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史(共5册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精中华书局

辽史(共5册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精中华书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辽史
  • 二十四史
  • 点校本
  • 中华书局
  • 历史
  • 古代史
  • 契丹
  • 民族史
  • 史学
  • 文献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环球视图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TZ00201701
商品编码:11340456816
包装:1
丛书名: 1
外文名称:1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5-02-01
用纸:1
页数:1
套装数量:1
字数:1
正文语种: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辽史(共5册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精)
  • 作者:(元)脱脱
  • 定价:280
  • 出版社:中华书局
  • ISBN号:9787101116076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6-04-01
  • 印刷时间:2016-04-01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32开
  • 包装:精装
  • 页数:1755
  • 字数:972千字

内容提要

脱脱等撰的《辽史(共5册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 )(精)》记载了辽政权二百余年的历史,其中也兼叙了 辽以前契丹族和辽末耶律大石所建西辽的历史,是研 究辽朝一代*基本也是*重要的史料。
    

目录

**册
卷一 本纪**
太祖耶律阿保机上
卷二 本纪第二
太祖下
卷三 本纪第三
太宗耶律德光上
卷四 本纪第四
太宗下
卷五 本纪第五
世宗耶律阮
卷六 本纪第六
穆宗耶律璟上
卷七本纪第七
穆宗下
卷八 本纪第八
景宗耶律贤上
卷九本纪第九
景宗下
卷十本纪第十
第二册
第三册
第四册
第五册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耗费十余年心血写成。全书十三篇,涵盖了从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太初年间约三千年的历史。其体例宏大,内容丰富,分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是中国古代史学和文学的奠基之作。《史记》不仅是史学巨著,更是一部文学巨匠。司马迁以其生花妙笔,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语言生动,叙事跌宕起伏,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它不仅为后世史学家提供了宝贵的史料,也为文学家提供了无尽的灵感。《史记》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史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其严谨的治史态度、宏大的历史视野以及精湛的文学技巧,至今仍为后人所推崇和学习。它像一座巍峨的山峦,矗立在中国古代文化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由东汉史学家班固及其妹班昭、族子班彪等人编纂而成。该书记述了西汉自汉高祖刘邦建立伊始至王莽新朝灭亡,再到东汉光武帝刘秀中兴为止约230年的历史。与《史记》不同,《汉书》只叙述西汉一代史事,因此称为“断代史”。《汉书》在体例上,废除了《史记》的“世家”和“表”,增加了“地理志”和“艺文志”,这使得《汉书》在地理学和文献学研究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其“地理志”系统地介绍了当时的郡县建置、疆域、物产、风俗等;“艺文志”则保存了大量早已失传的先秦至汉代的书籍目录和篇章。《汉书》的语言风格相对严谨、质朴,叙事客观,体现了当时史官严谨的治史精神。它不仅是研究西汉历史的必读之作,也为后世史书编纂提供了重要的范例。 《三国志》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纪传体史书,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全书共六十五卷,记载了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到西晋统一中国(约公元184年至280年)之间约一百年的历史。其记述对象主要是魏、蜀、吴三个政权及其相关人物。《三国志》以其简洁明了的语言、客观公正的叙事风格而著称。陈寿秉笔直书,对人物的评价不偏不倚,即使是敌对的君主和将领,也尽可能地从史实出发进行记载。书中包含了大量的传记,生动地刻画了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众多三国时期风云人物的形象,展现了他们之间的政治斗争、军事较量以及个人品格。尽管《三国志》在某些细节上可能存在争议,但其作为研究三国历史最原始、最权威的史料,其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至今无可替代。 《后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官修正史,由南朝宋史学家范晔所著。全书共一百二十卷,记载了东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至汉献帝退位(公元25年至220年)共195年的历史。与《汉书》和《三国志》相比,《后汉书》在体例上有所创新,增加了“皇后纪”和“列女传”,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前代史书中对女性人物记载的不足,体现了作者对社会生活多方面的关注。《后汉书》的语言风格华丽而优美,叙事引人入胜,尤其是在人物传记部分,对人物的描写真实细腻,情感充沛,不少篇章读来感人至深。其中,“列女传”更是其中一大亮点,记录了许多在历史上具有影响力的女性事迹,展现了她们的智慧、勇气和品德。《后汉书》不仅是研究东汉历史的重要史料,其文学价值也极高,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晋书》是中国第一部官修的朝代纪传体史书,由唐朝史学家房玄龄等人奉唐太宗李世民之命编纂而成。全书共一百卷,记载了从西晋建立(公元265年)到东晋灭亡(公元420年)共156年的历史,同时也包含了部分魏、蜀、吴三国时期的史事,作为前史。《晋书》在编纂上继承了前代史书的优点,体例完整,内容丰富。书中包含“帝纪”、“志”、“列传”等部分,详细记述了西晋和东晋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方面面。值得一提的是,《晋书》中的“五行志”是史书中首次单独设立的“志”,对研究当时的自然灾害、社会现象等具有参考价值。《晋书》的语言风格相对古朴,叙事严谨,但也存在一些史料记载不详、篇幅失衡等问题。尽管如此,作为研究晋代历史的唯一一部完整纪传体史书,《晋书》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历史价值。

