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平均线技术:揭示期货、股票、外汇市场中形与势的核心秘密

移动平均线技术:揭示期货、股票、外汇市场中形与势的核心秘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金 奕 著
图书标签:
  • 移动平均线
  • 技术分析
  • 期货
  • 股票
  • 外汇
  • 市场分析
  • 交易策略
  • 形态识别
  • 趋势跟踪
  • 量化交易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地震出版社
ISBN:9787502844028
版次:1
商品编码:11466761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作者将均线比作金融市场中的天籁之音,作为一个交易者要有能力听懂它,更要有能力应用好它,因为均线是趋势的语言。  均线系统越顺滑,则价格受到的阻力就越小、运行速度就越快、价格趋势就更为明确。  一组均线非常混乱,那一定是短期均线与长期均线没有协调好,期望牛股的出现只能是水中望月。  读者朋友一定能够从该书中学习到真正的均线技术,让你的投资更符合趋势。  

内容简介

  均线是流动的成本曲线,投资市场的博弈性决定了价格必然围绕成本上下波动,只要市场不停息,成本必然瞬息流转,均线就会随之“起舞”。本书所讲的均线分析,并不是要求你必须抓住均线所有阶段的“舞姿”,那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也是均线分析的误区;均线分析应当有一个“形”与“势”相吻合的分析流程,在动态的成本与价格之间寻求趋势的痕迹。“形与势”理论下的趋势发现,是作者投资多年体会出的均线分析核心思想,也是对均线分析的创新与探索,更是作者自己投资成功的秘密武器。全书在介绍均线渊源、形成以及实战应用的基础上 ,对于均线提出创新性、探索性的理论和思考。结合期货、股票等实战案例,将均线新理论和实战相结合,具体讲解理论特色及其运用难点。使读者能够在短时期内提升自身的技术素养和应用能力。

作者简介

  金奕,金融专业硕士毕业,从事外汇、股票、期货交易15年有余,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是技术分析与基本面相结合的践行者。曾任融奕投资公司经理,冠豪资产管理公司投资总监,现从事私募基金的管理与投资工作。擅长应用短期均线进行波段交易,对均线理论与形态理论有深刻的研究与认识。

目录

第一章移动平均线的技术原理
第一节均线概论
一、均线渊源与计算公式
二、格兰维尔均线八法的奥秘
三、均线的“魔力”
第二节均线与周期分析
一、均线的周期分类
二、日线系统上的均线
三、周线、月线系统上的均线
四、分钟系统上的均线
第三节均线系统的构筑
一、短期均线系统
二、中期均线系统
三、长期均线系统
第二章移动平均线的形态分析
第一节交叉
一、均线交叉
二、均线金叉
三、均线死叉
四、交叉的周期分析与实战含义
第二节价托与价压
一、价托的概念与实战应用
二、价压的概念与实战应用
第三节黏合
一、从汹涌到平静——均线黏合的市场意义
二、聚拢与黏合技术上的区别
三、均线黏合的周期分析与实战判别
第四节发散
一、向上发散——多头排列
二、向下发散——空头排列
三、发散的周期分析与实战判别
第五节均线的七种实战形态
一、单均线暴升、暴跌形态
二、均线之间的相逆形态
三、均线横盘形态
四、均线关口突破形态
五、均线的通道形态
六、均线的波动变速形态
七、均线的趋势性形态
第三章上攻型移动平均线
第一节均线启动上攻的几种角度
一、45°角匀速上攻
二、大于45°角强攻
三、小于45°角缓攻
第二节次级攻击——反弹
一、次级反弹的启动力道
二、次级反弹的终结
第三节上攻的关口——趋势突破
一、短、中期均线系统营造的环境
二、长期均线系统的扭转与启动
第四节攻击的时间与空间测量
一、次级反弹行情的测量
二、主要上涨趋势的测量
第四章下跌型移动平均线
第一节均线启动下跌的几种角度
一、45°角匀速下跌
二、大于45°角暴跌
三、小于45°角的缓跌
第二节次级下跌——回调
一、次级回调的下跌力道
二、次级回调的终结
第三节下跌的关口——趋势突破
一、短、中期均线系统营造的环境
二、长期均线系统的扭转与下跌
第四节下跌的时间与空间的测量
一、次级回调行情的测量
二、主要下跌趋势的测量
第五章移动平均线与K线的攻守方略
第一节K线与均线的组合图谱
一、七种基本组合形态
二、形态的循环与转化
第二节顺流与逆流
一、K线、均线的顺流与逆流
二、逆流的操作
三、顺、逆形态的转换
第三节支撑与压制
一、短线行情的支撑与压制分析
二、中长线行情的支撑与压制分析
第四节实战中的攻守方案
一、十种K线与均线的攻守技术
二、解决均线滞后性的实战技术
第六章量能催化下的移动平均线
第一节量能不是均线趋向的决定因素
第二节量能,均线的催化剂
一、量能对均线关口的催化
二、量能对趋势的催化
三、量能催化与升、跌幅测量
第三节催化量与跟随量
一、均线峰谷的量能识别
二、量能的转化与实战抉择
第七章移动平均线与指标的契合战法
第一节均线与BOLL的契合分析
一、布林线(BOLL)简述
二、上涨趋势中均线与布林线契合分析
三、下跌趋势中均线与布林线契合分析
第二节均线与MACD的契合分析
一、MACD简述
二、上涨趋势中均线与MACD的契合分析
三、下跌趋势中均线与MACD的契合分析
第三节均线与BIAS的契合分析
一、乖离率(BIAS)简述
二、上涨趋势中均线与乖离率的契合分析
三、下跌趋势中均线与乖离率的契合分析
第四节均线与CCI的契合分析
一、CCI简述
二、上涨趋势中均线与CCI的契合分析
三、下跌趋势中均线与CCI的契合分析
第八章移动平均线的进阶思考与策略
第一节“潜行”的均线——进阶关口
一、主力影响下的均线
二、虚浮不定的均线
第二节山不动水动——进阶思考
一、投资心态的误区
二、底蕴决定高度
三、投资哲学上的思考
第三节风物长宜放眼量——进阶策略
一、灵活认识交易时机
二、关注更大的画面
三、投资的概率性与综合考量



