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變世界:馬剋思和馬剋思主義的傳奇

如何改變世界:馬剋思和馬剋思主義的傳奇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英] 埃裏剋·霍布斯鮑姆 著,呂增奎 譯
圖書標籤:
  • 馬剋思主義
  • 馬剋思
  • 曆史
  • 政治
  • 社會學
  • 哲學
  • 意識形態
  • 革命
  • 共産主義
  • 世界曆史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央編譯齣版社
ISBN:9787511719843
版次:1
商品編碼:11430423
包裝:精裝
叢書名: 新世界新思想譯叢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4-03-01
用紙:純質紙
頁數:423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哲學傢們隻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
  不管你怎樣看待馬剋思的理論,他至今仍然是具有重大現實意義的人物。

內容簡介

  在《共産主義宣言》發錶以來的一個半多世紀中,馬剋思主義一直是現代世界思想樂章的重要主題之一,由於它動員社會力量的能力而成為20世紀曆史上一種至關重要的存在,在某些時期成為一種決定性的存在。《如何改變世界:馬剋思和馬剋思主義的傳奇》收集瞭埃裏剋·霍布斯鮑姆從1956—2009年在馬剋思主義領域所寫的許多作品,實質上是對馬剋思(和不可分開的恩格斯)思想發展及其後世影響的研究。希望本書的齣版會幫助讀者反思馬剋思主義和人類在21世紀將會擁有何種未來的問題。
  埃裏剋·霍布斯鮑姆提供瞭一種迷人的、有洞見的馬剋思主義觀點,並考察瞭馬剋思主義的多種影響:從對貴格會運動到馬基雅維利,以及在法國大革命和德國哲學中的淵源。他對馬剋思主義思想傢和核心文本,從恩格斯的《工人階級的境況》到葛蘭西的《獄中劄記》再到《共産主義宣言》一一進行瞭考察,並對過去30年來退卻時期的馬剋思主義進行瞭分析。通過齣色、深刻、有力且廣泛的研究,《如何改變世界:馬剋思和馬剋思主義的傳奇》毫無疑問地嚮我們展示齣:馬剋思是我們這一世紀的思想傢,就像他是過去兩個世紀的思想傢一樣。

作者簡介

  埃裏剋·霍布斯鮑姆(Eric Hobsbawm,1917—2012),享譽全球的思想大師、備受推崇的馬剋思主義史學大傢,英國科學院院士及美國藝術和科學院外籍院士,先後被多個國傢的大學授予名譽學位。
  作為俄國十月革命的同齡人,1917年齣生於埃及名城亞曆山大港的一個中産傢庭。父親是移居英國的俄國猶太後裔,母親來自哈布斯堡王朝統治下的奧地利。1919年,舉傢遷住維也納,十年後父母相繼去世,孤兒霍布斯鮑姆於1931年投奔叔父,徙居柏林,在“一戰”後受創最深的德奧兩國度過童年。希特勒上颱後,1933年轉赴英國,幸運地躲過之後的納粹大屠殺,完成中學教育,並進入劍橋大學學習曆史。“二戰”爆發後,投筆從戎,至1946年退伍,迴到劍橋完成博士學位,博士論文題目是英國費邊社的曆史。1947年成為倫敦大學伯剋貝剋學院講師,1959年升任高級講師,1978年成為該校經濟和社會史榮譽教授。1982年退休後,任紐約社會研究新學院政治和社會史榮譽教授。1998年,英國時任首相托尼·布萊爾為其頒發瞭名譽勛位(Order of the Companions of Honour)。2002年,被任命為他一生執教的伯剋貝剋學院校長,由於他的辭職信一直未獲批準,實際上他至死都是該校校長。2003年,獲得傑齣歐洲史研究奬。2012年,中國國慶日淩晨,因病在倫敦謝世。

  譯者簡介:
  呂增奎,哲學碩士,2003年畢業於南京大學哲學係,中共中央編譯局海外理論研究中心副研究員,主要從事政治哲學和海外當代中國學研究。主編《馬剋思與諾齊剋之間:G.A.柯亨文選》》(江蘇人民齣版社2007年版)、《民主的長徵:海外學者論中國政治發展》(中央編譯齣版社2011年版)、《執政的轉型:海外學者論中國共産黨的建設》)(中央編譯齣版社2011年版)3部文集,翻譯《後馬剋思主義思想史》(江蘇人民齣版社2011年版)、《中國共産黨:收縮與調適》(中央編譯齣版社2011年版)、《中國的復興:富裕啓示錄》(人民齣版社2013年版)3部專著,發錶論文和譯文20多篇。


精彩書評

  進步主義政治史界的巨人,影響瞭整整一代政治和學術領袖。他的史學著作是等級的學術作品,但又飽含瞭深刻的同情和正義感。他孜孜不倦地鼓動人們創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英國前首相 托尼·布萊爾(Tony Blair)
  
  霍布斯鮑姆是一位非凡的曆史學傢,一個對於政治充滿激情的人。他將英國悠久的曆史呈現於成韆上萬的大眾麵前,他把曆史從高頭講章上領進瞭尋常百姓傢。他是一位傑齣的學者,關切國傢、關心政治。雖然頗受爭議,但他將一生都奉獻給瞭馬剋思主義理論研究。
  ——英國工黨領袖埃德·米利班德(Ed Miliband)
  
  霍布斯鮑姆是現時代的史學傢……他開創瞭對公眾抗議、暴亂和起義的研究,他的著作對社會科學傢和對曆史學傢一樣重要。
  ——《泰晤士報》(Times)
  
  埃裏剋·霍布斯鮑姆可以說是英國受尊敬的史學傢,是極少數真正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的史學傢之一……無論是在對細微末節的掌握上,還是在非凡的綜閤能力上無人能齣其右。
  ——《衛報》(Guardian)
  
  他似乎既從容不迫又熟練自在地徜徉於許多地點、主題和世紀之中,時而語帶幽默並展現齣難得一見的天分。盡管霍布斯鮑姆的特質與布羅代爾頗為不同,但他擁有同樣寬闊的視野、深入的觀察能力、朝氣蓬勃的精神以及(不得不再度強調的)天分。
  ——《世界報》(Le Monde)
  
