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对于俄罗斯文学名著的翻译中。
1861年,屠格涅夫从巴黎写信给陀思妥耶夫斯基说:“十分感谢您惠寄《时报》两期,拜读后,甚感满意。我特别喜欢您的《死屋手记》,关于澡堂情景的描写,在文风上很象但丁;您对于笔下的各种人物(例如彼得罗夫),都有很细腻而真实的心理描写。”
俄国名著对中国的影响深远,鲁迅、郭沫若、巴金、茅盾等中国现代的文学巨匠,也都是俄苏文学的翻译者和积极推广者。
《死屋手记》制作精良,双封面,附赠书签。
内容简介
《死屋手记》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俄国农奴制改革时期发表的一部重要、有影响的作品,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基础,在《死屋手记》中以冷静、客观的笔调记述了他在苦役期间的见闻。全书由回忆、随笔、特写、故事等独立成篇的章节组成,由于结构巧妙,交织成一幅沙俄牢狱生活的鲜明图画,勾画出各种人物的独特个性。
作者简介
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19世纪俄国文坛上最耀眼的明星之一,与列夫·托尔斯泰、屠格涅夫等人齐名,是俄国文学的卓越代表。陀思妥耶夫斯基走过的是一条极为艰辛、复杂的生活与创作道路,是俄国文学史上最复杂、最矛盾的作家之一,这使得他的作品在深度上达到了极致。即如有人所说“托尔斯泰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广度,陀思妥耶夫斯基则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深度”。代表作品主要有《罪与罚》(该作为他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死屋手记》、《少年》、《白痴》、《卡拉马佐夫兄弟》等。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我年轻时就读过普希金、莱蒙托夫、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等文学巨匠的作品,让我感受到俄罗斯文学的魅力。
——领导人
目录
第一卷
引言
第一章 死屋
第二章 最初印象
第三章 最初印象(续)
第四章 最初印象(续)
第五章 第一月
第六章 第一月(续)
第七章 新交——彼得罗夫
第八章 有决断的人——卢卡
第九章 伊赛?福米奇——澡堂——巴克卢申的故事
第十章 耶稣圣诞节
第十一章 演戏
第二卷
第一章 医院
第二章 医院(续)
第三章 医院(续)
第四章 阿库莉卡的丈夫(囚犯的自述)
第五章 夏日
第六章 监狱里的动物
第七章 请愿
第八章 同伴们
第九章 越狱
第十章 出狱
精彩书摘
最初的一个月以及我早期的监狱生活,至今记忆犹新。此后几年的监狱生活在我的记忆里却模糊得多了。有些事情仿佛已被忘却,彼此混在一起,只剩下一种笼统的印象:痛苦的、单调的、令人窒息的印象。
然而我在苦役犯生活的初期所经历的一切,至今回忆起来仍像是昨天发生的一样。这也是很自然的。
我清楚地记得,从我开始过上这种生活的最初几天起,使我感到惊异的是:我仿佛并未发现其中有什么特别令人吃惊的、异乎寻常的、或者不如说是使人感到意外的东西。这里的一切,似乎早在我前来西伯利亚的途中,当我竭力猜测我未来的命运时,我就想象到了。可是过了不久,无数出乎意外的怪事和骇人听闻的事件,便接连不断地发生。只是到后来,当我在狱中度过了相当长的时期以后,我才充分了解到这种生活究竟有多么奇特,多么不可思议,因此我越发感到惊愕了。老实说,在我服苦役的漫长岁月中,这种惊愕心理一直没有离开过我,我始终也未能适应这种生活。