精彩书摘

  第一章移动平均线的技术原理  移动平均线应该是应用范围最为广泛的一种技术分析手段,在股票、期货、外汇、债券等投资、投机市场上都可以看到它的“魅影”。之所以如此大受青睐,原因可能就在于移动平均线是最能揭示价格运行本质的一种技术指标。当然,就投资交易而言,与其说移动平均线反映的是价格的波动与变化,不如说其直接体现的是市场投资大众的表情与心跳。第一节均线概论
  一、均线渊源与计算公式  移动平均线,简称均线,它的沉浮俯仰代表着一段时间内市场平均持仓成本的消长盈虚。均线不能决定价格的运行,但是通过均线分析可以发现价格运行的奥秘,这也是本书力图解读的核心内容。解读均线是一门学问,需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而知识最好从基础开始学习,因为根基的牢固与否决定着未来的高度和方向,均线分析概莫能外。  说均线,就不能不说道氏理论,均线的理论基础根植于道氏理论或者说是这一理论的表现形式之一。撇开道氏理论,均线只能是算命先生用来唬人的道具,亦或是空中飘荡的风筝断线。基于此,简略地认识和理解一些道氏理论的基本内容就很有必要。  1�钡朗侠砺�  闻名遐迩的道氏理论,发轫于道琼斯公司和道琼斯指数创始人之一的查尔斯?道,而后威廉?彼得?汉密尔顿和罗伯特?雷亚对于这一理论进行了补充、发展和完善。道氏理论的核心,笔者认为主要由5个定理和3个假设构成:  (1)5个定理  定理一:  市场指数有三种走势,三者可以同时出现。第一种走势最重要,它是主要趋势,整体向上或向下的走势被称为多头或空头市场,期间可能长达数年;第二种走势最难以捉摸,它是次级的折返走势,是主要多头市场中的重要下跌走势,或是主要空头市场中的反弹,修正走势通常会持续三个星期至数个月;第三种走势通常较不重要,它是每天波动的走势。  在定理一中,道氏理论对纷乱繁杂的市场运行状态进行了有序地规整,并首创长期(主要)趋势、中期(次级)趋势、短期趋势的分类,这对于投资者辨别行情的性质和采取不同的交易策略有着非同寻常的重要意义。如图1-1所示。图1-1市场的三种趋势(美原油)  定理二:  主要走势代表整体的基本趋势,通常称为多头或空头市场,持续时间可能在一年以上乃至于数年之久。正确判断主要走势的方向,是投机行为成功与否的最重要因素。没有任何已知的方法可以预测主要走势的持续期限。  通过定理二,我们可以发现道氏理论看重的市场运行的长期(主要)趋势,并认为投资或投机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是否能够判断出当前行情运行的整体趋势。换句话说,你采取的投资或投机行为是顺势而为还是与大势对抗。  定理三:  主要的空头市场是长期向下的走势,其间夹杂着重要的反弹。唯有股票价格充分反映可能出现的最糟情况后,这种向下走势才会结束。空头市场会历经三个主要的阶段:第一阶段,市场参与者不再期待股票可以维持过度膨胀的价格;第二阶段,市场卖压化反映着经济状况与企业盈余的衰退;第三阶段,对股票失望性的卖压,不论价值如何许多人都急于变现。  图1-2空头市场的三个阶段(上证指数)  定理三所讲述的,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熊市行情。所以,如今耳熟能详的熊市行情三个阶段的划分法,也可以说就源自于道氏理论。在这三个阶段中,参与者分别有着不同的心态和行为。如图1-2所示。  定理四:图1-3多头市场的三个阶段(上证指数)  主要的多头市场是一种整体性的上涨走势,其中夹杂次级的折返走势,平均的持续期间长达两年。在此期间,由于经济情况好转与投机活动转盛,所以投资性与投机性的需求增加,并因此推高股票价格。多头市场也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人们对于未来的景气恢复信心;第二阶段,股票对于已知的公司盈余改善产生反应;第三阶段,投机热潮转炽而股价明显膨胀——这阶段的股价上涨是基于期待与希望。  定理四所讲述的,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牛市行情。和熊市行情一样,道氏理论同样将牛市行情划分为三个阶段。如图1-3所示。  定理五:  次级折返走势是多头市场中重要的下跌走势,或空头市场中重要的上涨走势,持续的时间通常在三个星期至数个月,此期间内折返的幅度为前一次级折返走势结束之后主要走势幅度的33%66%。次级折返走势经常被误以为是主要走势的改变,因为多头市场的初期走势,显然可能仅是空头市场的次级折返走势,相反的情况则会发生在多头市场出现顶部后。  