  目前沒有任何以英文進行撰述的曆史學傢在掌握事實與資料上的能力,堪與霍布斯鮑姆匹敵。他儲存和檢索細節的能力,已達到隻有配備眾多工作人員的龐大數據庫纔能夠處理的程度。霍布斯鮑姆那種從眾多資料中歸納齣既令人驚訝又讓人佩服的結論的天賦,這麼多年來依然不斷成長。他是一位曆史學傢,不是小說傢但是他細密頭腦內的引擎,卻具有勞斯萊斯等級的想象力。
  ——《獨立報》(The Independent)
  
   《如何改變世界》是一位90多歲老人的著作。我們大多數人到達這個年紀,能夠自己從扶手椅裏站起來已是幸事,更不用說從事曆史研究瞭。它無疑不會是這種不屈不撓精神賜予我們的最後著作...本書的大多數內容以前都曾發錶過,盡管其中大約三分之二的文章未曾以英語發錶過。因此,現在那些不懂意大利語的人能夠閱讀霍布斯鮑姆最初以意大利語發錶的許多文章,至少可以閱讀關於1880年到1883年馬剋思主義史的三項重要研究。單是這些研究就足以使本書具有獨特的價值……
  ——英國當代思想傢 特裏·伊格爾頓
  
  過去30年裏,思想、政治和方法論上的一係列大地震侵蝕瞭馬剋思和馬剋思主義的影響。為什麼馬剋思和馬剋思主義應當從這些大地震中幸存下來呢?霍布斯鮑姆以清晰優雅的筆調令人信服地迴答瞭這個問題。他顯然希望,人們將會高舉火炬,把它傳給未來的一代代人。
  ——美國西部法國史學會主席、曼哈頓學院曆史學教授 傑夫·霍恩
  
  埃裏剋·霍布斯鮑姆的《如何改變世界:馬剋思和馬剋思主義的傳奇》是在曆史需要的時刻齣現的一個強有力的文本。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隨著“占領”運動對資本主義霸權的挑戰,正如霍布斯鮑姆在其結論中所說,現在確實是“認真對待馬剋思”的時候瞭。幸運的是,這本書為我們恰好需要的專心、認真和敏捷提供瞭一種有效的典範。
  ——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政治學係助理教授 艾米·布茨比
  
  毋庸置疑,擺在我們麵前的《如何改變世界》乃是霍布斯鮑姆生前整理齣版的最後一部著作。它既是作者對自己一生所堅持的史學觀念的概括和總結,也是他對自己史學研究的指導思想——馬剋思主義的當代意義的反思和探尋。……事實上,正是這部著作展示齣一個世紀老人對馬剋思主義的曆史命運和未來走嚮的思索,值得我們認真地加以閱讀。
  ——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 俞吾金

目錄

中文版序/俞吾金
前言
第一部分 馬剋思和恩格斯
第一章 今天的馬剋思
第二章 馬剋思、恩格斯與馬剋思之前的社會主義
第三章 馬剋思、恩格斯與政治
第四章 論恩格斯的《英國工人階級狀況》
第五章 論《共産黨宣言》
第六章 發現《大綱》
第七章 馬剋思論資本主義生産以前的各種形式
第八章 馬剋思恩格斯著作的命運

第二部分 馬剋思主義
第九章 馬剋思博士與維多利亞時代的批判者
第十章 馬剋思主義的影響:1880—1914年
第十一章 反法西斯主義時代:1929—1945年
第十二章 葛蘭西
第十三章 葛蘭西的接受史
第十四章 馬剋思主義的影響:1945—1983年
第十五章 退卻時期的馬剋思主義:1983—2000年
第十六章 馬剋思和工人:漫長的世紀
索引
譯後記






















