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吴道子研究(修订版)》是作者花费了十五年时间的心血和精力写成的。作者不仅做了大量严谨的考证,而且进行了认真的考察与考辨,正如汁澄清先生为其作序所说:“有根先生于堪校旧籍外,凡道子所游处,皆远道往察。”为了搞清吴道子有关问题,多次赴四川资阳、嘉陵江,从广元到南部沿途各县市,贵州都匀,河北曲阳、赵州、保定,山东兖州,陕西西安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在吴道子青年时期是否入蜀,赵州柏林寺画水壁画是否吴道子所作,现存曲阳北岳庙壁画、现存卷轴画《送子天王图画卷》是否吴道子真迹,以及山水画皴法的首创与运用,嘉陵江写貌,暮年入蜀客死资阳等问题的研究探讨上都取得了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具有独到的学识见解。本著作从吴道子生平履历、绘画作品、艺术风格、社会功能、成功之路、缺憾与不足,以及在中国历史和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探讨,是一部研究古典画家个案的典范。
内页插图
目录
序
第一章 吴道子生平履历
第一节 吴道子履历初探
一 关于吴道子履历的推测
二 吴道子究竟何时“事逍遥公韦嗣立为小吏”?
三 吴道子究竟何时召人禁中?
四 关于吴道子“官至宁王友”
五 吴道子浪迹东洛、长安画壁大体需要多少年?
六 吴道子大概出生于何年?
七吴道子履历
第二节 吴道子青年时期是否人蜀?
一 关于吴道子青年时期曾经人蜀之王伯敏、晓岚说
二 关于吴道子青年时期曾经人蜀之黄苗子说
三 关于吴道子青年时期曾经人蜀之陈传席说
四 关于吴道子青年时期曾经人蜀之王洪林说
五 关于吴道子青年时期曾经人蜀之陈履生说
六 所谓吴道子青年时期曾经人蜀是一个误解
第三节 吴道子嘉陵江畔画迹之考察
一 所谓“三百里嘉陵江”
二 广元千佛崖一尊菩萨造像的来历
三 剑阁觉苑寺壁画的传说
四 苍溪县武当庙里的《达摩祖师》
五 苍溪县紫阳寺关圣殿里的《拷鬼图》
六 董永村的传说
七 阆中陈家《佛像》
八定光院《行道观音像》
九 关于阆中锦屏山山水壁画
十 南部县罗寂寺《观音像》碑刻
第四节 吴道子暮年人蜀客死资阳
一 考察是这样开始的
二《资阳县志》中所谓的吴道子墓原来是一座汉墓
三 吴道子是否到过资阳
四 吴道子究竟何时暮年人蜀客死资阳?
五 李家沟的汉墓可能又是吴道子墓
六 关于吴道子逐鹿故事的推测
第二章 吴道子的绘画作品
第一节 吴道子的写生作品
第二节 吴道子的壁画创作
一 吴道子的壁画创作
(一) 吴道子长安画壁
(二) 吴道子东都画壁
(三) 吴道子外州寺观画壁
二 曲阳北岳庙吴道子壁画真迹之考察
三 赵州柏林寺吴道子画水之考察
四 关于吴道子在广爱寺画《文殊普贤》辨
五 吴道子洛阳老君庙《五圣图》壁画被沉洛河考
六 光宅寺曼殊堂吴画实系伪作
第三节 吴道子的卷轴画创作
一 历代著录中吴道子卷轴画作品
(一) 可以肯定属于吴道子真迹的作品
(二) 不能确认是否系吴道子真迹的作品
(三) 著录中记为吴道子作品,实际并非吴道子作品的作品.
二 关于《送子天王图卷》之论争
之一:《送子天王图卷》真迹辨
之二:再论《送子天王图卷》当系吴道子真迹
之三:就学术讨论的方法和态度与张春记先生商榷
三《送子天王图卷》内容浅析
第四节 现存与吴道子有关的石刻、造像
……
第三章 吴道子的书法作品
第四章 吴道子的艺术风格与成就
第五章 吴道子绘画作品的社会功能与反响
第六章 吴道子在中国历史和绘画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第七章 吴道子的成功之路
第八章 吴道子作品中的缺憾与不足
附件
后记
再版后记
精彩书摘
五吴道子浪迹东洛、长安画壁大体需要多少年?