定理五是关于中期(次级)趋势的论述,也就是牛市行情中的回调趋势、熊市行情的次级反弹趋势。如图1-4和图1-5所示。图1-4牛市行情的回调(沪铜)  图1-5熊市行情的反弹(沪铝)  (2)3个假设  假设一:  人为操纵,是指价格每天、每星期的波动可能受到人为操纵,次级折返走势也可能受到这方面一些影响,比如常见的调整走势,但主要趋势不会受到人为的操纵。  价格的操纵行为可以说是投资及投机市场中难以回避的事实,尤其对于中短期的价格运行趋势而言更是如此。市场的长期运行趋势却很少受到这种影响,人为操纵只能使得长期趋势加速或迟缓,并不足以使其发生改变。如图1-6所示,在一个主要(长期)上涨趋势运行过程中,一些受到人为操纵发生的单日剧烈下跌或次级回调趋势无法改变主要趋势的运行方向;换言之,人为操纵的因素对主要趋势很难发生转折性的影响。  假设二:  市场价格会反映每一条信息:每一位对于金融事务有所了解的市场人士,他所有的希望、失望与知识,都会反映在道琼斯指数或其他指数每天的收盘价波动中。因此,市场指数永远会适当地预期未来事件的影响。如果发生火灾、地震、战争等灾难,市场指数也会迅速地加以评估。  市场价格反映的是个人与机构各种不同的意见,既包括乐观主义者,也包括悲观主义者,而不是任何个人的见解。当投资者的个人见解或者预测符合市场对于事件的反应时,必然会带来盈利,而对于违背者就只有亏损在等着他了。图1-6沪铜的走势  假设三:  道氏理论并非是完美的理论,成功利用它协助投机或投资行为,需要深入研究,并客观地综合判断。绝不可以用希望去思考和判断。  摒弃用主观愿望进行交易,客观地看待市场以及所有的分析理论,无论投资还是投机交易,都容不得半点神秘主义和运气成分的存在。笔者认为这就是道氏理论的精髓所在。  道氏理论的5个定理和3个假设,希望读者能够有所记忆和理解,这对于我们理解和应用均线理论有很大的帮助。  2�本�线的计算公式  将一段时期内价格的平均值连成曲线,即形成移动平均线。其计算方法就是将最近N个交易日的收盘价进行相加并取平均值,然后将计算所得的一系列平均值以线段的形式相连接,即形成了均线。  计算公式为:MA=(C1+C2+C3+…+CN)/N  其中,C代表某时间段的收盘价,N表示移动平均的周期,如5日、10日、20日、60日等。  以5日均线的形成为例说明:  某股连续10日的收盘价为10元、10��5元、10��3元、10��1元、10��7元、10��2元、9��8元、9��6元、9��7元、10��5元,则它的5日均线值为:  MA=(10+10��5+10��3+10��1+10��7)/5=10��32(5日平均值);  MA=(10��5+10��3+10��1+10��7+10��2)/5=10��36(5日平均值);  MA=(10��3+10��1+10��7+10��2+9��8)/5=10��22(5日平均值);  MA=(10��1+10��7+10��2+9��8+9��6)/5=10��08(5日平均值);  MA=(10��7+10��2+9��8+9��6+9��7)/5=10(5日平均值);  MA=(10��2+9��8+9��6+9��7+10��5)/5=9��96(5日平均值)。  将上述的5日平均值以线段相连即形成5日均线;10日、20日、60日等均线的计算与此类同。  上面讲的是算术移动平均线的计算,也是最为常用一种计算方法;移动平均线的计算方法还包括加权移动平均线等计算方法。所谓的加权移动平均线,是指基于计算周期内越是近期的收盘价对未来价格波动的影响越是明显,因此赋予其较大的权重。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末日加权移动平均线  计算公式:MA=C1+C2+……+CN×2N+1  (2)线性加权移动平均线  计算公式:MA=C1×1+C2×2+C3×3…+CN×N1+2+3+…+N  (3)平方系数加权移动平均线  计算公式:MA=C1×1+C2×4+C3×9…+CN×N212+22+32+…+N2  (4)阶梯加权移动平均线  MA=(C1+C2)×1+(C2+C3)×2+…+(CN-1+CN)×(N-1)2×1+2×2+2×3+…+2×(N-1)  对于均线不同的计算公式和方法,有兴趣的读者朋友可以略作尝试,寻找对自己最有实战指导意义的那一种。  二、格兰维尔均线八法的奥秘  均线的发明者一直以来颇存争议,但是,美国人格兰维尔不管是不是均线的最初发明人,都不能否认他是均线理论的集大成者以及他在技术分析领域开宗立派的地位。