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SL 197-2013),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这部规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向导,在浩瀚的水利水电工程测量领域,为我们这些后来者指明了最清晰、最可靠的道路。它不仅仅是一本枯燥的技术文件,更是一部凝聚了无数心血和智慧的宝藏。 我最想强调的是,新规范在技术更新方面的决心和力度。相较于97版,2013版在许多关键技术环节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例如,它对高精度GNSS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详细规定了其在控制网布设、地形测量、高程控制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和精度指标。这对于我们这些长期在野外工作的测量人员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它大大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也降低了劳作强度。 书中对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和无人机摄影测量的应用,也进行了非常详尽的阐述。这些新兴技术在获取高密度、高精度的三维地理信息方面,具有传统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特别是在一些复杂地形或危险区域,无人机测量已经成为我们不可或缺的工具。规范中对这些技术的应用场景、精度控制以及数据处理流程都做了明确的指导,这让我们能够更加自信、规范地运用这些前沿技术。 我非常赞赏的是,新规范在测量控制网的建立方面,提出了更加精细化和系统化的要求。它根据工程的重要性、规模和地形条件,对控制网的精度等级、点位密度、观测方法以及误差传播进行了详细的规定。这对于确保整个工程的几何精度,特别是对于大坝、水电站等关键构件的精准控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此外,书中在水文测量、高程测量、地形测量、工程测量以及竣工测量等各个环节,都做了相当详尽的规定,覆盖了水利水电工程测量工作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在变形监测和沉降观测方面,新规范给出了更科学、更系统的观测方案和数据分析方法,这有助于我们及时发现工程潜在的风险,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总而言之,SL 197-2013不仅是一部技术规范,更是一种行业精神的体现,它体现了我国水利水电工程测量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方向。它将是我未来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参考工具,也是我不断学习和提升的动力源泉。
评分这是一部让我受益匪浅的专业著作,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水利水电工程的测量工作有了更加系统和深入的认识。书中的内容紧密结合实际工程需求,从最基础的测量原理到最前沿的技术应用,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不同类型的水利工程,例如大坝、水库、引水隧洞等,都提出了相应的测量要求和技术方案,这使得我们在面对具体工程时,能够有的放矢,选择最适合的测量方法。 在测量控制网的建立方面,新规范的更新尤为关键。它对控制网的精度、密度和等级划分都做了更为细致的规定,并结合了新的测量技术,如高精度GNSS技术,这极大地提高了控制网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过去,一些大型工程的控制网布设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现在,通过采纳新规范的指导,我们可以构建更加 robust 的控制网,为后续的各项测量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地形测量部分,书中不仅详细介绍了传统地形图的绘制方法,还引入了数字地形模型(DTM)的概念和应用。这对于我们理解和应用现代测绘技术,如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三维激光扫描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通过这些技术,我们可以快速、高效地获取工程区域的地形数据,并进行三维建模,这对于工程设计、施工管理以及景观分析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水文测量作为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书中也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它对水位、流量、流速等水文要素的测量方法、仪器选用以及成果精度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这对于我们准确掌握水情信息,为水资源管理和防洪减灾提供科学依据至关重要。 工程测量部分的内容更是丰富多彩,涵盖了建筑物的放样、沉降观测、位移监测、结构变形监测等多个方面。书中对于不同类型工程构件的测量方法、频率和精度要求都做了明确的规定。例如,对于大坝的沉降观测,规范给出了详细的观测流程和数据处理方法,这有助于我们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竣工测量部分,书中对测量成果的提交、资料的整理以及验收要求都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这有助于保证工程竣工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为工程的后期运行和维护提供可靠的依据。 此外,这本书在质量检查与验收方面也提出了非常具体的要求。它不仅规定了各项测量工作的检查内容和方法,还给出了相应的评定标准。这有助于我们加强对测量工作的质量控制,确保测量成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总而言之,《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SL 197-2013是一本集理论、技术、实践于一体的优秀著作。