在这里,我们还需要讨论一下吴道子“浪迹东洛”和长安画壁究竟需要多少年时间。
吴道子“弯弧挺刃,植柱构梁,不假界笔直尺;虬须云鬓,数尺飞动,毛根出肉,力健有余”的硬功夫,是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在寺庙内画壁画的实践中练出来的。他一生仅长安、洛阳两京画了三百多间壁画,除一部分是召人禁中之后奉诏所作,大都是青年时期所作。我们就以二百间计算,他画寺庙壁画的速度恐怕不会像画三百里嘉陵江山水那样,可以一日而毕。三百里嘉陵江山水是他五六十岁的作品。此时,吴道子的艺术无疑是达到了高度纯熟的程度。三百里嘉陵江山水又是水墨浅绛山水,“一日而毕”是有可能的。寺庙中的壁画以人物为主,而且不是只画一个两个,而是群体,又是在他年轻时期,虽然此时的吴道子已穷丹青之妙,但毕竟还未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所以画一间壁画绝不可能“一日而毕”,而需要一些时日。就按每间平均十五天计算,二百间,需三千天,是八年零两个月。即使每间按十二天计算,也需六年零七个月。每间按十天计算,需要近五年半时间。吴道子在画完一个寺庙的壁画之后再去画另一个寺庙的壁画,中间不可能不喘口气,休息几天。从这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路上也不可能不用时间。过年过节也不可能不休息一下。这样计算下来,他年轻时在长安、洛阳两京画壁,恐怕要用八年左右的时间,至少也得六年时间。我们就按六年来计算(计算吴道子“浪迹东洛”、长安画壁的时间,是研究吴道子年龄的关键。起初,我把吴道子“浪迹东洛’’和长安画壁的时间定为八年,后来研究吴道子的壁画创作,发现吴道子在长安和洛阳所画壁画,又大都是召人禁中之后的作品。我想可能是他年未弱冠和年轻时在长安、洛阳所画壁画大都毁坏.所以张彦远所记两京壁画便大都是召人禁中之后的作品。基于新的认识,把原来估计的青年时期画了二百五十间改为二百间计算,把“浪迹东洛”、长安画壁的时间由八年定为六年。是否符合实际,不能肯定,恐怕还会有误差。这样就涉及到年龄推算上还可能会有误差)。《唐朝名画录》说吴道子“年未弱冠,穷丹青之妙。…‘弱冠”是指二十岁。“年未弱冠”就是十八九岁。就以十九岁论,“年未弱冠,穷丹青之妙”,应该是他“浪迹东洛”两年左右到三年的水平。这就是说,他“浪迹东洛”的开始时间应该是“年未弱冠”再提前两年左右。“任兖州瑕丘县尉”至少不能小于十六岁,太小了不能胜任县尉之职,是不会让他当县尉的。
六吴道子大概出生于何年?
我们在作了如上的考证、分析和推测之后,不妨再来计算一下他的年龄。他十六岁“任兖州瑕丘县尉”,大概当了一年县尉(因为他喜欢画画,便没有多少心思当县尉),到十七岁辞去县尉职务,开始“浪迹东洛”。从“浪迹东洛”到长安画壁,按六年时间计,便到了二十二岁。这就是说,在他“事逍遥公韦嗣立为小吏”的景龙三年十二月至景龙四年六月(710年前半年)应为二十三岁。这样计算下来,吴道子当是垂拱四年(688)出生。和王伯敏在《中国绘画史》中推测的相差三年。不知王先生的后说是如何推出来的。
……
前言/序言
有根先生责余为其所撰《吴道子研究》为“序”。澄于道子,虽亦有所涉,然皆纸面求学,而前人述录,每互相抵牾,至往往莫衷一是,难择趋从。凡治画史,不能不研究道子,盖其为丹青传承、画史源流之关捩,否则,上难悉魏晋,下莫辨宋元。然,昔之撰述,纷纭迷离,余甚惑焉。至有根先生之大作在案,乃费时一月,悉心究习,昔惑遂释。
道子好游,且喜于寺观画壁,然不特史书所载道子行状不尽一致,而私家所述亦纷纭其说,乃至后之续传,各执一端,甚者以讹传讹,谬作结论。
有根先生于勘校旧籍外,凡道子所游处,皆远道往察,此亦为斋内求学者所不及。赖此,凡道子之行状及其画作之真伪、出处、年代皆有所厘清,纵使旧史有载、专家有说,凡悖于实者,皆予拨正,如是,其论遂臻于真、信。且先生文词清简,有史家风范,其论事言理,虽锐严无阿曲,然求实而不使气,纵有争议,亦为学者之当然耳。
姜澄清
2001年9月18日谨序
吴道子研究(修订版)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吴道子硏究 不错好书 就是图太少
评分
☆☆☆☆☆
值得大赞的一本书~~~~~~很棒!还有京东快递兄弟很给力~~~~
评分
☆☆☆☆☆
评分
☆☆☆☆☆
权威书籍
评分
☆☆☆☆☆
评分
☆☆☆☆☆
吴道子硏究 不错好书 就是图太少
评分
☆☆☆☆☆
值得大赞的一本书~~~~~~很棒!还有京东快递兄弟很给力~~~~
评分
☆☆☆☆☆
吴道子在绘画艺术上之所以取得如此卓然超群的成就,是由于他可以创新。他善于从复杂的物体形态中吸收精髓,把凹凸面,阴阳面,归纳成为不可再减的“线”,结合物体内在的运动,构成线条的组织规律,如衣纹的高、侧、深、斜、卷、折、飘、举的姿势,完全基于线条的组织而描摹出物体的性格。这种线的要求是严格的,每一根线都符合造型传神的要求,每一根线都充满了韵律美,这是集前代之大成而又有所创造的线。
