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素养文库·科学元典丛书:希尔伯特几何基础

科学素养文库·科学元典丛书:希尔伯特几何基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德] 希尔伯特 著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148037
版次:1
商品编码:11338294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9-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64
字数:35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科学元典是科学史和人类文明史上时代的丰碑,是人类文化的优秀遗产,是历经时间考验的不朽之作。它们不仅是伟大的科学创造的结晶,而且是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载体,具有永恒的意义和价值。
  科学元典是科学史和人类文明史上划时代的丰碑
  是历经时问考验的不朽之作
  让我们一起仰望先贤,回眸历史
  体悟原汁原昧的科学发现
  彩色插图 超值珍藏
  他诞生在哥尼斯堡这座孕育了康德、哥德巴赫等伟火学者的文化名城
  ――著名的“七桥问题”更使这座古老的小城家喻户晓。
  他四处征战,所向披靡,足迹遍及现代数学所有前沿阵地――
  他提出的23个数学问题,主宰了20世纪后几乎祭个数学界。
  他再次向世人证明:提出伟大的问题比解决伟大的问题更具智慧!
  他就是格丁根学派的杰出领袖、数学界的亚历山大大帝――希尔伯特。

内容简介

  《科学素养文库·科学元典丛书:希尔伯特几何基础》是数学史上的一本名著,它以严格的公理化方法重新阐述了欧几里得几何学,为二十世纪数学的公理化运动开辟了道路。《科学素养文库·科学元典丛书:希尔伯特几何基础》中译本第二版是根据德文最新版即第十二版翻译的,全书包括正文、德文第七版的俄译本序言与注解,以及五个附录和五个补篇。本书可供高等院校数学系师生、中学教师以及广大数学工作者阅读。本书译者是数学界老前辈著名数学家江泽涵,朱鼎勋。

目录

弁言
《希尔伯特几何基础》导读
出版说明
第十版序言
德文第七版的俄译本序言
导言
第一章 五组公理
第二章 公理的相容性和互相独立性
第三章 比例论
第四章 平面中的面积论
第五章 德沙格定理
第六章 巴斯噶定理
第七章 根据公理Ⅰ~Ⅳ的几何作图
结束语

附录
附录Ⅰ 直线作为两点间的最短距离
附录Ⅱ 等腰三角形底角相等的定理
附录Ⅲ 鲍雅义一罗巴切夫斯基几何的新基础
附录Ⅳ 几何学基础
附录Ⅴ 常高斯曲率曲面

补篇
补篇Ⅰ
补篇Ⅱ 比例论建立的简化
补篇Ⅲ 平面面积理论的注记
补篇Ⅳ
补篇Ⅴ
德文第七版的俄译本注解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傅立叶(1768-1830)是19世纪法国数学家和数学物理学家。他的工作对数学和物理学都产生了很大影响。人们通常只注意到傅立叶级数和傅立叶积分这两个成果,而忽视了傅立叶的主要成就。这本《热的解析理论》是傅立叶的代表作,作者通过数学分析发现一些热的作用所服从的规律,集中反映了他在数学和物理学方面所作的重要贡献,是被公认的

评分

直的很好,无愧于一种多得的值得永恒收藏的数学珍宝

评分

攀援植物在当代城市绿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术上一般称之为藤本植物,是一个较大的生态类群,我

评分

  就人类文明史而言,它成就了英国工业革命,在法国诱发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在社会生产力和基本社会制度两方面都有直接而丰富的成果。迄今为止,还没有第二个重要的科学和学术理论,取得过如此之大的成就和影响。

评分

不错,从今天开始,学习名著,荡涤内心。

评分

《宇宙体系》是牛顿《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第三编的初稿,在这部初稿中,牛顿为了使普通大众能够理解宇宙运行的体系,使用了较少的数学,相当通俗地阐述了万有引力定律的普遍性,而且取材广泛,内容活泼,充分体现了牛顿的博学广闻。但是由于对引力与平方反比关系优先发现权的争论,牛顿将初稿弃置,改写了更数学化的第三编出版,于是,这部本来更加通俗流畅的《宇宙体系》在牛顿在世时一直未能面世。

评分

 赫胥黎(1825-1895)是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发表后,赫胥黎深为折服。次年英国科学促进会在牛津大学开会时,他为达尔文的进化论作了出色的辩护。此后他写了许多科普文章,扩大了进化论的影响。《进化论与伦理学》分导言和正文两个部分。导言阐述了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以生物学、地质学和天文学的材料说明物质世界是充满矛盾和变化的,生物是不断变化的,物竞天择是支配世界的法则。正文部分把进化论的观点应用于人类社会,论述伦理道德的演化,社会中的人和动物一样"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评分

非常科学的丛书,值得学生读懂,序言从历史发展的角度介绍科学发展的历程。 感谢西学的成就,从不同角度看物质。 但是很可惜看不到过去科学家的其他论文,只看到了一些经典。没出版的论文个人认为是他们认知的转变过程,非常能看出当时科学家的世界观,也能从不同角度理解同一个问题。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