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科学、严谨的技术指导,也为提升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测量技术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评分读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SL 197-2013),我最大的感受是,这部规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用最严谨的语言,最清晰的逻辑,为我们这些年轻的从业者指明了方向。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部凝聚了无数智慧和实践经验的宝典。 在我看来,这本书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它对测量精度的极致追求。在水利水电工程中,任何一个微小的误差都可能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因此,对精度的要求是毋庸置疑的。SL 197-2013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出色,它对各种测量任务的精度指标都进行了非常详细且严格的规定,并且结合了先进的测量技术,如高精度GNSS、激光扫描等,为我们提供了实现这些高精度目标的可能。 书中对于测量控制网的布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详细阐述了控制网的等级划分、点位密度、观测方法以及精度评定等内容。尤其是在一些复杂地形区域,如何科学合理地布设控制网,是保证后续测量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规范中给出的指导,非常具有操作性。 地形测量部分,新规范的内容更新非常及时。除了传统的平板仪、全站仪测量,它更加侧重于数字摄影测量和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应用。这些新技术不仅能够快速获取地形数据,还能生成高精度的三维模型,这对于工程项目的可视化和精细化管理非常有帮助。 水文测量也是水利工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书中对水位、流量、流速等水文要素的测量方法、仪器设备以及数据处理都做了详细的规定,这对于我们准确掌握水情信息,进行科学的水资源管理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工程测量部分,涵盖了从初期勘测到施工、竣工的各个阶段。对于大坝、水电站、水库等关键工程,规范都给出了详细的测量要求和技术方案。例如,对于大坝的变形监测,规范详细规定了观测仪器、观测点布设、观测频率以及数据分析方法,这对于保障工程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我尤其欣赏的是,这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实际工程中的各种复杂情况,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例如,在一些难以到达的区域,规范就提出了采用无人机测量等技术手段。这种“接地气”的编写风格,使得这本书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总而言之,SL 197-2013是一部集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于一体的优秀技术规范,它不仅是水利水电工程测量人员的案头必备,也是推动行业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在水利工程一线工作的测量技术人员,我深知技术规范的重要性。SL 197-2013的出现,就像在黑暗中点亮了一盏明灯,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明确的技术指引。这本书的更新换代,不仅是简单的条文修改,更是对整个行业测量技术的一次革新。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新规范在仪器设备的使用方面,引入了更多先进的技术和方法。比如,对于高精度GNSS接收机在工程控制网布设中的应用,规范给出了详细的技术要求和操作流程。这对于我们这些习惯了传统测量方式的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过去,一些复杂的测量任务,可能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而现在,借助先进的GNSS技术,我们可以更高效、更精确地完成任务。 书中关于高程测量的部分,也进行了很大的更新。除了传统的视准测量,新规范更加强调了数字水准仪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它不仅规定了数字水准仪的使用方法和精度要求,还对数据处理和成果表达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有助于我们减少人为误差,提高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对于地形测量,新规范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了数字地形模型(DTM)的应用。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各种测量数据,如GNSS数据、全站仪数据、激光扫描数据等,构建高精度的DTM,并将其应用于工程设计、施工放样、土方计算等环节。这极大地提升了测量工作的效率和精度。 在工程测量方面,新规范对于一些关键工程构件,如大坝、厂房、引水渠道等,都给出了详细的测量要求和技术方案。例如,对于大坝的轴线控制、高程控制、沉降观测等,规范都做了详细的规定。这有助于我们确保工程质量,保障工程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新规范在数据处理和成果表达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强调了数据的可靠性、可追溯性以及可视化表达。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利用测量数据,并将其有效地传递给设计、施工等其他部门。 这本书的出版,不仅为一线测量人员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指导,也为相关院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它将有力地推动我国水利水电工程测量技术的不断进步,为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评分这本《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SL 197-2013)确实是水利水电工程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技术文献。