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20
《陈来讲谈录》为九州出版社名家访谈书系之一种,作者系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当代著名哲学史家。本书整理收录了陈来在全国各地所作的重要演讲,包含儒家文化在当代中国、儒家思想与全球化、儒学研究的重要方法等方面,提出了诸多富有见地的新观点。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与重量级文化学者 “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让您感受大家风采,聆听当代儒家的脉搏与心声。
陈来,1952 年生,哲学博士,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当代著名哲学史家,师从冯友兰和张岱年先生。曾担任哈佛大学、东京大学等校客座教授。现任全国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主要著作有:《朱子哲学研究》、《朱子书信编年考证》、《有无之境——王阳明哲学的精神》、《宋明理学》、《古代宗教与伦理——儒家思想的根源》、《现代中国哲学的追寻——新理学与新心学》、《中国近世思想史研究》等。
自序
一 儒家思想的根源及对此问题的研究
对“儒家出于司徒之官”的解释
汉代三家对儒家起源的论断
评章太炎、胡适之得失
从伦理的角度看儒家起源
从宗教发展角度看儒家起源
儒家的精神气质
如何研究一种思想的起源
问答部分
二 先秦文献中的“儒”
在百家中寻找儒家根源
儒服:是服装也是制度
关于儒服的几个故事
战国时代的服装风气
儒家的十六条行为规范
墨子对儒道的批判
儒效:荀子眼中真正的儒
问答部分
三 儒学与中国文化的形成
《儒藏》:思想体系不能缺少经典
六经:儒家思想的根源
“五经”与“四书”的形成
古代儒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及代表人物
与时偕行的儒家思想
从儒家视角反思现代中国
问答部分
四 儒学研究的方法
区分几个概念:儒家 儒教 儒学
儒学研究的多种类型
儒学研究的典籍资料
传统儒学研究的方法:文献注疏
现代儒学的多元化研究方法
交叉学科的研究方法
20 世纪 40 年代以来的中国儒学研究
其他研究的视野
五 百年来儒学的挑战与回应
百年来儒学面临的四次挑战
百年来儒学对时代的四次回应
新时期儒学潜隐与复兴
21 世纪儒学的新机遇
六 宋明学案
理学起源:韩愈的儒学复兴运动
“宋明理学”不等于 “宋明的理学”
理学的真正发端:周敦颐与张载
儒学的建立者:二程兄弟
理学发展的核心人物:朱熹与王阳明
理学生存的文化土壤
七 四书概说
“四书”是一个晚出的概念
文化发展与经典传承
“四书”指的是哪四部书?
《大学》与《中庸》的历史使命
“四书”如何能取代“五经”的地位
《论语》的定名与版本传承
“中庸”的含义与《中庸》作者之谜
《孟子》与孟子的师承关系
忠恕之道:“四书”蕴含的精神财富
八 朱子学阳明学及其现代意义
广大精微、综罗百代的朱子学
“格物致知”与朱子思想的价值
王阳明的传奇人生
龙场悟道与“知行合一”
致良知与阳明思想的评价
朱子学阳明学的对当下生活的意义
九 理学概说
“宋明理学”的教科书定义
如何判定宋明理学
宋初三先生与理学的人性论基础
理学的分派及其代表人物
牟宗三、劳思光关于分派的不同意见
早期理学的演化:宇宙论到人生论
道学家关注的焦点问题:未发与已发
十 哲学的现代化与民族化
冯友兰、金岳霖关于“的、底”的讨论
“中国哲学”还是“哲学在中国”
“照着讲”与“接着讲”
“就哲学来说”与“就民族来说”
“程度的不同”与“花样的不同”
21 世纪的哲学:中国的还是世界的
问答部分
十一 中日韩三国儒学的特色
什么是儒教与新儒教?
