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科學有序地承接産業轉移,既是深入實施中部崛起戰略、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推進中部地區“四化”同步、實現結構調整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途徑。而中部地區如何通過産業承接的外部嵌入與嫁接培植的鏈條整閤,建立“內生式”自我快速發展模式,以實現結構優化與産業升級等目標就成為亟待研究的重大課題。
《區際産業轉移與産業鏈整閤:以中部地區為樣本》針對目前中部地區産業承接重政策優惠、輕産業鏈升級培育,以及本地産業間對接融閤引資戰略中的産業錯配、低端鎖定和資源浪費等經濟社會問題,在對區際産業轉移的內在動力及條件、區際産業轉移與區域産業鏈的演化機理等分析的基礎上,《區際産業轉移與産業鏈整閤:以中部地區為樣本》中立足中部地區現有産業及資源優勢,對其産業承接與産業鏈整閤能力進行瞭調查與測度,剖析瞭中部地區産業承接及嵌入整閤的關鍵岡素,探討瞭産業承接與實施産業鏈整閤的理論機理,進而總結提煉齣中部地區産業承接與産業鏈整閤的路徑及政策。
作者簡介
李新安,教授、博士,河南省重點學科研究生導師、河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河南省優秀青年社科專傢、河南省高校社科創新團隊首席專傢、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主持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傢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劃項目、河南省科技攻關項目等部省級以上課題近20項。齣版學術專著7部,發錶學術論文百餘篇,其中在核心期刊發錶60餘篇(40餘篇為CSSCI)。曾獲河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奬3項、河南省第六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奬1項。主持承擔的河南省人民政府及地方政府部門委托項目的應用性成果,也大都被有關部門采用,産生瞭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
內頁插圖
目錄
緒論
一 區際産業轉移及産業鏈整閤背景
二 研究思路和內容框架
三 國內外研究現狀評析
四 主要結論與核心觀點
第一章 區際産業轉移與産業鏈整閤的理論基礎
第一節 産業轉移與産業鏈整閤的基本內涵
第二節 區際産業轉移基本理論
第三節 産業鏈整閤的相關理論
第二章 區際産業轉移的ra在動力及條件
第一節 區際産業轉移動力及實現機製
第二節 區際産業轉移模式與區域經濟效應
第三節 區域技術經濟水平與産業區際轉移條件
第四節 要素流動性與産業區際轉移效應
第五節 小結
第三章 區際産業轉移與産業鏈演化
第一節 我國區際産業轉移的態勢及效應
第二節 産業鏈的基本形態和構成
第三節 産業鏈演化過程與運行的基本模式
第四節 産業鏈整閤的製約因素與整閤方式
第四章 中部地區産業承接及産業鏈整閤能力調查與測度
第一節 中部地區産業承接與産業鏈整閤的現實基礎調查
第二節 中部地區經濟綜閤指標分析
第三節 中部地區區位、資源綜閤力的調查與測度
第四節 中部地區及周邊省份承接産業轉移的綜閤實力評價
第五章 中部地區産業承接及嵌入整閤的關鍵因素
第一節 産業空間集聚與産業鏈整閤的關聯性
第二節 中小企業集群式成長的區域産業鏈接效應
第三節 中部地區産業承接能力及內外部優勢
第四節 地方政府招商引資與産業承接的博弈行為
第六章 中部地區産業承接及實施産業鏈整閤的機理探討
第一節 産業轉移實現機製與産業鏈的空間集聚
第二節 産業鏈整閤與産業定位及選擇
第三節 中部地區承接産業轉移的優勢行業選擇——以製造業為樣本
第四節 産業融閤的鄭州新區實踐樣本分析
第七章 中部地區産業承接及實施産業鏈整閤的政策措施與路徑
參考文獻
後記
精彩書摘
一般認為,撤退性産業轉移是區域間産業競爭優勢消長轉換而導緻的産業區位重新選擇的結果,是産業生命周期過程在空間上的錶現形式,即産業演變的空間形態。兩種性質的産業轉移有三個共同特點。其一,産業轉移具有綜閤性。即産業轉移是跨區域直接投資下資本、技術、勞動力及其他生産要素的集體流動,是生産方式的整體轉移,具有單個生産要素流動所不具有的特徵和功能。其二,産業轉移具有階段性。即産業轉移是分層次、漸進式實施的。從國內外産業轉移發生、發展的現實看,産業轉入與轉齣同區域産業結構的演進具有很強的一緻性。隨著轉齣區域産業結構沿著自然資源密集、普通勞動密集、技能密集、資本密集、技術和知識密集的方嚮升級,産業轉移也從以普遍勞動密集産業為內容,逐步嚮以技能密集、資本密集、技術和知識密集為內容的方嚮演化。其三,産業轉移具有梯度性。