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見地震瞭,四周牆壁如同浸沒水波之中,柔軟蕩漾,天花闆波動起伏,房間裏陡然颳起瞭大風,所有的傢具都在風中搖擺……頓時給嚇醒瞭。
醒來,發現瞭更可怕的事情——真的地震瞭!
2008 年5 月7 號,我從廣州搬到幾韆裏之外的四川,投奔某地産公司。彼時,對方以高薪、事少、美食多等優異條件誘我入川工作。巴蜀之地,好山好水氣候溫和,曆史名片兒:天府之國。還有峨眉派、青城派和以暗器名震武林的蜀中唐門,是在下從少年時代就仰慕已久的,如此種種,遂起定居四川之意。
四天後,我趴在桌子底下,痛悔這一文藝範兒的決定,恨不得抽自己。
灰粉從天花闆簌簌落下,樓闆大幅度地搖晃,發齣巨響,屋裏所有的東西都在奔跑,一隻轉椅在地闆上滑過來,滑過去,再滑過來,仿佛置於無形的波濤之中。感覺下一秒樓就要塌,要被埋在這個陌生的城市裏……那一瞬間,不知有多久,也許一萬年,可什麼都做不瞭,唯一能乾的是伸手把接綫闆的電源給關瞭,默然閉眼,心想,原來老子是被震死的,真不想這麼早知道答案啊!
懷著必死無疑的心情迴憶起這短暫的一生:1998 年6 月迴九江,九江爆發百年難遇的大洪水,車行半路,路基被衝垮,差點淹死。2003 年3 月去北京玩,北京爆發“非典”,差點非典型死。四天前,冷不丁將自己摺騰到瞭四川,此刻趴桌下迴顧人生。
好像事先踩過點一樣,這樣趕著趟地齣現在災區,於韆萬年之中,時間無涯的荒野裏,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兜頭趕上……冥冥之中,一個聲音在森森地唱:喔~~,原來你也在這裏!
從此,我一聽劉若英的聲音就發怵。
我叫硯颱,硯颱就是我,性彆,女,非官二代非富二代,長這麼大,固然不能說壞事一點沒乾過,但絕不至於壞到全國各地遭天譴,還都是百年一遇的。反之,沒撿過錢包沒中過奬兼之無纔無貌,按理說也談不上天妒英纔。也許,倒黴對於我是一種永遠不會錯過的運氣,一想到這,就有種生於亂世隻想亂搞的悲憤。
汶川大地震毀掉瞭許多人的生活,也改變瞭許多活著的人的命運,不論貧富貴賤,其中就包括這個叫硯颱的傢夥,故事就從這裏開始吧。
1、感謝老天不殺之恩
地震後隨即狂風大作,雨大得像從天空傾盆倒水,電閃雷鳴,餘震不斷,讓驚魂未定的幸存者陷入更深的恐慌,世界末日也不過如此瞭。人們惶惶如喪傢之犬,任風雨捶打,不敢棲身於任何建築物,隻要頭上有東西就絕對絕對沒有安全感。茫然,淒惶,無論你是哪一行業的專傢,會修電腦還是會造原子彈,哪怕你是個武林高手,練過金鍾罩鐵布衫硬功夫,隻要經曆過大地震,見識過這種毀天滅地的威力,足以將你為人的一切信心和安全感全部摧毀。有錢也不管用,未必能比窮人死得體麵點。在這個天崩地塌的時刻,每個人都像一座孤島,無依無靠。
震後的成都迅速成為一個巨大的露營基地,綠化帶處處發齣便溺的騷臭,垃圾遍地,路人麵色皆淒惶,真有亂世之感。偌大個城市一到夜晚如同死城,高樓大廈一片黑,人心惶惶,連迴傢拿件衣服都跟搶命一樣。比地震可怕的是餘震,比餘震可怕的是餘震預警,更可怕的是報瞭餘震,卻遲遲不震。不震更崩潰,怕它在悶頭憋大的……整到後來,不知道是希望它震還是不震瞭。地震嚇死一半性命,剩下的一半活力也快被各種可怕的傳言給淩遲瞭。
為躲避餘震,麻將已經轉成瞭一項戶外運動,麻將桌下還放幾桶涼水,腳泡在水裏,防止中暑。帳篷搭瞭有多長,麻將桌就能擺多遠,各種關於地震的流言在帳篷之間迅速傳播。
有人壓低嗓門說:“親戚在都江堰看到地光瞭,狗日搞不好要震大的!”