中日韩儒学研究的差异
中国的“仁爱”
梁漱溟的仁学
《菊与刀》与日本的“忠”
弱肉强食与近代日本的世界观
士祸的打击与韩国的“节义”
金忠烈教授谈韩国民族精神
中日韩三国儒学的共通性
《德川宗教》对日本文化的研究
问答部分
十二 全球化时代的多元普遍性
用朱子“理势论”解读全球化
变西方化为世界化
“全球化”一词背后的隐忧
东西方价值谁更具有普遍性
罗伯森全球化理论的缺失
梁漱溟:让西方回到西方
“理一分殊”对全球化的启示
问答部分
十三 儒学的普遍性与地域性
西方人类学各派别与中国的地域化研究
天下之学:儒学对地域性的超越
宋以后儒家文化的全国性普及
儒学各派的由来
影响晚近儒学的两大因素
学术研究需要普遍性的思维
问答部分
十四 儒家能否提出一种新的普世价值
谈“再中国化”
全面总结近代成果
古今中外兼收并蓄
儒家能否提出一种新普世价值
“多元普遍性”文化观的重大意义
十五 传承优秀文化与弘扬民族精神
千年文化传承的生命力
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我们需要怎样的民族精神?
人类社会离不开文化
十六 儒学要义与儒学现状
儒学究竟是什么?
儒家的四大哲学要义
新世纪国学热的发展状况
孔子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
十七 儒家思想与当代社会
儒家经典的源流
“五经”到“十三经”的演变过程
儒家思想代表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
儒家的五大治国理念
儒家与道家政治观念的对比
儒家的人生态度与道德理想
儒学当代价值的十句表述
儒学在新中国历史中的角色
郭沫若与《马克思进文庙》
十八 孔子与当代中国
列文森对孔子的奇特比喻
李泽厚对世情的重视
黑格尔怎样看待“过去”与“现实”
希尔斯及其《论传统》
民间草根的儒学热情
孔子与“再中国化”
我们该如何对待传统?
十九 市场经济与传统文化
对待传统文化需要新的模式
运用市场经济法则进行精神文明建设
对公民道德失范问题的分析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学雷锋
让我们的良知再次萌发
二十 中国传统道德修养的起承转合
推荐梁启超、蔡元培的相关著作
慎独与反省:中国传统修养的起承转合
起:汉代郑玄对“慎独”的解释
承:朱熹对“慎独”的理解
转:王阳明对“慎独”的解释
合:曾国藩的《君子慎独论》
传统道德修养中的“内省”
一 儒家思想的根源及对此问题的研究
首先把问题提出的背景和所要谈的问题作一个介绍。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我们公认他是儒家思想学派的创立者。儒家这个思想学派在孔子以前有没有更进一步的来源或者根源,这是我们要谈的一个基本的问题。事实上这个问题在古代已经有人涉及了,我们现在看到的一个比较早的文献是《汉书?艺文志》里面一段讲孔子和儒家的话:“儒家者流,出于司徒之官,是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它的特点是:“游文于六经,留意于仁义,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
儒家的思想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崇尚六经的文化,六经就是《诗》、《书》、《礼》、《易》、《乐》、《春秋》,这六部经典的大部分文本在孔子以前就已经有了;第二,以仁义为主要的思想原则;第三,以孔子作为宗师并上溯到古代社会一些圣贤人物。
对“儒家出于司徒之官”的解释值得注意的是,“儒家者流,出于司徒之官”这句话。什么叫“出于司徒之官”呢?在《周礼》这本书里面,司徒之官主要的职能是主掌教化和管理。“儒家者流,出于司徒之官”实际上隐含了这样一个思想,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都有一个来源,即来源于王官。在春秋末期到战国
一儒家思想的根源及对此问题的研究