入狱后,我的第一个印象就是:这里的一切都令人无比厌恶;尽管如此(说也奇怪!),监狱里的生活比起我在路途中所想象的却要轻松得多。囚犯们尽管戴着脚镣,但却可以在狱中各处自由行走,他们吵骂、唱歌、干私活、吸烟,甚至喝酒(虽说是少量的),到了夜间,有的人还斗牌赌博。比如说,在我看来劳动本身并不那么繁重,并不像苦役,只是过了很久以后我才弄明白,这种劳动之所以被称为繁重的苦役,与其说是在于它的艰苦程度和永无休止,毋宁说是在于这是一种被迫进行的、不可逃避的强制性劳动。一个自由的农民所干的活可能要繁重得多,有时甚至还得通宵地干,特别是在夏天;然而他是为自己干活,而且有实际的目的,比起苦役犯被迫从事的这种对自己毫无益处的劳动来就要轻松得多了。有一次我曾这样想:要想把一个人彻底毁掉,对他进行最严厉的惩罚(这种惩罚能使最残忍的杀人凶手也胆战心惊,毛骨悚然),只需让他干一种毫无益处、毫无意义的劳动就行了。尽管现在的苦役劳动对于苦役犯说来是毫无兴趣和枯燥乏味的,然而就劳动本身来说,它还是有意义的:囚犯们烧砖,挖土,抹灰泥,盖房;这样的劳动还是有意义和有目的的。苦役犯有时甚至醉心于这种劳动,希望把活干得更巧妙、更迅速、更出色。但是如果强迫他,譬如说,把一桶水从一只桶里倒进另一只桶里,然后再从另一只桶里倒回原先的一只桶里;或者让他把沙捣碎,或把一堆泥土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然后再搬回去,——我想,几天之后,这个囚犯就会上吊,或者宁肯犯一千次罪,宁肯死掉,也不愿忍受这种侮辱、羞耻和痛苦。不用说,这样的惩罚也就变成了折磨和复仇,而且是毫无意义的,因为它达不到任何实际的目的。但是,由于一切强制性劳动都带有这种折磨人、无意义、使人感到羞辱的成分,因而苦役劳动也就远比任何一种自由劳动更加令人痛苦,因为它是强制性的。
不过,我是在冬天入狱的,那是在十二月间,当时我还不知道夏季的劳动比这还要艰苦四倍。冬天,我们要塞监狱里的活计一般说来并不多。囚犯们常常到额尔齐斯河上去拆卸公家的旧驳船,在作坊里干活,打扫公房周围的积雪,烧制并捣碎建筑用石膏等等,等等。冬季天短,劳动很快就结束了,我们大伙便早早地回到牢房来,如果不做点私活,几乎就无事可干了。但是,干私活的也许只不过占囚犯的三分之一,其余的人都吊儿啷当地在各个狱室里闲逛,互相咒骂,勾心斗角,惹是生非,如果能弄到几个钱,就去喝酒;夜里则把最后一件衬衫输在打牌上;这一切都是由于苦闷,由于游手好闲,无所事事。后来我才明白,在苦役生活中,除了失掉自由,除了强迫劳动以外,还有一种痛苦要比其他一切痛苦都更加强烈,这就是:被迫过集体生活。当然,在别的地方人们也过集体生活,但监狱里往往有些人并不是谁都愿意和他们生活在一起的,而且我确信,任何一个囚犯都感受到了这种痛苦,只是大部分人当然是不自觉地感受到这一点罢了。
在我看来,食物也是相当充足的。囚犯们都要我相信,在俄国内地的一些军犯连里也没有这样好的伙食。关于这一点我可不敢下断言,因为我没有到过那里。此外,许多囚犯还能自己搞到吃的东西。我们这里的牛肉半戈比一磅,夏天也不过三戈比。但是,能够自己搞到食品的,也只是那些经常搞得到钱的囚犯;大多数囚犯则都是吃公家的伙食。不过囚犯们赞扬监狱伙食的时候,他们指的只是面包。他们感激的是我们这儿的面包是敞开供应的,而不是定量分配。他们最害怕定量分配,因为若是定量分配,三分之一的囚犯就会挨饿,而匀着吃则大家都能够吃饱。不知为什么,我们的面包特别香甜,在全城都有名。大家都说这是由于监狱的面包炉修造得好。菜汤可不怎么样。汤是用一口大锅熬的,里面只有几粒米,特别是平时,更是稀汤薄水的,连个油花也没有。最使我惊奇的是,汤里总是有很多蟑螂。可是囚犯们对此并不介意。
头三天我没有出工干活,每个初到的犯人都是这样:经过长途跋涉,需要休息一下。但是第二天我必须到狱外去换脚镣。我的脚镣不合乎标准,是用铁环做的,囚犯们管它叫做“小叮当”,通常戴在衣服外面。适合于干活时戴的狱中标准脚镣不是由铁环做成,而是由四根手指般粗细的铁棍做成的,用三个铁环连结在一起。这样的脚镣必须戴在裤腿里面。中间那个铁环系上一根皮带,皮带的另一头则拴在衬衫外面的腰带上。