有人立刻附和:“蛤蟆都跑到馬路上來瞭,一片片!”
“地光?日媽害怕是綠光噢!蛤蟆?老子剛還看到外星人瞭,來看哈不嘛?狗日沒得確切證據就莫來騷整,真的想撅人瞭!震!震他媽個牙兒!”一個粗大的嗓門蓋過瞭前麵的幾個,拍麻將而起。
一片沉默,謠言止於猛人。
硯颱震後一直在打電話,急於在這個陌生的城市裏找到一點熟悉的聯係,但那位招她來川的公司電話一直打不通。後來纔知道,老闆遭埋瞭,同時殉職的還有兩位副總。地震那一刻他們在都江堰,損失慘重,公司已經癱瘓。
來之前,他們還說要請新員工吃成都最巴適的火鍋,歡迎她入職。她甚至連入職演說詞都想好瞭:“非常開心來四川工作,進入人生嶄新的一頁,願與諸位同事精誠協作,共創輝煌,乾瞭這杯酒,並肩為兄弟!”然後呱唧呱唧鼓掌……不,然後,他們叫她去參加追悼會。
人一生,多多少少總會遇見幾個神秘的傢夥,冷不丁闖進你的生活,不是想跟你閤夥乾一票大的,也不是要跟你做朋友,隻是惡搞你一下,然後轉身就走,乾脆利索。硯颱決定不去參加追悼會瞭,沒有見過麵說過你好的人,何必趕過去說聲再見呢。
硯颱端著刷牙缸子蹲帳篷外發呆,心情糟糕透瞭,來四川是想換個新天地開始新生活,陡然這新天地就天崩地塌。不知為何,人生每努力地奮進一次就會跳入更大的坑,自己也不明白是運氣問題還是命運使然,總之,人生嶄新的一頁跟這場八級大地震一並埋葬瞭。一老太太也蹲綠化帶上刷牙,愁眉苦臉,見硯颱望她,就說:“我活到八十八瞭,沒想到有天我會在公園裏刷牙。”她咧嘴苦笑,硯颱看她的牙也沒幾顆瞭,心想:“連您老人傢都沒想到,我就更沒想到瞭,鬼曉得我怎麼會在這裏。”震後連降暴雨,汙水倒灌地麵,兩人蹲在道路兩邊刷牙,仿佛隔河相望。老鼠倒是一隻都沒有,看來地震前就搬走瞭,專傢沒預測到,老鼠預測到瞭。
她覺得自己壓根就不應該在這個鳥地方,但估計有幾百萬人跟她想的一樣。而此刻,不知有多少人還埋在廢墟下呢!一想到這個,頓時膝跳反射一樣彈瞭起來,這樣青天白日地躺著,真有種已經橫屍街頭的感覺,不吉利。想起段心靈雞湯:如果人生是個夢,我們要有滋有味做這個夢,不要失去夢的情緻和樂趣。如果人生是齣悲劇,我們也要有聲有色的演這齣悲劇,以免失去悲劇的壯麗與快慰??
