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教给我们爱,同时教给我们理性。面对美丽的大千世界,毕淑敏建议我们怎样调整自我的心理,怎样在繁杂纷纭的人世间保持一个愉快的心情。
海报:
  “毕淑敏心理健康丛书”是毕淑敏的心理纪实作品集,共三册,分别是《星期五的心理咨询室》《和你一起幸福》和《心灵七游戏》。毕淑敏以医生、心理师和作家的三重身份,为读者破解生命中的疑惑、心理上的困扰,解读幸福的实质。
  《心灵七游戏》是毕淑敏最畅销的心理自助书,也是作者收获最多读者来信的著作。共收入了七个心理游戏,分别是《我的五样》《谁是你的重要他人?》《我是一个怎样的人?》《你的支持系统》《再选你的父母》《写下你的墓志铭》和《生命线》。这七个游戏都非常直接而庄重地直逼内心的真实,从认识关键自我的《我的五样》《我是一个怎样的人》到分辨周围重要人际关系的《谁是你的重要他人?》和《你的支持系统》,再到寻找伪自我源头的《再选你的父母》,到最后的《写下你的墓志铭》和《生命线》,一步步拨开迷雾,理清人生的主体方向,被称为“一本可以改变你一生的心理健康规划书”。
  毕淑敏,出生在新疆伊宁,16岁参军到西藏阿里,在那里度过了12年,后来回到北京,当过内科医生,开过心理诊所。
  著有《拯救乳房》《红处方》《血玲珑》《女心理师》《和你一起幸福》《心灵七游戏》《星期五的心理咨询室》等畅销书。
  她带着一颗宽厚、悲悯的心关注这个世界,以及这个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人,带着一颗诚恳、谨慎和敬畏的心开始写作,把她的人生经验、感悟以文字的形式表述出来,期待着在某一方面、某一时刻,触动某位读者,带给他(她)一点点正面的能量,被誉为“文学界的白衣天使”。
序言
健康是一株三色花
游戏1 我的五样
游戏2 谁是你的重要他人
游戏3 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游戏4 你的支持系统
游戏5 再选你的父母
游戏6 写下你的墓志铭
游戏7 生命线
附录一 毕淑敏的五样
附录二 大学生的墓志铭
附录三 历版序言
  初写这本书,是十几年前的事儿了,那时,我刚从北师大心理咨询博士课程结业,和同学们合作开办了一家心理咨询机构。本以为心理学那时尚是冷门,会门前稀落好一大段时间,才能渐被人知,却不想刚开张就门庭若市。
  感谢无数来访者恩重如山的信任。他们的故事和随之的改变,让我深感心理学这门学问,对于当下的中国民众来说,是何等贴切急需。通过自身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我受益匪浅。深感它是一门亲切有趣并可对每个人都有所帮助的宝贵科学。当然,广义地讲起来,几乎所有的科学门类,都和人类有关,并且会直接或间接地帮助到人。不过,有一些科学和人的关系尤为紧密。比如医学——哪个人能逃脱医学无所不在的巨掌呢?就算你可以坚持不上医院,不见医生,不吃一片药,但你不能拒绝得病,拒绝死亡啊。而这些,正是医学大展宏图的领域。心理学也相仿,不管你是否意识到自己体内有个  心理存在着,它一直就在那里蹲踞着,不动声色地导演着你一生的脚本。
  我很想把这些感受同更多的普通读者分享,就像写一本预防骨折或是得了心脏病怎么办的小册子。自知才疏学浅功力不逮,做这件事力不从心,但我还是很想尝试。
  讲大道理吗?我是个一听长篇大论就眼冒金星的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以,我决定不讲心理学的来龙去脉和各个流派之短长,也不遵循什么系统和理论。这个世界上,理论已经够多了,系统也满天飞,我就不班门弄斧了。我希望自己写的书,朴素易懂好玩,并对人有所帮助。
  决心已定,剩下的就是如何落在纸上了。我从小就喜欢玩游戏,饶是一把年纪了,还乐此不疲。听到可以玩耍一番,就摩拳擦掌。若能在快乐中习得知识,买一送一,更觉得有趣。我不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抱持这种心态的人,到底有多少呢?姑且一试。如果大家不喜欢,就让这本书满面尘灰,孤独地堆放角落,卖不出去好了。
  书出版之后,一再加印。到今天已经十几年了,现在又重新设计新的版本,令人开心。看来天下关心自己心理健康并喜欢游戏的人,还真是不少。
  这十几年来,不断有读者告知我他们玩这个游戏的答案,并希望我能够解读。我特别感谢读者的真诚,感谢他们给予我和这本书的由衷信任。如此认真阅读并加以实地操演,让我感念至深。恕我重申,本书中的游戏是没有标准答案或者正确答案的,它们只是协助你揭开内心的纱幕,窥见某些本已久存你心底的问题。
  很喜欢哲学家卡尔·波普尔的观点,他认为科学的逻辑起点是问题。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更有人说,提出问题就等于解决了一半问题。
  问题如此重要啊。本书就是请你对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尝试着解答。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心理状况,提不出问题,无非是两个原因。一个是你的心理非常健康,什么问题都没有。一个是你自我感觉不错,其实病入膏肓而浑然不觉。前一种人,几乎是没有的。而后一种人,则盲目而危险。
  如果希望心理学实实在在能对人有所裨益,就要把它落实到探索内心结构的努力上。我祈望这本小书,能帮一个小小的忙。在这7 个游戏松软的外壳里,包裹着你需要探索自己究竟是何种之人的坚硬内核。
  祝福你在这个探索中,不管是轻松还是痛楚,皆有收获。