正是他对于均线应用理论上的贡献,才使得均线这一技术分析工具能够直至今日仍旧在技术分析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格兰维尔均线理论中,最为世人所熟知的就是他的格兰维尔均线八法。学习均线的基础理论,格兰维尔均线八法就是一个必须精读的部分;就像一个人想学钓鱼,总要先认识鱼钩一样。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格兰维尔先生的“鱼钩”:  法则一:均线从下降逐渐走平且略向上方抬头,而股价从均线下方向上方突破,为买进信号。  关于格兰维尔八法的应用,读者可能会有一个疑问:八条法则所参照的均线周期是多少?能够问出这个问题,说明你在思考。明代王阳明先生有句名言:“此心不动、随机而行”,所谓“此心不动”,是指意志和心态不被外界的杂波所蛊惑和干扰;所谓的“随机而行”,是指顺应事态的发展找到最适宜的解决办法。而格兰维尔八法中均线周期应是“随机而行”,就是这个均线的周期你可以设置为任何值,只要它有利于你看清局势、赚到利润;“此心不动”是指即便是原创者格兰维尔先生设置的这个均线周期和我们的不一样,你也无须为此忧心忡忡,因为能赚钱的设置就是最适宜的设置。  均线的周期,笔者设定为20日均线。下面我们进入到法则一的实际应用中来:如图1-7所示,图中A点20日均线由下降转而走平、上升,股价由下而上突破均线,出现买点。  在实战中并不是所有的均线走平、上升、价格突破都会带来适宜的买点,格兰维尔的这一法则并不是你按图索骥的模板。运用格兰维尔法则一时,你最少需要明确两点:  首先,要明确所设置的均线的意义何在?笔者在此所设置的20日均线,是一个介乎于短期和中期之间的均线类型,它的走平和上升意味着股价可能会出现一波短期以上的行情级别。当行情的发展符合法则一时,我们分析的结论必然是——这不是一个日间的反弹行情,而是一个短中期以上的上升行情。  不同的均线类型,出现同样的技术形态,市场意义会有较大的差别。如图1-8所示,如果将均线设置为5日均线,图中方框里出现符合法则一的形态,但是投资者如果依此介入的话,会发现获利空间非常狭小而且最佳的交易时段一闪而逝,可以说并不适合大部分的投资者。  其次,要明确行情所处的环境。同样在图1-7中A点出现买点之前,股价的运行重心已经提前向20日均线靠拢,这就为之后的突破提供了理想的环境和条件。  当行情如期展开后,在股价尚未大幅上涨的阶段,图1-7中的B点和C点也都是适宜的介入点位。B点和C点是一轮上涨行情中所出现的常规性的回调低点,只要这些回调低点未能有效击穿20日均线之前,投资者可以稳定持仓。图1-7法则一应用——20日均线  图1-8法则一应用——5日均线  法则二:股价位于均线之上运行,回调时未跌破均线后又再度上升时为买进时机。  在一轮上涨趋势维持期间,股价会多次回探以寻求支撑,同时清理浮筹。如图1-9所示,图中A点和B点股价都回落至20日均线之上,便止住下跌转而上升,投资者可借机买进或加仓。  投资者设置好适宜自己操作习惯的均线类型之后,当股价在上涨途中回落至这条均线时,根据这条均线本身所蕴含的技术意义和所代表的成本含义,股价未跌破这条均线便止跌企稳,也就说明了股价之后将会出现的运行趋向。图1-9法则二应用  法则三:股价位于均线之上运行,回调时跌破均线,但均线继续呈上升趋势,此时为买进时机。  在理解和应用格兰维尔八法的时候,我们可以多参照一些道氏理论的内容。比如道氏理论所提及的主要趋势和次级趋势之间的关系等。如图1-10所示,股价运行于20日均线之上,且不论主要趋势的情况,仅就图中而言,股价所处的必然是一波短期或以上级别反弹行情。当股价在A点和B点跌破20日均线,而均线保持上升趋势,在之后的交易日股价并未出现持续性的下行态势,则说明目前短期上涨趋势得到支撑和巩固后,有向中长期趋势转化的可能性。这种转化关系,在之后的章节中会重点讲述。  实战中在上涨趋势初步形成后,出于清理浮筹或收集筹码的需要,类似于图1-10中A点和B点这种盘中跌破均线的强势回调是非常常见的。图1-10法则三应用  法则四:股价位于均线以下运行,突然暴跌,距离均线太远,极有可能向均线靠近,此时为买进时机。  法则四所提及的买进时机,多数情况下应当将其定义为一个短期交易行为,原因在于判断股价买入的条件仅仅是股价和均线之间的乖离率,而并非一个行情的趋势。  股价过快、过急的暴跌,使其短时间内远离成本密集区,会使持仓者产生惜售心理和一些逢低抄底资金的青睐,在跌幅和跌速较大、较快的情况下,一波反弹往往就会随之而来。所以我们认为在法则四的条件下进行操作,投资者不可过分看好后市以及有过高的盈利预期。当然,并不排除在不同市场环境下,某些个股或指数会由此见到重要低点继而开始转势行情或者重新回归上涨趋势之中。

