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这部书的评价是:它成功地将一个传统上被视为偏门的柏拉图对话,提升到了一个可以与更广泛的哲学议题并置讨论的高度。作者的学术功底深厚毋庸置疑,但更难得的是其叙事的热情与洞察力。在某些段落,那种对古希腊人探究世界本源的纯粹渴望的捕捉,几乎让人感同身受,仿佛能听到柏拉图当年在阿卡德米亚中与学生们辩论时的回响。特别是关于几何学在宇宙建构中的作用这一块,作者的分析既细致入微,又宏观有力,展现了古典学研究者应有的广博视野与精准度。它不是那种仅仅提供答案的书,它更像是一张邀请函,邀请我们一同参与到对“何以为真”的永恒追问之中。
评分我必须承认,最初我对阅读关于《蒂迈欧》的专著有些畏惧,担心会陷入无休止的术语解释中。然而,这本书的出色之处在于,它将那些复杂的概念,如“同类”(Being)与“生成”(Becoming)的区分,处理得极其巧妙。作者似乎有一种天赋,可以将抽象的形而上学概念,转化为具有画面感和结构性的思考框架。这种处理方式,使得整本书读起来像是一部精彩的思维纪录片,而非沉闷的学术论文集。它探讨的宇宙论问题,最终导向的却是关于如何治理城邦、如何塑造灵魂的实践议题。这种由天体运行到人间秩序的无缝过渡,是全书最令人拍案叫绝的结构设计,体现了古典思想的整体性。
评分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对《蒂迈欧》中理性如何介入、并试图规训无序的探讨。作者并没有简单地赞美理性万能,而是深刻地揭示了理性在面对“必然性”(Necessity)时的局限性与挣扎。这种审慎的态度,使得全书的基调显得更为成熟和辩证。阅读过程中,我时常停下来,回味那些关于“善”与“形式”的论述。它不像某些哲学导论那样枯燥,反而充满了对话的张力。作者似乎总能预料到读者可能产生的困惑,并适时地以清晰的比喻或精妙的转折来化解,使读者在跟随作者的思绪前行时,始终保持着一种被尊重的智力体验。这无疑是一部需要反复品读,才能真正体会其深意的力作。
评分读完此书后,我感到自己对西方思想的源头有了更深切的体会。作者在阐释柏拉图的宇宙观时,并未将之视为一个孤立的理论体系,而是将其巧妙地嵌入到古希腊的政治哲学和伦理追求之中。这种跨学科的视野,极大地丰富了对《蒂迈欧》的理解。书中对于“摹本”与“相”(Form)关系的论述,尤其精彩,它不仅解释了物质世界如何遵循永恒的理性蓝图,更暗示了一种理想社会构建的可能性。行文的流畅度令人赞叹,尽管主题深奥,但作者的笔触却极为轻盈,如同在引导读者穿越一座由概念构筑的迷宫,每一步都充满了发现的乐趣。它成功地将那些沉睡在古籍中的智慧,唤醒并赋予了它们与当代对话的能力,这种连接古今的桥梁搭建得非常成功。
评分这本关于柏拉图《蒂迈欧》的著作,在探讨古希腊哲学的核心命题时,展现了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视角。它不仅仅是对文本的浅层解读,更像是一次深入文明肌理的探险。作者显然下足了功夫,将这部晦涩难懂的对话录,置于其历史与思想背景中进行审视。尤其是在构建宇宙模型的那部分,那种将数学、几何学与神学思辨熔于一炉的叙事方式,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感受到一种智力上的震颤。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工匠神”(Demiurge)角色的剖析,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创世者形象,更被赋予了某种伦理学和认识论的深度。这本书的论证严密,逻辑链条清晰,即便是对于不熟悉古典哲学的读者,也能通过作者的引导,逐步领略到柏拉图思想的宏大架构。它迫使读者重新思考我们对“秩序”与“混沌”的理解,这种对基础性概念的重估,是任何严肃的学术探索都不可或缺的。
评分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
评分作文论
评分不错。。。。。。。。。。。。。。
评分不知其大,焉知其小。柏拉图哲学的宇宙论在此篇对话中论述最详,值得细读。
评分《霍布斯鲍姆年代四部曲》(套装共4册)是公认的“现代世界史的最佳入门读物”,史学大师艾瑞克·霍布斯鲍姆历30余年而成的心血巨著,全面展现了从1789年至1991年的世界历史。已翻译成40多种语言,累计销量突破500万册,成为全球持续畅销的历史杰作。中文版最新修订出版,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巴西前总统卢拉、意大利总统纳波利塔诺,爱德华·萨义德、尼尔·弗格森、托尼·朱特等欧美著名学者隆重推荐。 霍布斯鲍姆认为,学术不应只为少数人服务,因此历时几十年时间写就了这套面向普罗大众、从法国大革命一直讲述到苏联东欧社会主义集团的解体、时间跨度达三个世纪的“年代四部曲”。