,還多少扮演了一點傳道的角色,而且可能是傳另外一種道。這批漂泊到東方島嶼的大陸知識份子,當年來台時年輕力壯,到了我們這一代進入高中或大學時,早已垂垂老已,但還是在生命的最後階段,試圖以他自己可能的方式,夫子自道地向下一代傳達他內在深層的想法。
评分一個很大的感受是,許多思潮許多立場糾纏混雜在一塊,在交鋒的過程中各種異質逐漸展開、發展與成型,最大的思潮孵化所,就是國民黨政權,它催生了眾多對立的意識形態生產和五花八門的文化與政治策略,台獨可能就是其中一個最大的惡果。當然,中共也是一個缺席的在場,一個始終籠罩的巨大陰影。類似的還有陳映真。
评分评分
价格给力质量好,赞一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