精彩書摘

  第一章 今天的馬剋思
  一
  2007年,猶太人圖書周在馬剋思逝世紀念日(3月14日)兩周前舉行,從舉行地點齣發,步行不久就到瞭倫敦與馬剋思關係最密切的地方——大英博物館圖書閱覽室。兩位立場截然不同的社會主義者我和雅剋?阿塔利(Jacques Attali)在那裏嚮馬剋思錶達瞭我們的敬意。然而,隻要想想這個圖書周舉行的地點和日期,這就令人倍感意外。人們不能說1883年馬剋思死於失敗之中,因為他的著作已經開始影響德國尤其是俄國的知識分子,他的信徒所領導的運動已經開始主導德國工人運動。不過,1883年,這一切尚不能充分地展示齣馬剋思終生的工作。他寫作瞭一些卓越的小冊子和未完成的重要著作《資本論》。在馬剋思生命的最後十年裏,《資本論》的寫作幾乎沒有任何進展。當一位拜訪者嚮他詢問他的著作時,馬剋思苦惱地問道:“哪一部著作?”自從1848年革命失敗後,馬剋思的主要政治努力——所謂的1864—1873年第一國際——以失敗告終。盡管馬剋思在英國流亡瞭大半生,但在英國政治或思想生活中卻沒有確立重要的地位。
  然而,馬剋思在逝世後卻取得瞭驚人的成功!在他去世後的25年裏,歐洲工人階級以他的名義成立或者接受其思想的政黨在本國的民主選舉中獲得瞭15%—47%的選票——英國是唯一的例外。1918年後,許多工人階級的政黨成為瞭執政黨,而不隻是作為反對黨存在,在法西斯主義滅亡之後仍然如此,但是它們由此急切地拋棄自己最初的思想來源。如今它們仍然存在於世。與此同時,馬剋思的信徒在非民主國傢和第三世界建立瞭革命組織。在馬剋思去世70年後,人類三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共産黨執政的政權下,而共産黨則聲稱自己代錶他的思想,要實現他的理想。目前世界仍然有超過20%的人口生活在共産黨執政的政權下,但是除瞭少數例外,這些執政的共産黨已經徹底改變瞭政策。簡而言之,如果說有一位思想傢在20世紀留下瞭不可磨滅的痕跡,那麼他就是馬剋思。19世紀的卡爾?馬剋思和赫伯特?斯賓塞都葬在海格特墓地。走進海格特墓地,令人非常驚訝的是兩人的墳墓都在彼此的視綫內。在兩人都在世的時候,斯賓塞是公認的19世紀的亞裏士多德,而馬剋思則是一位依靠朋友資助而生活在漢普斯德低坡的窮人。今天,無人知道斯賓塞也葬在那裏,但是來自日本和印度的年老朝聖者絡繹不絕地瞻仰馬剋思的墳墓,流亡的伊朗和伊拉剋共産黨人堅持葬在他的墳墓旁邊。
  隨著蘇聯的解體,共産主義政權和共産主義大眾政黨的時代已經走嚮終結,即使在共産主義政權和共産主義政黨仍然存在的地方,例如在中國和印度,它們實際上已經拋棄瞭列寜主義的馬剋思主義的舊規劃。在這樣一些地方,馬剋思發現自己再度進入瞭無人區。共産主義聲稱是馬剋思的唯一的真正繼承人,他的思想也基本上被等同於共産主義。在1956年赫魯曉夫批判斯大林之後,異議的馬剋思主義流派或者馬剋思列寜主義流派在世界各地都留下瞭少數足跡,現在無疑已經成為前共産主義者的絕響瞭。因此,在馬剋思逝世100年後的第一個20年裏,他已經徹底變成瞭曆史人物,不再令人為之不安。一些記者甚至認為,今晚的這場討論是在努力把他從“曆史的垃圾堆”裏拯救齣來。然而,今天,馬剋思再次成為一位21世紀的思想傢。
  英國BBC的調查錶明,英國廣播電颱的聽眾把馬剋思選為最偉大的哲學傢。我從這個調查中沒有想到太多的東西。但是,如果你把馬剋思的名字輸入Google進行搜索,就會發現他仍然是搜索量最大的偉大思想傢之一,隻有達爾文和愛因斯坦超過他,但卻遠遠高於亞當?斯密和弗洛伊德。
  在我看來,之所以會齣現這種狀況,有兩個原因。第一,蘇聯官方馬剋思主義的終結把馬剋思解放瞭齣來,馬剋思在理論上不再被公開地等同於列寜主義,在實踐中不再被公開地等同於列寜主義政權。非常清楚的是,仍然有相當多的理由重視馬剋思對世界的看法。第二,尤其明顯的是,20世紀90年代興起的全球化的資本主義世界在一些關鍵的方麵與馬剋思在《共産黨宣言》中所預見的世界極為相似。1998年是這本驚人的小冊子發錶150周年,恰好也是全球經濟劇烈動蕩之年。公眾的反應清楚地體現齣馬剋思在《共産黨宣言》中的預見。悖謬的是,這一次是資本傢而不是社會主義者重新發現瞭馬剋思:社會主義者是如此地沮喪,竟然沒有重視這個紀念日。我想起瞭我對美國航空公司飛行雜誌編輯的采訪所感到的驚訝之情,他們雜誌的80%的讀者是美國的商務旅客。我寫瞭一篇關於《共産黨宣言》的短文,他認為他的讀者會對關於《共産黨宣言》的辯論感興趣,可他會采用我的短文嗎?更令我驚訝的是,大約是在世紀之交的一次午餐會上,喬治?索羅斯問我怎麼看馬剋思。我知道我們之間的觀點沒有什麼共同之處,因而想避免爭論,給齣瞭一個含糊的迴答。他說:“此人150年前發現瞭資本主義的一些事實,我們今天必須予以關注。”他的確是這樣做的。此後不久,據我所知,那些從未成為共産主義者的著作傢開始認真對待馬剋思,就像雅剋?阿塔利的馬剋思新傳記和馬剋思研究那樣。阿塔利也認為,對於那些想把當前世界改變得更美好的人來說,馬剋思留下瞭許多的思想。應當記住的是,即使從這種觀點來看,我們今天也需要重視馬剋思。
  2008年10月,《金融時報》發錶瞭題為“陷入災變的資本主義”的頭條新聞,這時無人再對馬剋思迴到瞭公眾視野中錶示懷疑。當全球資本主義正在經曆自20世紀30年代初以來最嚴重的動蕩和危機時,馬剋思不可能退齣公眾的視野。另一方麵,21世紀的馬剋思幾必然不同於20世紀的馬剋思。
  有三個事實支配瞭20世紀人們對馬剋思的看法。第一個事實是那些革命提上日程的國傢與那些革命尚未提上日程的國傢——寬泛地說就是北大西洋和太平洋地區以及其他地區的發達資本主義國傢——之間的分化。第二個事實來自於第一個事實:馬剋思的遺産自然地分化成兩種遺産:(1)社會民主主義和改良主義的遺産;(2)那種由俄國革命主導的革命遺産。這一點在1917年由於第三個事實而變得十分清楚:19世紀的資本主義和資産階級社會墮入我所說的“大災難時代”,即從1914年到20世紀40年代的時期。那場危機是如此嚴重,使許多人懷疑資本主義能否復元。就像20世紀40年代非馬剋思主義者約瑟夫?熊彼特所預言的那樣,資本主義不會注定被社會主義經濟取代嗎?事實上,資本主義確實復元瞭,但不是迴到它的舊形式上。同時,蘇聯的社會主義選擇似乎對崩潰具有免疫力。1929—1960年,蘇聯的社會主義看起來似乎閤情閤理,即使對許多不贊同這些政權的政治方麵的非社會主義者來說,相信資本主義已經耗盡元氣,相信蘇聯政治證明它會超越資本主義,似乎也不是不閤乎情理的。在蘇聯人造衛星發射的那一年,這一觀點聽起來並不荒謬,在1960年後更明顯如此。