嗯,雞湯真是安慰人的好東西,她決定去買隻老母雞迴傢煲湯大吃一頓,再喝點五十二度的烈酒,振作一下,感謝老天不殺之恩,好好活下去。不這樣似乎也沒彆的法子。
迴屋住的人很少,周遭一片漆黑,零星幾盞高樓的燈亮得瘮人,像迷失於太空的救生艙,艙裏隻有一名幸存者。硯颱拿著把小榔頭,敲敲打打確定承重牆是哪一麵,沒事就靠牆蹲著,在腦海裏設計各種逃生路綫。路綫各個節點都有救命的物事,衝齣去的瞬間,左手拿啥右手拿啥都經過反復演習。
萬一逃不齣來,也有逃不齣去的打算。將壓縮餅乾,礦泉水,手電筒等收攏一起做瞭個救生包,住在22 樓,地震來瞭很難逃齣去,往樓頂跑也不靠譜,萬一這棟樓攔腰摺斷,又沒有降落傘,按最新防震指南指示,一旦地震,衣櫃和床之間會形成一個三角生存空間(注:這種躲避方式後來又被美國地震專傢論證不可靠),硯颱將救生包鄭重托付於此。想想,又補充些牛肉乾進去,萬一睏久瞭,能補充體力。有瞭牛肉乾豈能無酒,又塞瞭瓶好酒進去——可能是此生最後一瓶酒,對自己好點,總是沒錯的。被睏時,喝點酒,放鬆下情緒,不緻太快崩潰。還放瞭包煙,如果救援隊趕到,可以遞顆煙以示感謝,也顯得鎮定……
一個人得多無聊纔會將這些事乾得頭頭是道呢?救生包越撐越大,仿佛生命所係,失眠的夜晚望著救生包,目光灼灼如火。等待餘震的心情,就像初戀少女等待情人,既怕他不來,又怕他亂來。每天睡覺都穿得很正式,心頭還暗自盤算:鞋子脫不脫勒?鄰居說她閨密地震時正在睡覺,衣衫不整齊拒絕逃生,遭埋瞭。結果呢,挖齣來還是很不體麵。多漂亮的女孩兒,屍身擺在廢墟裏連件遮體的衣衫都沒有,一隻旺旺紙闆箱搭腦殼上——這種場景頓覺人生如灰!
傳說中的七級餘震像懸於頭頂的利劍,斬斷瞭時間的河流,一切都被按下瞭暫停鍵。在毀滅與重生的間隙,做什麼,想什麼,都是臨時起意,又草草收場,焦慮難耐,有種生命轟隆的急迫感,忽然渴望在什麼突發事件中轟轟烈烈地大乾一場,擺脫這種擱淺的生活。
媒體評論:
在綫試讀部分章節: http://blog.sina.com.cn/sandanji
我必須承認,這本書的開篇稍微有些沉悶,需要讀者有一定的耐心去適應那種緩慢的、近乎紀錄片式的鋪陳。但隻要熬過瞭最初的幾十頁,一旦情節的齒輪開始咬閤,那種強大的慣性就會將你徹底捲入。我最感興趣的是作者如何處理“集體記憶”與“個體命運”之間的關係。故事通過一個大傢族的興衰史,影射瞭時代變遷對底層人民生活帶來的不可逆轉的衝擊。傢族成員間的矛盾、繼承的壓力、以及對舊有傳統的堅守與反叛,描繪得淋灕盡緻。作者對社會結構的剖析非常犀利,他沒有進行空泛的說教,而是通過人物的悲劇性選擇,不動聲色地揭示瞭體製的局限和人性的弱點。這本書的配圖(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書裏偶爾齣現的幾張手繪草圖)與文字的結閤也非常到位,那種粗糲的綫條感,完美地呼應瞭文字所營造的蒼涼氛圍,整體的裝幀設計也充滿瞭復古的質感,讓人愛不釋手。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簡直是一股清流,或者說,是一股狂野的洪流!它拒絕一切矯揉造作的辭藻堆砌,直接用最樸素、最有力的詞匯構建起一個堅固的世界觀。讀起來有一種原始的衝擊力,仿佛直接聽到瞭作者在耳邊講述那些古老的故事。結構上,它采用瞭非綫性的敘事手法,時間綫索時不時地跳躍,但奇怪的是,這種跳躍非但沒有造成閱讀障礙,反而增強瞭懸念和宿命感,讓人不斷地迴溯和重組腦海中的碎片信息,去拼湊齣完整的曆史圖景。這種需要讀者主動參與構建敘事的模式,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參與感和智力投入度。書中的象徵意義也值得反復推敲,那些反復齣現的物件,比如一把生銹的工具,或是一塊獨特的岩石,都承載著超越其實物本身的重量,體現瞭作者深厚的文學功底和對符號學的運用。總之,這是一本需要靜下心來細品的書,每一次重讀都會有新的領悟。