用户评价

评分

对于任何想要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史的读者来说,这套《辽史》点校本都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宝藏。我最初接触这套书,是因为我正在研究宋朝与辽朝之间的战争。在阅读过程中,我不仅看到了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更看到了战争背后复杂的政治博弈和民族矛盾。点校本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提供了史料,更是一种学术精神的体现。通过对原文的精细校订,以及详尽的注释,它将历代学者的研究成果凝聚其中,为我们这些后学者提供了一个坚实的起点。我常常会和书中的一些史实进行对照,并且通过注释来理解一些模糊不清的记载,这种互动式的阅读体验,是我非常享受的。

评分

我并非历史科班出身,更多的是一种业余爱好。因此,在选择历史读物时,我倾向于那些能够帮助我构建完整历史图景,同时又不至于过于艰深的著作。这套《辽史》点校本,就非常符合我的要求。它提供了相对权威且易于理解的辽朝历史文本,并且通过详细的校注,帮助我理解了许多复杂的历史概念。我记得我曾经重点研究过书中关于辽朝与周边民族,如女真、渤海等的关系。点校本的记载,让我看到了辽朝在东北亚地区,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以及它如何处理与其他民族之间的矛盾与融合。

评分

我是一个对细节非常在意的人,尤其是在阅读历史著作时。这套《辽史》点校本,在细节的处理上,做得非常出色。无论是字体的选择,还是排版的布局,都透露出一种匠心。更重要的是,点校本的优势在于,它能够将不同版本的史料进行比对,并注明其出处和差异。我记得我曾经在研究辽朝的宗教信仰时,书中对于佛教、萨满教等多种宗教的记载,以及它们在社会中的地位,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点校本的注释,帮助我理解了许多宗教术语和仪式,让我能够更准确地把握当时的宗教生态。

评分

坦白说,我对于历史的研究,更多的是出于一种个人兴趣,而非学术追求。因此,在选择史料时,我会特别看重其易读性和可靠性。这套《辽史》点校本,恰好满足了我的这两点需求。点校本的注释非常详细,很多时候,一句晦涩的古文,在点校者的批注下,就能变得豁然开朗。这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的门槛。我记得有一次,我正在研究辽朝的对外关系,特别是与宋朝、高丽之间的互动。书中关于辽朝的军事行动、外交往来、甚至贸易往来,都有着非常详尽的记载。点校本的出现,使得我能够更便捷地梳理这些信息,并且对其中一些关键事件的细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评分

