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醫兒科雜病調治:臨床驗案心得》作者將以前齣版的《中醫婦兒雜病調治》一書,進行瞭修改,把《中醫兒科雜病調治:臨床驗案心得》中的兒科證治部分內容加以完善,增加瞭小兒常見病及癥狀的預防等內容,並予驗案舉例,更加具體分析瞭臨床的經驗體會,形成瞭現在此書,希望能給小兒傢長及從事兒科病防治的醫務人員以參考。
作者簡介
張呂夫,1938年齣生,男,中醫副主任醫師,中醫世傢小孩張第十一代傳人,從醫50餘載,為北京中醫藥薪火傳承“3+3”張呂夫基層名老中醫傳承工作室指導老師。張呂夫的祖父張鎮坤醫術神奇,在臨榆、山海關一帶頗負盛名,有“老小孩張”之譽。其父張宇石在山海關、北京等地也是名聞遐邇,被譽為“小孩張”。張呂夫自幼隨父學醫,熟讀經典,內傷法秉承李東垣的《脾胃論》,諸病當以脾胃為本,在雜病方麵多秉承硃丹溪和王清任的論述,在近50年的臨床實踐中,積纍瞭豐富的臨床經驗,逐漸形成瞭獨特的認證用藥理論體係,産生瞭極好的臨床效果。著有《婦兒雜病調治》、《療毒內癰及腫瘤辨證論治》等書。曾為《中華藥海》副主編。診斷上力求精益求精,決不草率行事;他提倡的中醫藥治病之道除瞭一般的原則之外,還有驗(有效)、便(方便)、賤(便宜)的宗旨。擅長治療兒科、婦科、內科疑難雜病。尤其是小兒科集“小兒張”世傢曆代經傳,力求藥少、力嚴、恰到好處。
內頁插圖
目錄
一 兒科總論
二 小兒疾病診斷
1 望診
2 聞診
3 問診
4 切診
三 髒腑辨證
1 肝病
2 心病
3 脾病
4 肺病
5 腎病
6 膽病
7 胃病
8 小腸病
9 大腸病
10 膀胱病
11 髒腑經脈辨證概要
四 六淫緻病見證
1 風
2 暑
3 濕
4 燥
5 寒
6 火
7 五誌化火
8 疫氣
9 傷食、痰、飲
10 蟲
五 小兒體質與發病
六 新生兒疾病及治療
1 不乳
2 大便不通
3 小便不通
4 胎黃
5 臍風
6 臍部其他疾患
7 丹毒
8 鵝口瘡
9 重齦、重顎
10 木舌、重舌
七 小兒雜病之治
1 感冒
2 咳喘
3 百日咳
4 麻疹
5 風疹
6 水痘
7 暑溫
8 疫毒痢
9 流行性腮腺炎
10 肺炎
11 腎炎
12 心肌炎
13 過敏性哮喘
14 衄血
15 慢性鼻炎
16 驚風
17 慢驚風
18 積滯
19 蟲積
20 疳積
21 中寒腹痛
22 嘔吐
23 泄瀉
24 遺尿
25 五遲
26 五軟
27 癲癇
28 癲狂
29 驚恐
30 疝氣
31 濕疹
32 蕁麻疹
33 過敏性紫癜
34 過敏性結腸炎
35 甲狀腺機能亢進
36 白癜風
37 視力低下
38 視神經萎縮
39 頑固性口腔黏膜潰瘍
40 厭食
41 病毒性乙型肝炎
42 青春期抑鬱癥
43 手足口病
44 鼻咽炎
八 病案驗案
1 厭食
2 小兒精索鞘膜積液
3 癲癇
4 外感發熱(一)
5 外感發熱(二)
6 外感發熱(三)
7 抽動穢語綜閤徵
8 小兒腦癱
9 麵癱
10 小兒遺尿
11 肺炎喘嗽
12 小兒皮肌炎
13 小兒病毒性腦炎
14 白血病
九 小兒常見病的防治
1 小兒病防治護理特點
2 小兒常見癥狀防治
3 小兒四季防病
4 小兒疾病預後判斷
十 兒科常用食物及藥物介紹
傢庭常備中成藥
精彩書摘
呼吸
凡小兒呼吸,應以平順調暢且深長者為正常。若喘促氣粗,多為肺氣鬱閉。若痰鳴如鋸,為風疾上壅所緻。小兒呼吸,微弱或氣息無力,皆屬虛證。若見小兒呼多吸少,病主危候,為肺氣將絕。
咳嗽以咳而氣順,痰易咳齣者為輕,咳聲輕而有力,流誕多涕者,多為外感風寒。咳聲乾澀無痰,或聲音嘶啞者,多屬肺燥咳嗽。咳而氣粗聲重,痰色黃稠,均為肺熱所緻。凡咳嗽晝輕而夜重者屬陰虛所緻。咳聲陣發連續不斷,或氣上逆,繼而嘔吐為頓咳之兆。呼吸氣短不續,似喘但不抬肩,多屬裏實,或有留飲以肺氣虛者多見。少氣者,不欲多言,言多則氣息不續者,多為久病,重病氣血不足的虛弱所緻。凡鼻翼煽動,多為肺腔窒塞,病主危重。
嘔吐者,其病在胃。有聲無物者,謂之嘔。有物無聲者,謂之吐。噦聲齣而無物者,謂之乾嘔。凡嘔吐,聲音大而有物者為實。凡聲音小或無物者為虛。凡呃逆者,多屬實熱。呃聲低怯,不能上達於喉者,屬虛證。凡呃聲快者,多屬熱證,凡呃聲緩慢者,多屬實證。凡呃聲發作不止者,為實熱證,而屬胃氣不和所緻。小兒噯氣無味者,多病後體虛,胃弱胃氣不和,若暖氣不止或噯腐吞酸者,皆因傷乳或胃中宿食不化所緻。若小兒外感風寒,或病久無噴嚏,而忽得之,為陽迴之兆,故其病將愈。小兒打哈欠者,以中寒者多見。
小兒腹內脹氣,叩之如鼓聲者,多屬脾虛。凡腸鳴者,可視為脾虛腸亦虛。瀉泄者,不能泌彆清濁,有濕寒濕熱之彆。凡矢氣者,多屬胃腸實熱。或可兼見燥屎或大便秘結。氣味凡小兒患病期間,病體所産生的異常氣味,尤其在瘟疫和一些傳染病期間,可嗅到腐臭的氣味。凡小兒口氣臭穢,多為肺胃積熱。傷食而食滯且脘腹,噯腐吞酸,口中臭穢,大便惡臭,皆屬胃及大腸積熱所緻。小兒大便稀薄而腥臊,多屬脾虛失運。若下利清榖,便有腥氣味,多屬下焦虛冷所緻,小兒嘔吐,氣味酸臭,腹痛嘔惡或瀉泄者,傷食,脾胃俱傷所緻。
……
前言/序言
中醫兒科雜病調治:臨床驗案心得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