作为一名长期在一线工作的测量工程师,我深知测量在整个工程建设中的基石作用。无论是初期的选址勘测,还是施工过程中的高精度控制,亦或是最后的竣工验收,任何一个环节的测量失误都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SL 197-2013的发布,对于统一行业测量技术规程,提高测量精度和效率,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拿到这本书之前,我一直在使用SL 197-97。虽然97版的规范在当时也起到了指导作用,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尤其是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技术、遥感技术以及数字摄影测量技术的日新月异,97版的许多内容已经显得陈旧,无法完全满足当前工程建设对测量精度和技术手段日益提高的要求。SL 197-2013的更新,可以说是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它吸纳了许多新的测量技术和方法,例如对高精度GNSS测量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规定,这对我们来说是极大的福音。过去,一些复杂的地形或区域,测量难度大,精度难以保证,而现在,借助先进的GNSS设备和处理软件,我们可以更高效、更精确地完成测量任务。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非常合理,逻辑清晰。从总则、术语,到测量控制网、地形测量、高程测量、水文测量、工程测量,再到竣工测量、质量检查与验收等等,几乎涵盖了水利水电工程测量工作的方方面面。每一章节的条文都力求严谨、具体,并配有详细的图示和示例,这使得即使是初学者,也能够相对容易地理解和掌握。特别是关于不同类型水利水电工程(如大坝、水电站、引水渠、水库等)的测量要求,书中都有针对性的阐述,这对于我们根据具体工程特点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和技术提供了明确的指导。 从内容上看,SL 197-2013在许多方面都进行了实质性的提升。例如,在测量控制网的精度要求方面,新规范引入了更严格的指标,这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空间定位精度。对于一些关键部位,如坝体、厂房等,要求的精度更是达到了毫米级别,这对于保证工程的安全性和运行稳定性至关重要。此外,书中还对数据处理、成果表达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了数据成果的可靠性和可用性。这不仅是对我们测量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也是对整个工程建设负责任的表现。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新规范在技术方法的更新方面尤为突出。除了GNSS技术,书中还涉及了激光扫描技术、无人机摄影测量等前沿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这些技术的引入,极大地拓宽了我们的测量手段,提高了测量效率,尤其是在一些险峻、难以到达的区域,无人机测量就显得尤为重要。过去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才能完成的区域,现在可能只需要几天甚至几个小时就能高效完成。这不仅节约了成本,更重要的是大大降低了测量人员的风险。 当然,作为一部技术标准,SL 197-2013并非仅仅是理论的堆砌。书中包含了大量实际工程案例和数据分析,这使得规范的内容更具实践指导意义。例如,在描述高精度沉降观测时,规范不仅给出了观测频率和精度要求,还结合了实际工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编写方式,使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摆设”,而是真正能够指导我们日常工作的“工具书”。 总的来说,SL 197-2013的修订是一次重要的进步。它不仅更新了过时的技术内容,还引入了许多新的测量理念和技术方法,为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测量工作提供了更加科学、严谨、先进的技术支撑。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测量工作的技术人员,我感到非常欣慰,也对未来水利水电工程的测量技术发展充满了期待。 这本书在细节处理上也做得非常出色。例如,在术语定义方面,新规范更加规范化和专业化,避免了以往可能存在的歧义。在质量检查与验收章节,对各项测量成果的检查内容、方法和评定标准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这为确保测量成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供了明确的依据。此外,书中还对测量仪器设备的选用、检定和校准等内容进行了规定,这对于保证测量数据的源头质量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实际工作中,一本好的技术规范能够极大地提升工作效率和成果质量。SL 197-2013正是这样一本能够让我们事半功倍的宝贵资料。它不仅是我个人在工作中学习和参考的重要依据,也是我们团队进行技术交流和培训的必备教材。每次遇到新的测量难题,翻阅这本书,总能从中找到启示和解决方案,这极大地增强了我们解决问题的信心。 这本书的出版,标志着我国水利水电工程测量技术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它不仅是对过去经验的总结和升华,更是对未来技术发展的指引。作为一名水利人,我由衷地感谢为这部规范付出辛勤努力的专家和编委会成员,他们为我国水利水电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评分作为一名在水利水电工程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测量工,我对技术规范的更新有着非常直接的感受。SL 197-2013的修订,可以说是对我们工作的一次“洗礼”,它不仅更新了过时的技术内容,更重要的是,它注入了许多新的技术理念和方法,让我们的测量工作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新规范在GNSS测量应用方面的扩展。