即區域間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構成瞭不同的發展梯度,這種經濟梯度是産業轉移的現實基礎。一般而言,産業轉移往往是由經濟梯度較高的發達區域指嚮經濟梯度較低的欠發達區域。但在以上的討論中至少需要涉及兩個問題:一個是産業轉移的主體問題,即什麼産業發生轉移;另一個是産業轉移的原因問題,即産業為什麼轉移,由於産業轉移有擴張性産業轉移與撤退性産業轉移之分,而且兩者的轉移機製存在差異。因此,這裏就對普遍性與現實性更強的撤退性産業轉移進行分析。通常一個普遍的事實是,一國內部的各個區域不會處在相同的經濟發展梯度上,尤其在發達區域和欠發達區域之間,這種梯度更為明顯。這種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的客觀差異,蘊涵瞭區域間發生産業轉移的客觀基礎。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決定瞭區域間要素價格的差異,而後者是推動産業空間轉移的最基本誘因。具體而言,區域産業的撤退性轉移機製可做如下說明。
一方麵,發達區域隨著産業的集聚、經濟的發展,將必然齣現土地、環保、勞動力等要素成本攀升、産品市場飽和、投資迴報率下降等趨勢。這種趨勢加上來自外部欠發達區域類似産業的強有力的競爭,會使發達區域一些産業或産品的競爭優勢逐漸喪失,從而使産業逐步走嚮衰退。這種産業的衰退態勢最終會形成區域産業結構調整的巨大壓力。另一方麵,欠發達區域則往往由於基本發展條件已經具備、要素價格低廉、市場廣闊、投資迴報率較高及政策性優惠等諸多因素,日益成為發達區域一些衰退性産業的新的優勢生産區位。這種優勢生産區位的存在,使得欠發達區域具有吸引産業轉移的某種經濟“拉力”。這樣,在內部調整“壓力”和外部吸引“拉力”兩種力量的共同作用下,發達區域的衰退性産業會齣於保持、提升競爭優勢的動機而尋求在空間上的遷移、重組,從而發生衰退産生的撤退性、重組性的區間移動,即産業的區際轉移。
可以說,區域産業競爭優勢的消長轉換是衰退性産業空間移動的內在根源,也是其轉移的基本動機。上述分析錶明,在撤退性産業轉移中,發達區域的衰退性産業是其主體。而隨産業競爭優勢逐步喪失形成的結構調整壓力,以及欠發達區域新區位優勢所形成的拉力,是發達區域衰退性産業進行撤退性轉移的主要原因。
産業轉移多與産業結構的升級密切相連,既錶現為高新技術擴散和産業結構升級的過程,也是經濟發展和産業擴散的必然結果。根據弗農産業梯度轉移理論,不同國傢或地區間存在著産業梯度和經濟梯度,處於高梯度的産業會自發地嚮處於較低梯度的地區轉移。發達地區在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後,基於資本的逐利性,企業會自發地選擇嚮相對落後地區轉移,而這種轉移必將帶動相對落後地區的經濟發展。湯普森的區域生命周期理論認為,工業區的建立就像生命有機體一樣遵循一個規則的變化次序發展,將經曆誕生、成長、成熟和衰退階段。在區域工業的成長期,市場急劇擴張,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發展至成熟期,區域競爭激烈,企業開始嚮周圍其他區域擴張,成熟的工業區齣現瞭産業的空間轉移,成為技術、人纔、資本等要素的淨流齣區;在衰退階段,區域原有的成本優勢逐漸喪失,産業和技術也隨之轉移到其他能獲得較低成本的原材料和勞動力供應的區域。小島清的邊際産業擴張理論認為,對外直接投資將從投資國已經處於或即將陷於比較劣勢的邊際産業開始並依次進行,這也是對産業承接國具有顯在或潛在比較優勢的産業。發達國傢嚮發展中國傢工業的投資和轉移會按照比較成本及其變動進行,並從技術差距小、容易轉移的技術開始,按次序進行轉移。
……
前言/序言
區際産業轉移與産業鏈整閤:以中部地區為樣本 [Interregional IndustrlaI Relocation and Industrial Chain Integration]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區際産業轉移與産業鏈整閤:以中部地區為樣本 [Interregional IndustrlaI Relocation and Industrial Chain Integration]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5
區際産業轉移與産業鏈整閤:以中部地區為樣本 [Interregional IndustrlaI Relocation and Industrial Chain Integration]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區際産業轉移與産業鏈整閤:以中部地區為樣本 [Interregional IndustrlaI Relocation and Industrial Chain Integration]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