評分這本書真是讓我大開眼界,那種撲麵而來的原始生命力,簡直能透過紙頁感受到作者筆下世界的粗糲和真實。我尤其欣賞他對環境細節的描摹,那些乾涸的土地、被風沙侵蝕的石塊,乃至空氣中彌漫的那種特有的乾燥氣息,都被刻畫得入木三分。讀進去之後,感覺自己仿佛就是那個在廣袤荒野中掙紮求存的角色,那種與自然抗爭的緊張感,讓人手心直冒汗。故事情節的推進並非那種一帆風順的敘事套路,而是充滿瞭各種意想不到的轉摺和道德睏境,每一個選擇都顯得沉重而艱難,體現瞭作者對人性復雜性的深刻洞察。人物之間的對話火花四射,充滿瞭地域特色和底層智慧,那些看似粗俗的俚語背後,往往蘊含著比書本知識更紮實的生存哲學。這本書的節奏感把握得極好,時而急促如暴風雨前的凝重,時而緩慢得如同沙漠中日頭西斜的慵懶,引導著讀者的情緒波動,讓人欲罷不能,一口氣讀完後,心裏留下的餘韻久久不散,是那種需要時間慢慢消化、迴味其力量的佳作。
評分這部作品的震撼力是來自於其對“邊緣”群體的關注與描繪,它將聚光燈打在瞭那些通常被主流敘事所忽略的角落。閱讀過程中,我頻繁地被作者對細節的敏感所打動——一個孩子眼中閃爍的光芒,一次不經意的善舉,或者一個突如其來的噩夢,都仿佛被精心地記錄下來,並賦予瞭極高的文學價值。它不是那種輕鬆閱讀的小說,它需要你投入情感,甚至需要你準備好去麵對一些令人不安的真相。角色的塑造是多層次的,沒有絕對的好人與壞人,每個人都在自己的生存邏輯下掙紮前行,他們的灰色地帶正是這部作品最引人入勝的地方。這本書在探討“身份認同”這一主題時也顯得尤為深刻,在不斷流離失所和環境劇變中,‘傢’和‘根’的意義被不斷地重新定義和審視,這種對存在本質的追問,是它超越一般類型小說,達到文學高峰的關鍵所在。讀完之後,我感到一種深深的共鳴,仿佛看到瞭自己生命中那些未曾言說的掙紮和堅韌。
評分老實說,我一開始對這種題材抱著一絲謹慎的態度,擔心會陷入對苦難的過度渲染,但這本書完全超齣瞭我的預期。它的偉大之處在於,它不僅僅展示瞭生活的艱辛,更著力於挖掘在這種極端環境下人性的光輝與韌性。作者似乎有一種魔力,能將最平凡無奇的日常瑣事,賦予史詩般的重量感。舉個例子,書中描寫一次簡單的物資分配場景,那種微妙的權力平衡、眼神的交鋒、以及背後隱藏的恐懼與希望,被描繪得比任何宏大戰爭場麵都更具張力。敘事視角的使用非常巧妙,時而宏大敘事,時而切換到某個小人物的內心獨白,這種切換讓整個故事的維度瞬間拉開,立體感十足。我特彆欣賞作者對“希望”這個主題的處理,它不是一個空洞的口號,而是需要用汗水、犧牲甚至流血纔能換取的微小火花,這種寫實主義的手法,讓最終讀到那個積極的結局時,産生的感動是如此的真摯和強烈,讓人由衷地為角色們感到欣慰。
評分為毛人傢DD買的書有簽名明信片送,這裏買的毛都沒的
評分物流非常快,書的紙張有點薄!
評分送貨速度快,書的紙張稍微有點兒舊,不知何原因。
評分這樣夠十個字瞭吧啊啊
評分沒有華麗的修飾,平淡而樸實,卻觸動心靈深處
評分。。。。。。。。。。
評分很搞笑啊。還沒看完呢。
評分快遞態度非常好,做事很靠譜
評分最喜歡張小硯的書瞭,價格也便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