评分
☆☆☆☆☆
《吴道子研究(修订版)》是作者花费了十五年时间的心血和精力写成的。作者不仅做了大量严谨的考证,而且进行了认真的考察与考辨,正如汁澄清先生为其作序所说:“有根先生于堪校旧籍外,凡道子所游处,皆远道往察。”为了搞清吴道子有关问题,多次赴四川资阳、嘉陵江,从广元到南部沿途各县市,贵州都匀,河北曲阳、赵州、保定,山东兖州,陕西西安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在吴道子青年时期是否入蜀,赵州柏林寺画水壁画是否吴道子所作,现存曲阳北岳庙壁画、现存卷轴画《送子天王图画卷》是否吴道子真迹,以及山水画皴法的首创与运用,嘉陵江写貌,暮年入蜀客死资阳等问题的研究探讨上都取得了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具有独到的学识见解。本著作从吴道子生平履历、绘画作品、艺术风格、社会功能、成功之路、缺憾与不足,以及在中国历史和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探讨,是一部研究古典画家个案的典范。《吴道子研究(修订版)》是作者花费了十五年时间的心血和精力写成的。作者不仅做了大量严谨的考证,而且进行了认真的考察与考辨,正如汁澄清先生为其作序所说:“有根先生于堪校旧籍外,凡道子所游处,皆远道往察。”为了搞清吴道子有关问题,多次赴四川资阳、嘉陵江,从广元到南部沿途各县市,贵州都匀,河北曲阳、赵州、保定,山东兖州,陕西西安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在吴道子青年时期是否入蜀,赵州柏林寺画水壁画是否吴道子所作,现存曲阳北岳庙壁画、现存卷轴画《送子天王图画卷》是否吴道子真迹,以及山水画皴法的首创与运用,嘉陵江写貌,暮年入蜀客死资阳等问题的研究探讨上都取得了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具有独到的学识见解。本著作从吴道子生平履历、绘画作品、艺术风格、社会功能、成功之路、缺憾与不足,以及在中国历史和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探讨,是一部研究古典画家个案的典范。《吴道子研究(修订版)》是作者花费了十五年时间的心血和精力写成的。作者不仅做了大量严谨的考证,而且进行了认真的考察与考辨,正如汁澄清先生为其作序所说:“有根先生于堪校旧籍外,凡道子所游处,皆远道往察。”为了搞清吴道子有关问题,多次赴四川资阳、嘉陵江,从广元到南部沿途各县市,贵州都匀,河北曲阳、赵州、保定,山东兖州,陕西西安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在吴道子青年时期是否入蜀,赵州柏林寺画水壁画是否吴道子所作,现存曲阳北岳庙壁画、现存卷轴画《送子天王图画卷》是否吴道子真迹,以及山水画皴法的首创与运用,嘉陵江写貌,暮年入蜀客死资阳等问题的研究探讨上都取得了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具有独到的学识见解。本著作从吴道子生平履历、绘画作品、艺术风格、社会功能、成功之路、缺憾与不足,以及在中国历史和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探讨,是一部研究古典画家个案的典范。《吴道子研究(修订版)》是作者花费了十五年时间的心血和精力写成的。作者不仅做了大量严谨的考证,而且进行了认真的考察与考辨,正如汁澄清先生为其作序所说:“有根先生于堪校旧籍外,凡道子所游处,皆远道往察。”为了搞清吴道子有关问题,多次赴四川资阳、嘉陵江,从广元到南部沿途各县市,贵州都匀,河北曲阳、赵州、保定,山东兖州,陕西西安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在吴道子青年时期是否入蜀,赵州柏林寺画水壁画是否吴道子所作,现存曲阳北岳庙壁画、现存卷轴画《送子天王图画卷》是否吴道子真迹,以及山水画皴法的首创与运用,嘉陵江写貌,暮年入蜀客死资阳等问题的研究探讨上都取得了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具有独到的学识见解。本著作从吴道子生平履历、绘画作品、艺术风格、社会功能、成功之路、缺憾与不足,以及在中国历史和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探讨,是一部研究古典画家个案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