在学者热衷于为大众“制造困惑”的时代,霍布斯鲍姆始终直面现实,坚持明晰流畅的论述和优雅洗练的文风,以其宏大的历史视野和饶有趣味的写作方式,使这四部最高等级的学术著作能为普通大众接受,进而成为历史畅销书。 “年代四部曲”全面梳理由法国大革命至冷战结束的世界历史重要脉络,它们在全球史流行之前就叙述了全球范围的历史,不仅无所不包,而且具有全球意义。前三部讲述了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带来的资本主义和大众民主的发展。《极端的年代》的主题则是20世纪的危机。 自出版以来,“年代四部曲”不断再版重印,已成为简明而深刻的历史叙述的经典,让全球数以百万计的普通人获得了触摸历史的机会。只有返观过去的历史,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今天的世界。对“所有希望了解这个世界,并认为历史对于了解世界很有帮助的读者”而言,这是一套不可或缺的经典著作。 《霍布斯鲍姆年代四部曲》第1部《革命的年代:1789~1848》: 19世纪,一个以自由主义资产阶级为主轴的世纪,一个改造世界的世纪,于革命的硝烟中诞生。 革命的年代是一场新旧交替的双元大爆发,旧经济被碾碎于工业革命的巨轮下,旧制度被送上民主断头台。自此,资本主义生产模式与自由主义功利政治携手改造欧洲,从而开启由欧洲主导的现代世界。从1789年至1848年,对于欧洲历史上最具意义的60年,霍布斯鲍姆提供了一份引人入胜而独特新颖的论述,充满激情却客观真实。 《霍布斯鲍姆年代四部曲》第2部《资本的年代:1848~1875》: 资本的年代是一出由资产阶级领衔主演的进步大戏。火车、汽船等新科技将场景从欧洲拉至世界,衣着素朴的主角们,自信而冷静地演出这个不闻起伏跌宕,但见壮阔宏伟的胜利时代。 继一段激昂短暂的革命前奏后,平和稳健的资本主义凯歌回荡全球,在经济一片大好的繁荣时代里,掌控资本与科技的胜利者,主宰了抱持传统的失败者。大批农民远离沦为商品的土地,流向城市、工业,在无垠的环境里缓慢凝结其工人意识;受人敬重的资产阶级,在其坚实的家庭堡垒中,创造出自由主义的不朽传奇。进化论引领科学奋进,写实感压制了艺术创意…… 1875年,一场空前漫长的大萧条,悄悄滑入帝国的年代。 《霍布斯鲍姆年代四部曲》第3部《帝国的年代:1875~1914》: 帝国的年代是一则写满矛盾的扩张和死亡故事,无与伦比的和平造就出无与伦比的战争。无限进步的希望隐藏着日渐不安的恐惧,不费吹灰之力的征服孕育了无力招架的毁灭,它似乎永远断裂了过去,却又直接联系着现在,我们已不在其中,但不知它还有多少在我们里面。 当一撮先进国家操刀瓜分落后世界之际,经济排挡由自由竞争小企业转换到保护主义大集团,政治动力由中产精英下移到群众,工人运动从经济最兴隆处迸发,资产阶级从财富顶端跌落,民族主义挥舞着国旗向右走去,新女性挣出黑暗现身历史,大众艺术完成了前卫人士志在促成的文化革命,科学革命瓦解了确定稳固的宇宙真理。古帝国掀起革命巨浪,新帝国笼罩战争阴霾。 1914年,一场早已预见却无力阻止的世界大战,带来了极端的年代。 《霍布斯鲍姆年代四部曲》第4部《极端的年代:1914~1991》: 20世纪,为人类带来所能想象的最大希望,但同时也摧毁了我们所有的理想。 霍布斯鲍姆以专业史家的精辟洞见和积极参与者的热情关怀,回顾了这个我们所由来的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及无数局部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持续40年的“冷战”造成的不安,科技进步的利和弊,社会文化变革的长与短,资本主义发展的荣与衰,社会主义进程的得与失,民族独立与民主运动的起和伏,跨入21世纪前景的明和暗,还有对20世纪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的地位和意义的评估等等。 这是一部短促的20世纪史、一位伟大历史学家走过的一生,一个你我都曾或长或短、或深或浅地生活于其中的世界的故事。艾瑞克·霍布斯鲍姆(Eric Hobsbawm),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享誉国际、备受推崇的近现代史大师。权威媒体评价他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历史学家,更是启迪大众心智的思想巨匠”。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盛赞他是“进步主义政治史界的巨人,影响了整整一代政治和学术领袖”。
评分这书我算是浏览过一遍了,作者的基本知识面还是可以的,因为是讲座整理的,并不是很难。
评分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
评分作文论
评分非常好,送货速度快,我很喜欢,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