坦白讲,阅读这本书需要一定的耐心和沉静的心境。它不适合在嘈杂的环境中匆忙翻阅,因为它要求读者“慢下来”,去品味那些需要时间才能发酵的韵味。作者的遣词造句看似信手拈来,实则蕴含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生命阅历。我注意到,她对古典文学的引用和化用非常自然,既提升了文本的格调,又丝毫没有显得生硬或卖弄学问,反而像是血液里流淌出的本能反应。这种知识的内化,使得她的文字具有一种不易被模仿的深度和质感。读完整本书后,我感觉自己的思维也变得更为开阔和富有弹性,不再轻易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它提供了一种审视世界的全新视角,让人在面对生活中的困境时,能够多一份从容,少一份焦虑。这本书无疑是值得反复咀嚼和珍藏的佳作,它带来的精神滋养,是持久而深远的。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仿佛一股清泉,缓缓地流淌过心田,洗涤着那些被日常琐事蒙上的尘埃。作者的笔触细腻得让人心惊,每一个词语的斟酌都像是雕刻家对待一块璞玉,力求展现出最本真的美。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闭上眼睛,试图捕捉那种文字背后蕴含的微妙情感。它不是那种直白地告诉你“你应该怎么想”的书,更像是一位智慧的长者,在你耳边轻声低语,引导你自行去探索那些隐藏在生活表象之下的纹理与光影。特别是那些关于时间流逝与记忆沉淀的描写,让人在共鸣中,不自觉地审视自己走过的每一步路,那些曾经以为已经淡忘的片段,又在字里行间被重新唤醒,带着一种温暖而又略带惆怅的色调。那种感觉,就像是翻开一本尘封已久的老相册,虽然物是人非,但情感的温度却丝毫未减,让人在怀旧中获得一种向前迈进的力量。这本书的节奏舒缓而有张力,高潮迭起却又自然过渡,绝非那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矫揉造作,而是浑然天成,引人入胜。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设计堪称一绝,它不像传统的线性叙事那样单调乏味,反而更像是一张精心编织的网络,各个章节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在更深层次上形成了一种隐秘的呼应和对话。读者可以自由选择进入的路径,无论是从哪个碎片开始阅读,似乎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切入点。这种非线性的美学处理,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耐读性,每一次重读,都会因为阅读时心境的不同,而发掘出之前忽略的伏笔或暗线。我特别欣赏作者处理矛盾冲突的方式,她很少使用尖锐的对立来制造戏剧性,而是倾向于展现事物两面性的共存与张力。例如,在描写人性的弱点时,总会巧妙地带出一丝微光,让人在感叹人性的复杂之余,不会陷入彻底的虚无。这种平衡感,是许多作家难以企及的境界,它需要极强的定力和对人性深刻的洞察力作为支撑,才能将沉重的主题包裹在一种温和、克制的表达之下。
评分初翻开这本厚重的文字集,我原本以为会陷入某种故作高深的哲学思辨泥潭,但出乎意料的是,它用一种近乎散文化的叙事方式,将那些宏大的主题,拆解成了可以被我们每一个普通人触摸和感受的细节。作者的叙事功力令人称道,她擅长于从日常生活中那些最微不足道的瞬间,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洞察力。比如描述清晨厨房里阳光洒落的形状,或是雨后街道上泥土散发出的气息,这些场景的描摹,绝非简单的景物堆砌,而是承载了深刻的生命体验。每每读到那些精妙的比喻,总会拍案叫绝,仿佛作者拥有了一双能看透事物本质的慧眼,将复杂的内心世界,用最简洁、最有力的语言精准勾勒出来。阅读的过程像是在跟随一位技艺精湛的向导,穿梭于自己未曾深究的内心迷宫,每一次转角,都有新的风景,也都有对自我更清晰的认识。这种深入浅出的表达,使得即便是探讨严肃议题时,也保持着一种恰到好处的亲近感,让人感到被理解,而不是被说教。
评分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阅读这本书后的感受,那一定是“丰盈”。它并非那种读完后会留下轰轰烈烈情节的畅销书,而更像是一坛陈年的老酒,初尝平淡,细品之后,那份醇厚与回甘便会慢慢在舌尖弥散开来,久久不散。作者对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探讨,既有现代人的疏离感,又不失对本源的眷恋与追寻。她没有给出标准答案,而是提出了更具启发性的问题,促使读者主动去构建自己的精神坐标系。更难能可贵的是,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种对生命的敬畏与珍视,感染力极强。它让人重新审视那些被我们习以为常的事物——比如一次呼吸,一顿简单的晚餐——从而发现,真正的价值往往隐藏在最朴素的日常之中。这种由内而外的充实感,是任何外部的物质满足都无法比拟的。
评分涨价了 以前没这么贵
评分习惯京东自营,放心省心。
评分替别人买的,据说书不错,很喜欢.
评分没看了先给个好评
评分我自己看了下,要有耐心才能看进去
评分很好哦,包装很好,等看了内容就好,嘿嘿
评分毕老师的书买了不少,一直在看.这本不错.
评分挺好的,下次还买,发货速度快
评分给孩子买的,书的质量不错,孩子很喜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