前言/序言

  灵动的移动平均线是趋势的语言,或如溪流潺潺、轻柔婉转;或如怒海狂澜、响遏行云。移动平均线的动与静、行与止之中,会流露出很多关于趋势的“密语”,而一个善于倾听市场声音的投资者,不会漠视来自于移动平均线的“天籁之音”。  移动平均线是流动的成本曲线,投资市场的博弈性决定了价格必然围绕成本上下波动,只要市场不停息,成本必然瞬息流转,移动平均线就会随之“起舞”。本书所讲的移动平均线分析,是作者在10多年实盘操作中成功经验的总结,是经历两轮牛熊转换后的切肤之感。要把握股市、期市价格的变动,必须进行基本面和技术面的综合分析,而技术面更为重要,因为价格反映一切嘛。在技术面中,长、短期移动平均线方式最为重要,这样讲并不是要求你必须抓住移动平均线所有阶段的“舞姿”,那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也是移动平均线分析的误区。移动平均线分析应当有一个“形”与“势”相吻合的分析流程,我们只需在动态的成本与价格之间寻求趋势的痕迹。  “形与势”理论下的趋势发现法,是作者投资多年体会出的移动平均线分析核心思想,也是对移动平均线分析的创新与探索,更是作者自己投资成功的秘密武器。一只猎豹奔跑起来,并开始追逐羚羊,在这里奔跑是“形”,追逐是“势”,我们就可以确认猎豹在捕猎状态中;而如果猎豹卧在草地上没动,虽然不远处就有羚羊,你能确定猎豹一定会有行动吗?即便猎豹跑了起来,但它只是溜了个弯,很快又躺下休息,并没有去追逐羚羊,只有“形”而不具备“势”,则不能认为猎豹处于捕猎状态,这就是“形与势”理论下趋势发现法。道理说白了似乎很简单,但是回顾我们在投资中所遭遇的失利与亏损,可能很大一部分都是缘于我们漠视了“形与势”的存在,或者仅因为“形”的存在,就促使我们用主观愿望去预估“势”必然存在,由此犯下用“希望”来决定交易的错误。  一个与众不同的移动平均线分析法,让移动平均线分析理论生动而深刻、易懂而实用,这是作者愿意将自己的体会奉献出来的初衷。在写作中力求避免用整篇文字枯燥无味地讲述理论知识,而尽量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多选取实战案例,这些案例大多是作者亲自参与过的,通过图例分析来阐述理论要点,使读者朋友能够清晰明了地解读相关知识,从而更有利于由理论过渡到实战应用中去。