……
前言/序言
《无声的庭院》 序曲:被遗忘的角落 在某个遥远的小镇,时间仿佛被凝固,古老石板铺就的街道上,寂静是永恒的主旋律。镇子的边缘,有一栋被藤蔓缠绕的废弃宅邸,当地人称之为“无声的庭院”。它曾是显赫一时的埃尔德里奇家族的居所,如今只剩下斑驳的墙壁和破碎的窗户,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如今的荒凉。 故事的主人公,伊森·哈珀,是一位年轻的建筑修复师,被一份神秘的委托邀请来到这个被遗忘的小镇。委托人是一位年迈的律师,声称受埃尔德里奇家族的最后一位继承人委托,修复并评估这座荒废已久的宅邸。伊森对这份工作充满了好奇,不仅因为其丰厚的报酬,更因为他对历史建筑的深厚感情,以及这份委托本身所透露出的些许诡异。 第一章:沉睡的秘密 当伊森踏入“无声的庭院”时,一股陈腐的气息扑面而来,混合着尘土、霉菌和一种难以言喻的、令人不安的寂静。阳光透过厚重的窗帘缝隙,在布满蛛网的家具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一切都仿佛定格在几十年前。房间里的陈设依旧,似乎主人只是匆匆离开了片刻。伊森小心翼翼地探索着,每一处细节都充满了故事感:书架上落满灰尘的古籍,桌上摆放的未完成的信件,墙上泛黄的老照片,无不暗示着这里曾经居住着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家庭。 然而,随着伊森的深入,他开始感受到一种莫名的压抑。宅邸的结构设计异常复杂,许多房间被巧妙地隐藏起来,只有通过暗门或特殊的机关才能进入。他在地下室发现了一个被锁住的房间,门板上刻着一些古老而晦涩的符号,引起了他极大的警觉。他尝试着与律师取得联系,但律师总是以各种理由推脱,语焉不详,这让伊森心生疑窦。 第二章:往昔的回声 为了更好地修复宅邸,伊森开始查阅当地的资料,试图了解埃尔德里奇家族的历史。他发现,这个家族曾是当地最富有的商人,但在一夜之间,他们仿佛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关于他们衰败的原因,流传着各种各样的传说,有说是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也有说是因为家族内部的争斗,甚至还有人低语着与诅咒有关的说法。 在镇上的图书馆,伊森偶然发现了几本关于本地历史的旧报纸。他惊喜地发现,其中一篇报道曾详细描述了埃尔德里奇家族的最后一位当家,一位名叫亚瑟·埃尔德里奇的男人。报道中提到,亚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学者,对神秘学和古老文明有着浓厚的兴趣。然而,他的研究似乎触及了某些禁忌,导致了家族的厄运。 伊森的调查越深入,越觉得“无声的庭院”隐藏着比单纯的建筑修复更大的秘密。他在宅邸的书房里发现了一个隐藏的隔间,里面存放着亚瑟·埃尔德里奇生前留下的日记。日记用一种他几乎不认识的古老文字书写,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解读。 第三章:破碎的图景 随着日记的逐渐解读,一个惊人的故事逐渐浮现。亚瑟·埃尔德里奇并非像传说中那样沉迷于神秘学,而是试图通过研究古籍来寻找一种能够治愈他身患绝症的女儿的方法。他相信,某种古老的仪式或遗物能够带来治愈。他的研究对象,涉及一些关于生命、死亡以及超越物质界限的古老知识。 日记中详细记录了亚瑟寻找某种“生命之源”的过程,以及他在这个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境和危险。他提到了一个神秘的组织,似乎一直在暗中阻挠他的研究,并且暗示这个组织可能与他女儿的病情有着某种联系。