时代,产生诸子百家以前,这些思想和知识是掌握在王朝的一些专门的官员手里。比方说有一个官员专门掌管算卦,就是给王朝养生送死,为国家的战争、祭祀算卦的。这套专门的知识是由一个太卜的王官来掌握。春秋后期,这些王官流落到民间,因为他们没有社会地位,就靠自己原来享有的一些专门知识到民间混口饭吃,以后就变成了诸子百家。《汉书》认为,儒家这套知识,从前掌握在司徒这个王官手里。因为司徒这个职官是主掌教化的,而儒家也是主张教化的。
“出于”这两个字意思是很含糊的。在20世纪早期,胡适就特别反对王官说,他专门写过一篇文章叫《诸子不出于王官论》,认为诸子百家的思想跟王官没有关系。他认为诸子百家的思想都是回应当时社会的挑战,这个社会有问题出现,大家思想混乱,于是有各种各样的人提出主张,因此,不能说这些回应具体时代问题的思想,在几百年以前,在王官里面就已经有了。但是我想“出于”这两个字,比较含糊,不是说这一家的思想一定在王官里全都有了,可以理解为有一种承接的关系,就是说诸子百家的思想不仅是对应时代的问题,而且是顺应人类发展的问题,有接续性和继承性。这样来说,有些问题的讨论可能历史上有其渊源。“出于”这两个字,讲的当然就是根源或者起源的问题了。
汉代三家对儒家起源的论断
从汉儒到近代的学者,对儒家的起源和发生都有所论断,20世纪学者争论的更多。如果按历史顺序把古今各家的说法排列的话,那么首先,我们来谈古人的论儒。
古人的论儒,第一项,我们举的是《淮南子·要略》。《淮南子·要略》从西周讲起:“武王立,三年而崩,成王在襁褓之中,未能用事,蔡叔管叔辅公子禄父而欲为乱……成王既壮,能从政事,周公受封于鲁,以此移风易俗。孔子修成康之道,述周公之训,以教七十子,使服其衣冠,修其篇籍,故儒者之学生焉。”这是一套讨论儒者之学发生的论述。在这样的一个讲法里,整个周代的文化,也可以说“周道”,是儒者之学的根源。今天我们讲儒学的根源、儒家思想的根源,这是其中一种很清楚的讲法。接下来是《史记》。《史记?太史公自序》在六家里面讲到儒者,说:“夫儒者以六艺为法,六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故曰博而寡要,劳而少功。”这些话都是先秦人讲过的话。虽然它没有讲儒学之生,儒者之学从哪儿产生出来,儒学之所从出没有讲,但它上来就肯定“儒者以六艺为法”,这个讲法对于了解早期儒家性格,对于后世还是很有影响的。接下来就是《汉书·艺文志》,强调诸子之学出于王官论,儒家也不例外。它关于儒家的讲法在历史上影响最大:“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为最高。”太史公对儒的了解是以六艺为主,那么可以说是得其要领的。《汉书·艺文志》这个讲法是把儒家看做源于周代的司徒之官,这个说法,我们知道它是来自刘歆的《七略》,因此,这个说法是在《周官》一书流行以后。而刘歆的说法,从王官之学失其守而降落到民间,导致儒家与诸子之学的产生,这个论述,在后世影响很大。
评章太炎、胡适之得失
除了《汉书·艺文志》以外,一千多年以来都没有很多人特别关注这个问题。可是非常奇怪的是,20世纪初,也就是近代以来,中国学者突然关心起这个问题了,关于儒家思想起源的问题变成了一个许多大学者共同关注的焦点话题。比如说,章太炎是近代专门研究古代文化、古史、古代学术的著名的学者,他写了一篇文章叫做《原儒》,儒就是儒家思想,原就是推原,就是找它的根源。他说儒有几种不同的意义,最重要的一种意义是什么呢?他用《说文解字》来分析。章太炎非常注意文字学、字源学的研究。《说文解字》里面是这样讲的,儒是术士之称,术士就是研究方术、法术的人。所以章太炎说,“儒”的第一个基本的意义,就是“儒者,术士也”。他进一步解释,“儒”这个字出于“需”字,需字是云上于天,即天上有云彩的这个形象。认为儒是上知天文、作法求雨的术士,这个讲法有一定的影响。
……
在大学教书,当然以讲课为天职。我在1981年研究生毕业,留校北大,次年开始讲授本科的中国哲学史课程。而从1991年以后,本科的中国哲学史课程我基本不再主讲,主要承担研究生的课程,中国哲学史课程则由当时资浅或年轻的老师担任讲授。90年代后期开始,规定要求博士生须选修专业学分若干,此后我在北大长期以开设博士生课程为主,当然我也会上一些系内或全校的选修课程。我开的博士生课程多是古典文本精读课程,以讨论为主。另外的一些研究生课程则是以讲授为主,如我讲过的朱子哲学、王阳明哲学、古代宗教与伦理、宋明理学等。这些课程的讲授都是以我的相关论著为基础,所以学生一般不需要记录讲义。其实,我最喜欢讲授这类课程的时期,是在我写完这些论著、已交稿给出版社尚未出版的这一段时间,内容对学生非常新鲜。而等到书出版之后,我可能离开这些书另讲一套,在这种情况下讲课有近于照本宣科,自己就先有点意味索然了。