《价格行为的语言:洞悉金融市场的脉动》 在波诡云谲的金融市场中,价格的涨跌并非杂乱无章,而是蕴含着深刻的规律与逻辑。本书将带您穿越纷繁的市场信号,直抵价格行为的核心,揭示市场参与者心理博弈的真实图景。我们将一同深入探索,如何通过解读价格的每一次跳动,理解市场“形”与“势”的内在联系,从而掌握在期货、股票、外汇等多元资产交易中的主动权。 核心理念:回归价格本质 不同于许多依赖复杂指标或神秘公式的书籍,本书的基石在于对价格本身的敬畏与深刻理解。我们将强调: 价格是信息的最终载体: 所有影响市场的因素,最终都会体现在价格的变动上。理解价格,就是理解市场最真实的声音。 市场参与者的集体心理: 价格的波动反映了市场参与者(散户、机构、庄家等)的恐惧、贪婪、希望和绝望。本书将引导您从这些心理层面去理解价格行为。 “形”与“势”的辩证统一: “形”是指市场的即时形态,如K线组合、趋势线、支撑阻力区域等;“势”则是指市场长期或中期的发展方向和动能。本书将阐述如何通过对“形”的观察,预判“势”的演变,并在此基础上做出交易决策。 内容详述: 第一部分:价格行为的基础 1. K线的智慧: 认识K线的构成要素: 开盘价、收盘价、最高价、最低价,以及它们所代表的意义。 基础K线形态解读: 锤子线、上吊线、吞没形态、乌云盖顶、刺透形态等经典K线组合的识别与市场含义。 K线与成交量的结合: 如何通过成交量确认K线形态的有效性,识别“假突破”和“真突破”。 价格行为中的“静默”与“爆发”: 观察价格在无明显消息时的横盘(蓄势)与突破时的放量(爆发)。 2. 趋势的本质与识别: 什么是趋势? 明确上升趋势、下降趋势和盘整(震荡)的定义。 经典趋势线的绘制与应用: 如何准确绘制上升趋势线和下降趋势线,以及它们作为支撑和阻力的作用。 趋势线的突破与回调: 识别趋势是否结束的信号,以及回调时机的重要性。 通道理论: 利用平行线构建价格通道,预测价格运行的边界。 道氏理论在趋势识别中的应用: 三种趋势(主要、次要、短期)的相互关系。 3. 支撑与阻力:市场的“肺”与“墙”: 支撑与阻力区域的形成: 价格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密集交易区、整数关口等。 支撑与阻力的转化: 价格突破阻力后,原阻力区域可能转变为新的支撑;跌破支撑后,原支撑区域可能转变为新的阻力。 多重支撑与阻力的共振: 识别多个技术因素汇聚形成的强支撑或强阻力区域。 动态支撑与阻力: 趋势线、均线等随时间推移而变化的支撑与阻力。 第二部分:市场“形”的深度解析 1. 经典图表形态:市场的“语言”: 反转形态: 头肩顶(底)、双顶(底)、三重顶(底)的识别、形成过程与交易策略。 持续形态: 三角形(对称、上升、下降)、旗形、楔形等,如何判断其突破方向。 复合形态: 复合头肩顶(底)等更复杂但威力更大的形态。 形态的有效性验证: 成交量、突破后的回踩确认。 2. 成交量的秘密:力量的印记: 成交量的基本规律: 价格上涨时成交量放大,下跌时成交量缩小(健康上升趋势);下跌时成交量放大,上涨时成交量缩小(健康下降趋势)。 量价背离: 价格创新高(低)而成交量未能同步放大,可能预示着趋势的衰竭。 底部放量与顶部放量: 它们可能意味着什么?(吸筹、派发)。 震荡区间内的成交量变化: 识别主力资金的进出迹象。 3. 波动率的解读:市场的“呼吸”: 高波动与低波动区间: 它们预示着什么? 波动率的收敛与发散: 如何捕捉突破前的信号。 成交密集区与波动率的关系: 价格在密集区出现高波动,往往是重要转折的信号。 第三部分:市场“势”的把握与交易策略 1. 趋势跟踪策略:顺势而为的艺术: 如何识别趋势的开始与结束: 结合K线、趋势线、形态等综合判断。 在趋势中寻找入场点: 回调买入(上升趋势)、反弹卖出(下降趋势)。 止损与止盈的设置: 如何跟随趋势移动止损,锁定利润。 多时间周期分析: 如何结合长、中、短周期来确认趋势方向。 2. 突破交易:抓住趋势的加速: 识别潜在的突破形态: 三角形、旗形、箱体突破。 突破的确认: 成交量的变化、突破后的回踩。 突破后的盈利目标与风险控制。 3. 区间交易:在震荡中寻找机会: 识别有效的支撑与阻力区间。 在区间内进行低买高卖。 区间突破时的应对策略: 快速离场或顺势转为趋势交易。 4. 市场情绪与交易心理: 克服贪婪与恐惧: 如何在交易中保持理性。 设置合理的交易计划与风险管理: 绝不让亏损超出可承受范围。 交易纪律的重要性: 严格执行自己的交易系统。 从失败中学习: 复盘与总结,不断优化交易策略。 本书特色: 强调实战应用: 每一项技术和概念都附有详尽的图表案例分析,帮助读者理解其在实际交易中的运用。 逻辑严谨: 从基础概念到高级策略,层层递进,构建一套完整的价格行为分析体系。 可操作性强: 提供清晰的交易步骤和决策框架,使读者能够立即应用于自己的交易实践。 避免过度复杂化: 聚焦于最核心、最有效 प्राइस的行为原理,拒绝花哨而无效的技术指标。 掌握《价格行为的语言》,您将不再是市场的旁观者,而是能够读懂市场信号、洞悉其脉动,并在瞬息万变的金融浪潮中做出明智决策的交易者。无论您是初涉交易的新手,还是寻求突破的资深人士,本书都将是您通往成功交易之路的宝贵向导。

用户评价

评分

在我看来,好的技术分析书籍,不应该只是堆砌指标和公式,更应该能够揭示市场背后隐藏的逻辑和规律。这本书,无疑做到了这一点。作者以移动平均线为载体,深刻地剖析了期货、股票、外汇市场中“形与势”的内在联系。我之前也接触过不少关于移动平均线的资料,但总觉得不够系统,或者过于零散。这本书的体系非常完整,从基础概念到高级应用,都做了详细的阐述。我尤其欣赏作者对“移动平均线作为市场情绪晴雨表”的解读,它让我明白了,价格的波动并非是随机的,而是多空力量相互博弈的结果,而移动平均线正是这种博弈的直观体现。书中的案例分析非常丰富,并且作者的讲解深入浅出,让我能够轻松地理解那些复杂的市场现象。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市场的理解,不再是停留在表面的价格波动,而是能够看到更深层次的“形”与“势”的变化。

评分

作为一名多年在期货市场搏杀的老兵,我深知技术分析的威力,也见识过无数技术指标的起起落落。然而,移动平均线,这个最基础的技术指标,却总是被很多人忽视其深层含义。这本书,正是将这个被低估的“王者”重新拉回到了聚光灯下。作者以一种宏大的视角,将移动平均线视为市场“脉搏”的记录者,通过它来解读市场的“形”与“势”。我以前也研究过移动平均线,但总感觉停留在“死记硬背”的层面,无法真正领会其精髓。这本书让我明白,移动平均线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价格行为、成交量、以及市场情绪紧密相连。作者对不同移动平均线的特性,以及它们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表现,进行了非常深刻的分析。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趋势的反转信号”的解读,作者通过移动平均线的排列、间距、以及与价格的相互关系,揭示了趋势即将发生变化的重要迹象,这对于我在期货市场中把握大方向至关重要。这本书让我对移动平均线的理解,从“知道”上升到了“懂得”,也让我对未来的交易决策充满了信心。

