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世界体系(套装共4卷)

现代世界体系(套装共4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伊曼纽尔·沃勒斯坦 著,郭方,夏继果,顾宁 译
图书标签:
  • 世界体系
  • 历史社会学
  • 全球化
  • 现代史
  • 政治经济学
  • 社会理论
  • 沃勒斯坦
  • 文明冲突
  • 国际关系
  • 经济发展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09749296
版次:1
商品编码:11370666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008
套装数量:4
字数:2124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现代世界体系(套装共4卷)》是伊曼纽尔沃勒斯坦颇具影响力的多卷本著作,对全球史进行了重新阐释,将现代世界的产生和发展确定为16世纪到20世纪。

内容简介

  《现代世界体系(第1卷)》覆盖延长的16世纪,讲述现代世界体系的形成、以及它的一些基本经济和政治制度创立的历史。在新增的2011年版序言中,沃勒斯坦梳理了《现代世界体系》的写作背景,并对“世界体系”理论迄今遭遇的主要学术批判做了系统的回应。
  《现代世界体系(第2卷)》是整套书中至关重要的一卷,它反驳了把17世纪“危机”视为欧洲的“重新封建化”的观点,论证了对作为一种历史体系的资本主义的一种观点和界定的合理性。另外,本卷还提出另一个新的重要论题,即霸权问题。认为在现代世界体系的运转中,霸权是一种至关重要的机制。霸权机制使现代世界体系成为人类历史上的一个世界经济。
  《现代世界体系(第3卷)》介绍了18世纪30年代至19世纪上半期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分别论述了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及其引发的第三轮中心国家争霸、南北美洲的独立运动和印度次大陆、奥斯曼帝国、俄罗斯帝国、西部非洲这几个被并入世界经济的重要地区的边缘化和半边缘化。
  《现代世界体系(第4卷)》覆盖从1789年~1914年这段时期,专门用于探讨一种适用于现代世界体系的地缘文化的形成,沃勒斯坦认为该地缘文化大体是以他所称的温和的自由主义为中心塑造的、并由它所支配。在本卷书中沃勒斯坦以宏大的历史视野和社会科学理论的概括能力继续得以展现,延续以往叙事的风格,沃勒斯坦对自由主义中间路线是如何在全世界成为占据支配地位的政治意识形态做了重要的说明。第四卷提出了“全球地缘文化”的概念,深化了对世界体系的政治、文化和经济诸方面之间关系的理解。

作者简介

    伊曼纽尔·沃勒斯坦(Imrrlarluel WaIIerstein,1930~)是世界体系沦的丰要代表人物,以创立这个深具影响力的学术派另U著称于世。他长期任教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宾汉姆顿分校社会学系,并担任以法国著名历史学家费尔南德·布罗代尔命名的经济、历史体系和文明研究中心主任,为该校杰出教授。1994~1998年担任国际社会学联合会主席。现为美国耶鲁大学资深研究员。从1974年开始,沃勒斯坦的代表作《现代世界体系》多卷本陆续出版。其他重要著作包括《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历史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政治学——国家、运动和文明》、《地缘政治和地缘文化——论变动中的世界体系》、《否思社会科学》、《自由主义的终结》,以及合著的《世界体系分析:理论与方法沦》、《反体系运动》等。其中很多已有中译本问世,得到中国学界和读者的关注。 

精彩书评

  “这是一部非同凡响的著作。作者提出了一种理论,并用它来世界欧洲公共事件的结构和进程,以及欧洲在16世纪的海外扩张活动。这不著作正在产生的影响力令人艳羡。”
  ——威廉麦克尼尔(William Mcneill)
  
  “现代世界体系理论所涉及的并不是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学和政治学中的某个或某些学科,而是对所欲偶这些学科的整合,因此是将所有这些领域置于一个新的认识层面上。这是一部人们必须认真对待的著作,我们必须学习它、援引它,同它进行争辩,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总之,这是一部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著作。”
  ——埃里克沃尔夫(Eric R.Wolf)
  
  “一部才华横溢的和令人振奋的著作。……沃勒斯坦能够在不同的分析层面做非常熟练的转换,并将它们天衣无缝地整合在一起,令人震惊和钦佩。”
  ——亨利卡门(Henry Kamen)
  
  “在这个学科划分高度专业化的时代,沃勒斯坦所做的综合性研究既是充满抱负的、又是谨慎细致的,他将赢得所有那些试图解决这一时期各种棘手问题的学者的尊重。……本卷书充满了睿智的和富于启发性的论述。”
  ——查尔斯威尔逊(Charles Wilson)
  
  “不管沃勒斯坦第二卷书的销量有多少,他的努力都赢得了尊重,并且证明了他所从事的研究的正当性。”
  ——W.W. 罗斯托(W.W. Rostow)
  
  “沃勒斯坦的研究是那种非常罕见的能够改变学术现状的研究。不参照沃勒斯坦提出的框架,就不可能对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政治学等学科做出综合性的探讨,这无疑是他伟大的成就所在。”
  ——威廉罗斯贝里(William Roseberry)
  