  這些事實及其對政策和理論的影響都屬於馬剋思和恩格斯逝世後的時期,超齣瞭馬剋思本人的經曆和評價的範圍。我們對20世紀馬剋思主義的評判不是依據馬剋思本人的思想,而是依據後世對其著作的闡釋和修正。我們頂多能夠聲稱,在19世紀90年代末期馬剋思主義的第一次思想危機期間,第一代馬剋思主義者,即那些曾與馬剋思、更可能與恩格斯進行過私人交往的馬剋思主義者,已經開始討論一些與20世紀相關的問題,尤其是修正主義、帝國主義和民族主義。後來馬剋思主義者的許多討論在馬剋思那裏找不到思想來源,而是專屬於20世紀,尤其是關於社會主義經濟實際上可能或者應當是什麼樣子的問題,這個問題基本上誕生於1914—1918年俄國戰時經濟的經驗和“一戰”後的準革命危機或革命危機。
  因此,馬剋思不可能主張,作為一種保證生産力最快速發展的方式,社會主義比資本主義更優越。這一主張屬於兩次世界大戰之間資本主義危機麵對蘇聯“五年計劃”的時代。實際上,馬剋思主張的並不是資本主義已經達到它推動生産力發展的能力的極限,而是資本主義增長的不均衡運動産生瞭周期性的生産過剩危機,而這種生産過剩危機遲早會證明生産與資本主義管理經濟的方式不相容,造成推翻資本主義的社會衝突。資本主義就其本質來說不可能適閤隨之而來的社會化生産經濟。馬剋思認為,這必然會是社會主義經濟。
  於是,毫不奇怪,“社會主義”是20世紀關於馬剋思的辯論和評價的核心。這不是因為社會主義經濟的規劃明顯是馬剋思主義的——事實上並不是,而是因為所有受馬剋思主義啓發的政黨都贊同這樣一種規劃,而且共産黨實際上聲稱已經製定瞭這樣一種規劃。這種規劃就其20世紀的形式而言已經死亡。蘇聯的“社會主義”和其他“中央計劃的經濟”,即在理論上無市場的國傢所有和控製的命令經濟,已經成為過去,而且不會復興。社會民主黨人建立社會主義經濟的誌嚮始終是未來的理想,但即使作為正式的誌嚮,它們到20世紀結束也已經遭到瞭拋棄。
  社會民主黨人心中的社會主義模式和共産主義政權建立的社會主義究竟有多少內容屬於馬剋思呢?這裏十分關鍵的是,馬剋思本人慎重地避免對社會主義的經濟和經濟製度作齣具體的闡述,也沒有論及共産主義社會的具體形式,他隻是指齣,共産主義社會不可能人為地構想或設計齣來,隻能從社會主義社會中演變齣來。他在這個主題上作齣的一般性論述,例如他在針對德國社會民主黨人的《哥達綱領批判》中的論述,沒有給他的繼承人提供具體的指導,事實上也沒有給那些他們認為在革命之前屬於學術問題或空想實踐的問題提供嚴肅的思考。我們知道如下一點就已經足夠瞭:共産主義將建立在——用著名的工黨黨章“第四條”的話來說——“生産資料公有製”的基礎上,通常認為通過工業的國有化就可以實現“生産資料公有製”。
  十分奇怪的是,關於中央計劃的社會主義經濟的最早理論並不是由社會主義者提齣的,而是1908年由意大利的非社會主義經濟學傢恩裏剋?巴羅內(Enrico Barone)提齣的。在“一戰”結束時私人工業的國有化問題提上現實政治的日程之前,也沒有其他人思考過社會主義計劃經濟理論。當時,社會主義者毫無準備地麵對著他們的問題,從過去或其他人那裏也得不到任何的指導。
  “計劃”包含在任何類型的由社會管理的經濟中,但是馬剋思對此沒有具體的論述。當蘇俄在革命後嘗試“計劃”的時候,“計劃”隻能是臨時的産物。在理論上,“計劃”隻能夠通過設計齣各種概念(例如列昂惕夫的投入産齣分析)和提供相關統計數據纔能實現。後來,非社會主義經濟廣泛地采用這些設計。在實踐中,“計劃”隻有按照“一戰”時同樣臨時産生的戰爭經濟尤其是德國的戰爭經濟纔能實現,特彆重視電氣工業,這是德國和美國電氣公司經理中的政治同情者告訴列寜的。戰爭經濟仍然是蘇聯計劃經濟的基本模式,即一種事先確定某些目標——超速工業化、贏得戰爭、製造原子彈或者把人類送上月球——然後計劃通過不顧短期代價地配置資源來實現這些目標的經濟。這不是隻有社會主義纔有的狀況。走嚮事先目標的工作可能帶有或多或少的精密性,但是蘇聯的經濟實踐上從未超齣這種狀況。而且,盡管自1960年以來蘇聯經濟一直嘗試“計劃”,但是從未擺脫在嘗試使市場適應官僚的命令體係時所暗含的兩難睏境。
  社會民主主義以一種不同的方式修正瞭馬剋思主義,要麼推遲社會主義經濟的建立,要麼更現實地設計齣不同形式的混閤經濟。就社會民主主義政黨仍然緻力於創立一種完全社會主義的經濟而言,這包含著關於社會主義經濟的一些思考。最令人關注的思考來自一些非馬剋思主義的思想傢,例如費邊主義者韋伯夫婦,他們設想通過一係列不可逆轉的和纍進的改革實現從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逐步變革,因而,盡管他們沒有對社會主義的經濟運作提供任何思考,但卻為社會主義的製度形式提供瞭一些政治思考。最主要的馬剋思主義的“修正主義者”愛德華?伯恩施坦主張,改良主義的運動就是一切,最終的目標沒有任何實踐的現實性,從而巧妙地處理瞭這個問題。事實上,大多數在“一戰”後成為執政黨的社會民主主義政黨滿足於修正主義政策,實質上使資本主義經濟的運作滿足瞭工人的一些要求。這種立場的權威著作是安東尼?剋羅斯蘭的《社會主義的未來》(1956年)。他認為,隨著1945年資本主義解決瞭建立豐裕社會的問題,公有企業(國有化的典型形式或其他形式)不是必要條件,社會主義者的唯一任務是保證國民財富的公平分配。這一切已經遠離瞭馬剋思,事實上遠離瞭傳統社會主義者的構想:社會主義本質上是一種非市場的社會,這是馬剋思大概也會贊同的一種構想。
  我隻想補充一點:最近經濟新自由主義者與其批判者之間關於國有企業和公有企業地位的爭論,在原則上並不是一場專屬於馬剋思主義乃至社會主義的爭論。這場爭論停留在20世紀70年代以來的一種企圖上:通過國傢全麵退齣對追求利潤的企業活動的管製或控製,把自由放任原則的病變轉化成經濟現實。這種把人類社會交給(所謂的)自我控製和使財富乃至福利最大化的市場——充斥著理性地追求私利的行動者——的企圖,在任何發達經濟、甚至在美國的資本主義發展早期階段上沒有任何先例。這是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學傢對亞當?斯密的誤讀,就像蘇聯極端的100%國傢計劃的命令經濟是布爾什維剋對馬剋思的誤讀一樣。毫不奇怪,這種更接近於神學而不是經濟現實的“市場原教旨主義”也失敗瞭。
  中央計劃的國傢經濟銷聲匿跡,而且非道德化的社會民主主義政黨不再立誌徹底改造社會。這些消除瞭20世紀關於社會主義的諸多爭論。社會民主主義政黨在一定程度上背離瞭馬剋思本人的思想,盡管它們受到他的很大啓發,並以他的名義行事。另一方麵,在三個方麵馬剋思仍然是一種巨大的力量:作為一位思想傢,作為一位曆史思想傢和分析傢,作為一位公認的現代社會思想之父(和迪爾凱姆和馬剋斯?韋伯)。我沒有資格談論他作為一位哲學傢所具有的持久但顯然重要的意義。當然,從未失去當代意義的是他關於資本主義是一種一定曆史時代的人類經濟模式的看法與他對資本主義不斷擴張、不斷集中、不斷製造危機和不斷自我改造的運行模式的分析。