至于博士生的读书课程,同学轮流讲读讨论,老师一一评点分析,这种讨论课西方叫做斯密那(Seminar),既不需要讲义,也不会留下记录。不过,近十多年来,借着一些机缘,我也在自己的大学之外的讲坛讲课,其中很多是在社会场合的讲坛,也有国内其他大学的讲坛。在社会场合的讲坛,虽然也以讲授为形式,但我一般没有讲稿,多只有一两页提纲,也不期待留下什么记录。所幸的是,其中一些讲坛的主办单位对报告或演讲作了录音,然后整理了记录,并发给我修改保存。这些讲谈的内容,如《光明日报》和岳麓书院合办的国学讲会开坛之讲“宋明学案”、中央国家机关读书讲坛的“儒家思想与当代社会”、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的“百年儒学”、北大乾元国学教室的“四书概说”,以及最近的国务院参事室的“谈中国传统道德修养”等,都是本来只有提纲,没有讲稿的。如果没有这些主办单位的记录整理,就不可能留下这些讲课的任何记录,这是我要特别向这些主办单位表示感谢的。
这些讲谈记录已积累了近二十讲,正是由于有了这些记录的积累,所以当九州出版社张海涛总编辑、郑闯琦副总编辑向我介绍九州出版社学者讲谈录计划并邀请我参加时,我便欣然表示同意了。这些讲谈的内容,一如我的研究方向一样,是以儒家思想的发扬、儒学价值的肯定、儒家文化的现代意义为主题,由于这些讲谈的内容与学术研究论文不同,其中引经据典和文本分析较少,应该说较适合知识界一般读者阅读。此外,二十多年来我接受的访谈也有不少,多已在报刊上发表过,考虑到这部分内容较多且与讲课记录体例所不同,就不收入此集了。
本书内容的编排、整理,及每讲的小标题的设计,九州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同志付出了大量心血,而且效率之高令人惊讶。没有他们的创意、耐心和辛劳,本书是不可能和读者见面的,让我在这里向他们表示衷心的赞佩和感谢。
陈来
2013年10月1日
陈来讲谈录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陈来讲谈录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纸质印刷一般
评分学者须先识仁。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智、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以诚敬存之而已,不须防检,不须穷索。若心懈,则有防;心苟不懈,何防之有!理有未得,故须穷索;存久自明,安待穷索!此道与物无对,「大」不足以明之。天地之用,皆我之用。孟子言「万物皆备于我」,须「反身而诚」,乃为大乐。若反身未诚,则犹是二物有对,以己合彼,终未有之,又安得乐!《订顽》意思,(横渠《西铭》,旧名《订顽》。)乃备言此体,以此意存之,更有何事。“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未尝致纤毫之力,此其存之之道。若存得,便合有得。盖良知良能,元不丧失。以昔日习心未除,却须存习此心,久则可夺旧习。此理至约,惟患不能守。既能体之而乐,亦不患不能守也。
评分心之精微,口不能宣,加之素拙于文辞,又吏事匆匆,未能精虑,当否,伫报。然举大要,亦当近之矣。道近求远,古人所非,惟聪明裁之。
评分非常好,值得推荐,老顾客了。。。
评分纸质印刷一般
评分送货速度超快,真心满意这次购物!
评分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
评分很好
陈来讲谈录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