在我收集的众多历史典籍中,这套《辽史》点校本绝对是其中的佼佼者。我一直认为,对待历史,需要抱着一种敬畏之心,而这套书,恰恰体现了这种精神。点校者们并非随意地改动原文,而是在充分考证的基础上,进行谨慎的校订。这种严谨的态度,让我对书中的内容充满了信任。我曾经深入研究过书中关于辽朝社会经济的部分,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以及赋税制度等。通过这些记载,我才了解到,一个由游牧民族建立的王朝,是如何逐渐融入到农耕文明的体系中,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自己的经济模式。点校本的注释,对于理解这些经济术语和制度的演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评分

这套《辽史》点校本,是当年为了研习中国史学的几个重要阶段,特意寻访的几套经典史书之一。我当时手上已经有了一些零散的宋、元、明、清史料,唯独辽朝的部分,总觉得不够系统,不够权威。翻阅了不少书目,最终还是被这套中华书局的版本所吸引。拿到手的时候,那种沉甸甸的分量,以及纸张温润的触感,就已经给了我极大的信心。点校本的最大优势在于,它是在原有的史料基础上,经过历代学者的考证、辨析、校勘,将讹误、错漏一一纠正,并附有详尽的校注。这对我们这些非专业学者出身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最看重的就是这一点,它减少了我们自行辨别史料真伪的时间和精力,可以直接接触到相对更加纯净、准确的历史文本。

评分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历史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入。年轻的时候,我可能更关注历史的宏大叙事,而现在,我更喜欢去挖掘历史的细节和人物的内心世界。这套《辽史》点校本,正是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平台。书中关于辽朝皇帝、后妃、大臣的传记,以及一些重要事件的记载,都充满了人性的光辉与阴影。点校本的注释,帮助我理解了当时的历史背景,以及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这使得我对这些历史人物的评价,更加 nuanced。我曾仔细研读过书中关于耶律阿保机、萧绰等重要人物的记载,点校本的详细校注,为我理解他们的功过是非,提供了坚实的依据。

评分

我喜欢从一个宏观的视角去理解历史,但同时,我也非常注重微观的细节。这套《辽史》点校本,恰恰能够满足我这种需求。在阅读时,我常常会跳跃性地阅读,从政治制度跳到军事战略,再从文化习俗跳到人物传记。而点校本的索引和目录,使得这种跳跃式的阅读变得非常顺畅。我曾经花了很长时间,来研究书中关于辽朝官员的选拔和任用制度。了解了这些制度,才能更好地理解辽朝的政治运作,以及各个阶层之间的关系。点校本的注释,为我理解这些制度提供了重要的背景信息。

评分

这套《辽史》的点校本,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套史书,更像是一个穿越时空的窗口。我曾经花了好几周的时间,沉浸在书中对于辽朝政治制度的描述中。从早期部落联盟的雏形,到逐渐形成的中央集权体制,再到其独特的“南、北院”制度,每一步的演变都充满了历史的智慧和民族的特色。尤其是关于“南、北院”的设置,更是我研究的重点。它如何区分于中原王朝的政治结构,如何适应契丹民族的游牧与农耕生活相结合的特点,这些都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启发。点校本的优势在于,它不仅呈现了史实的本身,更通过附带的校注,让我们了解了历代学者在解读这些制度时的不同观点和考证过程,这种学术的传承感,是其他版本难以比拟的。

评分

当我翻开这套《辽史》的点校本,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精美的装帧和清晰的排版。中华书局在古籍整理方面,一直享有盛誉,这套书自然也不例外。字迹大小适中,行距疏朗,即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视觉疲劳。更重要的是,点校本对于原文的保留是非常完整的,同时又对其中一些比较晦涩的字词、典故进行了注释,这对于我这种对辽朝历史缺乏系统了解的读者来说,实在是太友好了。我记得当时我正在研究唐末五代到宋初这一段历史的北方民族问题,辽朝作为契丹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其影响至关重要。在阅读这套《辽史》的过程中,我才真正开始理解契丹民族的崛起,他们的政治制度、军事战略、文化习俗,以及他们与周边民族,特别是汉族政权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