评分

我是一位有着多年期货交易经验的老韭菜了,见识过市场的风云变幻,也品尝过盈利的喜悦和爆仓的痛苦。可以说,在接触这本书之前,我自认为对技术分析已经有了相当的了解,也掌握了不少交易系统。然而,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远超我的想象。它并没有直接教我一套新的交易策略,而是从一个更加宏观、更加根本的角度,去剖析移动平均线作为市场“骨架”的重要性。作者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移动平均线是如何反映价格的平均成本,又是如何作为支撑与阻力区域的来源。我以前总是依赖各种指标的组合,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很多复杂的指标,其核心逻辑很多都源自于对价格均值的处理。作者对不同类型的移动平均线,比如简单移动平均线(SMA)和指数移动平均线(EMA)的优劣势分析,以及它们在不同市场环境下应用的侧重点,都做了非常细致的阐述。我尤其欣赏的是,作者并没有回避移动平均线自身的局限性,而是花了相当大的篇幅去讨论如何克服这些局限,例如通过结合其他辅助指标,或者理解其滞后性,以及如何在震荡市场中规避假信号。书中对“趋势的形成与结束”的移动平均线解读,让我对市场周期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也对如何判断趋势的强度和持续性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移动平均线,更是关于如何深刻理解市场动能和价格行为的哲学。

评分

在金融市场的交易中,我一直坚信,最简单、最经典的技术往往蕴含着最深刻的智慧。移动平均线,这个看似古老的技术指标,却被很多人遗忘了它的核心价值。这本书,恰恰是将这个被低估的“巨头”重新带到了我们面前,并且深刻地揭示了它在期货、股票、外汇市场中“形与势”的核心秘密。作者以一种非常哲学化的语言,将移动平均线的功能阐述得淋漓尽致。我一直困惑于如何才能真正理解市场的“形态”,以及如何才能准确判断市场“趋势”的走向。这本书通过对移动平均线各种排列组合的解读,为我提供了清晰的思路。我尤其欣赏作者关于“移动平均线作为价格助推器的作用”的论述,它让我理解了为什么在趋势行情中,移动平均线能够如此有效地引导价格的运动。同时,作者也深入分析了移动平均线在震荡市中的局限性,并提供了相应的应对策略,这让我感到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指导如何顺势而为,更在于如何避免在逆势中遭受损失。

评分

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交易导师,用最直接、最务实的方式,将移动平均线这一核心技术揭示得一清二楚。我一直觉得,交易的本质就是理解“价格”和“趋势”,而移动平均线恰恰是连接这两者的关键桥梁。作者在书中没有过多地纠缠于复杂的数学公式,而是聚焦于移动平均线在实际市场中是如何反映“形”与“势”的。我之前也看过不少关于技术分析的书,但很多都流于表面,或者过于强调某种特定的交易策略。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从移动平均线本身的功能出发,深入剖析了它如何构建支撑与阻力,如何引导趋势,以及如何捕捉趋势的转折点。作者对不同周期移动平均线在不同交易风格中的应用,给出了非常具有启发性的见解。我特别欣赏作者关于“移动平均线在趋势中的作用”的论述,它让我深刻理解了趋势是如何被移动平均线所“定义”和“巩固”的。同时,作者也毫不避讳地指出了移动平均线的滞后性,并提供了克服这一弱点的实用建议,这让我觉得这本书非常接地气,也充满了智慧。读完之后,我再看K线图,那些曾经犹豫不决的时刻,现在有了更明确的判断依据。

评分

我是一名刚刚踏入股票投资领域的新人,面对浩瀚的市场信息和层出不穷的技术分析方法,常常感到无所适从。这本书,就像是我手中的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理解股票市场运作规律的大门。作者以一种非常友好的方式,将移动平均线这个看似简单,实则蕴含深奥道理的技术工具,讲解得清晰易懂。我之前也看过一些关于技术分析的书,但很多都让我觉得枯燥乏味,难以理解。这本书的特点在于,它将移动平均线与市场的“形”和“势”紧密结合,让我不仅仅是学习一个工具,更是学习一种观察和理解市场的方法。我特别喜欢作者关于“如何利用移动平均线识别趋势”的章节,它让我明白了,趋势并非是随机出现的,而是可以通过移动平均线的变化来捕捉和确认的。书中的图例也非常丰富,并且对每一个图例都做了详细的解释,让我能够很容易地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的K线图联系起来。读完这本书,我不再害怕看K线图了,反而充满了好奇,想要去发现其中蕴含的“形”与“势”。