  “从第一页起,我们就为这位才华横溢的学者和坚持不懈的研究者所吸引。沃勒斯坦既重视微观细节、又重视宏观综合。他对国际间的相互联系有着敏锐的把握(他在我们的时代对此有着领先性的认识)。……同绝大多数历史学家的本位主义相比,沃勒斯坦宽广的视野令人惊叹。”
  —— 迈克尔曼 (Michael Mann)
  
  “这是一部延续伟大历史传统的著作。……许多读者会发现这是一部引发争议的和没有定论的著作。但正是因为它引发争议和没有定论,所以对经济史学的研究实践才是富有启示意义的。”
  ——威廉德瑞提 (William Darity)
  
  “这是一部意义重大的和令人振奋的著作。它对自由主义中间路线是如何在全世界成为占据支配地位的政治意识形态做了重要的说明,对世界体系分析做出了至关重要的贡献,是过去50年间社会科学的一次重大创新。在本卷书中,世界体系理论重要的创新者继续推进了他在1974年开启的事业,从编年史和从理论的视角看都是如此。它提出了‘全球地缘文化’的概念,深化了对世界体系的政治、文化和经济诸方面之间关系的理解。”
  ——克雷格卡尔霍恩(Craig Calhoun)
  
  “由于对海量的资料进行了有条理的组织,由于对有说服力的细节做了精准的选择,所以沃勒斯坦的书读起来是一种享受。在延续前几卷书叙事风格的基础上,第四卷充满了睿智的和令人惊叹的解释转向,对19世纪的意识形态、政治和运动这些已经被过多讨论的论题做出了颇具创新性的解释。它显现出沃勒斯坦既是一位学识渊博的优秀历史学家,又是一位历史社会科学的伟大理论家。本卷书对沃勒斯坦的整个研究计划做了好的概括。”
  ——兰德尔柯林斯(Randall Collins)

目录

《现代世界体系(第1卷)》
《现代世界体系(第2卷)》
《现代世界体系(第3卷)》
《现代世界体系(第4卷)》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世界体系理论兴起于70年代,其标志是美国社会学家伊曼纽尔·沃勒斯坦于1974年出版的《现代世界体系(第一卷)》:16世纪资本主义农业和欧洲世界经济的起源》。在20世纪50、60年代,以帕森斯为代表的现代化理论家认为,西方发达国家所经历的道路正是不发达国家要重复的道路,即现代化就是西化、美国化。这种“西方中心论”遭到了众多的反对,其中“依附论”和“世界体系论”就是两种主要的回应。与“依附论”把国家作为研究单位不同的是,“世界体系”理论将世界看作一个整体,通过对政治、经济和文明三个层次的分析,深刻揭示了“中心——半边缘——边缘”结构的发展变迁和运作机制。在经济全球化时代,非常有必要研究和借鉴“世界体系”理论,更全面地解读当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矛盾、困境和发展趋势,同时更清晰地看到作为“反体系”力量的社会主义的前景。

评分

非常棒的一本书,推荐给大家

评分

(Michael k  “沃勒斯坦的研究是l那种非常罕见的能够改变学术现状的研究。不参照沃勒斯坦提出的框架,就不可能对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政治学等学科做出综合性的探讨,这无疑是r他最伟大的q成就所在。” Wilson) Calhoun)   “不管沃勒斯坦第二卷书的销量有多少,v他的努力w都赢得了尊重v,并且证明了他所从事的研究的正当性。” WaIIerstein,1930~)是世界体系沦的丰