过去,GNSS主要用于控制网的布设,而现在,SL 197-2013将其在地形测量、高程控制、变形监测等多个方面的应用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并给出了具体的精度要求和作业流程。这极大地提升了我们的测量效率,尤其是在一些开阔地带,GNSS测量比传统方法要快得多,也方便得多。 书中对于数字摄影测量和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应用,也做了非常详细的阐述。这些技术在获取高精度地形数据、进行三维建模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对于一些地形复杂、人力难以到达的区域,无人机摄影测量就成为了我们的“利器”。规范中对这些技术的应用场景、精度要求以及数据处理方法都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这使得我们能够更加有信心地去应用这些新技术。 在工程测量方面,新规范对大坝、水电站、水库等关键工程的测量要求,做了更细致的划分。例如,对于大坝的沉降和位移监测,规范给出了更加科学的观测方案和数据分析方法,这有助于我们及时发现工程潜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我特别欣赏的是,新规范在术语定义和条文表述上,更加规范化和专业化。这有助于减少我们在理解和执行规范时的歧义,提高工作的准确性。同时,书中还配有大量的图例和案例,这使得理论知识更加生动,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总的来说,SL 197-2013的发布,为我国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不仅提升了测量技术的整体水平,也为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技术支撑。作为一线测量人员,我们有责任认真学习和贯彻这部规范,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为国家的水利水电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评分这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SL 197-2013)的更新,对于我们从事水利水电工程测量工作的人员来说,无疑是一件天大的喜事。作为一名在行业内工作多年的测量工程师,我深切体会到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之快,尤其是测量技术,更是日新月异。97版的规范在当时确实是权威,但随着科技的进步,许多内容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工程建设的需求。SL 197-2013的出现,恰恰弥补了这一不足。 我最欣赏的是,新规范在技术内容的更新方面,做得非常及时和全面。它不仅保留了原有的经典测量方法,更重要的是,引入了大量先进的测量技术和理念。例如,书中对高精度GNSS RTK测量在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这对于提高测量效率和精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很多项目上,我们都可以看到GNSS技术的身影,而新规范的指导,让我们能够更加规范、高效地使用这些技术。 另一个让我感到眼前一亮的部分是,新规范在数字化测量和三维建模方面的阐述。随着BIM(建筑信息模型)等技术的推广应用,对工程数据的精细化和三维化要求越来越高。SL 197-2013就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无人机摄影测量等技术,获取高密度的点云数据,并构建高精度的三维模型,这对于工程的设计、施工、运维等各个环节都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在测量控制网的精度要求方面,新规范的提升也是显而易见的。它根据工程的不同等级和重要性,提出了更为精细化的精度要求,并结合了先进的观测和数据处理方法,确保了控制网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这对于保证整个工程的空间定位精度,避免因测量误差导致的工程事故,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此外,书中在水文测量、高程测量、地形测量等方面,也都有细致的更新和补充,使其更加符合当前工程建设的实际需求。例如,在水文测量部分,对实时水文监测和数据传输的要求更加明确,这有助于提升水资源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新规范在质量检查与验收环节,也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它不仅规定了检查的内容、方法和评定标准,还强调了数据成果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可追溯性。这有助于我们加强对测量工作的过程控制,确保最终成果的质量。 总而言之,SL 197-2013的更新,是一次意义深远的进步,它不仅为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测量工作提供了更加科学、严谨、先进的技术支撑,也为从业人员的专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评分拿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SL 197-2013)这本书,我第一感觉就是“更新了!”。作为一名在一线工作的测量工程师,我知道97版规范在当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很多内容已经显得陈旧。SL 197-2013的出现,就像是给我们的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让我们能够拥抱更先进的技术,解决更复杂的测量难题。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新规范对GNSS测量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更加详尽和深入的阐述。过去,GNSS主要用于大范围的控制网布设,而现在,SL 197-2013将其在地形测量、高程控制、工程变形监测等多个方面的应用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并且给出了不同精度等级的要求。这对于提高我们的测量效率和精度,减少人为误差,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书中对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和无人机摄影测量的应用,也给予了充分的重视。