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丛书(第1辑):宽恕的力量

《积极心理学》丛书(第1辑):宽恕的力量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王硕,李少颛 著,刘翔平 编

下载链接在页面底部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1-22

图书介绍


出版社: 江苏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49927807
版次:1
商品编码:11360416
包装:平装
丛书名: 《积极心理学》丛书(第1辑)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30
正文语种:中文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内容简介

  积极心理学不仅是代表着从对病态心理的研究偏好到对以人的积极心理品质为重要内容的完整人研究的重要学术转向,而且也代表着一种人性高峰和生活理想追求的价值观。尤其针对当代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精神价值方向的迷失、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占主导价值的现状,积极心理学更像一股纯净的清泉,具有荡涤心灵的作用。

内页插图

目录

序 积极心理学:当代人的精神救赎
前言 故事与哲学
1 宽恕的定义
1.1 宽恕的含义
1.2 宽恕的特点、类型及发展阶段

Ⅱ 宽恕的作用
2.1 调节情绪
2.2 增进亲社会行为
2.3 改善人际关系
2.4 提高主观幸福感
2.5 保持身体健康

Ⅲ 宽恕的哲学实践及其具体步骤
3.1 宽恕的方法
3.2 沉思录

IV 宽恕治疗
4.1 宽恕治疗及其意义
4.2 宽恕治疗模型简介
4.3 公认有效的宽恕模型详解:恩莱特的宽恕模型

V 宽恕治疗用于抑郁
5.1 抑郁的原因
5.2 抑郁的表现
5.3 抑郁的宽恕疗法

VI 宽恕治疗在婚姻与家庭中的应用
6.1 愤怒:婚姻与家庭关系的矛盾根源
6.2 外遇:婚姻与爱情的第一杀手

VII 宽恕治疗在青少年中的应用
7.1 青少年宽恕的发展阶段
7.2 青少年宽恕的特点
7.3 对青少年的宽恕干预
7.4 对青少年的宽恕教育

Ⅶ 案例与治疗介绍
8.1 吴先生个案
8.2 小梅个案
后记

精彩书摘

  从相关性来看,宽恕倾向、情景宽恕都与宽恕存在一定关系。袁小帆①在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宽恕的研究中发现,在主观幸福感中,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两个因子与轻度事件的宽恕倾向呈显著正相关,而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精力、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松弛和紧张与自我关注的消除五个因子都与情景宽恕总分均呈显著正相关。在情景宽恕中,消极反应的消失、自我关注的消除以及情景宽恕总分都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这也就是说,对生活满足感高、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生活轻松愉快的人,当遭到其他人冒犯、受到轻度的伤害的时候,能够合理地调整消极反应和不良情绪,将注意力从自身受到的侵害方面转移到其他方面,因此,他们的报复倾向低,更容易选择宽恕他人。
  宽恕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而通过进一步的回归分析,研究者发现,主观幸福感对宽恕具有预测作用。李湘晖②在对大学生宽恕与心理健康关系的关系研究中发现,主观幸福感对宽恕有极其显著性的影响,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忧郁或愉快的心境、松弛与紧张三个因子,以及主观幸福感总分对宽恕水平影响是显著的,说明主观幸福感高的大学生的宽恕水平更高,遭到冒犯时的报复倾向较低。由此,她认为主观幸福感对宽恕行为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在现实生活中,那些对生活感到满足、兴趣广泛、心情轻松愉快、积极情绪多的大学生,宽恕水平更高,而那些对生活感到不满意、缺乏兴趣、心情低落忧郁以及紧张焦虑感多的大学生,宽恕水平则比较低。在遭到挫折时,那些性格外向、精力充沛、情感体验积极而稳定,对于生活的满意度比较高的人,往往能够合理地调节消极的情绪,不会把注意力只集中在该事件或伤害者上,因而不会自怨自艾,也不容易与他人结怨,对于他人的伤害比较容易释怀。而那些固执、倔强、经常情绪低落或比较不稳定、对于生活的满意度比较低的人,往往容易过于关注自身所受的伤害,将其扩大化,认为侵害者使自己的状况雪上加霜,对于侵害者心存怨恨,无法宽恕他们。
  另一方面,也有研究者发现,宽恕水平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主观幸福感也具有影响和预测力。柜普森等人认为,个体对侵犯者、侵犯行为和侵犯行为后果的反应在一开始是消极的,而宽恕可以促使消极反应逐渐转变为积极反应。③这种转变使个体产生了积极的认知,进而引发积极的行为。
  ……