评分

作为一个对金融市场充满好奇但又相对新手的人,我常常感到无从下手,尤其是面对各种技术指标时,更是眼花缭乱。这本书的出现,对我来说简直是及时雨。作者以非常平易近人的语言,将移动平均线这一基础但又极其重要的技术工具,剖析得淋漓尽致。我之前可能知道移动平均线是什么,但从未真正理解它在市场中的核心作用,也无法将其转化为实际的交易决策。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移动平均线不仅仅是历史价格的平均值,更是市场多空力量博弈的“晴雨表”。作者从最基础的“单根移动平均线”开始讲解,如何通过观察它的方向、斜率来判断趋势,如何识别潜在的支撑和阻力。然后循序渐进地引入“多根移动平均线”的组合,例如“黄金交叉”和“死亡交叉”,但作者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深入探讨了这些交叉信号的可靠性,以及如何在不同市场环境下解读它们。我特别喜欢作者关于“趋势的生命周期”和“移动平均线在震荡市中的应用”的章节,这让我意识到,移动平均线并非万能,但理解它的局限性,反而能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这本书让我对技术分析的信心倍增,也为我未来的交易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

这本书就像是给我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我一直对股票市场充满兴趣,也尝试过一些基础的交易,但总是感觉像是雾里看花,摸不清方向。尤其是那些K线图,密密麻麻的线条组合,总让我觉得高深莫测,即使看了不少理论,也难以真正理解它们背后蕴含的逻辑。直到我读了这本书,才恍然大悟。作者以一种极其清晰、循序渐进的方式,将移动平均线这个看似简单的技术指标,拆解到了最核心的本质。我以前总是把移动平均线当做一个静态的工具,看它是不是向上倾斜,是不是和股价交叉,但这本书让我明白,移动平均线绝不仅仅是这些表面现象,它更是市场情绪、资金流向、多空力量博弈的生动体现。作者通过大量的图文并茂的案例,将抽象的理论具象化,让我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移动平均线是如何捕捉到市场“形”的变化,又是如何预示着市场“势”的转折。特别是关于几种经典的移动平均线组合形态的解读,简直是点睛之笔!那些曾经让我头疼的“死亡交叉”、“黄金交叉”,在这本书里变得生动有趣,不再是死记硬背的规则,而是充满了市场智慧的信号。我特别喜欢作者对不同周期移动平均线配合使用的阐述,这让我意识到,短线、中线、长线交易者对于同一指标的解读方式是如此不同,而这本书却能将它们融会贯通,提供了一个全局的视角。读完之后,我再看K线图,感觉完全变了,那些曾经模糊的线条,现在仿佛都在对我诉说着市场的故事。

评分

说实话,最初是被书名吸引的,总觉得“形与势”这三个字很有力量,也暗示了这本书的深度。作为一名外汇市场的参与者,我深知汇率波动受到的因素众多,但技术分析始终是重要的判断依据之一。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像是在迷雾中点亮的一盏灯塔。作者将移动平均线从一个冰冷的技术指标,变成了一个充满生命力的市场观察工具。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反复强调移动平均线不仅仅是“画线”,更是“看线”。如何通过观察移动平均线的倾斜角度、排列组合、以及与其他价格区域的相对位置,来洞察市场的“形”,也就是市场目前所处的结构和形态。而“势”,则是我以前比较模糊的概念,这本书通过移动平均线的动态变化,清晰地解释了趋势的形成、延续和逆转过程。我之前也看过一些关于移动平均线的书籍,但总觉得不够深入,或者过于理论化,难以在实盘操作中落地。这本书的案例分析非常到位,作者运用了大量的图表,并且对图表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做了详尽的解释,让我能够亲身感受到移动平均线是如何在实战中发挥作用的。尤其是关于“趋势的确认”和“趋势的强度判断”,这些内容对我来说是价值连城的。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看待外汇市场的K线图,已经不再是从前那个匆匆瞥一眼的“外行人”,而是能够看到其中更深层次的逻辑和规律。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对移动平均线的认知,更是对市场本质的深度理解。我是一名对金融市场充满热情的投资者,一直渴望能够找到一种方法,能够更准确地捕捉市场的动向。移动平均线,作为最基础的技术分析工具,虽然简单,但其背后所蕴含的逻辑却是极其深刻的。这本书,正是将移动平均线从一个简单的“线”,升华为对市场“形”与“势”的“读心术”。作者没有空谈理论,而是用大量的实盘案例,将移动平均线的各种应用场景展现得淋漓尽致。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趋势的确认与破裂”的移动平均线解读,它让我明白了,移动平均线不仅仅是一个滞后指标,更是能够提前预警趋势变化的信号。作者对不同类型移动平均线的特性比较,以及它们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应用,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K线图的理解,已经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面,能够更清晰地看到市场的“骨架”和“肌肉”。

评分

发货很及时,活动买很划算,质量很好应该是正品 吧

评分

还没看呢,不过均线一直挺好用的

评分

非常方便的购物,送货速度也很快。

评分

正版书,喜欢京东的速度和服务~

评分

还算不错,开卷有益

评分

京东的产品不错,很好!!!!!

评分

没看完,等学完了再评论!!!

评分

讲得很好,也很用心,能看出是作者独立思考的,不错的书

评分

是正品书籍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