  二
  馬剋思在21世紀究竟具有什麼意義?蘇聯社會主義模式,迄今為止建設社會主義經濟的唯一嘗試,已經不復存在。另一方麵,全球化進程已經大大推進,不斷加速進行,人類也已經具有十足的財富創造能力。這已經削減瞭民族—國傢的經濟和社會行為的力量和範圍,因而削弱瞭社會民主主義運動——主要依靠嚮政府施加改革的壓力——的經典政策。就市場原教旨主義的盛行而言,它也造成瞭國內內部以及地區之間的極端經濟不平等,把災難的因素帶迴到資本主義經濟的基本周期中,包括那些變成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成為最嚴重的全球危機的因素。
  我們的生産能力使大多數人可能——起碼潛在地——從必然王國邁入到富裕、教育和不可想象的生活選擇的王國,盡管世界上大多數人尚未進入這一王國。然而,20世紀的大多數社會主義運動和政權實質上仍然在這個必然王國中活動,即使在西方的富裕國傢也是如此,盡管它們在1945年後的20年裏齣現瞭大眾富裕的社會。然而,在豐裕的王國中,充足的食物、衣物、住房、提供收入的工作及保護人民擺脫生活風險的保障體係的目標,盡管是社會主義者的一條必要綱領,但不再是他們的一條充分綱領。
  第三項發展是負麵的。由於全球經濟的大規模擴張破壞瞭環境,控製無限製的經濟增長已經成為越來越迫切的需要。扭轉或者至少控製經濟對生物圈的影響與資本主義市場的命令——即追求利潤的持續增長最大化——之間齣現瞭明顯的衝突。這是資本主義的“阿喀琉斯之踵”。我們目前不可能知道那枚緻命之箭由誰射齣。
  因此,我們今天如何看待馬剋思呢?是全人類的而不隻是某一部分人的思想傢?當然是。是一位哲學傢?是一位經濟分析傢?是現代社會科學的創始人和認識人類社會的指南?是的。不過,就馬剋思而言,阿塔利正確地強調的一點是馬剋思思想的普遍全麵性。這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跨學科性”,而是對所有學科的整閤。正如阿塔利所說:“在他之前的哲學傢們按照人的總體性思考瞭人,但他是第一個把世界作為政治、經濟、科學和哲學的整體來理解的人。”
  十分明顯,馬剋思的許多論述已經過時,一些論述不再可能被人接受。同樣明顯的是,他的著作是尚未完成的作品,但像所有名副其實的思想一樣,一項永遠在發展中的工作。沒有人再會把它變成一種教條,更不用說變成一種獲得製度支撐的正統瞭。這無疑會使馬剋思本人感到震驚。但是,我們還應當拒斥那種認為“正確的”馬剋思主義與“不正確的”馬剋思主義存在鮮明差彆的觀念。他的探究方式會帶來不同的結果和政治視角。事實上,這對馬剋思本人來說也是如此,他曾經設想,英國和荷蘭可能齣現和平的權力過渡,俄國的村社也可能演變成社會主義。就像普列漢諾夫和列寜一樣,考茨基甚至伯恩施坦也是馬剋思的繼承人。由於這個原因,我對阿塔利對真正的馬剋思與一係列對其思想的簡化者和僞造者——恩格斯、考茨基、列寜——之間的區分錶示懷疑。對俄國人即《資本論》的第一批專心讀者來說,把馬剋思的理論視為一種通過西方式的經濟發展使像俄國這樣的國傢從落後走嚮現代的途徑,是閤理的,就像對馬剋思本人來說推測嚮社會主義的直接過渡是否不會在俄國村社的基礎上發生是閤理的一樣。這甚至更可能符閤馬剋思本人思想的一般發展。反對蘇聯實驗的依據並不是隻有全世界先進入資本主義後纔能建設社會主義,馬剋思沒有說過這樣的話,我們也不能堅定地聲稱馬剋思曾經這樣認為過。這是經驗主義的。正是俄國過於落後,隻能産生齣對社會主義社會的拙劣模仿——就像據說普列漢諾夫曾經警告的那樣——“紅色中華帝國”。這在1917年本該成為包括大多數俄國馬剋思主義者在內的所有馬剋思主義者的普遍共識。另一方麵,反對19世紀90年代所謂“閤法的馬剋思主義者”——他們持有阿塔利所持有的看法,即馬剋思主義者的唯一任務是在俄國發展繁榮的工業資本主義——的依據也是經驗主義的。在沙皇的專製統治下不可能齣現一個自由資本主義的俄國。
  然而,馬剋思的分析仍然具有許多有效和有意義的核心內容。顯然,第一個內容是對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不可阻擋的全球動力和摧毀擋在它麵前的一切——保護那些資本主義自身曾經受益的人類曆史遺産,例如傢庭結構——的能力的分析。第二個內容是對資本主義通過製造內部矛盾——無休止的緊張和臨時的解決方案、造成危機和變革的增長,這一切在日益全球化的經濟中帶來瞭經濟集中——實現增長的機製的分析。毛澤東夢想一個通過不斷革命而不停更新的社會;熊彼特(在馬剋思之後)所說的不斷的“創造性破壞”帶來瞭曆史的變革,資本主義由此實現瞭上述規劃。馬剋思相信,這一進程最終會——必然——通嚮一種大規模集中的經濟,這就是阿塔利在最近一次的采訪中說齣如下論斷時所要錶達的意思:在所有人中,決定事情發生的人數是1000人,或者至多是10000人。馬剋思相信這將會推翻資本主義,這是一個在我看來仍然正確的預見,但在方式上卻不同於馬剋思。
  另一方麵,馬剋思的預測,即隻有龐大的無産階級通過“對剝奪者的剝奪”實現社會主義,纔能推翻資本主義,並不是建立他對資本主義機製的分析之上,而是建立在孤立的先驗假設上。最起碼它是以如下預測為基礎:就像當時的英國那樣,工業化將會産生主要是體力雇傭勞動者的人口。這作為中期的預測是非常正確的,但正如我們所知的那樣,作為長期的預測則是不成立的。19世紀40年代之後,馬剋思和恩格斯也沒有期望工業化會産生他們所希望的具有政治激進化作用的貧睏化。對他們來說,大多數的無産階級顯然沒有在絕對意義上變得更加貧睏。事實上,就20世紀德國社會民主黨曆次非常無産階級化的代錶大會而言,一位美國觀察傢評論說,那裏的同誌看起來“比貧睏多一兩塊麵包”。另一方麵,世界不同地區之間和不同階級之間的經濟不平等的明顯加劇不必然導緻馬剋思所說的“對剝奪者的剝奪”。簡而言之,未來的希望隱含著他的分析之中,但並不是源自於他的分析。
  第三點最好用已故諾貝爾經濟學奬獲得者約翰?希剋斯爵士的話來說。他說:“大多數希望弄清曆史一般進程的人會使用馬剋思主義的範疇或者這些範疇的某種修正形式,因為幾乎沒有其他的範疇形式可用。”
  我們無法預見21世紀世界所麵臨的問題的解決方案,但是,倘若這些解決方案要獲得成功的機會,它們就必須提齣馬剋思所提齣的問題,即便它們不願意接受馬剋思的各類信徒所給齣的答案。
  ……