前言/序言

  积极心理学不仅是代表着从对病态心理的研究偏好到对以人的积极心理品质为重要内容的完整人研究的重要学术转向,而且也代表着一种人性高峰和生活理想追求的价值观。尤其针对当代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精神价值方向的迷失、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占主导价值的现状,积极心理学更像一股纯净的清泉,具有荡涤心灵的作用。
  积极心理学所倡导的积极品质原本就存在于人的心灵中,是人类大脑进化的产物,但这些美好的品质由于在物种进化过程中出现得较晚,是人类近几千年进入文明时代的大脑新功能,所以不像焦虑、抑郁、愤怒等消极品质那样具有进化数万年,甚至数十万年的本能性,而是如马斯洛所说的为“似本能”或“类本能”,也就是说,是半自动化的或非自动化的、接近中性的、不太强烈的心理品质,很容易受到不利环境的抑制,需要后天挖掘和培养。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需要充分安全的环境和相对富裕的物质生活条件才会充分显现出来。消极情绪的本能性对应着特异的行为模式,如恐惧使人逃跑,愤怒使人搏斗,而积极心理的似本能性并不对应特殊的行为模式,如满意和幸福感使人宁静,它们没有引起特殊的行为模式,所以人们不容易认为它们是人类本身具有的心理品质,而是倾向于认为它们仅仅是一些理想主义的传说或者道德说教者的杜撰。人们被经验蒙蔽,更倾向于认为享受、竞争、贪婪、嫉妒、焦虑、抱怨才是真实的情绪和真实的人性,“我多你少”“我赢你输”的短缺经济学的马太效应才是生命的真谛。200年前边沁提出的享乐主义的价值观如此深入人心,以至于一些当代人唾弃利他、宽容、感恩、希望、乐观等人性的高级品质和高级需要,人们不知,这些实用主义的和功利主义的价值观并未能使人远离动物本性多远,跟着感觉走并不会导致真正的大幸福。
  经济发展本身不是生活的目的,更不是什么唯一最高的硬道理,GDP只是实现人的生活全面幸福的手段。如果经济发展了,人们步入小康生活,而抱怨和精神痛苦却日益增加,像富士康公司那样出现了所谓的“十几跳”的自杀现象,经济的发展就不是什么硬道理,而是痛苦之源和罪恶之源了。经济发展的唯一目的是让人们过上幸福的生活,而积极心理学研究发现,这种幸福生活却是一种主观感受和意义感。也就是说,人们仅仅是为主观的某种满意的感受而活着。当然我们也不否认高楼大厦、汽车电脑对于幸福生活的作用,但这些作用必须化做某种人的主观幸福感受来衡量才有其真正的现实意义。
  当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人们精神空虚的时候,当改革开放时期的人们对人的高级本性出现全面怀疑的时候,当人们面对什么都不信的精神困惑的时候,当代积极心理学应当也有能力提供灵魂的救赎之路。
  首先,当代积极心理学具有可信的资料来源,这就是科学方法论的基础。当代积极心理学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实证研究,是从实验设计、数据的收集中产生的。如赛利格曼的习得乐观就是沿袭了其习得无助的研究成果,是经过反推而精心提出的研究模式。人类历史上有关人的高级本性和什么是高质量的生活曾经产生过不少学说和理论,但大多数与宗教和哲学有关。20世纪50年代,以马斯洛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曾经就高级人性进行了系统的诠释,可其观点仍然只是停留于论述和思辨,只有当代积极心理学将这种理论和学说置于科学实验的检验之上,也是唯一将对高级人性和心理品质进行科学检验的学科。由于在高级的人性和心理品质领域,思辨和宗教一直占据统治地位,这种被科学检验的理论应当更加容易被当代人所接受,填补精神信仰的空白。因为,在当代社会,科学精神深入人心。
《积极心理学》丛书(第1辑):宽恕的力量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积极心理学》丛书(第1辑):宽恕的力量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积极心理学》丛书(第1辑):宽恕的力量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积极心理学》丛书(第1辑):宽恕的力量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积极心理学》丛书(第1辑):宽恕的力量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