评分

不错挺好的不错挺好的不错

评分

中使用了一种通俗易懂的语言方式,简明地讲述报告所包括的基本资料,讲述这些资料中包含的相 关信息,以及发掘者的一些联想、思考等。还随文配上非常直观的图片。这使得我们一下子在原先被 包围得冷冰冰高不可窥的考古报告外,非常便捷地寻到一些真切的窗口,轻松地就了解到报告的基本 内容,并能建立起一些继续深入的路径,进而找到所需要的详细资料。于是,考古报告变得不再让人 感到生疏隔膜,完全改变了过去那付使人爱之不得又恨之不愿的面孔,极大方便了考古专业之外的其 他学科研究者和普通读者。我们常常听到社会各方面呼吁建立“人文关怀”,视之为现代文明的一种进 步。其实从一定角度说,学术研究也存在这样需要。可乐报告“发掘者说”章的开设,何尝不是一个 特别专业性的学科给予社会各界读者的“人文关怀”呢? 社会科学的发展,社会文明的进步,已使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考古工作的开展及其成果,社会科学 以及自然科学的不同学科也越来越需要在自身的研究中吸取和使用考古科学的成果。同时也越来越愿 意加入到考古学的工作和研究中去,丰富和加深考古学的研究。但是考古报告编写传统的定式体例, 极大阻碍了人们直接阅读考古报告,除了考古学者外,人们,包括从事历史学、民族学研究的学者, 几乎已经不愿、或畏难直接阅读考古报告。结果人们获取的考古资料往往是几经转手演绎过的二手资 料,而这种演绎多数缺乏科学性和严谨性,甚至是来自再次性的文学化创作。应当说,这不仅不利于 社会文明整体化进步,也大大有损于考古学科的深入发展。 可乐报告编撰者以一种高度的社会责任心反省自己过去在这方面的忽略。梁太鹤先生在“后记二” 中特别提出: “考古报告是考古人将揭示和认识的古代遗存公之于世的直接形式,也是社会公众真实 了解考古成果最希望阅读的主要资料。但如果考古报告始终只能成为考古业内人士才能读懂的‘内部 资料’时,考古是不能说已切实履行到自身的社会职责的。直言之,考古人从开始已经不经意忽略了。 社会公众应享有的那一份权利。这份权利本该还给公众!”正是基于这样的社会责任心,可乐报告编撰 者在严格遵循考古学科学术规范的前提下,用“发掘者说”章的方式,开创了考古报告编写的一次革 新。尽管编撰者一再声称只是一种不大的尝试,还有很多不足,但我们依然要大声为他们的做法击节 叫好!从形式上看,这确乎是一次不大的革新。但从观念上说,这却是一次不小的冲击。它态度鲜明 地向整个学科提出一个不容再忽视的关键问题,即如何才能更全面履行自己的社会职责?我们击节, 正是要为这种学术研究中高风格的社会责任心和人文关怀叫好! 由于树立了明确的社会责任心,可乐报告的编写显得格外详备、细心。比如在对出土遗物的介绍 中,不仅详细介绍了遗物的分类和外形特征,还特别注意到对遗物的工艺技术的分析介绍。这在很多 考古报告中是被忽略或不够重视的。实际上,考古研究中除了一般的类型学研究、社会历史研究之外, 对遗物遗迹后边所包含的人类行为学的研究也是不应忽略的重要内容。如果报告缺乏对遗物工艺技术 的分析介绍,将会使行为学的研究非常难以开展。此外,可乐报告对遗物的介绍还特别重视其中所包 含的文化现象,每一类文物都开设有专章对相关文化现象加以介绍。这当然首先得通过研究者自己对 遗物的深入观察和多角度研究之后,才可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或作出结论。比起单纯报道遗物形态, 这样肯定为读者提供了大为丰富的文物信息。可乐报告在资料的编排、组织、查询方面作了很好的处 理,使读者查找起来甚为方便。使用考古报告时难以查找一些具体资料是我们常遇到的遗憾,比如有 的遗物需了解该类型在整个遗址的分布情况,或需了解一件在某单位中具体的存放方式,却往往会完 全无从查找,或者让你十分费力地从数十、数百个墓葬的统计总表中慢慢去挑选计算。而可乐报告在 分类介绍遗物时,不光举例介绍一件标本,还交待了该类别的所有件数及编号,这使查找时无需再到 总表费力地去逐件寻找。而且报告除了对遗物的综合性分析介绍外,还另外列举出每一个墓葬单位的 ?9?9 215?9?9 万方数据 2008年第5期 2008年10月版 全部信息和图样。这可以做到对任何一件遗物都能清楚查到相关的具体信息。此外,在墓葬登记总表 之后,报告还专门公布了所有出土器物的分类统计。这是一般考古报告所缺乏的内容,但却是让读者 从横向和纵向路径都可以方便去查到有关遗物资料十分有用的一种组成。可以看出,编撰者在构筑资 料查核系统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做了深入思考。 贵州夜郎历史研究在各学科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取得很大进展。随着社会经济快速进步以及各级 领导的重视,日益形成一个众所关注的热门课题。在这样形势下,急于求成的浮躁学风难免会侵淫其 中,这对学术研究十分不利,还会造成对社会公众的误导。

评分

!!!!!

评分

书籍包装及品质都没得说。

评分

说是很经典,买回家还没看,质量挺好

评分

沃勒斯坦采取了新的观察视角,他认为民族国家并不是近代以来社会变迁的基本单位,而是具有结构性经济联系和各种内在制度规定性的、一体化的现代世界体系才是考察16世纪以来社会变迁的唯一实体。现代世界体系是一个由经济、政治、文化三个基本维度构成的复合体。经济体是整个世界体系的基本层面,是政治体和文化体存在、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世界经济体的雏形是产生于“延长的16世纪”(1450―1640年)的欧洲经济体。在这一时期,欧洲内部的社会经济状况发生了重要的“分化”:在西欧,制度性的总危机导致了封建社会的全面衰朽,随着现代工业体系和自由雇佣劳动制度的形成,资本主义经济关系逐渐确立并巩固;而在与之毗邻的东欧,同样的危机却导致了不同的社会后果,以农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得到加强,已经趋于消失的封建农奴制死灰复燃;地中海沿岸各国的社会发展程度则介于两者之间。这样,在互补性的地区劳动分工的基础上,欧洲的各个地区之间结成了经常的、稳定的、大规模的贸易联系,一体化的欧洲经济体由此诞生。此后,在西欧发达国家的推动下,这一体系不断向外扩张,将美洲、非洲、亚洲等世界各个国家、地区纳入体系中,最终形成了覆盖全球的一体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