前言/序言

  探尋馬剋思的當代意義
  俞吾金
  艾瑞剋·霍布斯鮑姆(Eric Hobsbawm,1917—2012)是英國著名的馬剋思主義史學傢,尤其精於對工業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和民族主義的研究,他最有影響的著作是關於被延長瞭的19世紀的三部麯——《革命的年代:1789-1848》、《資本的年代:1848-1875》、《帝國的年代:1875-1914》和被縮短瞭的20世紀的力作——《極端的年代:1914-1991》。眾所周知,上述著作均已由江蘇人民齣版社引進齣版。此外,上海人民齣版社也引進齣版瞭他的《民族與民族主義》和《史學傢:曆史神話的終結者》兩書,譯林齣版社引進齣版瞭他和其他學者閤著的《傳統的發明》一書,而新華齣版社則引進齣版瞭由意大利學者安東尼奧·波立陶撰寫的《霍布斯鮑姆:新韆年訪談錄》一書。由此看來,霍布斯鮑姆這個名字在中國史學界似乎並不是一個陌生的名字。
  霍布斯鮑姆1917年齣生於埃及亞曆山大一個猶太人的傢庭裏,1919年全傢移居維也納。1929年,他父親去世;1931年,他隨母親遷居柏林,同年母親也去世瞭。兩年後,由於希特勒掌握瞭德國政權,霍布斯鮑姆和他的妹妹又隨收養他們的叔叔一傢移居倫敦。作為青年人,他很快就適應瞭倫敦的生活。1939年,他從劍橋大學獲得史學博士學位。不久,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他應徵入伍。戰爭結束後,他於1947年開始擔任倫敦大學史學講師,1959年擔任高級講師,1970年開始擔任史學教授,1971年被選為美國藝術和科學院外籍院士,1978年成為英國科學院院士。1982年退休,1984-1997年被聘為紐約社會研究新學院教授,2012年去世於倫敦皇傢醫院。
  霍布斯鮑姆勤於筆耕,堪謂著作等身。他晚年的主要齣版物是《全球化、民主和恐怖主義》(2007)、《論帝國》(2008)和《如何改變世界:馬剋思和馬剋思主義的傳奇》(以下簡稱《如何改變世界》,2011)。毋庸置疑,擺在我們麵前的《如何改變世界》乃是霍布斯鮑姆生前整理齣版的最後一部著作。它既是作者對自己一生所堅持的史學觀念的概括和總結,也是他對自己史學研究的指導思想——馬剋思主義的當代意義的反思和探尋。正如作者在該書的“前言”中所說的:“130年來,馬剋思主義一直是現代世界思想樂章的重要主題之一,由於它動員社會力量的能力而成為20世紀曆史上一種至關重要的存在,在某些時期成為一種決定性的存在。我希望本書會幫助讀者反思馬剋思主義和人類在21世紀將會擁有何種未來的問題。”事實上,正是這部著作展示齣一個世紀老人對馬剋思主義的曆史命運和未來走嚮的思索,值得我們認真地加以閱讀。
  首先,霍布斯鮑姆以生動的筆觸分析、比較瞭馬剋思逝世前後其思想在國際理論界的迥然不同的遭遇。盡管馬剋思活著時,其思想已通過《共産黨宣言》、《資本論》(第一捲)等重要著作産生瞭一定的影響,但晚年的馬剋思卻徘徊於繼續撰寫《資本論》還是深入地探索民族學的“十字路口”上,正如霍布斯鮑姆所指齣的:“在馬剋思生命的最後十年裏,《資本論》的寫作幾乎沒有任何進展。當一位拜訪者嚮他詢問他的著作時,馬剋思苦惱地問道:‘哪一部著作?’自從1848年革命失敗後,馬剋思的主要政治努力——所謂的1864—1873年第一國際——以失敗告終。盡管馬剋思在英國流亡瞭大半生,但在英國政治或思想生活中卻沒有確立重要的地位。”然而,就像丹麥哲學傢剋爾凱郭爾一樣,馬剋思在逝世以後卻取得瞭巨大的哀榮。1918年後,許多國傢的工人階級政黨成瞭執政黨,到20世紀50年代,人類中的三分之一已生活在共産黨執政的社會中,而這些政黨幾乎都宣稱自己是代錶馬剋思思想的,並正在為實現馬剋思的理想而奮鬥。即使到今天,全世界仍然有百分之二十的人口生活在共産黨執政的國傢中。當然,除瞭極少數的例外,這些共産黨已經吸取瞭以往的曆史經驗和教訓,徹底改變瞭自己的政策。不管如何,“如果說有一位思想傢在20世紀留下瞭不可磨滅的痕跡,那麼他就是馬剋思。19世紀的卡爾.馬剋思和赫伯特.斯賓塞都葬在海格特墓地。走進海格特墓地,令人非常驚訝的是兩人的墳墓都在彼此的視綫內。在兩人都在世的時候,斯賓塞是公認的19世紀的亞裏士多德,而馬剋思則是一位依靠朋友資助而生活在漢普斯德低坡的窮人。今天,無人知道斯賓塞也葬在那裏,但是來自日本和印度的年老朝聖者絡繹不絕地瞻仰馬剋思的墳墓,流亡的伊朗和伊拉剋共産黨人堅持葬在他的墳墓旁邊”。
  當然,人們無法漠視下麵的現象,即20世紀90年代初,隨著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傢——蘇聯的解體,馬剋思主義似乎又像“幽靈”一樣,返迴到無人區。在有些社會主義國傢中,馬剋思和列寜的立像被推倒,歐洲的報紙則充斥著“共産主義已經死亡”的標題,而弗朗西斯·福山也誤以為資本主義獲得最終勝利的時刻已經來臨。與此同時,所有視馬剋思主義為敵對意識的理論傢們也開始額手稱慶,為自己見證這一曆史時刻而欣喜若狂。正如霍布斯鮑姆所描繪的:“因此,在馬剋思逝世100年後的第一個20年裏,他已經徹底變成瞭曆史人物,不再令人為之不安。”在這樣的曆史背景下,即使人們舉行專門的討論會來談論馬剋思,似乎也隻是在作無效的努力,即把馬剋思從“曆史的垃圾堆”裏拯救齣來,或至多隻是在懷舊而已。然而,令福山們始料不及並大跌眼鏡的是,幾乎是在轉瞬之際,仿佛像變魔術一樣,馬剋思又成瞭無人可以望其項背的21世紀的思想傢。誠如霍布斯鮑姆所感嘆的:“英國BBC的調查錶明,英國廣播電颱的聽眾把馬剋思選為最偉大的哲學傢。我從這個調查中沒有想到太多的東西。但是,如果你把馬剋思的名字輸入Google進行搜索,就會發現他仍然是搜索量最大的偉大思想傢之一,隻有達爾文和愛因斯坦超過他,但卻遠遠高於亞當.斯密和弗洛伊德。”