这些技术在获取高精度三维地形数据、进行工程可视化管理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力。规范中对其应用场景、精度控制以及数据处理的指导,为我们更好地掌握和应用这些新技术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这不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工作效率和成果质量的飞跃。 我特别欣赏的是,新规范在测量控制网的建设方面,提出了更加科学和系统化的要求。它详细规定了控制网的等级划分、点位密度、观测方法以及精度评定等内容。特别是对一些重要工程部位,如大坝、厂房等,其精度要求更是达到了毫米级别。这为我们确保工程的整体精度和安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书中对水文测量、高程测量、地形测量、工程测量以及竣工测量等各个环节,也做了更加细致和具体的规定,力求做到覆盖全面、内容详实。特别是对于一些关键的工程构件,如大坝的变形监测、隧洞的贯通测量等,都给出了详细的技术要求和操作流程。 总而言之,SL 197-2013的更新,是一次意义深远的进步,它不仅提升了我国水利水电工程测量技术的整体水平,也为从业人员的专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我将认真学习和贯彻这部规范,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为国家的水利水电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如同一股清流,为我所从事的水利水电工程测量工作带来了新的视野和更清晰的方向。作为一名长期在基层工作的测量技术人员,我深知技术规范的重要性,它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和安全。SL 197-2013的修订,可以说是一次对行业测量技术的一次全面升级,它不仅弥补了97版的一些不足,更重要的是,它吸纳了近年来测量技术领域的最新发展成果。 我最看重的是,新规范在GNSS测量技术应用方面的深化。书中对GNSS在控制网布设、地形测量、高程测量、工程测量等各个环节的应用都做了详细的规定,包括了不同精度等级的要求、作业流程以及数据处理方法。这使得我们能够更准确、更高效地利用GNSS技术,尤其是在大范围、高精度的工程测量中,GNSS技术的应用将大有可为。 另一个让我眼前一亮的环节是,新规范对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和无人机摄影测量的应用进行了更为系统的阐述。这些技术在获取高精度三维地形数据、进行工程可视化管理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力。规范中对其应用场景、精度控制以及数据处理的指导,为我们在实际工程中应用这些新技术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我特别欣赏的是,书中对测量控制网的布设、精度评定以及误差控制等方面,提出了更为严格和科学的要求。特别是在一些关键工程部位,如大坝、厂房等,对控制网的精度要求非常高,而新规范的指导,能够帮助我们建立更加稳定、可靠的控制网,从而保证整个工程的空间定位精度。 此外,书中在水文测量、高程测量、地形测量、工程测量以及竣工测量等各个环节,也都做了更加详细和具体的规定,覆盖了水利水电工程测量工作的方方面面。这使得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掌握各项测量任务的要求和技术细节。 总而言之,SL 197-2013的修订,不仅是一次技术标准的更新,更是我国水利水电工程测量技术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它为我们一线测量人员提供了更加科学、先进、实用的技术指导,必将有力地推动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
评分对于我这样一名在水利水电工程测量领域摸爬滚打了多年的技术人员来说,一本好的技术规范,就是我们工作的“圣经”。SL 197-2013的出现,无疑是给我打了一剂强心针,让我看到了行业在技术进步方面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相较于97版的规范,2013版在许多方面都有了质的飞跃。 我首先想到的就是GNSS测量技术在工程中的广泛应用。新规范中,对GNSS在不同测量任务中的应用都给出了详细的指导,包括了静态测量、RTK测量等,并且对不同等级工程的精度要求也进行了明确的划分。这使得我们能够更准确、更高效地利用GNSS技术来完成测量任务,尤其是在一些大范围、地形复杂的区域,GNSS的优势更加明显。 其次,新规范对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和无人机摄影测量的关注,也让我倍感振奋。这些前沿技术在获取高精度三维地理信息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力。规范中对其应用场景、精度控制以及数据处理的阐述,为我们更好地掌握和应用这些技术提供了明确的指引。这不仅仅是技术的更新,更是工作效率和成果质量的提升。 我特别要强调的是,新规范对测量控制网的建设提出了更加科学和严格的要求。它详细规定了控制网的等级划分、点位密度、观测方法以及精度评定等内容,特别是对一些重要工程部位,如大坝、厂房等,其精度要求更是达到了毫米级别。这为我们确保工程的整体精度和安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书中对水文测量、高程测量、地形测量、工程测量以及竣工测量等各个环节,也做了非常细致和系统的阐述,力求做到覆盖全面、内容详实。特别是对于一些关键的工程构件,如大坝的变形监测、隧洞的贯通测量等,都给出了详细的技术要求和操作流程。 总而言之,SL 197-2013是一部集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于一体的优秀技术规范,它不仅为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测量工作提供了科学、严谨、先进的技术支撑,也为我们一线测量人员的专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评分很好,一直信赖的产品
评分很好,一直信赖的产品
评分这本书不是太好,也不太实用。编书的人脑袋进水了吗?都是被这些所谓的专家给蒙蔽了
评分国家标准,就是物流慢点
评分国家标准,就是物流慢点
评分国家标准,就是物流慢点
评分很好,一直信赖的产品
评分不错,我喜欢
评分书很好,很喜欢,希望有帮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