伊森开始意识到,这个宅邸不仅仅是一栋建筑,更可能是一个被遗忘的秘密试验场,或者是一个关键的节点。 伊森在宅邸的阁楼里,还发现了一些亚瑟的手绘草图和模糊的笔记。这些图纸描绘了一些奇特的装置和符号,与他之前在地下室锁住的房间门上的符号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他隐隐感觉到,亚瑟的女儿的病情,以及宅邸的秘密,都指向了同一个核心。 第四章:裂痕的蔓延 伊森的工作进展得越来越艰难。夜深人静时,宅邸里开始出现一些无法解释的声音:低语、脚步声,甚至是一些仪器运转的微弱嗡鸣。起初,他以为是自己的心理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声音变得越来越清晰,越来越令人不安。他发现,某些房间的温度会莫名其妙地升高或降低,一些本已枯萎的植物,却在某些角落异常地生长。 他尝试与律师再次沟通,但律师的态度变得更加冷漠和回避,甚至用一些含糊其辞的威胁来警告伊森不要深究。这种异常的反应让伊森更加确信,事情远非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他开始怀疑,这份委托本身就带着某种险恶的意图,而他,很可能成为了某个更庞大计划中的棋子。 在一次对宅邸进行结构勘测时,伊森意外地触发了一个隐藏的机关。这个机关开启了一个通往地下更深处的通道。通道的尽头,是一个被严密保护的密室。密室中央,摆放着一个他从未见过的、由未知金属制成的复杂装置。装置的周围,散落着一些零散的、像是某种古代文献的残片。 第五章:真相的阴影 在密室里,伊森终于找到了亚瑟·埃尔德里奇研究的真正核心。他发现,亚瑟并非在寻找简单的治愈方法,而是在试图触及一种超越人类理解的维度。他相信,通过特定的仪式和装置,可以短暂地连接到另一个“存在”,并从中获取生命的力量。然而,这种尝试是极其危险的,触碰了宇宙中最根本的法则。 日记的最后几页,记录了亚瑟进行仪式的过程。他的女儿,在那个过程中,虽然获得了某种程度的“延续”,但付出的代价却是她的一部分意识,以及整个家族的命运。那个神秘的组织,正是为了阻止这种“越界”行为而存在的,他们认为亚瑟的研究打破了某种平衡,带来了无法预知的危险。 伊森意识到,他被委托修复的“无声的庭院”,很可能并非仅仅是一座宅邸,而是一个被精心设计的“连接点”。而他,在无意中,可能正在重新激活这个装置。律师的出现,以及他对伊森的催促,都暗示着有人希望他完成这个“连接”。 终章:抉择与远行 面对这个令人心惊胆战的真相,伊森陷入了深深的困境。他究竟该继续完成这份充满危险的修复工作,还是应该销毁这一切,以防止未知的灾难降临?他回想起亚瑟日记中描述的,对女儿无私的爱,也看到了那种对未知力量的盲目崇拜所带来的毁灭性后果。 最终,伊森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他没有选择摧毁,也没有选择继续。他利用自己对建筑结构的了解,巧妙地将密室中的装置进行了“封锁”,使其暂时无法被激活。他烧毁了亚瑟的部分研究资料,只保留了那些关于医学和人性的部分,并将日记的副本藏匿了起来。 伊森离开了“无声的庭院”,那个被遗忘的小镇。他知道,这个地方隐藏的秘密,以及他所看到的真相,将会永远伴随着他。他没有向任何人透露他所发现的一切,而是默默地离开了,带着对未知世界的敬畏,和对生命最深刻的思考。 “无声的庭院”依旧矗立在镇子的边缘,但它在伊森的心中,已经不再是沉默的废墟,而是一个关于爱、牺牲、以及对未知边界的警示。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当人类的智慧能够真正理解和驾驭这些古老的力量时,这里的秘密才会被真正揭开。而在此之前,它将继续守护着属于自己的,那片无声的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