  霍布斯鮑姆認定,馬剋思主義之所以在21世紀得到瞭復興,主要基於下麵兩個原因:一是蘇聯官方馬剋思主義的終結解放瞭馬剋思。也就是說,由於蘇聯官方馬剋思主義的垮颱,馬剋思主義從其長期處於扭麯狀態的斯大林主義中被拯救齣來瞭;二是濫觴於20世紀90年代的資本主義的全球化,在一些基本點上恰好與馬剋思在《共産黨宣言》中所預見的情形相契閤。匪夷所思的是,1998年是《共産黨宣言》發錶150周年,恰好也是全球經濟劇烈動蕩之年。公眾的反應最清楚不過地體現齣馬剋思在這本驚人的小冊子中所作齣的預見。然而,吊詭的是,這一次是資本傢,而不是社會主義者重新發現瞭馬剋思。社會主義者們是如此之沮喪,以至於他們完全沒有意識到這個紀念日。霍布斯鮑姆在談到這樣的曆史現象時,又補充道:“更令我驚訝的是,大約是在世紀之交的一次午餐會上,喬治·索羅斯問我怎麼看馬剋思。我知道我們之間的觀點沒有什麼共同之處,因而想避免爭論,給齣瞭一個含糊的迴答。他說:‘此人150年前發現瞭資本主義的一些事實,我們今天必須予以關注。’他的確是這樣做的。”
  其次,霍布斯鮑姆針對上述曆史現象,提齣瞭一個振聾發聵的問題:馬剋思在21世紀究竟具有什麼意義?如果說,在20世紀最後的15年中,社會主義國傢的發展遭遇瞭某種睏境或挫摺,那麼,從21世紀初以來的十餘年中,資本主義世界也麵臨著同樣嚴峻的挑戰。盡管全球化的發展加快瞭財富創造的速度,但貧富差異的加劇、文明衝突的升級、資源環境的破壞、資本主義製度的危機,也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顯現齣來。在某種意義上,21世紀是由“9.11”恐怖事件拉開帷幕的,2008年以來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不但粉碎瞭福山們心目中關於資本主義發展的理想圖景,也重新喚起瞭人們對《資本論》的緬懷。發人深省的是,作為資本主義社會病理的齣色的診斷書,《資本論》在問世141年後重又獲得瞭它的殊榮。
  在新世紀的地平綫上,在變化瞭的曆史環境中,人們應該怎樣看待馬剋思主義,而馬剋思主義又會在曆史舞颱上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霍布斯鮑姆認為:“十分明顯,馬剋思的許多論述已經過時,一些論述不再可能被人接受。同樣明顯的是,他的著作是尚未完成的作品,但像所有名副其實的思想一樣,一項永遠在發展中的工作。沒有人再會把它變成一種教條,更不用說變成一種獲得製度支撐的正統瞭。這無疑會使馬剋思本人感到震驚。但是,我們還應當拒斥那種認為‘正確的’馬剋思主義與‘不正確的’馬剋思主義存在鮮明差彆的觀念。”在霍布斯鮑姆看來,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和豐富多彩的曆史經驗都已經啓示我們,不要輕易地對各種馬剋思主義派彆的思想傾嚮做齣政治上“正確”或“不正確”的簡單化的斷言。事實上,馬剋思本人也曾設想過在英國和荷蘭實現權力的和平的過渡,設想過俄國的農村公社能夠“跨過卡夫丁峽榖”而有一個美好的未來。換言之,馬剋思本人的許多想法是探索性的,他並沒有給齣一個解決問題的固定不變的模式。正如青年馬剋思在1843年9月緻盧格的信中所錶明的:“新思潮的優點就恰恰在於我們不想教條式地預料未來,而隻是希望在批判舊世界中發現新世界。”
  然而,霍布斯鮑姆清醒地意識到,馬剋思作為一個曠古未有的偉大思想傢,他對資本主義的富有遠見的診斷結果還遠遠沒有被資本主義的最新發展所超越:“馬剋思的分析仍然具有許多有效和有意義的核心內容。顯然,第一個內容是對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不可阻擋的全球動力和摧毀擋在它麵前的一切——保護那些資本主義自身曾經受益的人類曆史遺産,例如傢庭結構——的能力的分析。第二個內容是對資本主義通過製造內部矛盾——無休止的緊張和臨時的解決方案、造成危機和變革的增長,這一切在日益全球化的經濟中帶來瞭經濟集中——實現增長的機製的分析。”毋庸置疑,今天仍然有相當一部分人不喜歡馬剋思的思想傾嚮和寫作風格,但這一切都不會減弱馬剋思在21世紀的意義和作用。事實上,作為一個淵博的史學傢,霍布斯鮑姆坦承:“我們無法預見21世紀世界所麵臨的問題的解決方案,但是,倘若這些解決方案要獲得成功的機會,它們就必須提齣馬剋思所提齣的問題,即便它們不願意接受馬剋思的各類信徒所給齣的答案。”幾乎可以斷言,馬剋思在21世紀的思想界中仍將繼續演奏第一小提琴。
  最後,作為一個卓越的史學傢,霍布斯鮑姆高度肯定瞭馬剋思、恩格斯和馬剋思主義的追隨者們思想上的諸多亮點,實際上等於以具體而微的方式闡明瞭馬剋思的當代意義。其一,充分肯定瞭恩格斯在24歲撰寫的《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一書的思想理論價值。盡管從恩格斯生活的那個時代到今天,工人階級的狀況已經發生瞭巨大的變化,但是“就像在1845年那樣,今天恩格斯的《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仍然是描述當時工人階級狀況的最優秀的著作。……在每一位19世紀曆史學傢和每一個關注工人階級運動的人的藏書中,沒有哪一本書能夠取代它的地位。在爭取人類解放的鬥爭中,《英國工人階級狀況》是一部不可缺少的著作,是一座路標”。其二,高度贊揚瞭馬剋思和恩格斯閤著的《共産黨宣言》,肯定它是法國《人權宣言》以來最有影響力的單篇政治文獻,盡管它的某些具體結論已經不再有效,但是,“即使在蘇聯的共産主義終結之後,即使世界許多地方的馬剋思主義政黨和運動衰落之後,《共産黨宣言》仍然沒有失去它的經典著作地位。在沒有齣版審查的國傢,任何人進入一傢優秀的書店,或者進入一所優秀的圖書館——更不用說互聯網瞭,幾乎肯定可以找到《共産黨宣言》”。其三,重點闡述瞭馬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的當代意義:“《大綱》包含瞭各種分析和洞見,例如關於技術的分析和洞見。這些分析和洞見使馬剋思對資本主義的分析遠遠超越瞭19世紀,進入瞭生産不再需要大量勞動的時代,進入瞭自動化、閑暇得以成為可能並在這樣一些條件下消除異化的時代。《大綱》是在某種程度上超越馬剋思本人在《德意誌意識形態》中對共産主義未來的暗示的唯一文本。”總之,在他看來,《大綱》是一個真正的思想寶庫,其中蘊藏的許多思想有待於研究者們做更深入的發掘和領悟。其四,從以盧卡奇作為肇始人的西方馬剋思主義思潮中抉齣葛蘭西,對他的思想的當代價值作齣瞭高度的評價:“葛蘭西已經成為我們思想世界的一部分。他作為原創性的馬剋思主義思想傢的地位——在我看來是1917年以來西方最具原創性的思想傢——已經得到相當普遍的承認。”在他看來,葛蘭西對馬剋思主義的原創性貢獻是創立瞭馬剋思主義的政治理論。雖然馬剋思和恩格斯都寫過政治性的論著,但葛蘭西把他們的觀點係統化瞭,並使之適閤於西方工業社會。
  上麵,我們簡要地敘述瞭霍布斯鮑姆探尋馬剋思當代意義的思路曆程。一方麵,我們看到瞭他留下的原創性思想的蹤跡。與德國史學傢蘭剋不同,霍布斯鮑姆不是用編年史的方式去真實地再現資本主義的發展史,而是獨具慧眼地超越瞭編年史加諸於史學傢們身上的機械的枷鎖,他創製瞭“長19世紀”(long nineteenth century,1789—1914)和“短20世紀”(short twentieth century,1914—1991)的新術語,並在自己設定的時間框架裏對資本主義的曆史發展作齣瞭獨創性的考察。另一方麵,毋庸諱言,我們也發現瞭霍布斯鮑姆作為史學傢的“阿喀琉斯之踵”。盡管他思想淵博,旁徵博引,但他對馬剋思本人及其追隨者的思想卻缺乏係統而深刻的理論反思。比如,他既沒有注意到馬剋思思想在其青年、中年和晚期這些不同階段上的差異和關聯,也未對馬剋思和恩格斯思想之間的差異作齣深入的解析。再如,他應該明白,西方馬剋思主義,乃至整個當代馬剋思主義的豐富的思想遺産不是葛蘭西這個名字就可以完全無遺地加以概括的。事實上,當他單獨地抉齣葛蘭西的思想加以論述時,已經違背瞭他自己前麵提齣的觀念——不要簡單地去區分“正確的馬剋思主義”和“不正確的馬剋思主義”。
  不管如何,在閱讀《如何改變世界》一書時,人們仍然可以深切地感受到霍布斯鮑姆與馬剋思主義的親緣關係。作為中國的讀者,我們完全同意他在書中引申齣來的下述結論:“然而,馬剋思最終應該齣人意料地迴到我們的世界。在我們的世界中,資本主義已經讓人想起,它的未來之所以遭到瞭懷疑,不是因為社會革命的威脅,而是因為它的無拘無束的全球運作的性質。事實已經證明,對於資本主義的全球運作性質,馬剋思是一位比自由市場的理性選擇和自我糾正機製的信徒更敏銳的指導者。”
  是為序。
  2013年12月8日於滬上東方文苑
  注:本文係俞吾金教授為英國史學傢埃裏剋·霍布斯鮑姆生前最後一部著作《如何改變世界:馬剋思和馬剋思主義的傳奇》(中央編譯齣版社2014年1月版)一書中文版所撰寫的序言。

用戶評價

評分

好書!好看!值得一讀!值得收藏!

評分

正版,馬剋思主義值得學習,滿意。

評分

正版,包裝完整。給單位買的。

評分

還是很不錯的。哈哈哈哈哈哈

評分

買書要趁早,屯書正當時。

評分

如何理解馬剋思及馬剋思主義的傳播 這部書很不錯

評分

霍布斯鮑姆的大作

評分

對馬剋思這個人,既是熟悉又是陌生,從這本書中瞭解一下他。

評分

書質量不錯,是正品,打摺優惠多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